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评估模型与应用
1
作者 梁佳欣 李晶 +2 位作者 殷守强 任河 蒋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99-3215,共17页
为揭示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离矿区人类活动生态累积效应并识别其演变态势,在厘清矿区生态累积效应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半干旱草原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Surface Mining Areas Eco-environmental Evalua... 为揭示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离矿区人类活动生态累积效应并识别其演变态势,在厘清矿区生态累积效应概念的基础上,构建适用于半干旱草原的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Surface Mining Areas Eco-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Index,SMAEEI)以及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选取内蒙古胜利矿区为研究区,量化分析1986—2020年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累积效应的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主要人类活动的生态累积效应差异。结果表明:①SMAEEI适用于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能客观呈现各地类生态环境质量高低顺序。35 a间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呈极显著下降趋势,且其空间差异显著减弱。露天矿场、城镇扩张区、锡林河湿地及北侧草地生态环境质量出现极显著、显著的退化趋势。②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生态累积效应定量评估模型能剔除气候因素对生态系统的耦合影响,分离并量化人类活动对矿区生态系统的累积效应,揭示累积的方向、程度和空间范围。35 a间研究区生态服务价值累积量(Change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Cumulant,COESVC)共减少1186157.03万元,出现负向生态累积效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高度、中度负向累积区集中在湿地和草地退化区、城镇区、露天矿场。③露天开采、城镇建设造成的单位面积负向生态累积效应最明显,前者在单位时间内带来的负向累积变化最剧烈,后者负向累积效应的局部影响程度和偏离度最大;放牧活动引起的负向生态累积效应影响范围最广、总量最大,但局部影响程度最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其余人类活动更稳定。研究成果可将矿区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实物量变动转化为价值量描述,为采用货币形式测算矿区生产生活行为的环境损害成本提供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累积效应 半干旱草原露天矿区 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数 生态服务价值 内蒙古胜利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垦及放牧对温带半干旱草原土壤碳素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耿元波 罗光强 +3 位作者 袁国富 李明峰 孟维奇 董云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518-2523,共6页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叽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3种草原群落不同层位土壤样品碳素含量的测定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农垦及放牧对该区主要草原土壤类型有机碳及无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农田30a后... 通过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叽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3种草原群落不同层位土壤样品碳素含量的测定和统计分析,探讨了农垦及放牧对该区主要草原土壤类型有机碳及无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农田30a后,与未开垦的打草场相比,农山1m土层内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下降,且农田0—10cm和10~20cm土壤层有机碳含量趋于一致。(2)放牧使羊草草原平和大针茅草原表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较深层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升高。放牧强度较大、较干旱的大针茅草原0.20cm下降,30cm以下升高,放牧强度较小较湿润的羊草草原0~10cm下降,10cm以下升高。(3)贝加尔针茅草原开垦为农田使1m土层内的土壤无机碳含量升高,钙积化位置变浅。(4)放牧使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1m土层内的土壤无机碳含量下降,钙积化位置加深,放牧强度较大、较干旱的大针茅草原表现尤为明显。(5)草地开垦为农田,在使土壤有机碳的含量降低的同时,也增加了士壤无机碳的含龄;放牧在使草原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深层有机碳含量增加的同时,也减少了无机碳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草原 土壤有机碳 土壤无机碳 农垦 放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光能和水分利用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47
3
作者 崔骁勇 陈佐忠 杜占池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14-21,共8页
在植物生长季内测定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 6种主要植物的光合和水分利用特征 ,比较了植物之间在光能和水分利用方面的差异 ,认为水分利用效率难以反应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而其倒数———水分竞争系数是较好的表征指标 ;植物的光能利用效... 在植物生长季内测定了内蒙古半干旱草原 6种主要植物的光合和水分利用特征 ,比较了植物之间在光能和水分利用方面的差异 ,认为水分利用效率难以反应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 ,而其倒数———水分竞争系数是较好的表征指标 ;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竞争系数之间存在补偿关系 ;半干旱草原主要植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它们在光能和水分资源生态位上存在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草原 水分竞争能力 补偿 生态位分离 光能利用效率 演替 适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沙漠化的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熊小刚 韩兴国 鲍雅静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1-5,共5页
