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纤维素-g-壳聚糖负载钯(0)催化剂的制备与催化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彭新文 谭杰文 +3 位作者 吴昌艳 邓青 林佳纯 孙润仓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4,40,共9页
通过较温和的click反应制备了半纤维素-g-壳聚糖化合物,并以其为载体通过简单的还原方式制备了半纤维素-g-壳聚糖负载钯(0)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通过较温和的click反应制备了半纤维素-g-壳聚糖化合物,并以其为载体通过简单的还原方式制备了半纤维素-g-壳聚糖负载钯(0)催化剂.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该催化剂对Suzuki偶联反应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考察不同的反应溶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碱、底物种类和循环回用次数对Suzuki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溶剂、K2CO3为碱时,在70℃下反应3 h,反应产率高达84%;催化剂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回收但重复使用性能有一定下降,重复使用5次后产率降至6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g-壳聚糖 半纤维素-g-壳聚糖负载钯(0)催化剂 SUZUKI偶联反应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曾月 敬雪莲 +6 位作者 李慧霖 付珍珍 李俣珠 陈姝娟 何利 刘书亮 周康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5-168,172,共5页
为解决工业废水中大量重金属离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问题,利用羧甲基半纤维素(SH)与苯甲醛改性的壳聚糖(CS)在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作用下得到具有吸附性能的复合材料(SH/CS),并对SH/CS进行了表征及探究其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 为解决工业废水中大量重金属离子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问题,利用羧甲基半纤维素(SH)与苯甲醛改性的壳聚糖(CS)在交联剂环氧氯丙烷作用下得到具有吸附性能的复合材料(SH/CS),并对SH/CS进行了表征及探究其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得SH/CS。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SH/CS的交联度过低,微观孔隙较大,结构较松散,交联度过高则会使微孔产生一定粘结甚至消失;研究了SH/CS对Cu^(2+)的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和交联度的增大而增大,但交联度过大易增大吸附剂的粘结程度,减少暴露的活性位点,使吸附过程受到抑制,吸附时间为3h,交联度为8.02mL条件下,SH/CS对Cu^(2+)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30.87μg,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复合材料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半纤维素/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关莹 饶俊 +2 位作者 吴玉乐 杨冉 高慧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0,共8页
以毛竹半纤维素为原料,对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制备羧甲基半纤维素(CMH);再将CMH与壳聚糖(CS)、氧化石墨烯(GO)共混制备具有良好力学及阻氧性能的半纤维素/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采用FT-IR、XRD、SEM、TGA、力学强度和阻氧测试对复合... 以毛竹半纤维素为原料,对其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制备羧甲基半纤维素(CMH);再将CMH与壳聚糖(CS)、氧化石墨烯(GO)共混制备具有良好力学及阻氧性能的半纤维素/壳聚糖/氧化石墨烯复合膜;采用FT-IR、XRD、SEM、TGA、力学强度和阻氧测试对复合膜材料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GO添加量对复合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MH、CS、GO之间主要通过离子键和氢键作用,GO在CMH/CS基质中分散均匀,使得膜表面平整致密,断面具有层状结构。GO在整个复合体系中起增强作用,GO的添加使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同时还改善了复合膜的氧气阻隔能力。当GO添加量为0.5%时,复合膜力学性能最佳,拉伸应力为73.63MPa、应变为20.24%、杨氏模量为2.28 GPa,断裂能为1 293.24 N/m;同时,其阻氧性能也最佳,气体透过系数为3.793 cm^3·cm/(m^2·s·Pa);此时膜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为242.4℃,最大热失重速率温度为27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 壳聚糖 氧化石墨烯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固定化半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朱启忠 public.hzptt.sd.cn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4-277,共4页
