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腭部畸形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钟渝翔 李万山 +4 位作者 李远贵 陈梦苇 廖礼姝 梁丽 左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 目的评价鼻牙槽嵴塑形(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腭部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每组19例。A、B组均为非综合征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A组在唇腭裂手术前先行PNAM矫治,B组术前未行PNAM矫治。C组为3月龄左右鼻唇部及腭部发育正常婴儿。获取A组PNAM矫治前及PNAM矫治后唇裂术前、B组唇裂术前和C组的标准腭部模型正位照片,对模型照片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A组PNAM矫治后与矫治前相比,患者的牙弓宽度(AW)、牙弓周长(AC)、腭部面积(PA)明显增加(P<0.05),腭部裂隙宽度(CPW)、牙槽突裂隙宽度(CWA)、牙槽突裂隙矢状向距离(CWAS)与水平向距离(CWAH)、前颌突倾斜度(PMD)、裂隙面积(CA)明显减小(P<0.05);但与C组相比仍有差距(P<0.05);B组AW、CPW、CA及PA较A组矫治前均明显增加(P<0.05)。多元方差分析表明,3组上颌结节间距离(TW)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NAM矫治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腭部原发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 单侧完全性腭裂 腭部畸形 术前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万山 郑谦 +1 位作者 魏世成 陈吉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35,47,共3页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时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 7例年龄为 3 0~ 7 5月龄的单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 ,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腭部裂隙变化情况。...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时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 7例年龄为 3 0~ 7 5月龄的单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 ,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腭部裂隙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与单纯唇裂修复术相比平均延长 13min ,术中出血平均增加 5ml,术后恢复好 ,无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 9~ 18月龄二期手术时腭部裂隙比行单纯唇裂修复术平均小 0 2 8cm ,使二期手术时软腭后退充分 ,腭咽闭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腭裂隙封闭 临床观察 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鼻唇畸形矫治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钟渝翔 李万山 +4 位作者 李远贵 陈梦苇 廖礼姝 梁丽 左丁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71,共3页
目的:客观评价带鼻撑与固位柱的鼻牙槽嵴塑形(presurgical nasoalveolar molding,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唇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三组病例各14例。病例组患者出生后1月内即使用带鼻撑及固位柱的PNAM矫... 目的:客观评价带鼻撑与固位柱的鼻牙槽嵴塑形(presurgical nasoalveolar molding,PNAM)矫治器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唇畸形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三组病例各14例。病例组患者出生后1月内即使用带鼻撑及固位柱的PNAM矫治器同期完成鼻唇部与腭部畸形矫治。通过对三组对象标准鼻唇部正位及鼻底位照片的标记与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行配对t检验与多元方差分析,客观评价对鼻唇部的矫治效果。结果:PNAM矫治能使患者鼻尖高度,鼻小柱高度与宽度,双侧鼻孔高度、宽度、周长与面积及上唇面积明显增加(P<0.05),而双侧鼻翼高度差、鼻底裂隙宽度、鼻尖与鼻小柱倾斜度明显减小(P<0.05);但与正常组仍有差距(p<0.05);而非矫治病例其健侧鼻孔高度、周长与面积及上唇面积较矫治前有增大的趋势(P<0.05)。多元方差分析发现,EnW、BAW、CHW、NWR四项指标无差别(p>0.05)。结论:PNAM矫治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鼻唇部原发畸形的非手术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牙槽嵴塑形矫治器 单侧完全性腭裂 术前矫治 畸形 配对t检验 多元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唇鼻体表特点的测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志农 姬莉 +3 位作者 张强 郭美玲 段咏华 王予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2-155,159,共5页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鼻体表特点,为适龄婴儿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9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获得单侧完全性...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唇鼻体表特点,为适龄婴儿手术治疗及治疗后效果的评估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方法:按纳入标准随机选取9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采用直接测量法对其唇鼻体表进行测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获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儿和正常婴儿唇鼻体表的28项数据的基本均值和标准差。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数据与对照组比较:除去患侧高点上唇红厚、健侧唇高及健侧鼻孔底宽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数据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数据间的相关分析发现多项数据间存在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具有复杂的唇、鼻畸形,在三维空间上形成一个畸形的整体,既表现有组织的缺损又存在组织的移位,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很大但在同一个体的成对指标间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测量 单侧完全性腭裂 鼻部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螺旋CT技术建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英文) 被引量:5
