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轮匝肌对称重建整复单侧唇裂术后唇畸形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宇 刘颖蒙 +3 位作者 张碧荷 郑谦 石冰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2,共5页
目的创新单侧唇裂术后唇畸形的整复技术并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单侧唇裂术后唇畸形患者44例纳入研究,按肌肉对称平衡修复理论指导重建口轮匝肌。利用照片测量人中偏斜角以及唇高、侧唇宽、唇峰点红唇厚度、唇峰至面中线距离的不对称率(... 目的创新单侧唇裂术后唇畸形的整复技术并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单侧唇裂术后唇畸形患者44例纳入研究,按肌肉对称平衡修复理论指导重建口轮匝肌。利用照片测量人中偏斜角以及唇高、侧唇宽、唇峰点红唇厚度、唇峰至面中线距离的不对称率(即健侧/患侧的比值减1的绝对值,其值越小代表健患侧越对称)等指标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44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患者进行唇部整复术后,其人中偏斜角、唇高不对称率及唇峰点红唇厚度不对称率3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术后小于术前(P<0.05)。结论新的手术方法术后健患侧的对称性较术前有了明显改善,术后短期效果显著,为单侧唇裂术后畸形的整复及口周肌力平衡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术后唇畸形 干湿唇切口入路 肌肉重建 肌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整复主观评价结果的鼻测量指标探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业平 郑谦 +3 位作者 尹恒 郭春丽 石冰 李承浩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07-412,共6页
目的为了明确影响主观评价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整复效果的客观测量指标,进一步改善唇裂鼻畸形整复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实施过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整复患者80名,一方面通过评价者采用Asher-Mcdade主观评价体系对其仰位照片中鼻外形进行5... 目的为了明确影响主观评价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整复效果的客观测量指标,进一步改善唇裂鼻畸形整复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实施过单侧唇裂鼻畸形二期整复患者80名,一方面通过评价者采用Asher-Mcdade主观评价体系对其仰位照片中鼻外形进行5分制评价;另一方面通过仰位照片的客观测量记录每名患者的鼻外形参数。利用多水平模型分析,探究主观评价结果和客观测量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鼻部5个区域内的测量参数中,仅有鼻尖处参数和鼻小柱长度参数在不同主观评价等级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尖偏斜参数和鼻小柱长度参数可作为主观评价等级的预测性指标,而术后鼻翼外凸角、鼻翼基脚内倾角和鼻底宽度参数与主观评价结果没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畸形 唇裂畸形整复 主观评价 客观测量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口鼻轮廓线行Ⅰ期单侧唇裂手术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涛 李永诚 +2 位作者 张露 王晓卫 石冰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3-506,共4页
目的探讨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并完成单侧唇裂Ⅰ期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裂隙侧口鼻弯曲轮廓线为手术切口的唇裂手术方式,对196例Ⅰ期单侧唇裂患者进行口唇畸形和鼻部畸形整体设计和矫正,包括:1)手术切口线设计在口鼻弯曲的轮廓线上,... 目的探讨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并完成单侧唇裂Ⅰ期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利用裂隙侧口鼻弯曲轮廓线为手术切口的唇裂手术方式,对196例Ⅰ期单侧唇裂患者进行口唇畸形和鼻部畸形整体设计和矫正,包括:1)手术切口线设计在口鼻弯曲的轮廓线上,和弯曲轮廓线重叠,易于隐蔽;2)充分地剥离及松解组织畸形的异常附着;3)患侧鼻翼软骨和黏膜向内向上,鼻翼软骨内侧脚向外向下旋转,矫正患侧鼻翼软骨;4)唇部肌肉的重叠或褥式缝合重建患侧人中嵴的高度;5)保持人中嵴皮肤的完整性。观察术后的鼻唇效果和对称性。结果患者的患侧上唇形态、唇峰长短、鼻孔大小、鼻小柱形态、鼻翼形态和鼻底塌陷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鼻唇外形接近于正常外形,术后轮廓线上的瘢痕不明显,整复效果满意。结论根据口鼻轮廓线设计单侧唇裂Ⅰ期整复手术方案,能取得良好外形美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畸形 I期修复 轮廓线设计 综合整体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唇裂所致唇鼻部解剖结构改变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夏春波 王伯钧 秦小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态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唇鼻部的结构改变特征,测量上唇面积、主要线距变化等。结果单侧唇裂患侧人中面积、侧唇面积、唇峰口角距及红唇嵴角均小于健侧(P<0.05),...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形态特点,为手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儿唇鼻部的结构改变特征,测量上唇面积、主要线距变化等。结果单侧唇裂患侧人中面积、侧唇面积、唇峰口角距及红唇嵴角均小于健侧(P<0.05),鼻尖鼻底距和鼻小柱偏斜度Ⅲ度明显大于Ⅱ度(P<0.05),Ⅲ度唇裂健侧唇裂隙缘唇峰点上移程度大于Ⅱ度,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唇裂唇鼻部在健侧与患侧、Ⅱ度裂与Ⅲ度裂间差异较大,在手术设计中应加以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畸形 形态特点 手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术后1年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魏绵兴 张翀 +1 位作者 石冰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3-567,共5页
目的评估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远期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接受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方法修复二期鼻畸... 目的评估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矫正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远期效果,为进一步改善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手术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接受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方法修复二期鼻畸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4~28岁。收集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术后1年鼻部仰面二维照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鼻部对称性变化。结果力矩平衡肌肉重建技术术后即刻鼻小柱偏斜角、鼻孔高度比、鼻翼切线角、鼻翼切线角比、鼻孔长宽比大于术前,鼻底宽度比、鼻孔宽度比小于术前(P<0.01)。力矩平衡肌肉重建技术术后即刻与术后1年相比,鼻底宽度比、鼻孔高度比和鼻孔长宽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肉力矩平衡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对单侧继发鼻唇畸形修复效果显著,可以获得较稳定的术后1年手术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 肌肉重建 二期手术 肌肉力矩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平衡重建矫正鼻部对称性的短期临床效果评估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颖蒙 陈宇 +2 位作者 张碧荷 石冰 李承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0-565,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创新和传统两种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单侧继发鼻唇畸形术后短期鼻部对称性评估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唇裂二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患者,年龄4~18岁,采用创新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 目的通过比较创新和传统两种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单侧继发鼻唇畸形术后短期鼻部对称性评估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唇裂二期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单侧唇裂继发鼻唇畸形患者,年龄4~18岁,采用创新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28例,传统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修复32例,使用二维照片测量分析法,对比术前和术后7 d的短期效果。结果术后7 d,力矩平衡肌肉重建组相比于术前在鼻小柱偏斜角、裂隙侧的鼻翼切线角、鼻翼缘立体性有较好恢复,鼻底对称性、鼻孔宽度对称性、鼻孔高度对称性、鼻翼切线角对称性和鼻孔形状也有较大改善(P<0.05)。结论新肌肉重建技术联合鼻内固定术对单侧继发鼻唇畸形修复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 鼻部畸形 二期手术 力矩平衡肌肉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