从青霉菌m8提取出半纤维素酶 ,将其固定在用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载体上 .0 5g壳聚糖与 4 %的戊二醛结合固定 2 5mg蛋白质 ,酶活回收率为 4 5 6% .原酶的最适 pH为 4 6,固定化酶为pH 3 6.原酶的最适温度为 55℃ ,固定化酶在 60~ 75℃... 从青霉菌m8提取出半纤维素酶 ,将其固定在用戊二醛交联的壳聚糖载体上 .0 5g壳聚糖与 4 %的戊二醛结合固定 2 5mg蛋白质 ,酶活回收率为 4 5 6% .原酶的最适 pH为 4 6,固定化酶为pH 3 6.原酶的最适温度为 55℃ ,固定化酶在 60~ 75℃都具有较高活性 .固定化酶的耐热性优于原酶 .以半纤维素为底物 ,固定化酶的表观Km 值略低于原酶 ,前者为 5 0× 10 - 2 g/L ,后者为 3 58× 10 -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纤维素 固定化酶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徐佳伟 郭泽江 +3 位作者 王振宇 范珍 程合丽 谢益民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4-40,共7页
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和壳聚糖在碱/尿素/水体系中制备了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凝胶,探讨了壳聚糖用量对复合凝胶的溶胀行为及压缩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凝胶内部呈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200μm左右。红... 利用玉米芯半纤维素和壳聚糖在碱/尿素/水体系中制备了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凝胶,探讨了壳聚糖用量对复合凝胶的溶胀行为及压缩强度的影响,并考察了复合凝胶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复合凝胶内部呈均匀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200μm左右。红外光谱结果表明半纤维素、壳聚糖与环氧氯丙烷之间通过化学交联形成凝胶的网络结构。随壳聚糖用量的增加,复合凝胶在去离子水中的溶胀比逐渐减小,压缩强度逐渐增大,当壳聚糖用量为4%时,压缩强度达32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壳聚糖 复合凝胶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半纤维素/壳聚糖复合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培凤 周德庆 刘楠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13-2316,2325,共5页
采用浒苔中提取的半纤维素与壳聚糖为单体制备水凝胶。研究单体比例、温度和pH对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半纤维素质量比3∶7,温度95℃,pH 4的条件下制得的水凝胶强度最大,凝胶内部网络最致密,孔径最小。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法... 采用浒苔中提取的半纤维素与壳聚糖为单体制备水凝胶。研究单体比例、温度和pH对凝胶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与半纤维素质量比3∶7,温度95℃,pH 4的条件下制得的水凝胶强度最大,凝胶内部网络最致密,孔径最小。通过红外光谱扫描法探索半纤维素/壳聚糖水凝胶的形成机制,推测带负电的半纤维素糖醛酸基团与带正电的壳聚糖氨基发生静电相互作用,形成络合物,从而形成水凝胶的空间连接,水凝胶呈蜂窝状三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壳聚糖 水凝胶 形成机制 凝胶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半纤维素水解液中的木糖生物合成壳聚糖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广修 赵华 +1 位作者 刘盼 车利伟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36,共5页
研究了制浆废液中半纤维素水解液中的木糖用于生物合成壳聚糖的脱毒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优脱毒条件为:先加入Ca(OH)2调p H值至10,抽滤后再加入质量分数10%的H2SO4调p H值至7,再次抽滤后以1∶20的固液比加入活性炭,置于50℃摇床以120... 研究了制浆废液中半纤维素水解液中的木糖用于生物合成壳聚糖的脱毒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优脱毒条件为:先加入Ca(OH)2调p H值至10,抽滤后再加入质量分数10%的H2SO4调p H值至7,再次抽滤后以1∶20的固液比加入活性炭,置于50℃摇床以120 r/min的转速处理2 h,抽滤后取上清液。雅致放射毛霉(Actinomucor elegans TCCC450005)生物合成壳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以6%的玉米浆为氮源,以适当稀释(使木糖浓度为3%)的脱毒后制浆废液为碳源,接入雅致放射毛霉,于30℃下培养60 h,菌丝体浓度可达15.20 g/L,壳聚糖产量为2.0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纤维素 制浆废液 脱毒 雅致放射毛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法固定平菇半纤维素酶 被引量:3
8
作者 裴哲 朱启忠 +2 位作者 韩雷强 李希红 张燕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8-842,共5页
以微胶囊法固定平菇半纤维素酶,探讨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戊二醛浓度为1%时,固定化酶有较高的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比游离酶提高了10℃,最适pH值较游离酶向酸性范围移动0.4个单位;游... 以微胶囊法固定平菇半纤维素酶,探讨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浓度为3%,戊二醛浓度为1%时,固定化酶有较高的活力回收率;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比游离酶提高了10℃,最适pH值较游离酶向酸性范围移动0.4个单位;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分别为0.906 g/L和0.937 g/L;固定化酶的耐热性较好,在60~80℃下仍能保持较高的酶活力,具有良好的贮存稳定性。常见的大部分金属离子对固定化酶的活力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纤维素 微胶囊法 固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