针对我国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普遍发生的灌丛化现象,运用反映干旱和半干旱放牧系统一般动态的状态与过渡模式,建立了半干旱草原灌丛沙漠化研究的基本构架。将灌丛化作为草原沙漠化的核心过程,提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化机制的假说,以及利... 针对我国内蒙古半干旱草原普遍发生的灌丛化现象,运用反映干旱和半干旱放牧系统一般动态的状态与过渡模式,建立了半干旱草原灌丛沙漠化研究的基本构架。将灌丛化作为草原沙漠化的核心过程,提出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灌丛化机制的假说,以及利用时空替代方法开展草原灌丛沙漠化研究的设想及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半干旱草原 荒漠化 灌丛化 状态与过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潜在土壤风力侵蚀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何京丽 李锦荣 +1 位作者 邢恩德 郭建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5,22,共5页
中国绝大多数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遭受着严重的风力侵蚀。风蚀可导致土壤流失、肥力下降,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半干旱草原区的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的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增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影响土壤风力侵蚀的风... 中国绝大多数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遭受着严重的风力侵蚀。风蚀可导致土壤流失、肥力下降,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半干旱草原区的荒漠化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带来的沙尘暴等灾害天气增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从影响土壤风力侵蚀的风速、干燥度、植被盖度、地形起伏度、土壤可蚀性以及放牧压力6个方面出发,借助GIS技术,通过主成分分析研究半干旱草原区达茂旗土壤风力侵蚀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达茂旗潜在土壤风力侵蚀指数由南向北呈高—低—高趋势。达茂旗北部地区土壤风蚀主要受风速、干燥度和植被指数影响;中部地区风力侵蚀主要受地形起伏度的影响,地形起伏对风的消减作用增强,使得风力降低,加之该地区土壤可蚀性和干燥度相对较低,风力侵蚀指数低;南部土壤风力侵蚀主要受放牧压力影响,春季正是牧草返青季节,植被盖度低,且牲畜密度相对较大,放牧对草场的压力大,土壤风力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各影响因子的时空异质性是导致半干旱草原风力侵蚀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干旱草原风力侵蚀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风速、干燥度和植被指数,其次受地形和土壤可蚀性的影响,而放牧压力是半干旱草原区土壤风力侵蚀的主要人为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草原 风力侵蚀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脆弱性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锦荣 高君亮 +1 位作者 郭建英 赵海燕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18,共6页
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了半干旱草原区——锡林郭勒盟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结果表明:三个时期(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 以模糊数学为理论基础,通过构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模型,研究了半干旱草原区——锡林郭勒盟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结果表明:三个时期(1981—1990年、1991—2000年、2001—2010年)锡林郭勒盟地区沙尘暴灾害承灾体的脆弱性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大风日数减少、植被盖度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牲畜存栏头数和超载率得到一定控制,减轻了承灾体对环境的压力;牧民纯收入的增加、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交通设施的增加,增强了承灾体抵御灾害的能力以及灾后恢复力;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多元化,有利于经济稳定,对沙尘暴承灾体的脆弱性降低起到积极作用。评价结果表明,模糊数学方法对草原区沙尘暴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的可行性,评价结果可以为后续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承灾体 脆弱性 模糊数学 半干旱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防治中压力转移模式的检讨——以内蒙古巴林右旗为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英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109-112,共4页
以内蒙巴林右旗为例 ,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防治中所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法——围封禁牧、生态移民、舍饲和小草库伦。提出这些方法都属“压力转移模式”,并指出了其失效的各种表现。进而通过分析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 以内蒙巴林右旗为例 ,详细分析了目前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防治中所主要采用的几种方法——围封禁牧、生态移民、舍饲和小草库伦。提出这些方法都属“压力转移模式”,并指出了其失效的各种表现。进而通过分析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原沙漠化的主要原因和根本矛盾 ,指出其失效的根本原因。据此 ,提出要将“压力转移模式”转向“攻坚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草原 沙漠化 防治 压力转移模式 内蒙古巴林右旗 围封禁牧 生态移民 舍饲 小草库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2-2017年典型半干旱草原区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玮 陈晓俊 +3 位作者 王文君 吴英杰 全强 周泉成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6-232,240,共8页
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干旱指标的监测分析可为地区旱情评估、预警以及为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内蒙古高原半干旱草原区1962-2017年0.5°×0.5°降水格点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尺度(年... 干旱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干旱指标的监测分析可为地区旱情评估、预警以及为制订抗旱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内蒙古高原半干旱草原区1962-2017年0.5°×0.5°降水格点数据为基础,分别计算不同时间尺度(年、季)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通过分析其干旱频次、频率以及站次比的变化,对研究区1962-2017年的干旱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研究区干旱程度有所加剧,且中南部地区为各类干旱事件的频发区。此外,轻旱多发生于秋季,且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南部,而特旱事件常在夏季发生,其高频区位于研究区西部。20世纪90年代各季均出现了大范围轻旱,夏季分别于2001和2010年出现全域性中旱及全域性特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半干旱草原 干旱特征 时间尺度 标准化降水指数 内蒙古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草原内陆河潜流交换研究——以内蒙古锡林河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嘉伟 胡海珠 +2 位作者 田炳燚 于瑞宏 任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6-52,59,共8页
