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半湿润偏旱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邵晓梅 严昌荣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1-95,109,共6页
以黄河流域半湿润偏旱区14个国家级土壤湿度站点资料为数据基础,以Su fer7.0为技术手段,分析代表站点多年平均和不同降水年型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以期为研究区域节水高效农业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壤水分 Sufer7.0 半湿润偏旱区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及利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涛 惠开基 胡华 《生态农业研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6-59,共4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降水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及降水的季节变化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水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降水资源的利用。结果表明,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干旱缺水及降水的季节变化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因而开发降水生产潜力是提高该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偏旱区 农田水分利用 农田水分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偏旱区施肥对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谷洁 高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7-59,63,共4页
在半湿润偏旱区进行了施肥对向日葵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肥水表现为互促协同效应,向日葵的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提高幅度为13.6%~45.3%。
关键词 向日葵 施肥 水分利用效率 半湿润偏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的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尚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0-44,共5页
根据“八五”期间寿阳旱农试区以无肥、低肥、中肥、高肥和超高肥为基本处理的玉米、谷子和大豆作物的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田区定位试验和控制水分条件下的辅助试验,认为:(1)1992~1994年,上述三作物的最高产量均出现在高肥... 根据“八五”期间寿阳旱农试区以无肥、低肥、中肥、高肥和超高肥为基本处理的玉米、谷子和大豆作物的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田区定位试验和控制水分条件下的辅助试验,认为:(1)1992~1994年,上述三作物的最高产量均出现在高肥区,产量与施氮量之间呈现抛物线关系;(2)三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随水分满足率的提高而增大,它们之间大致遵循对数曲线变化。根据试验资料,拟合了潜在水分利用效率与水分满足率的经验式,并依此建立了适用于半湿润偏旱区的作物水分生产潜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水分生产潜力 半湿润偏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及利用研究初报
5
作者 周涛 惠开基 《甘肃农业科技》 2000年第4期19-21,共3页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状况、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农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作物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认为宁夏半湿润偏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 ,干旱缺水...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运动规律、主要作物农田水分盈亏状况、作物对农田水分的利用率、农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作物对降水资源的利用情况。认为宁夏半湿润偏旱地区春小麦水分入不敷出 ,干旱缺水与降水的季节性变化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 ,作物水分利用率低影响了降水生产潜力的发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半湿润偏旱区 农田水分运动 农田水分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保护耕作土壤碳素转化及增产机理 被引量:15
6
作者 张洁 姚宇卿 +5 位作者 吕军杰 金轲 王聪慧 王育红 李俊红 丁志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7-301,共5页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明显,深松覆盖有机碳(SOC)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在豫西半湿润偏旱区坡耕地进行了不同保护耕作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及小麦增产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处理耕层土壤有机碳增加较明显,深松覆盖有机碳(SOC)含量最高,为6.79g.kg-1,比传统耕作高13.8%;其次是免耕,较传统耕作高11.6%;而少耕降低了1.4%。随土层加深,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对耕作敏感,其含量为免耕>深松>传统耕作>少耕,免耕、深松和少耕较传统耕作增加79.3%、19.9%和-2.5%。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都有坡下富集现象。免耕和深松的土壤微生物商(SMBC/SOC)较高,分别为3.11%和2.04%。深松覆盖在任何年型均能提高小麦产量,免耕覆盖在欠水年能提高小麦产量,但增产效果低于深松;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土壤含水量较高,小麦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量较多,能延缓小麦植株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商 增产机理 保护性耕作 坡耕地 半湿润偏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生产潜力开发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涛 惠开基 《宁夏农林科技》 1993年第4期22-26,共5页
系统地研究了宁夏半湿润偏旱区农田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全面分析了本地区农田水分与农田地力的关系,认为地力不足是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重要因子,并相应地提出了开发农田水分生产潜力的途径.
关键词 农田 水分 生产潜力 半湿润偏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肥地力 开发北方半湿润 偏旱区降水生产潜力
8
作者 周涛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33-35,共3页
宁夏六盘山地区及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属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降水生产潜力很大。大量的田间调查和施肥试验表明,地力不足、施肥水平低是导致降水利用效率低的直接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了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进耕... 宁夏六盘山地区及陇中黄土高原南部属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降水生产潜力很大。大量的田间调查和施肥试验表明,地力不足、施肥水平低是导致降水利用效率低的直接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了培肥地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改进耕作技术等开发降水生产潜力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利用效率 降水生产潜力 半湿润偏旱区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春玉米土壤水分及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9
作者 解文艳 周怀平 +1 位作者 杨振兴 关春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3,共6页
