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语》单音节动词的引申与词类活用
1
作者 王苡涵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5期122-126,共5页
本文采用文献细读法,以《论语》单音节动词为对象,对其引申方式与词类活用现象进行研究,并探寻二者之间是否有所交叉重叠。《论语》动词的引申方式主要分为链条式、辐射式与混合式,其中单纯的链条式或辐射式引申较少,辐射式链条式交叉... 本文采用文献细读法,以《论语》单音节动词为对象,对其引申方式与词类活用现象进行研究,并探寻二者之间是否有所交叉重叠。《论语》动词的引申方式主要分为链条式、辐射式与混合式,其中单纯的链条式或辐射式引申较少,辐射式链条式交叉的混合式引申较多。动词的词类活用分为两类:动词活用为其他词类、其他词类活用为动词。关于古汉语引申或词类活用现象的研究很多,但对古汉语词义引申与词类活用是否有交叉的研究较少,也无落脚《论语》对二者交叉关系进行的探究。本文聚焦于《论语》的单音节动词,采用正反向双向研究,以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为正向,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为反向,《论语》中三种词性的词均有词类活用临时所得词义成为固定意义甚至沿用至今,被纳入引申研究范畴。本文通过对《论语》具体字词的研究,证实词类活用临时得到的活用义成为固定义并非偶然。词类活用是得到引申意义的方式之一,是横向研究,词义引申是纵向研究,二者都围绕词的意义展开,所以必然有所交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音节动词 引申 词类活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式语法视角下汉语学习词典词条编写研究——以单双音同义动词为例
2
作者 李琪 《语文学刊》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单双音同义动词是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的重难点。两词间的差异涉及语义、句法、语体等多方面,但当前汉语学习词典中对其差异的处理仍然比较模糊。本文以语料库驱动的型式语法为研究理论,尝试探讨这一较为成熟的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理论在汉语... 单双音同义动词是汉语二语词汇习得的重难点。两词间的差异涉及语义、句法、语体等多方面,但当前汉语学习词典中对其差异的处理仍然比较模糊。本文以语料库驱动的型式语法为研究理论,尝试探讨这一较为成熟的英语学习词典编纂理论在汉语学习词典单双音同义动词词条编写的应用,并以十一部汉语学习词典为对象,考察在型式语法视角下60对单双音同义动词的处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考察发现,当前汉语学习词典在单双音同义动词差异的呈现上仍存在“精细化”“真实性”不足的问题,采用大规模语料驱动的词典编纂理论或可解决这一问题。这也为新时代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改革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式语法 双音同义动词 汉语学习词典编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机制:基于认知语法的考察 被引量:7
3
作者 高航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4,共7页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普遍认为,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词化。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发现,名词化的本质在于概念物化这一根本认知能力,与动词的音节没有必然联系。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表明,汉语中大部分单音节动词都有名词化用...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普遍认为,单音节动词无法发生名词化。在认知语法框架内对这一问题进行考察发现,名词化的本质在于概念物化这一根本认知能力,与动词的音节没有必然联系。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表明,汉语中大部分单音节动词都有名词化用法,因为概念物化作用于动词所凸显的过程的各个成分状态,与是否为动词范畴的典型成员没有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词化 音节动词 概念物化 认知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同义项的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辨析——带补语和自身句法性质功能方面的差异 被引量:2
4
作者 金桂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12年第4期9-16,共8页
文章提出用作相同义项时,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带补语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V单带结果补语的能力较之其对应的V双要强得多。自身句法性质和功能方面的差异主要有:用作定语和宾语时,与其组合词语的音节有别;V双用作主语的能力比V单强得... 文章提出用作相同义项时,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带补语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V单带结果补语的能力较之其对应的V双要强得多。自身句法性质和功能方面的差异主要有:用作定语和宾语时,与其组合词语的音节有别;V双用作主语的能力比V单强得多;V单能用作另一动词的结果补语,而对应的V双则不能;"V双+地"能用作另一动词的状语,而对应的V单则不能这样用;V单能进入状中式"V1+着+V2"结构中充当V1,具有[+状态]或[+过程]义的V单多能直接用作另一动词的状语,对应的V双则一般不能这样用。文章还对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音动词 带补语 作体词性成分 作补语 作状语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单音节动词+于”的词汇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德鹏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通过对《倒序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9个“单音节动词+于”构成的动词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它们的词汇化关键在于“单音节动词+于”和后面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又可以分两种情形:一是“于”的介词义包含在前面的动词中;二是“于... 本文通过对《倒序现代汉语词典》所收录的9个“单音节动词+于”构成的动词进行归纳分析,得出它们的词汇化关键在于“单音节动词+于”和后面的成分构成动宾关系,又可以分两种情形:一是“于”的介词义包含在前面的动词中;二是“于”可以看作没有介词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节动词 “于” 词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民要术》单音节动词同义词所构建的语义系统
