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纤维化患者血清核心岩藻糖基化低分子量激肽原和α-半乳糖基化抗体的表达及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香玲 戴中上 +6 位作者 肖新强 曾智昊 杨垚 高智 蒋永芳 龚国忠 张旻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03-913,共11页
目的: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可进展至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早期识别并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比较血清核心岩藻糖标志物低分子量激肽原(core fucosylated low molecular we... 目的:肝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可进展至肝硬化,是肝脏疾病的主要致死因素,而早期识别并逆转肝纤维化进程是慢性肝病治疗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比较血清核心岩藻糖标志物低分子量激肽原(core fucosylated low molecular weight kininogen,LMWK-Fc)和α-半乳糖基化(alpha-galactosidase,α-Gal)抗体在不同阶段肝纤维化患者体内的表达情况,评估其诊断肝纤维化的效能。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感染科就诊的275例慢性肝病患者,其中115例患者接受了肝活检。根据病理结果显示的肝组织内胶原沉积对肝结构破坏范围、程度和肝微循环影响的大小将115例完善肝活检的患者分为0~4期:S0,肝组织内无明显胶原沉积,肝结构和肝微循环正常;S1,肝组织内有轻度胶原沉积,部分破坏肝小叶结构,但肝微循环基本正常;S2,肝组织内中度胶原沉积,部分破坏肝小叶结构和肝微循环;S3,肝组织内广泛胶原沉积,大量破坏肝小叶结构和肝微循环;S4,发展为肝硬化,肝组织内高度胶原沉积,肝小叶结构完全破坏,肝微循环严重受损。并根据分期标准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肝纤维化组(S1~S2)、显著纤维化组(S3~S4)。160例未完善肝活检的患者则按照肝硬度值(liverstiffness measurement,LSM)分为无肝纤维化组(F0:LSM<7.3k Pa)、肝纤维化组(F1~F2:LSM为7.3~12.4 kPa)、明显肝纤维化组(F3~F4:LSM>12.4 kPa)。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人口学资料以及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甲胎蛋白、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计算肝纤维化-4指数(fibrosis-4 index,FIB-4)、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APRI),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差异性分析;对入组的患者分别行血清LMWK-Fc和α-Gal抗体检测,比较各组间LMWK-Fc、α-Gal抗体及其他肝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情况;分析LMWK-Fc、α-Gal抗体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血清LMWK-Fc、α-Gal抗体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在未完善肝活检的160例患者中,血清α-Gal抗体及LMWK-Fc的表达水平在无肝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依次递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善肝活检的115例患者中,血清LMWK-Fc水平在无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显著肝纤维化组间依次增高,血清α-Gal抗体表达水平在显著肝纤维化组中高于无纤维化组、肝纤维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2)。单变量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纤维化与性别、LMWKFc水平均有相关性(均P<0.05),与年龄、α-Gal抗体水平、FIB-4和APRI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血清LMWK-Fc和α-Gal抗体在不同分级肝纤维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可能与肝纤维化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LMWK-Fc水平对肝纤维化诊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岩藻糖基 低分子量激肽原 α-乳糖抗体 肝纤维 血清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TPA-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在不同小鼠肝损伤模型中肝功能显像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毛一雷 董一女 +4 位作者 张现忠 杨文江 杜顺达 童俊翔 王学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8,I0001,I0002,共7页
目的明确肝显像剂99mTc-DTPA-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99mTc-GSA)在3种不同类型肝细胞损伤小鼠模型中不同的摄取和生物分布情况。方法3种小鼠模型分别为肝硬化、淤胆性肝损伤和肝肿瘤模型。肝硬化模型用腹腔内注射CCl4完成(每48小时腹腔注射... 目的明确肝显像剂99mTc-DTPA-半乳糖人血清白蛋白(99mTc-GSA)在3种不同类型肝细胞损伤小鼠模型中不同的摄取和生物分布情况。方法3种小鼠模型分别为肝硬化、淤胆性肝损伤和肝肿瘤模型。肝硬化模型用腹腔内注射CCl4完成(每48小时腹腔注射0.4 ml 10%CCl4,共48 d);淤胆性肝损伤模型以结扎胆总管72 h建立;肝肿瘤模型用H22肿瘤细胞株种植肝包膜下10 d建立。各模型组小鼠和正常对照组小鼠均以0.1 ml(0.37 MBq)99mTc-GSA(2μg)注射尾静脉,5 min后断头处死,取出各重要器官或组织(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脾脏、胃、血液、骨骼、肌肉、肠道)称量,测定其放射性计数。同时血清学及肝脏病理学检查验证肝脏损伤。