5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任毕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6-790,共5页
目的:探索快速建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头颅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直接将CT扫描样本得到的Dicom标准文件进行处理,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来构建模型的... 目的:探索快速建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头颅部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利用Mimics软件直接将CT扫描样本得到的Dicom标准文件进行处理,并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来构建模型的表面,在此基础上用Ansys软件建立完整的单侧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了由27405个实体单元和26876个节点组成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结论:应用螺旋CT技术和联合使用Mimics软件、Geomagic Studio软件对模型进行构建,并结合Ansys软件生成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地建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模型 单侧完全性腭裂 DICOM标准 MIMICS软件 GEOMAGIC Studio 软件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与非唇腭裂患者牙弓形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琦 范存晖 +5 位作者 杨茜 李然 徐晓琳 丁玮 王文惠 杨彩秀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44-152,共9页
目的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和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牙弓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23例、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24例为试验组;年龄相仿的个别正常患者24例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3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替牙期骨性Ⅲ类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和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牙弓形态的差异。方法选取替牙期骨性Ⅲ类UCLP患者23例、非唇腭裂骨性Ⅲ类患者24例为试验组;年龄相仿的个别正常患者24例为对照组。在石膏模型上测量3组患者的牙弓宽度及长度。使用SPSS 2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均小于非裂隙侧(P<0.01),骨性Ⅲ类组双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UCLP组上颌裂隙侧牙弓宽度及长度小于骨性Ⅲ类组,2组均小于正常组(P<0.05);上颌非裂隙侧牙弓长度小于骨性Ⅲ类,2组均小于正常组;上颌非裂隙侧牙弓宽度除尖牙区外,其余各段(前磨牙和磨牙区)与骨性Ⅲ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CLP组骨性Ⅲ类组下颌牙弓的宽度及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大于正常组(P<0.05)。结论替牙期UCLP患者上颌牙弓较骨性Ⅲ类患者更窄、更短,且不对称;下颌牙弓在该期与骨性Ⅲ类患者尚无明显差异。对于UCLP反及牙弓缩窄患者的治疗应采取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差异性扩弓矫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牙期 单侧完全性腭裂 骨性Ⅲ类 牙弓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腭平面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者的颌骨发育状况
7
作者 陈振琦 钱玉芬 +1 位作者 沈刚 王国民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4,85,共3页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 目的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中确立替代腭平面,估算前后向不调指标(APDI)和覆(牙合)深度指标(ODI),以此评价UCLP患者颌骨矢状及垂直向发育状况。方法12-15岁的安氏Ⅰ类、Ⅲ类、正常覆(牙合)、开(牙合)和UCLP术后患者各30例,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描绘,确立替代腭平面,测量计算相应的APDI值和ODI值并进行比较。结果UCLP术后患者以替代腭平面估算的APDI值与安氏Ⅰ类、Ⅲ类患者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ODI值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与开(牙合)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CLP术后患者较安氏Ⅰ类患者存在明显的Ⅲ类倾向,即上颌发育不足、后缩,而程度又较安氏Ⅲ类为轻。UCLP术后患者与正常覆(牙合)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开(牙合)倾向,即上颌骨前部垂直向发育不足或下颌存在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代腭平面 颌骨发育 覆he深度指标 前后向不调指标 单侧完全性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前牙牙槽骨厚度及高度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佳鑫 王建国 +1 位作者 张锡忠 魏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进行评估,比较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差异。方法:对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应用Invivo测量软件,将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中切牙及尖牙作为研究对...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上前牙区牙槽骨的厚度及高度进行评估,比较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差异。方法:对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应用Invivo测量软件,将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中切牙及尖牙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唇、腭侧牙槽骨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mm、6mm和根尖点冠方1mm处的牙槽骨厚度,及唇、腭侧牙槽嵴顶点(AC)与釉牙骨质界点(CEJ)之间的距离,作为牙槽骨高度的衡量标准(AC-CEJ)。