为提高我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田降水利用率,改善作物的水分有效性,于2008-2013年在山西省寿阳县国家旱作农业科技攻关试验区,连续定点定位设置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渗水地膜覆盖(S)、普通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PJ)、普通地... 为提高我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田降水利用率,改善作物的水分有效性,于2008-2013年在山西省寿阳县国家旱作农业科技攻关试验区,连续定点定位设置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渗水地膜覆盖(S)、普通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PJ)、普通地膜覆盖(P)、秸秆覆盖(J)5个不同覆盖栽培模式,以传统平作为对照(CK),研究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春玉米田土壤水分、产量及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6年研究结果表明:各覆盖处理均对土壤水分具有保持作用,0-200cm土层6年平均土壤贮水量较对照增加3.5%∽8.8%。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渗水地膜覆盖(S)、普通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PJ)、普通地膜覆盖(P)和秸秆覆盖(J)处理增产效果显著,6年平均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27.8%,26.7%,19.2%,17.0%和6.9%,平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16%,29.63%,21.16%,15.87%和5.29%。渗水地膜覆盖(S)处理净收入最高,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次之,6年平均净收入分别较对照增加1 924.2,1 703.6元/hm2。因此,渗水地膜覆盖(S)和渗水地膜与行间秸秆覆盖(SJ)处理在改善土壤水分效应的同时能显著增产增收,是北方半湿润偏旱区春玉米的高效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 土壤水分 春玉米 产量 北方半湿润偏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旱塬区甘草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霄 王静 张锦锋 《甘肃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73-74,共2页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粉草、甜草、国老等,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之功效。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陇东旱塬区属半湿润偏旱区,年均气温... 甘草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粉草、甜草、国老等,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定痛、调和药性之功效。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沙漠边缘和黄土丘陵地带。陇东旱塬区属半湿润偏旱区,年均气温8.3℃,年均降水量550 mm,年蒸发量1 638.3 mm,适宜甘草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旱塬区 丰产栽培技术 甘草 多年生草本植物 半湿润偏旱区 清热解毒 荒漠草原 丘陵地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阳县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农业技术的选择
11
作者 杨建设 谷茂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4-58,共5页
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代表,探讨了该区农业资源的特点,评价了10 余年来农业资源利用的技术革新情况。在强调以节水高效利用为中心的技术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该区21 世纪前10 年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 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代表,探讨了该区农业资源的特点,评价了10 余年来农业资源利用的技术革新情况。在强调以节水高效利用为中心的技术指标体系构建基础上,提出了适应该区21 世纪前10 年农业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综合农业技术选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湿润偏旱区 资源节约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市旱作农业发展模式
12
作者 赵品 《河南农业》 2012年第15期54-54,共1页
郑州地处豫西山区向黄淮平原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1/3。年平均降水量在599~701mm之间,且降水时空变化大,季节分配不均,常有干旱发生,属于半湿润偏旱区,西部黄土岗地和低山丘陵无灌水条件,
关键词 农业发展模式 郑州市 年平均降水量 旱作 半湿润偏旱区 黄淮平原 豫西山区 低山丘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体集雨窖技术介绍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莉 《河北农机》 2018年第7期3-3,共1页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旱作农业等项目的推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措施。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指出要"优化配置农业用水,在不具备常规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当地水窖、水...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开展了水肥一体化、旱作农业等项目的推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发展节水农业的政策措施。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年)指出要"优化配置农业用水,在不具备常规灌溉条件的地区,利用当地水窖、水池、塘坝等多种手段集蓄雨水,解决抗旱播种和保苗用水"。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指出要"发展雨养农业。在半干旱、半湿润偏旱区建设农田集雨、集雨窖等设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窖 可持续发展规划 节水农业 技术 半湿润偏旱区 水肥一体化 推广工作 旱作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台县旱作农业区水分有效利用的几项措施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文革 《甘肃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旱作农业区 有效利用 灵台县 水分 半湿润偏旱区 耕地面积 黄土高原 国家统计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规程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玉龙 《现代农业装备》 2009年第11期64-65,共2页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主要应用于海拔2300m以下,年降雨量250~500mm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区。
关键词 沟播技术 技术规程 玉米 半湿润偏旱区 年降雨量 半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春播大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建萍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0年第9期47-47,共1页
1.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北方半湿润偏旱区的大豆产区。 2.品种选择 选择熟期适宜或比当地常用品种生育期稍长的、株型紧凑、结荚密、茎秆粗壮、抗旱、抗倒伏的高产优质品种,种子做到3年更换一次。
关键词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春播大豆 旱作 半湿润偏旱区 高产优质品种 品种选择 常用品种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技术
17
《麦类文摘》 1996年第3期33-38,共6页
Z960527 旱地麦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状况影响研究/张志田,高绪科…(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土壤通报,-1995,26(5),-200~203对半湿润偏旱区的临汾市褐土麦田的研究结果表明,夏休闲期采用免耕结合秸秆覆盖,2m土体比传统耕法多蓄水9.9~11... Z960527 旱地麦田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状况影响研究/张志田,高绪科…(中国农科院土肥所)∥土壤通报,-1995,26(5),-200~203对半湿润偏旱区的临汾市褐土麦田的研究结果表明,夏休闲期采用免耕结合秸秆覆盖,2m土体比传统耕法多蓄水9.9~11.5mm,增产12.1%;深松结合覆盖则多蓄水25.8~34.9mm,增产14.3%。与传统耕作比较,免耕播后秸秆覆盖和深松播后秸秆覆盖的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0.26和0.29kg/mm亩,分别增产46.9%和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覆盖 栽培技术 春小麦产量 冬小麦 半湿润偏旱区 水分利用率 保护性耕作 农业科技 增产效应 松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农田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
18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0年第9期87-87,共1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依托省、部级国家科技项目。在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进行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近十五年旱作农业研究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内容包括:国内外根域集水种植研究进展、根... 内容简介本书是依托省、部级国家科技项目。在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进行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近十五年旱作农业研究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内容包括:国内外根域集水种植研究进展、根域集水种植的农田水温状况、根域集水种植对作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时土壤速效养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农田的水分调控、根域集水种植带型的优化设计、半干旱偏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半湿润偏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技术 旱作农田 集水 作物生长发育 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土壤速效养分 半干旱旱区 半湿润偏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