结果3个模型组和对照组中99mTc-GSA在小鼠肝脏均有显著浓聚(均>40%ID.g-1),但与对照组(90.05±10.55)%ID.g-1相比,肝损伤模型组的浓聚度均显著下降(P<0.001)。病理检查结果和建立模型时预期的病变相符;血清肝功能显示肝硬化模型组的损伤[天冬氨酸转氨酶为(235.3±14.7)U/L]轻于淤胆性肝损伤模型以及肝肿瘤模型[天冬氨酸转氨酶分别为(841.3±68.7)和(1 060.3±208.3)U/L];但肝硬化模型的浓聚度(72.20±2.13)%ID.g-1较淤胆性肝损伤模型(56.72±5.92)%ID.g-1及肝肿瘤模型(42.80±6.05)%ID.g-1显著增高(P<0.001)。结论99mTc-GSA在肝脏有显著浓聚,其浓聚程度与肝功能受损情况呈负相关。99mTc-GSA可能成为临床上反映肝功能的显像剂,如与三维扫描技术相结合,有希望建立评估肝脏区段功能的三维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显像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显像剂 ^99mTc-DTPA-乳糖人血清蛋白 肝损伤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希明 傅志君 +2 位作者 朱小霞 余江南 张钧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27-430,共4页
通过在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表面偶联 2 -亚氨基 - 2 -甲氧基乙基 - 1-硫代 - β- D-半乳吡喃糖苷 ,制备了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 ( Fu- GBM)。以糖密度、载药量为指标 ,考察了偶联反应时间、p H、反应比、超声分散时间对制备工艺... 通过在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表面偶联 2 -亚氨基 - 2 -甲氧基乙基 - 1-硫代 - β- D-半乳吡喃糖苷 ,制备了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 ( Fu- GBM)。以糖密度、载药量为指标 ,考察了偶联反应时间、p H、反应比、超声分散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制得的 Fu- GBM多呈规则的球形 ,粒径范围为 0 .35~ 2 .17μm,跨距为 0 .80 ,平均粒径 0 .90μm ,糖密度为 2 3.7,载药量为 4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乳糖 蛋白微球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和半乳糖凝集素-3对心肌纤维化、心力衰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唐碧 崔路遥 +5 位作者 周静 宣玲 张恒 康品方 王洪巨 王效静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25,57,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PKC-α激动剂二丁酸佛波醇酯(PDB)、PKC-α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Galectin-3抑制剂β-乳糖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心肌HL-1细胞,Wes...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调控机制。方法分别用PKC-α激动剂二丁酸佛波醇酯(PDB)、PKC-α抑制剂白屈菜红碱(Chel)、Galectin-3抑制剂β-乳糖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处理心肌HL-1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KC-α、Galectin-3、Ⅰ型胶原α1(ColⅠα1)蛋白表达;再向HL-1细胞转染pcDNA4/PKC-α或pcDNA4/Galectin-3,验证高表达PKC-α和Galectin-3对HL-1细胞ColⅠα1表达的影响。结果PDB处理后HL-1细胞Galectin-3、ColⅠα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Chel处理后HL-1细胞Galectin-3、ColⅠα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el预处理HL-1细胞可以显著降低由PDB诱导的Galectin-3表达(P<0.05);转染pcDNA4/PKC-α后HL-1细胞Galectin-3和ColⅠα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P<0.01)。高表达Ga-lectin-3诱导细胞ColⅠα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β-乳糖预处理HL-1细胞可以显著降低由PDB诱导的ColⅠα1表达(P<0.01)。AngⅡ处理可以明显上调HL-1细胞PKC-α、Galectin-3、ColⅠα1蛋白表达(均P<0.05),Chel预处理HL-1细胞可以显著降低由AngⅡ诱导的Galectin-3、ColⅠα1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 PKC-α可能通过调节Galectin-3表达参与心肌纤维化和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乳糖凝集素-3 心肌纤维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复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8
5
作者 程耀 张灿 +1 位作者 平其能 熊净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7-520,共4页
目的制备肝靶向的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复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方法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了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分别以均匀设计和单因素处方分析优化了该制备工艺,然后在其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力包裹壳聚糖衍生物,采用正交实验... 目的制备肝靶向的半乳糖酰化壳聚糖衍生物包复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方法采用乳化交联固化法制备了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分别以均匀设计和单因素处方分析优化了该制备工艺,然后在其表面通过静电作用力包裹壳聚糖衍生物,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确定最佳包裹条件,得到壳聚糖衍生物包复的5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结果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5氟尿嘧啶浓度10μg/ml,w/o体积比1/20,戊二醛加入量10ml/100mg牛血清白蛋白,固化时间4h,衍生物包复时包裹时间10min,衍生物浓度2%,冰醋酸浓度2%。结论本法简便、易操作,实验设计方案经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微球 蛋白 乳糖壳聚糖衍生物 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表面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余江南 徐希明 张钧寿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55-357,共3页
