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XSB狼疮鼠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异常与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营 毕黎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2-274,共3页
目的 :研究 BXSB自发性狼疮鼠骨髓粒 -巨噬细胞系的增殖情况与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 :雄性 BXSB小鼠按 4、 8、 12、 16及 2 0周龄分组 ,每组 6只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 ,计数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 目的 :研究 BXSB自发性狼疮鼠骨髓粒 -巨噬细胞系的增殖情况与狼疮发病的关系。方法 :雄性 BXSB小鼠按 4、 8、 12、 16及 2 0周龄分组 ,每组 6只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方法体外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 ,计数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 GM)及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 ,并检测尿蛋白。相同周龄的 C5 7BL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2周龄雄性 BXSB小鼠尿蛋白 (+) ,2 0周龄时尿蛋白 ( ) ,4、 8周龄 BXSB小鼠及各周龄 C5 7BL小鼠尿蛋白 (- )。 8周龄雄性 BXSB小鼠骨髓 CFU - GM为 (96 .0 0± 18.11) / 2×10 5BMMC,PBMC计数为 (111.33± 10 .97)× 10 6· L- 1 ,均明显高于 4周龄 BXSB小鼠及正常 C5 7BL 小鼠(P<0 .0 5 ) ,随着周龄增加 ,CFU- GM和 PBMC进一步增多。结论 :BXSB小鼠粒 -巨噬细胞系造血异常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参与了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小鼠 近交系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对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吴兴中 王学文 +1 位作者 应江山 朱桂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358-360,427,共4页
本文主要通过纤维细胞集落的培养,观察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较正常者明显低下4.3±4.9/2×~510细胞(n=9);完全缓解后,则上升为12.4±5.7... 本文主要通过纤维细胞集落的培养,观察了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结果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较正常者明显低下4.3±4.9/2×~510细胞(n=9);完全缓解后,则上升为12.4±5.7/2×10~5(n=5)正常水平。体外试验结果显示维甲酸对 CFU-F 具有抑制作用。加入维甲酸之后,CFU-F 则降为3.11±3.5/2×10~5细胞,P【0.05。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先出现高峰,然后进入低谷,后者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有关外,还可能与骨髓纤维细胞被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维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重组造血生长因子对小鼠巨核细胞集落的影响
3
作者 万海英 阮长耿 韩朝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小鼠体外巨核系祖细胞培养表明,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有不同程度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活性。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U/ml,5ng/ml,20ng/ml与1U/ml... 小鼠体外巨核系祖细胞培养表明,重组鼠白细胞介素-3(IL-3),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IL-6)及红细胞生成素(EPO)均有不同程度刺激巨核系祖细胞生长的活性。其最适浓度分别为100U/ml,5ng/ml,20ng/ml与1U/ml。对巨核细胞集落刺激作用最强的是IL-3,IL-6与GM-CSF次之,EPO最弱。在种植2×10~5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分别获得45±3,25±2,20±3及10±2个巨核细胞集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核细胞 造血生长因子 造血细胞培养 区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tuximab减少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的抑制作用
4
作者 李娟 陆春 罗绍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1-623,627,共4页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Rituximab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 CFU)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用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imab与SLE患者B淋巴细胞共同加入SLE患...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Rituximab对SLE患者B淋巴细胞、对正常人及SLE患者骨髓粒 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 CFU)抑制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用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imab与SLE患者B淋巴细胞共同加入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的培养体系中 ,观察它们对SLE患者及正常人骨髓GM CFU形成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不同浓度Rituximab处理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上的CD2 0表达水平 ,逆转录PCR法检测与终浓度为 9μg mlRitux imab共同孵育前后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IL 10mRNA与β actin的比值。 