将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中切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在釉牙骨质界根方3mm和6mm水平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裂隙侧牙槽骨厚度大于裂隙侧。而尖牙唇、腭侧牙槽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中切牙、尖牙AC-CEJ距离在唇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侧距离大于非裂隙侧,而在腭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裂隙侧前牙牙槽骨厚度和高度均受到裂隙的影响,正畸治疗前应拍摄CBCT对其牙槽骨进行准确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牙槽骨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尖牙长度的锥形束CT测量及其他相关统计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放 王建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1-163,167,共4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经配...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包括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比较两侧的差异,并同时对裂隙附近的其他牙齿异常进行统计。方法对2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CBCT扫描,经配套三维重建工作站进行处理后形成清晰的头颅三维重建图像,沿上颌两侧尖牙长轴获得牙齿的断层图像,测量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及根长,对裂隙侧和非裂隙侧上颌尖牙的全长、冠长、根长及冠根比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裂隙区其他前牙异常及裂隙部位进行记录。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的裂隙侧与非裂隙侧上颌尖牙全长、根长及冠根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裂隙区侧切牙异常20例(100%)。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裂隙侧上颌尖牙的长度较非裂隙侧短,尤以根长较明显。裂隙区的牙齿较易发生异常,特别是侧切牙发生异常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牙槽嵴裂 上颌尖牙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牙龄骨龄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房晓旭 范存晖 +4 位作者 薛青 许涛 肖文林 田忠辉 徐晓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牙龄(DCS)和颈椎骨龄(CVMS)间关系,为唇腭裂(CLP患者选择治疗时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UCLP患者123名,非CLP患者215名。通过Demirjian法评估非CLP患者下颌左侧和UCLP患者下颌双侧尖牙,前磨牙及第... 目的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牙龄(DCS)和颈椎骨龄(CVMS)间关系,为唇腭裂(CLP患者选择治疗时间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UCLP患者123名,非CLP患者215名。通过Demirjian法评估非CLP患者下颌左侧和UCLP患者下颌双侧尖牙,前磨牙及第二磨牙的DCS;通过Baccetti法观测CVMS。将DCS和CVMS分布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对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非CLP患者和UCLP患者的所有DCS和CVMS均具有显著相关性(非CLP患者r=0.762~0.864,P<0.05;UCLP患者r=0.809~0.914,P<0.05)。其中,UCLP患者下颌第一前磨牙DCS和CVMS相关性最高。除UCLP女性前磨牙外,其余牙齿DCS和CVMS的相关性同非CLP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DCS可以作为判定UCLP患者生长发育的生物学指标。其中,下颌第一前磨牙的DCS和CVMS相关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牙龄 颈椎骨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髁突及下颌升支对称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菲菲 张锡忠 魏志强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69-271,共3页
目的: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下颌骨髁突及升支垂直向对称性。方法:取2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同年龄正常牙合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拍摄锥形束CT(CBCT)图像,对下颌髁突高度(CH)、升支高度(RH)及髁突与升支高度... 目的:评价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下颌骨髁突及升支垂直向对称性。方法:取25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实验组,25例同年龄正常牙合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拍摄锥形束CT(CBCT)图像,对下颌髁突高度(CH)、升支高度(RH)及髁突与升支高度和(CH+RH)进行测量分析及不对称指数计算,所得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健侧与患侧下颌髁突高度、髁突与升支高度和具有统计学意义。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组与对照组髁突与升支高度和不对称指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下颌骨髁突高度、髁突与升支高度和存在不对称畸形,患侧明显小于健侧,且髁突与升支高度和不对称指数与正常牙合人群比较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CBCT 对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继祥 段玉贵 +2 位作者 余小波 黄隆庆 李瑞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 :测定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UCLP)双侧后牙的ICP位咬合面积 ,籍以分析其口腔功能状况。方法 :以软蜡片对 2 2例唇腭裂修补术后未经正畸治疗的UCLP患者作牙尖交错位咬合记录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 ,... 目的 :测定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UCLP)双侧后牙的ICP位咬合面积 ,籍以分析其口腔功能状况。