借助漫反射红外光谱 (DRIR)、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技术 ,对自制的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 (Fu GBM)表面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解析结果证实 :偶联后 ,Fu BM表层的Fu被洗脱 ,Fu GBM的表面成功地偶联了半乳糖 ,表面覆盖率为 2 5 ... 借助漫反射红外光谱 (DRIR)、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技术 ,对自制的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 (Fu GBM)表面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解析结果证实 :偶联后 ,Fu BM表层的Fu被洗脱 ,Fu GBM的表面成功地偶联了半乳糖 ,表面覆盖率为 2 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尿嘧啶 乳糖蛋白微球 DRIR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ELISA检测团头鲂血清抗病毒半乳糖凝集素样蛋白
7
作者 何介华 邹思湘 陆承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纯化团头鲂抗病毒半乳糖凝集素样蛋白并自制其兔抗血清 ,在此基础上建立间接ELISA ,测定团头鲂血清中的半乳糖凝集素样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 ,血清中的平均含量为 0 79mg·mL-1;团头鲂血清及纯化的团头鲂半乳糖凝集素样蛋白抗草鱼... 纯化团头鲂抗病毒半乳糖凝集素样蛋白并自制其兔抗血清 ,在此基础上建立间接ELISA ,测定团头鲂血清中的半乳糖凝集素样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 ,血清中的平均含量为 0 79mg·mL-1;团头鲂血清及纯化的团头鲂半乳糖凝集素样蛋白抗草鱼出血病病毒效价分别为 5 12和 12 8,二者中和指数分别为 4 5 7和 1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ELISA 团头鲂 血清 抗病毒乳糖凝集素样蛋白 含量测定 抗病毒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靶向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和多聚谷氨酸 被引量:9
8
作者 李崇辉 温守明 +1 位作者 池木根 孙曼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2-535,共4页
化学合成两类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人工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GalnHSA)和半乳糖基多聚L谷氨酸(GalnPLGA),并以125I标记的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为标准配体,测定了合成配体抑制1... 化学合成两类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人工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GalnHSA)和半乳糖基多聚L谷氨酸(GalnPLGA),并以125I标记的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为标准配体,测定了合成配体抑制125IASF与大鼠肝细胞膜ASGPR结合的IC50值.结果表明,Gal12HSA、Gal15HSA、Gal26HSA、Gal30HSA和Gal34PLGA均能够有效地抑制125IASF与ASGPR的结合,且前者与ASGPR的亲和力随半乳糖基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合成配体来源丰富、制备简单,适合于作为药物或基因肝靶向运送的导向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蛋白 GalnPLGA ASGPR GalnH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磊 杨明 +5 位作者 程波 徐彦 姚峰 邹勇 张苏川 刘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室肥厚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组)及非左室肥厚患者各120例(NLVH组),匹配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及住院时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LVH独...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半乳糖凝集素3及尿微量白蛋白与左室肥厚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组)及非左室肥厚患者各120例(NLVH组),匹配两组年龄、性别比例及住院时间。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LVH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LVH与病程、血压控制情况、体质指数、NT-pro BNP、文化程度、Gal-3及MAU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进入模型,其OR(95%CI)分别为1.062(1.001~2.237)、1.643(1.527~5.185)、2.816(2.231~8.872)、3.736(3.151~11.39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病程、血压控制情况、Gal-3及MAU与LVH有显著相关性,且为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凝集素3 尿微量蛋白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和分子模拟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和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靖蕊 彭佳敏 +2 位作者 代成 李雁 解新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9,共8页