结果 :加入终浓度为 0 1、0 5、1、3、6、9μg ml的Ritux 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80± 37、2 0 0± 5 4、2 2 6± 4 5、2 4 8± 71、2 5 1± 5 6、2 5 8± 6 6个 10 5细胞 ,与不加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2 5 6± 80个 10 5细胞 )比较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 ,与仅加入SLE患者B淋巴细胞的正常人骨髓GM CFU产率 (199± 92个 10 5细胞 )对比 ,前二组P >0 0 5 ,后四组P <0 0 5。加入以上 6种相同浓度的Rituximab和SLE患者B淋巴细胞后 ,SLE患者骨髓GM CFU产率分别为 119± 71、116±78、177± 6 8、2 0 2± 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淋巴细胞 美罗华 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D20 RITUXI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蝎毒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付士波 鞠桂芝 杨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 :观察蝎毒 (scorpion venom,SV)及其分离组分对小鼠 B1 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 ,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4 0 0和 80 0 mg· L- 1 ... 目的 :观察蝎毒 (scorpion venom,SV)及其分离组分对小鼠 B1 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 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 ,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4 0 0和 80 0 mg· L- 1 的 SV可明显抑制 B1 6黑色素瘤细胞生长 (P<0 .0 1或 P<0 .0 5 )。蝎毒组分 (SV- 、SV- 和 SV- )在浓度为 2 0 0、4 0 0及 80 0 mg· L- 1 时 ,对 B1 6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 .0 5~ P<0 .0 1 ) ;在 4 0 0和 80 0 mg· L- 1 时 ,可使 G0 / G1 期细胞数明显减少 (P<0 .0 5~ P<0 .0 1 ) ,G2 +M期细胞明显增多 (P<0 .0 5~ P<0 .0 1 ) ,S期细胞呈降低趋势 ,而 SV对细胞周期进程未见明显影响。当 SV、SV- 、SV- 及 SV- 的浓度为 4 0 0和 80 0 mg· L- 1 时 ,对 B1 6细胞集落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0 .0 1 )。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毒及其组分对 B1 6黑色素瘤细胞的存活与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纯化后各组分的抑瘤作用优于蝎毒 ,但其抑制作用低于阳性对照丝裂霉素 (Mitom ycin- c,MMC)组。提示蝎毒引起细胞周期进程改变可能是其抑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蝎毒 黑色素瘤 实验性 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骨髓造血祖细胞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邵宗鸿 郑以州 +4 位作者 张益枝 陈桂彬 李莉 孙娟 储榆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5-408,共4页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 为更好地评价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IST)后骨髓造血功能恢复程度,采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动态观察了48例接受IBT的SAA患者及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晚期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BFU-E)及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水平变化。结果表明,IST前所有SAA患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ST后1年,29例有效者骨髓mBFU-E及CFU-GM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其临床疗效相关;12例mBFU-E及10例CFU-GM水平恢复正常,其中8例患者mBFU-E及CFU-GM水平同时恢复正常。这表明SAA确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造血功能衰竭与异常免疫关系密切,若去除这种异常,造血功能可获得部分甚至完全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抑制治疗 骨髓造血祖细胞 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 造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薯蓣皂苷元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生长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晶华 李春爱 +4 位作者 霍锐 李兆良 韩中明 王本祥 周秋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 (diosgenin,Dio)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 (MGC- 80 3)的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唑蓝 (MTT)比色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以及[3H]- Td R掺入实验。结果 :MTT法检测 Di... 目的 :观察薯蓣皂苷元 (diosgenin,Dio)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 (MGC- 80 3)的细胞分裂和集落形成的影响 ,初步探讨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方法 :采用四唑蓝 (MTT)比色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以及[3H]- Td R掺入实验。结果 :MTT法检测 Dio作用 2 4、 4 8、 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 (IC50 )为 5 6 .2 90、 2 7.837、1 7.72 3mg· L- 1 ;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显示 Dio半数集落形成抑制浓度为 5 .4 86 mg· L- 1 ;Dio在较低浓度 (3.75 0和 7.5 0 0 mg· L- 1 )下 ,可直接抑制 MGC- 80 3细胞 DNA的合成。