潜流交换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以及河流廊道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针对半干旱草原河流潜流交换作用研究不足的现状,选取锡林河作为典型草原河流,利用水动力学法和温度示踪法对锡林河上游试验河段的垂向潜流交换过程进行定量研究,并... 潜流交换对于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以及河流廊道的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针对半干旱草原河流潜流交换作用研究不足的现状,选取锡林河作为典型草原河流,利用水动力学法和温度示踪法对锡林河上游试验河段的垂向潜流交换过程进行定量研究,并讨论了两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主要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垂向潜流交换主要发生在河床表面以下20~100 cm。受砂质河床流动性较大和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河道不同位置的潜流交换速率及其对降雨的响应各不相同。水动力学法与温度示踪振幅法得到的河段垂向潜流交换速率具有一致性:分别为-0.2~0.4、-0.1~0.4 m/d。相比于易受河床形态和水动力学特性影响的水动力学法,温度示踪法具有准确、便捷的特点,更适用于半干旱草原河流的潜流交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交换 温度示踪 水动力学法 半干旱草原内陆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和增雨对内蒙古半干旱地区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毕捷 张乃莉 +2 位作者 梁宇 蔡禄 马克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6-1593,共8页
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较为敏感,但是关于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多重环境因子变化方面的研究较薄弱。水和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两大限制性因子。本研究在内蒙古多伦半干旱... 已有许多研究证明,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对气候变化和氮沉降较为敏感,但是关于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响应多重环境因子变化方面的研究较薄弱。水和氮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两大限制性因子。本研究在内蒙古多伦半干旱草原地区进行增雨和施氮的野外控制试验,以模拟未来该地区的降水变化和氮沉降,使用微生物群落水平生理图谱法,监测样地土壤理化指标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的变化。3年的跟踪监测结果显示:增雨显著提高了半干旱草原地区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施氮和增雨同时施氮则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氮含量,降低了土壤pH;施氮和增雨都没有单独引起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的显著变化,而在同时增雨和施氮试验处理下,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潜力得到提高,说明在水和氮都充足的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潜力才会显著提高。以上研究结果预示着在未来降雨增加和氮沉降的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速率可能会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降沉 降雨增加 土壤微生物群落 碳源利用潜力 半干旱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水添加对半干旱地区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毕捷 张乃莉 +2 位作者 梁宇 蔡禄 马克平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66-170,共5页
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是研究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重要工具。通过监测模拟气候变化的施氮增雨试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预测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在未来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衡量微生物群落的响应,进... 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是研究和预测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的重要工具。通过监测模拟气候变化的施氮增雨试验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改变,预测我国北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在未来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为了更好地衡量微生物群落的响应,进行了连续3年的气候模拟试验,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图谱分析法追踪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显示,增雨对微生物群落中的革兰氏阳性菌(GP)、革兰氏阴性菌(GN)以及总细菌和总真菌的PLFA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真菌/细菌比(F/B)和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之比(GN/GP)有显著影响,并显著降低了总PLFA含量。施氮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中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总细菌和总真菌的PLFA含量,并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的总PLFA含量。施氮和增雨两个环境变化因子对总PLFA、GN/GP、以及真菌对细菌之比(F/B)有显著的交互影响。在半干旱草原地区,施氮和增雨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交互影响。这预示着未来降雨量增加和氮沉降条件下,我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将导致微生物群落生态功能改变,从而引发整个生态系统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分析 施氮 增雨 半干旱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灌木及其肥岛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12