目的: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光谱特性的影响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本文利用光谱法判断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的猝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以及二级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结合作用力类型和长度... 目的: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对人血清白蛋白(HSA)光谱特性的影响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方法:本文利用光谱法判断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的猝灭方式、结合位点数、结合作用力类型以及二级结构的变化,采用分子对接模拟技术得到结合作用力类型和长度,进一步研究半乳甘露聚糖和HSA相互作用的机制。结果:在半乳甘露聚糖的作用下,HSA内源荧光被有规律的猝灭,猝灭过程是自发进行的,机制为静态猝灭,结合位点数约为1,并且HSA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含量减少了7.7%。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半乳甘露聚糖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在HSA的亚结构域IIB中相互作用。结论:半乳甘露聚糖与HSA有较强的结合能力,并且结合是自发进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甘露聚糖 人血清蛋白 荧光光谱 圆二色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儿茶酸对人血清白蛋白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瑞 朱文清 +1 位作者 郑洁 张国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0,共5页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模型,研究了原儿茶酸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制。采用硫黄素T测定蛋白纤维化过程,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对蛋白质纤维化的抑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原儿茶酸浓度为250μmol·L^-1和500μmol·L^-1时,... 以人血清白蛋白为模型,研究了原儿茶酸对蛋白质淀粉样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制。采用硫黄素T测定蛋白纤维化过程,结果表明原儿茶酸对蛋白质纤维化的抑制呈现浓度依赖性,当原儿茶酸浓度为250μmol·L^-1和500μmol·L^-1时,其抑制率分别达到了42.5%和59.5%。透射电镜直观地显示出原儿茶酸对蛋白质纤维化的抑制作用。8-苯氨基-1-萘磺酸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分析结果显示,原儿茶酸能够显著地减少纤维化蛋白表面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的暴露,稳定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氢键和疏水作用力驱动原儿茶酸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并与赖氨酸残基特异性结合以维持蛋白质构象的稳定,从而达到抑制蛋白纤维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儿茶酸 人血清蛋白 纤维 抑制作用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域融合蛋白的体内抗肝纤维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燕飞 万爱妮 +1 位作者 陈蕴 金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52,共7页
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域的融合蛋白(HSA-eTGFBR2)的体内抗肝纤维化作用,以期寻找更加稳定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通过CCl_4诱导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eTGFBR2治疗组、HSA-eTGFBR2治疗组... 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域的融合蛋白(HSA-eTGFBR2)的体内抗肝纤维化作用,以期寻找更加稳定的抗肝纤维化药物。通过CCl_4诱导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eTGFBR2治疗组、HSA-eTGFBR2治疗组和HSA组。经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肝功能指标活性检测及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各组抗肝纤维化效果。结果显示:(1)CCl_4能引起肝脏结构紊乱、肝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增生,损伤肝功能,诱导纤维化;(2)HSA-eTGFBR2及其单体均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症状,减轻肝细胞损伤及胶原沉积,改善肝功能,降低肝脏中纤维化标志物α-SMA和COL I的表达水平,其改善肝纤维化效果与单体药物相当,而白蛋白几乎没有治疗效果;(3)与单体药物相比,HSA-eTGFBR2融合蛋白在降低给药频率的情况下能取得相当的治疗效果。综上表明HSA-eTGFBR2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效果,与单体药物相比,融合蛋白药物在低注射频率下也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表明该融合蛋白药物半衰期更长、更稳定,具有更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域 肝纤维 人血清蛋白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蛋白HSA-HGF的体内抗肝纤维化活性