6
作者 夏侯轩 谭红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一部综合性的农学全书,里面包含有许多具有农业特色的语词。在对其词汇子系统——单音节动词同义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不同"义位"上的同义词组,依据各种语义关系组成不同层级的同义词组群,其语义不断推演...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一部综合性的农学全书,里面包含有许多具有农业特色的语词。在对其词汇子系统——单音节动词同义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不同"义位"上的同义词组,依据各种语义关系组成不同层级的同义词组群,其语义不断推演,共同形成严密的语义网络,体现出本书语义系统的某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民要术》 音节动词同义词 语义场 语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铁论》单音节动词的语义角色
7
作者 龙剑梅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6-69,共4页
在明确如何确定语义角色的基本原则和细察《盐铁论》的动词状态之后,可把其单音节动词的语义角色分为4大类14小类。
关键词 音节动词 语义角色 类型 盐铁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辨析举要
8
作者 郑源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16-20,共5页
《庄子》的文献词义系统较完整地保存了汉语早期语言词义及其凝聚的核心义;同义词的广泛运用则体现了古汉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古人思维的严密性。通过对《庄子》一书中的部分高频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进行辨析,尝试运用词的本义、引申义、... 《庄子》的文献词义系统较完整地保存了汉语早期语言词义及其凝聚的核心义;同义词的广泛运用则体现了古汉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和古人思维的严密性。通过对《庄子》一书中的部分高频单音节动词同义词进行辨析,尝试运用词的本义、引申义、词源意义、语境义、配价理论等方法来发掘同义词同中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音节动词 同义词 辨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异形同义词的比较——以单音节动词为例
9
作者 沈密婷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7期76-78,共3页
本文以单音节动词为例,通过实际语言运用的例子,观察、比较了普通话与苏州方言异形同义词在搭配、意义宽窄、语体等方面存在的细微差异。
关键词 普通话 苏州方言 音节动词 异形同义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学习词典单双音同义动词释义模式区分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琪 李红印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102,共11页
单双音对应的同义词是汉语二语词汇学习的重难点,当前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并未充分体现两词间的差异。本文以四部汉语学习词典中76对单双音同义动词的释义为对象,归纳出八种释义模式,并使用语料库分析、二语者区分度评分、回顾性访谈相结... 单双音对应的同义词是汉语二语词汇学习的重难点,当前汉语学习词典释义并未充分体现两词间的差异。本文以四部汉语学习词典中76对单双音同义动词的释义为对象,归纳出八种释义模式,并使用语料库分析、二语者区分度评分、回顾性访谈相结合的实证方法,考察其体现的单双音同义动词间差异的区分度。结果显示,不同释义模式的区分度为:词语辨析>概念义加附注>微殊释义>对释加限定>并用他词释>他词释>对释>全同释义。影响区分度的主要因素为释义模式是否为语词释义。最后,分析了不同时期学习词典的释义区分度,发现近几年有所改善,但仍有区分度低的释义新近出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学习词典 双音同义动词 释义模式 区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音节动作动词蕴含行为方式特征考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超 《华文教学与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66-74,共9页
汉语动作动词自身语义中内蕴了大量体现行为"方式"的语义特征。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内部语义系统中"方式"特征的提取、考察和描写,结合范畴化认知,梳理词内"方式"语义范畴的层级和类别,指出&qu... 汉语动作动词自身语义中内蕴了大量体现行为"方式"的语义特征。本文通过对单音节动作行为动词内部语义系统中"方式"特征的提取、考察和描写,结合范畴化认知,梳理词内"方式"语义范畴的层级和类别,指出"方式"特征是动作行为的一类具有区别性意义的特征域,有的已深深内化在汉语语言表达认知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节动词 方式语义范畴 词典释义 范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源动量构式中单音节动词的名词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航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47,共9页
长期以来,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关于动词和名词划界的争议集中在双音节动词,而关于单音节动词的认识是统一的,即它们无法发生名词化。这一观点实际上没有得到语言事实的支持,也没有理论根据。语料库调查表明,单音节动词中的动作动词在同... 长期以来,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关于动词和名词划界的争议集中在双音节动词,而关于单音节动词的认识是统一的,即它们无法发生名词化。这一观点实际上没有得到语言事实的支持,也没有理论根据。语料库调查表明,单音节动词中的动作动词在同源动量构式中可以发生名词化,其作用是实现动作的指称与量化。这一认识在认知语法理论内部是自洽的,同时也符合汉语的语言事实和汉语母语者的语言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动量构式 音节动词 名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方言单音节动词加缀组成的合成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瑜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11期92-94,共3页