结论 :Dio能够明显抑制 MGC- 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甙配基 药理学 胃肿瘤 药物疗法 腺癌/药物疗法 细胞分化 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体外支持造血的功能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丽娜 韩之波 +7 位作者 王有为 罗伟峰 及月茹 杨舟鑫 冯莉 戚仁斌 李扬秋 韩忠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75-98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用人脐血CD34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CD34+细胞。将...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的条件培养基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造血支持作用。分离得到的hUC-MSC以2×106接种于75 cm2培养瓶中,48 h后收集培养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用人脐血CD34阳性分选试剂盒分选CD34+细胞。将CD34+细胞接种在3个培养体系中:hUC-MSC条件培养液+不完全甲基纤维素培养基、完全甲基纤维素阳性培养基和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不完全甲基纤维素作为阴性培养基。培养14d观察集落的形态特征,统计细胞数≥50的造血集落单位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组成集落形成单位的细胞免疫表型。结果表明:hUC-MSC条件培养基中能够形成集落形成单位,且以粒系和粒-巨噬集落形成单位为主(CFU-G 47.67±0.58、CFU-GM 48.67±4.73、CFU-M 3.00±2.00),未观察到红细胞系相关的集落形成单位。阳性培养基中各种集落形成单位均可见,阴性培养体系中无集落形成单位。流式细胞术检测条件培养基组CD45+细胞比例为(97.43±2.15)%,显著高于阳性对照中CD45+细胞比例(39.69±0.96)%(P<0.05)。结论:在体外hUC-MSC条件培养基能够促进CD34+细胞的发育分化,单纯hUC-MSC条件培养基具有造血支持功能,并促进CD34+细胞向髓系分化,但不能促进向红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基 CD34+细胞 体外造血支持 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循环内皮祖细胞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晓彬 蒲晓群 +3 位作者 谢秀梅 方叶青 何晋 李秀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2-437,共6页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和术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PCI手术前、...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和术后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s cells,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5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在PCI手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4 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34和KDR;相差显微镜下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冠心病患者PCI术后EPCs数目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4 d开始下降;PCI术后即刻较术前有明显增强,术后4 d有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PCI术前术后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并无变化。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手术可刺激EPCs数量的增加,在术后4 d逐渐回到术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冠心病 经皮冠脉内介入治疗 细胞数量 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朝新 王前 +1 位作者 郑磊 包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4-737,共4页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中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在蛇毒纤溶酶给药前,给药3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 目的研究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经蛇毒纤溶酶治疗过程中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形态、数量的变化。方法选择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6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在蛇毒纤溶酶给药前,给药3d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将其接种在人纤维连接蛋白包被培养板,用加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细胞。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初步鉴定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双染色阳性细胞为EPCs;相差显微镜分析细胞形态数量变化和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结果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3d后EPCs数目较治疗前明显增加,7d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但给药前后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数量并无变化。结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蛇毒纤溶酶治疗后,可引起EPCs数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纤溶酶 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血移植特性的研究——Ⅰ.人胎盘血粒单系祖细胞体外长期培养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绍良 李文益 +2 位作者 杜宏微 侯玲玉 李树浓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79-182,共4页