13
作者 蔡燕飞 徐栋生 +1 位作者 陈蕴 金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99,共7页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治疗肝纤维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血液循环中并不稳定,半衰期短,提高HGF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是HGF应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作者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人血清白蛋白(human ...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在治疗肝纤维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血液循环中并不稳定,半衰期短,提高HGF在血液循环中的稳定性是HGF应用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作者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HSA)融合蛋白HSA-HGF的体内抗肝纤维化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CCl4诱导构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并设置(1)正常组、(2)模型组、(3)阳性组、(4)HSA组、(5)HGF治疗组、(6)HSA-HGF治疗组。经过苏木素-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血清肝功能指标活性检测、qRT-PCR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和COLⅠ基因转录水平、TRFIA法检测体内半衰期,从而鉴定各组抗肝纤维化效果。结果显示:1)运用CCl4构建肝脏损伤小鼠模型,药物作用后结果显示融合蛋白HSA-HGF及其单体药物均可以明显地促进小鼠的肝脏恢复;2)与单体药物相比,融合蛋白HSA-HGF在降低给药频率的情况下能取得相当的治疗效果;3)小鼠体内半衰期分析显示,融合蛋白的体内半衰期由单体的3 min增加到3 h左右。表明融合蛋白HSA-HGF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效果,与单体药物相比,融合蛋白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表明该融合蛋白稳定性更佳,具有成为抗肝纤维化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 人血清蛋白融合蛋白 肝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Cyfra21.1、Gal-3、VEGF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4
作者 彭一帆 山院飞 +1 位作者 赵胤铭 张瑞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1-1444,共4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 21.1)、半乳糖血凝素-3(galectin-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血清中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fragment antigen 21.1,Cyfra 21.1)、半乳糖血凝素-3(galectin-3,Gal-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75例(未复发40例、局部复发35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患者30例(甲状腺腺瘤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chemi Luminescence,CLIA)、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血清Cyfra 21.1、Gal-3、VEGF浓度。结果:血清Cyfra 21.1、Gal-3水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F=1.425、P=0.245;F=1.503、P=0.227)。甲癌术后局部复发组血清VEGF水平较未复发组有所增高(F=8.859、P=0.000)。结论:Cyfra 21.1、Gal-3血清水平暂不能用于甲状腺癌术后随访。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乳糖血凝素-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甲状腺癌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sST2、Gal-3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玉莲 邓玮 +2 位作者 王云会 陈诗语 郑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 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与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关系,指导临床缺血...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ion ex‐pressed gene 2,s 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Gal-3)与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的关系,指导临床缺血性MF的评估。方法:以顺序入选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科住院的冠心病受试者56例非冠心病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血管磁共振-延迟钆增强(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CMR-LGE)将冠心病组分为心肌纤维化(LGE阳性)亚组和非心肌纤维化(LGE阴性)亚组。收集所有受试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s ST2、Gal-3水平。