作者 瞿王龙 杨小鹏 +1 位作者 张存涛 魏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1-207,共7页
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生态小环境,使其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植物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产生变异,将养分集中于灌木灌丛下,改变其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影响灌丛下的植被和土壤养分,称作灌丛肥岛效应。灌丛因截留... 灌丛可以改变局部的生态小环境,使其周围植物生物量、植物组成、植物化学成分、土壤中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产生变异,将养分集中于灌木灌丛下,改变其周围的局部小环境,影响灌丛下的植被和土壤养分,称作灌丛肥岛效应。灌丛因截留水分、养分及遮阴等作用使其周围局部土壤和植被环境发生变化,导致其树冠下养分和水分聚集,土壤养分相对周围空地更肥沃。探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的灌丛化过程及其生态学效应,了解其对荒漠草地恢复过程的作用,减缓土壤侵蚀和草地生产力下降,对植被的演替和恢复重建等都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并为防治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地区土地退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半干旱草原 灌丛 肥岛效应 植被 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2种生境条件下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鄢燕 张新全 刘淑珍 《草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5期37-42,共6页
对四川省的丘陵区(洪雅)和中山地区(汉源)2种生境条件下的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两地的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洪雅点种子产量为244.0 kg/hm2,汉源点的种子产量为532.8 kg/hm2。两样地的种子质量相... 对四川省的丘陵区(洪雅)和中山地区(汉源)2种生境条件下的黑麦草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两地的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差异。其中,洪雅点种子产量为244.0 kg/hm2,汉源点的种子产量为532.8 kg/hm2。两样地的种子质量相比,汉源点的发芽势、发芽率、四唑染色数和四唑脱氢酶均高于洪雅点。两地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基本一致,均呈显著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每生殖枝种子数>生殖枝数>每生殖枝小花数>分蘖数>每生殖枝小穗数>千粒重。每生殖枝种子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半干旱草原 荒漠化 灌丛化 状态与过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固氮菌与根瘤菌协同作用对小麦幼苗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徐兴良 关秀清 刘公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66-68,共3页
小麦种子分别接种不同组合的联合固N菌和根瘤菌,播种到灭菌蛭石上培养28d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F_v/F_m值、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含N量及根系固N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联合固N菌植株均测到鲜根系固N酶活性,最高达386.6(±3.5)nmol/g,且... 小麦种子分别接种不同组合的联合固N菌和根瘤菌,播种到灭菌蛭石上培养28d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F_v/F_m值、鲜物质量、干物质量、含N量及根系固N酶活性结果表明,接种联合固N菌植株均测到鲜根系固N酶活性,最高达386.6(±3.5)nmol/g,且联合固N菌和根瘤菌协同作用时植物干物质量、F_v/F_m值和含N量均略高于其单独作用,尤其是来自干旱半干旱草原羊草根际的联合固N菌——催娩克雷伯氏菌al(Klebsiella oxytoca)和内蒙古草原草木犀根瘤的中华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melilot)菌株Ⅱ的组合固N能力更强,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固氮菌 根瘤菌 协同作用 小麦 幼苗 固氮酶活性 禾本科植物 干旱半干旱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防渗工程的监理要点
15
作者 姜艳艳 赵松源 《东北水利水电》 2014年第3期66-67,共2页
1工程概况1.1自然条件内蒙古黄岗矿业位于克什克腾旗北部木希嘎乡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125 km,距集通铁路宇宙地站78 km。矿区属丘陵山区,植被繁茂,地势由北东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在1 500~1 700m,属于大陆性半干旱草原型气候,寒冷... 1工程概况1.1自然条件内蒙古黄岗矿业位于克什克腾旗北部木希嘎乡境内,距旗政府所在地经棚镇125 km,距集通铁路宇宙地站78 km。矿区属丘陵山区,植被繁茂,地势由北东向西南倾斜,平均海拔在1 500~1 700m,属于大陆性半干旱草原型气候,寒冷多变,冬长夏短,温差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渗工程 监理要点 混凝土防渗墙 经棚镇 半干旱草原 接缝灌浆 防渗体 地质部 墙轴线 工程投资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钻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红花尔基钨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济宇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第22期79-80,共2页
内蒙古东北部半干旱草原荒漠区,浅覆盖层主要为风积砂土层,造成在金属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填图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等手段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而在红花尔基钨矿勘查过程中,通过实践证明浅钻地球化学勘查方... 内蒙古东北部半干旱草原荒漠区,浅覆盖层主要为风积砂土层,造成在金属矿产勘查过程中地质填图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等手段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而在红花尔基钨矿勘查过程中,通过实践证明浅钻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该类地球化学景观区内能够有效、快速的圈定地球化学异常区,能够辅助地质工作填制基岩地质图,同时确定矿化蚀变范围及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钻地球化学勘查方法 半干旱草原荒漠区 红花尔基钨矿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嫩江洪水资源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年志平 《吉林水利》 2004年第11期7-8,共2页
关键词 洪水资源化 嫩江 低水位 平均降水量 资料统计 白城 河流 半干旱草原 森林 发生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