本文采用体外甲基纤维素长期培养观察脐血(又称胎盘血)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生长情况。结果:脐血(n=20)7、14、21、28天CFU—GM产率分别为28.78±37.82、143.30±168.64、286.40±497.00、107.93±131.98/2×... 本文采用体外甲基纤维素长期培养观察脐血(又称胎盘血)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生长情况。结果:脐血(n=20)7、14、21、28天CFU—GM产率分别为28.78±37.82、143.30±168.64、286.40±497.00、107.93±131.98/2×10~5,35天(n=13)为93.27±111.20,42天(n=6)为68.67±103.30/2×10~5;14、21、28天脐血与7天骨髓的产率(180.91±134.07)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骨髓CFU-GM产率:14天(n=11)、21天(n=9)、28天(n=6)分别为115.14±87.85、59.81±68.05、25.00±20.45/2×10~5,14天集落产率开始下降,21天后明显减少;14天后集落脐血明显大于骨髓,细胞>1000个细胞,有些特大集落,>5000个细胞;脐血集落细胞于35天开始部分溶解(骨髓为14天,21天时多已完全溶解)。可见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培养维持时间明显长于骨髓造血细胞(4~6^+周/3周~±),表明脐血造血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于骨髓造血细胞——富含扩增潜能更强、可维持长期造血重建的早期造血干细胞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血/脐血 长期培养 粒单系祖细胞 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对骨髓基质细胞形态及生长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幸华 王苹 +3 位作者 张曦 彭贤贵 刘林 孔佩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62-246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DEXTER型方法,观察 2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化放结合两种预处理方案前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超微结构及集落形成能力(CFU-F)。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单... 目的: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DEXTER型方法,观察 21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经单化或化放结合两种预处理方案前后不同时间骨髓基质细胞超微结构及集落形成能力(CFU-F)。结果: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单化组和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出现不同特征的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 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的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基质变淡,嵴消失;单化组基质细胞的线粒体重度退行性变,结构紊乱; 放化组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于预处理后各时点均显著低于预处理前和单化组预处理后(P<0.01);单化组于预处理后各时点的CFU-F显著低于预处理前(P<0.01),至预处理后第90 D仍未恢复。结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后骨髓基质细胞不同程度损伤,放化组基质细胞的损伤重于单化组,是导致造血功能恢复缓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质细胞 集落形成单位 成纤维细胞 预处理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全身照射后血中造血祖细胞水平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宫立众 孙士红 +3 位作者 程天民 粟永萍 罗成基 郭朝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3-364,共2页
关键词 辐射损伤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早期红系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因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及组织中BMP2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汤亭亭 岳冰 +3 位作者 陆斌 郁朝锋 楼觉人 戴尅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56-158,163,共4页
目的观察增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数量及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含量的影响,分析MSCs数量和 BMP2含量变化与老年人骨量丢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间的关系。方法取... 目的观察增龄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MSCs)数量及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2,BMP2)含量的影响,分析MSCs数量和 BMP2含量变化与老年人骨量丢失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间的关系。方法取3种年龄层次的大鼠 (1月龄、9月龄、24月龄),抽取骨髓进行体外培养,计算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dfibroblastic,CFU-F)的数量;应用ELISA技术定量检测大鼠外周血以及股骨皮质骨中 BMP2的含量。结果 MSCs数量随增龄显著减少。1月龄组皮质骨中以及血清中BMP2含量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9月龄与24月龄大鼠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骨髓中MSCs的数量随增龄而减少。外周血和皮质骨中BMP2的含量随增龄而减少。骨髓MSCs数量的减少及组织BMP2含量的降低可能是老年骨量丢失与老年性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2 细胞数量 组织 大鼠 年龄因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骨形态发生蛋白 MSCs 集落形成单位 骨量丢失 cells ELISA 皮质骨 含量变化 年龄层次 体外培养 纤维细胞 鼠外周血 定量检测 4月龄 增龄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雪 刘洪臣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数量较少,它们表达骨髓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大部分表面标记物,具有多样复杂的基因表达特征。虽然它们的起源和生理病理机制不清,但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存在使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争... 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数量较少,它们表达骨髓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大部分表面标记物,具有多样复杂的基因表达特征。虽然它们的起源和生理病理机制不清,但成人外周血间充质基质细胞的存在使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备受争议和关注。本文就外周血来源的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成纤维样集落形成单位 多潜能间充质基质细胞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CFU-E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巍 陈书长 +1 位作者 贾志凌 杨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411-414,共4页