分析s ST2、Gal-3与CMR-LGE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CAD组患者s ST2、Gal-3、血压、肌酐、尿酸、室间隔厚、糖化血红蛋白、CAS评分高于非CAD组患者(P<0.05),而肾小球滤过率、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CAD患者(P<0.05)。(2)LGE阳性亚组s ST2、Gal-3、B型利钠肽原水平较LGE阴性亚组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较LGE阴性亚组低(P<0.05)。(3)LGE与s ST2(rs=0.338,P=0.011)、Gal-3(rs=0.428,P=0.001)、B型利钠肽原(rs=0.364,P=0.006)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s=-0.339,P=0.011)呈负相关,纳入控制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得出LGE与s ST2(r=0.312,P=0.037)、Gal-3(r=0.419,P=0.004)独立相关。(4)s ST2、Gal-3以及两者联合检测心肌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是65%、87%、70%,特异度分别是81%、56%、87%,s ST2、Gal-3预测有无心肌纤维化的最佳临界值分别是36.01 ng/m L、13.04 ng/m L。结论:s ST2、Gal-3可用于预测缺血性心肌纤维化,与CMR-LGE评估心肌纤维化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纤维 冠心病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6
16
作者 曾林 王慧芳 窦如海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4-124,共1页
关键词 肝纤维 动物模型 血清蛋白 二甲基亚硝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桃软肝丸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林香 戴馨仪 +2 位作者 周岱翰 陈雪馨 陈瑶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4期519-520,共2页
目的 :观察参桃软肝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用参桃软肝丸 7.2 g/kg、3.6g/kg的剂量进行实验性治疗 ,作血清GPT、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观察肝功能的改变 ,作HE和胶原纤... 目的 :观察参桃软肝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复合因素造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1〕,用参桃软肝丸 7.2 g/kg、3.6g/kg的剂量进行实验性治疗 ,作血清GPT、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观察肝功能的改变 ,作HE和胶原纤维染色 ,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 :参桃软肝丸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的GPT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血清白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5 ) ;光镜下发现各用药组大鼠肝脏组织内纤维组织增生程度较轻。结论 :参桃软肝丸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桃软肝丸 肝纤维模型 血清蛋白 纤维蛋白 病理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岩藻糖基化抑制剂对环孢素诱导的肾脏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凯锋 罗嘉亮 +2 位作者 林芬望 左大明 叶俊生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26-633,共8页
目的 探讨末端岩藻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D-半乳糖(2-D-gal)对环孢素(CsA)诱导的肾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5只8~10周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CsA组和CsA+2-D-gal组,每组各5只。通过蛋白质印迹... 目的 探讨末端岩藻糖基化抑制剂2-脱氧-D-半乳糖(2-D-gal)对环孢素(CsA)诱导的肾脏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15只8~10周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rl组)、CsA组和CsA+2-D-gal组,每组各5只。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trl组和CsA组小鼠肾脏组织岩藻糖基转移酶1(FUT1)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trl组和CsA组小鼠肾脏组织末端岩藻糖的表达,Masson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纤维化情况,并检测各组小鼠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体外建立CsA诱导肾小管上皮HK2细胞EMT模型,分别用0、2.5、5.0和10.0μmol/L的CsA刺激HK2细胞24 h,另将HK2细胞分为Ctrl组、2-D-gal组、CsA组和CsA+2-D-gal组,观察不同浓度CsA刺激后及各组HK2细胞形态,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CsA刺激后及各组HK2细胞FUT1、E-cadherin、Vimentin和α-SMA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trl组和CsA组HK2细胞末端岩藻糖的表达。结果 与Ctrl组比较,CsA组小鼠肾脏组织E-cadherin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FUT1、Vimenti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均为P<0.05),小鼠肾脏组织末端岩藻糖表达增多。