方法 :以软蜡片对 2 2例唇腭裂修补术后未经正畸治疗的UCLP患者作牙尖交错位咬合记录 ,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 ,并与 2 4例正常者的相应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正常者其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无性别差异 ,也无左右侧差异 ;②UCLP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明显低于正常者 ;③UCLP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无性别差异 ,也无裂隙侧与非裂隙侧差异 ;④UCLP患者上颌后牙最大咬合面积降低 ,在牙弓中段双尖牙区最明显。结论 :UCLP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咬合接触状况 ,是UCLP患者咀嚼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应为正畸临床所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咬合面积 图像分析 uc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咀嚼效能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继祥 段玉贵 +2 位作者 余小波 许方清 李瑞萍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 :通过测定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UCLP)的咀嚼效能 ,掌握其口腔咀嚼功能状况 ,为UCLP患者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炒花生米作为测试物 ,用吸光度法测定 2 8例UCLP患者和 43例正常者的咀嚼效能 ,结合模型检查和临床... 目的 :通过测定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 (UCLP)的咀嚼效能 ,掌握其口腔咀嚼功能状况 ,为UCLP患者的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炒花生米作为测试物 ,用吸光度法测定 2 8例UCLP患者和 43例正常者的咀嚼效能 ,结合模型检查和临床分析 ,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①UCLP患者的咀嚼效能明显低于正常者 ,约为后者的 5 3 97% ;②UCLP患者的咀嚼效能无性别差异 ;③在规定的时间内 ,不同的咀嚼次数对咀嚼效能测试结果无影响 ;④不同的牙颌错位对咀嚼效能的影响不一样。结论 :UCLP患者的临床正畸治疗不仅应注重增进其颜貌美观 ,更应注重提高其口腔咀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咀嚼效能 回归分析 ucl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颌面形态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欧邦宾 刘庭庭 李迎霞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8-582,共5页
目的 研究Millard法(旋转推进法)和改良Tennison法(三角瓣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对患者颌面形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院收治的5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分为Millard治疗组和改良Tennison治疗组,每组26例。术... 目的 研究Millard法(旋转推进法)和改良Tennison法(三角瓣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疗效及对患者颌面形态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本院收治的5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分为Millard治疗组和改良Tennison治疗组,每组26例。术后6个月,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于手术治疗前后,采用照片测量法测量患儿的鼻部形态指标,包括Enw(内眦间距)、BAW(鼻部高度)、BADH(双侧鼻翼高度差)、CHW(口角间距)、CL(鼻小柱高度)、CW(鼻小柱宽度)、NBD(鼻背倾斜度)、CD(鼻小柱倾斜度),测量患儿的健侧和患侧唇高。结果 治疗后,改良Tennison组的临床修复优良率为88.46%,高于Millard组(69.23%),P<0.05。改良Tennison组平均BAW、CL、CW均大于对照组,平均BADH、CD均小于对照组(P<0.05),改良Tennison组健侧-患侧唇高差小于Millard组(P<0.05)。结论改良Tennison法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的整体疗效优于Millard法,能较好地保持鼻部和唇部形态的对称性,更好地控制患者颌面形态,维持颜面美观的形态学机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MILLARD法 改良Tennison法 颌面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腔通气情况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腔通气情况与鼻腔内部畸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9例9~11岁年龄段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对应年龄段的儿童牙科就诊的32例非唇腭裂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鼻阻力检测仪测量分析其通气时的阻力... 目的:研究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鼻腔通气情况与鼻腔内部畸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9例9~11岁年龄段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对应年龄段的儿童牙科就诊的32例非唇腭裂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鼻阻力检测仪测量分析其通气时的阻力大小,并与相应的鼻腔内部畸形的测量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9例患者中,鼻腔内部畸形的测量指标为鼻中隔偏曲,平均鼻中隔偏曲距离为(9.12±3.76)mm,偏曲角度为(20.8±2.7)°,单侧完全唇腭裂患者鼻中隔偏曲距离及偏曲角度均较对照组大(P<0.05)。唇腭裂组患者两侧鼻阻力值为(0.832±0.254)Pa/(s·cm^3);对照组两侧鼻阻力值为(0.627±0.167)Pa/(s·cm^3),唇腭裂组较对照组鼻阻力值增加(P<0.05)。鼻阻力值与鼻中隔偏曲的距离及偏曲角度呈正相关性(r=0.754、0.652,P均<0.001)。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继发较为严重的鼻腔内部畸形,会导致患者的鼻通气阻力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通气 单侧完全性腭裂 测量 鼻中隔畸形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完全性腭裂两阶段手术修复模式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燊荣 唐世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9-261,264,共4页