应用CFU-E培养技术观察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对EPO的反应,表明MDS患者CFU-E的形成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其中反应好者,加入EPO后CFU-E可达正常水平,占观察组17.3%;反应差者,即使加入足量EPO后,CFU-E增殖仅为对照组的20%以下;... 应用CFU-E培养技术观察2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对EPO的反应,表明MDS患者CFU-E的形成能力明显低于正常人,其中反应好者,加入EPO后CFU-E可达正常水平,占观察组17.3%;反应差者,即使加入足量EPO后,CFU-E增殖仅为对照组的20%以下;CFU-E对EPO还有剂量依赖性。通过EPO对MDS患者CFU-E不同反应,可能与MDS病因、发病机理有关,或部分患者病变发生在BFU-E或其以上水平,故对EPO无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细胞生成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11B基因在T细胞分化和增殖中调节作用的研究
17
作者 陈思 黄欣 +3 位作者 陈少华 杨力建 郑海涛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2003-2003,共1页
关键词 细胞分化 BCL11B 基因表达模式 克隆性 集落形成单位 淋巴瘤 基因扫描 细胞免疫表型 细胞体外增殖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血小板生成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巨核祖细胞的作用
18
作者 梅巍 贾志凌 杨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36-238,共3页
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Tpo)对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CFU-MK和CFU-GM培养。研究结果表明:①Tpo 10ng/ml为CFU-MK培养的最佳浓度;②AA患者CFU-GM和CFU-MK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③AA患者CFU-MK增殖较CFU-GM更低(CFU-M... 应用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Tpo)对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CFU-MK和CFU-GM培养。研究结果表明:①Tpo 10ng/ml为CFU-MK培养的最佳浓度;②AA患者CFU-GM和CFU-MK增殖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③AA患者CFU-MK增殖较CFU-GM更低(CFU-MKx 3.2,CFU-GMx 17.5);④Tpo对骨髓小剂量照射后CFU-MK的增殖有促进恢复,对血小板的减少起到积极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核祖细胞 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粒-巨噬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2D3在促进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扩增中的作用
19
作者 刘波 任永信 +1 位作者 苗登顺 曹晓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外周血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及1,25-(OH)2D3能否刺激它们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方法: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粒细胞(PBMGC)组份,在缺乏和添加10-8mol/L1,25-(OH)2D3条件下进行贴壁培养。培... 目的:探讨大鼠外周血中是否存在非黏附间充质干细胞(MSCs)以及1,25-(OH)2D3能否刺激它们形成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方法: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粒细胞(PBMGC)组份,在缺乏和添加10-8mol/L1,25-(OH)2D3条件下进行贴壁培养。培养至4天和8天时,将未贴壁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即:"pour-off"培养,培养16天形成的细胞进行亚甲基蓝染色,计数CFU-f数目,并对4天"pour-off"培养形成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BMGC培养及4天和8天非黏附PBMGC培养都能形成CFU-fs,而1,25-(OH)2D3能够明显地促进它们形成CFU-f。非黏附细胞形成的克隆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Ⅲ型胶原,而不表达Ⅰ型胶原。结论:大鼠外周血中存在非黏附MSCs,在体外培养能够形成CFU-fs,而1,25-(OH)2D3具有促进外周血MSC扩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间充质干细胞 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1 25-(OH)2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放射敏感性
20
作者 石卫民 范义湘 陈龙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839-840,共2页
目的 评估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放射敏感性。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应用集落形成法测    定经0~10Gy 6 MV X线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并计算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结果  BEL-74... 目的 评估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的放射敏感性。方法 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应用集落形成法测    定经0~10Gy 6 MV X线照射后细胞的存活率并计算细胞放射敏感性参数。结果  BEL-7402的D0为 1.6 Gy,Dq为 1.3    Gy,n为2.4,SF2为(0.63±0.05)Gy。结论BEL-7402具有较高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放射敏感性 X线照射 细胞凋亡 集落形成单位测定 BEL-740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