与Ctrl组比较,CsA组和CsA+2-Dgal组小鼠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均升高,与CsA组比较,CsA+2-D-gal组小鼠的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水平均降低(均为P<0.05)。与Ctrl组比较,CsA组和CsA+2-D-gal组小鼠肾脏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均增多,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与CsA组比较,CsA+2-D-gal组小鼠肾脏组织胶原纤维沉积减少,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均为P<0.05)。随着CsA的浓度增加,HK2细胞的形态由正常的鹅卵石样逐渐变长变细,HK2细胞FUT1、Vimenti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呈浓度依赖性。与Ctrl组比较,CsA组HK2细胞末端岩藻糖表达增多。CsA处理的基础上联合2-D-gal干预后,CsA+2-D-gal组的HK2细胞形态恢复到与正常HK2细胞形态相似。与CsA组比较,CsA+2-D-gal组的HK2细胞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Vimentin和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 CsA在体内和体外均可诱导EMT发生,并且伴有末端岩藻糖基化水平增加。2-D-gal可以通过抑制末端岩藻糖基化来抑制CsA诱导的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脱氧-D-乳糖 环孢素 肾毒性 上皮-间充质转(EMT) 肾脏纤维 岩藻糖基转移酶1(FUT1) 末端岩藻糖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剂DIDP对肝脏氧化应激损伤及VitE拮抗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崇尧 陈莹莹 +4 位作者 宋鹏 雷璠 武阳 晏彪 马萍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0-178,共9页
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ecyl phthalate, DIDP)致雄性小鼠肝损伤作用及其机理。以雄性BALB/c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7组,包括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4个DIDP染毒组(0.15、1.5、15和150 mg·kg-1)、维生素E(vitamin E, Vi... 研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didecyl phthalate, DIDP)致雄性小鼠肝损伤作用及其机理。以雄性BALB/c小鼠为受试动物,随机分为7组,包括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4个DIDP染毒组(0.15、1.5、15和150 mg·kg-1)、维生素E(vitamin E, VitE)(100 mg·kg-1)处理组和DIDP+维生素E处理组(150 mg·kg-1DIDP+100 mg·kg-1VitE),连续灌胃14 d。以肝组织匀浆测定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细胞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rtic proteinase 3, Caspase-3)水平。采用动物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并同时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与荧光染色结果。随着DIDP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组织ROS、MDA和Caspase-3含量逐渐上升,血清ALT和AST水平也逐渐上升,GSH含量逐渐降低,血清ALB水平也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VitE处理组ROS、MDA和Caspase-3含量相应降低,血清ALT和AST水平也相应降低,GSH含量逐渐上升,血清ALB水平也相应上升。小鼠肝组织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随着DIDP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程度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较高剂量(≥15 mg·kg-1)的DIDP能造成小鼠的肝脏损伤与细胞凋亡,抗氧化剂VitE可使肝脏损伤与细胞凋亡减轻,对小鼠肝组织起保护作用,说明氧化应激介导了DIDP对机体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酯异癸酯 活性氧 还原型谷胱甘肽 丙二醛 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改善甲状腺癌管理
20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96-296,共1页
近年来,甲状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2013年肿瘤登记年报,甲状腺癌已经占到女性发病前十恶性肿瘤的第八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不少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转归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如甲状腺球... 近年来,甲状腺癌已成为我国发病率快速上升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2013年肿瘤登记年报,甲状腺癌已经占到女性发病前十恶性肿瘤的第八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已发现不少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转归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如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Calcitonin)、半乳糖凝集素-3、细胞角蛋白-1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骨髓内皮细胞标记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肿瘤标志物 肿瘤登记 内皮细胞标记物 乳糖凝集素 人骨髓 甲状腺球蛋白 细胞角蛋白 降钙素 血清肿瘤标记物 甲状腺髓样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