汉语的形态变化较少,词缀的数量也很有限。但在徐州方言中,其词缀数量则相对丰富一些。本文主要论述了徐州方言中单音节动词加后缀组合成的附加式合成词,并具体阐述了这类词的重叠构形、词类的划分、词的色彩义及与普通话词义的比较等。
关键词 徐州方言 音节动词 后缀 重叠 词类 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音节动词在“把+N+V了”中的语义探析
14
作者 谭慧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52-154,共3页
"把"字句格式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有关"把"字句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单音节动词在"把+N+V了"格式中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析。本文以单音节动词为突破点,对"把+N+V了"格式进行较深层次... "把"字句格式在现代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有关"把"字句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单音节动词在"把+N+V了"格式中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析。本文以单音节动词为突破点,对"把+N+V了"格式进行较深层次的探讨,并加以总结以期将取得的成果运用到汉语教学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把”字句 “把+N+V了” 音节动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绥德方言表击打义单音节动词例释
15
作者 冷永良 黑维强 《榆林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40-43,共4页
本文对绥德方言中的四十余个击打义单音节动词进行解释,并对有的词作了一点历史溯源。
关键词 绥德方言 音节动词 击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时间性特征
16
作者 郝向丽 魏惠琳 《外文研究》 2017年第1期17-22,37,共7页
在事件语义学框架下,动词具有时间性特征。本文考察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时间性特征。在Vendler(1957)和Dowty(1979)的理论框架下对汉语单音节动词进行分类,提出单音节动词具有四个基本形式:状态动词、活动动词、达成动词和完成动词。本文... 在事件语义学框架下,动词具有时间性特征。本文考察汉语单音节动词的时间性特征。在Vendler(1957)和Dowty(1979)的理论框架下对汉语单音节动词进行分类,提出单音节动词具有四个基本形式:状态动词、活动动词、达成动词和完成动词。本文采用动态性、持续性和终结性三个时间性参数,根据动词的句法语义表现,分析四类单音节动词的语法特征以及四类动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汉语单音节动词的内部时间性特征的句法实现和语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节动词 动态性 持续性 终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词“睡”与“睡觉”的对比研究——从离合词“睡觉”的离合分析中看其与单音节动词“睡”的异同
17
作者 左世亮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9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睡觉” 音节动词 离合词 汉语动词 异同 对比 对外汉语教学 动宾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语单动作体动词与语法体的互动关系研究
18
作者 陶强强 张蒙蒙 田晨旭 《大连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34-41,共8页
单动作体动词主要表征瞬间完成的单一行为动作,研究选取一对单动作体动词“cough/咳嗽”为研究对象考查其与不同语法体的搭配情况。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该类动词与完整体的搭配频率高于未完整体。主要原因在于其词汇体特征与未完整体特... 单动作体动词主要表征瞬间完成的单一行为动作,研究选取一对单动作体动词“cough/咳嗽”为研究对象考查其与不同语法体的搭配情况。通过语料库检索,发现该类动词与完整体的搭配频率高于未完整体。主要原因在于其词汇体特征与未完整体特征存在明显冲突,进而导致句法结构存在种种限制。通过深入分析具体语料发现,该类动词与完整体以及未完整体搭配时其词汇体特征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当该类动词与进行体搭配时,句法层的语法体最终表征为反复体,表征行为动作的反复发生而非正在进行,这也从侧面说明语法范畴的本质是语义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体动词 语料库 词汇体特征 完整体 未完整体 反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安徽洪集方言单音节动作动词
19
作者 赵为玥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2-116,143,共6页
处于江淮官话同中原官话过渡地带的洪集方言有若干使用频繁且蕴含地域色彩的单音节动作动词。这些动词依据其字音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字音对应型”“发生音变型”“有音无字型”。结合古籍文献,勾连古今音义加以考究与阐释,进而为方... 处于江淮官话同中原官话过渡地带的洪集方言有若干使用频繁且蕴含地域色彩的单音节动作动词。这些动词依据其字音关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字音对应型”“发生音变型”“有音无字型”。结合古籍文献,勾连古今音义加以考究与阐释,进而为方言词汇研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集方言 音节动作动词 词汇研究 音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在句的动词考察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街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9,共7页
存在句的句法结构是"Loc+V+O/S"。进入存在句的动词,其S/O与Loc之间要能突显位置关系,且A可消失或S可居O位置。及物动词中,"置放"或"创造"义的施事单动词、动结式以及少数能派生出位置关系含义的非施事... 存在句的句法结构是"Loc+V+O/S"。进入存在句的动词,其S/O与Loc之间要能突显位置关系,且A可消失或S可居O位置。及物动词中,"置放"或"创造"义的施事单动词、动结式以及少数能派生出位置关系含义的非施事单动词或这些动词带上趋向动词构成的非施事动结式,能进入存在句。不及物动词中,表示位置变化、空间配置、含移位方式的单动词以及补语由趋向动词充当的动结式,能进入存在句;部分表示状态变化、形成某种状态并延续或带非有生S的单动词和其他部分动结式,能派生出位置关系含义,且其S可居O位置,也能进入存在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句 单动词 动结式 小句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