唇腭裂序列治疗已成为基本共识,但其标准化跟规范化这一基本问题却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欧洲开展的调查表明,截止到2001,共有194种不同的治疗模式或程序应用于单侧唇腭裂[1],这种现状一方面表明各种治疗方法在不断地发展。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修复模式 腭裂序列治疗 手术 单侧腭裂 治疗方法 标准化 调查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AM治疗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术后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晓琳 郑谦 +2 位作者 李承浩 石冰 杨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9-923,共5页
目的:评估PNAM治疗对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鼻唇畸形整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共收集66例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PNAM组32例、对照组34例,分别拍摄术后即刻、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1年以上的照片,测量鼻唇部对称指数,采用SPSS 22.... 目的:评估PNAM治疗对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术后鼻唇畸形整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共收集66例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PNAM组32例、对照组34例,分别拍摄术后即刻、术后半年、术后1年及1年以上的照片,测量鼻唇部对称指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后即刻,仅鼻尖对称指数(P=0.015)、鼻底对称指数(P=0.016)有统计学差异;术后半年,仅鼻尖对称指数(P=0.011)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仅鼻小柱对称指数(P=0.021)有统计学差异;1年以上,各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NAM治疗,可提高一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唇裂术后鼻畸形整复的短期效果,但1年以后鼻部有复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正畸 PNAM 单侧完全性腭裂 裂整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前牵引对唇腭裂上颌骨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雷勇华 翦新春 任毕乔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98-905,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的前牵引力,对上颌骨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自主探索建立的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 10.0软件模拟上颌前牵引,分析比较在相同力... 目的:探讨不同方向的前牵引力,对上颌骨的应力、应变和位移变化的影响规律,为临床唇腭裂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自主探索建立的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利用ANSYS 10.0软件模拟上颌前牵引,分析比较在相同力值,不同牵引方向前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的应力和位移变化。结果:前牵引力为500 g/侧,前牵引方向向前下20°-45°之间时,上颌骨发生向前、向下及向外的位移变化,上颌腭部牙弓形状发生内缩变化。内缩变化程度与前牵引方向有密切关系;前牵引方向与功能牙合平平面夹角越小,牙弓内缩越明显,区域越大,牵引方向与牙合平面夹角越大,内缩程度越轻,区域越小。结论:在前牵引力作用下,上颌骨发生向前、向下及向外的增长,上颌牙弓形状发生内缩变化,变化的程度与前牵引方向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三维有限元 上颌前牵引 正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已修复唇腭裂与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颌骨差异 被引量:2
19
作者 邱赛男 金作林 +1 位作者 李盛 徐小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已唇腭裂手术修复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complete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男性成人患者与骨性Ⅲ类男性成人上下颌骨位置与形态的差异。方法:纳入36例UCLP男性成人患者及120例非裂健康人群骨性Ⅲ类男性成人;用Wi... 目的:探讨已唇腭裂手术修复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complete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男性成人患者与骨性Ⅲ类男性成人上下颌骨位置与形态的差异。方法:纳入36例UCLP男性成人患者及120例非裂健康人群骨性Ⅲ类男性成人;用Wincep 8.0软件对所有样本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组头影测量项目统计分析。结果:已唇腭裂手术修复后的UCLP男性成人患者的SNA角、SNB角、SND角、Go-Gn距均值较骨性Ⅲ类患者明显减小,腭平面角(SN-PP)、下颌平面角(SN-MP),面下高度(ANS-Me)、U1-SN角较骨性Ⅲ类患者明显增大(P<0.05)。结论:与骨性Ⅲ类男性成人相比已修复UCLP成人男性患者的上下颌位置较靠后,下颌体长度减小,腭平面顺时针旋转,下颌平面角更高,面下高增大,上前牙更为直立甚至舌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uclp) 上颌骨 下颌骨 头影测量分析 骨性Ⅲ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经手术修复的恒牙列期腭裂患者牙颌模型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振琦 钱玉芬 +2 位作者 沈刚 于泉 王国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8-580,共3页
目的分析未经手术修复腭裂患者的牙颌形态学特征。方法以40例未接受手术修复的恒牙列期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15例,中位年龄20.2岁;单纯腭裂(ICP)患者25例,中位年龄21.8岁。分别对两组患者上颌牙颌模型... 目的分析未经手术修复腭裂患者的牙颌形态学特征。方法以40例未接受手术修复的恒牙列期腭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侧完全性唇腭裂(UCLP)患者15例,中位年龄20.2岁;单纯腭裂(ICP)患者25例,中位年龄21.8岁。分别对两组患者上颌牙颌模型进行相关指标测量和分析,以4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AngleⅠ类错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CLP组患者前段牙弓宽度缩窄,前段牙弓长度及总牙弓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患者后段牙弓宽度增宽,前段牙弓长度和总牙弓长度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接受手术修复的腭裂患者均存在上颌矢状向发育障碍;其中UCLP患者前牙区存在一定的横向发育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腭裂 单纯腭裂 手术修复 牙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