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迭代学习控制用于StatCom阻尼区域间振荡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强 姜齐荣 +1 位作者 沈斐 王仲鸿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共5页
StatCom(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一般安装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上,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阻尼振荡,提高电压控制的精度及系统的传输能力。由于电力系统是非线性的,模型和干扰都是不确定的,寻找少依赖于数学模型因而具有较强... StatCom(先进静止无功发生器)一般安装在长距离输电线路上,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阻尼振荡,提高电压控制的精度及系统的传输能力。由于电力系统是非线性的,模型和干扰都是不确定的,寻找少依赖于数学模型因而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控制策略一直是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在特定的条件下,StatCom有可能因为控制不当出现负阻尼现象,诱发系统振荡。文章将迭代学习控制(IterativeLearningControl,ILC)方法首次应用于Stat-Com的阻尼振荡控制,对系统的各种运行状态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并可自动消除负阻尼的出现。文章通过理论分析,还证明了这种方法用于StatCom控制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迭代学习控制法与常规PID控制相比,在很多情况下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学习控制 电力系统 区域间振荡 StatCom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大规模互联电网区域间振荡的特征值分析方法 被引量:33
2
作者 樊爱军 雷宪章 +1 位作者 刘红超 李兴源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35-39,共5页
分析了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NETOMAC所特有的特征值分析程序NEVA中适用于大规模互联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特征值算法。该程序及其算法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为互联电网的区域间振荡分析及... 分析了小干扰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大型电力系统分析软件NETOMAC所特有的特征值分析程序NEVA中适用于大规模互联电网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的特征值算法。该程序及其算法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为互联电网的区域间振荡分析及阻尼控制研究提供了一种应用级的有效手段。最后以跨欧洲互联电网为例进行研究,说明了所介绍程序和算法的强大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小干扰稳定 区域间振荡 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区域间振荡模式的电力系统小扰动惯量域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铖 赵晓洋 +1 位作者 张宇驰 于思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9-19,共11页
为提升低惯量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给出保障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合理惯量裕度,并明确惯量分布对于互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惯量分布对系统区域间振荡模式的影响规律,构建了面向区域间振荡的电力系统小扰动惯量域(Small S... 为提升低惯量电力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给出保障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合理惯量裕度,并明确惯量分布对于互联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惯量分布对系统区域间振荡模式的影响规律,构建了面向区域间振荡的电力系统小扰动惯量域(Small Signal Inertia Region,SSIR)。首先,基于部分惯量中心(Part of the Center of Inertia,PCOI)等值方法和多项式Leverrier解法,构建了等值两机系统区间振荡模式阻尼比解析式。在此基础上,依据临界阻尼比构建了计及小干扰稳定约束的惯量域。进而,对区域互联系统惯量分布和小干扰稳定性之间的联系进行解析。最后,对惯量域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新能源系统中进行了初步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能够实现电力系统小扰动惯量域的准确、快速构建,增强低惯量电力系统小干扰稳定性的评估和监控能力,并为新能源惯量域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区域间振荡模式 小干扰稳定 状态矩阵 阻尼比 惯量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价格区域间振荡幅度有望进一步加剧
4
《北方牧业》 2007年第23期14-14,共1页
随着部分产区新粮供应量明显增加及市场振荡风险显现,我国北方玉米市场正逐步进入春节前的季节性调整阶段.区域间价格振荡幅度有望进一步加剧。下面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对目前东北新玉米收购形势作以分析:
关键词 区域间振荡 玉米价格 幅度 玉米市场 供应量 季节性 收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气距离的低频振荡关联区域和模式类型识别 被引量:17
5
作者 徐伟 夏小琴 +1 位作者 赵静波 鲍颜红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0,共7页
对于低频振荡在线分析得到的若干个振荡模式,调度运行人员需要掌握典型振荡模式的阻尼水平,在紧急状态下根据振荡模式的类型和关联区域采取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网运行分区间电气距离的关联区域和模式类型识别方法,自动识别参与... 对于低频振荡在线分析得到的若干个振荡模式,调度运行人员需要掌握典型振荡模式的阻尼水平,在紧急状态下根据振荡模式的类型和关联区域采取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网运行分区间电气距离的关联区域和模式类型识别方法,自动识别参与振荡两群机组的关联区域,区分局部振荡模式和区域间振荡模式。通过拓扑分析确定电网的运行分区,选取电压等级最高的母线作为每个运行分区的代表母线。将振荡模式两群关联机组所属的运行分区作为各群的关联运行分区,通过多端口网络等值计算各运行分区代表母线间的电气距离。将同一群中电气距离较近的运行分区进行聚合得到振荡模式两群的关联区域,根据两群关联区域间的电气距离区分局部振荡模式和区域间振荡模式。通过对实际电网在线数据的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振荡 振荡模式 运行分区 电气距离 关联区域 局部振荡 区域间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互联大区电网联络线功率振荡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洪峰 陈金富 +4 位作者 段献忠 奚江惠 凌卫家 李勇 姜曼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51,共6页
以华中华北两大电网特高压互联为大背景,研究大扰动(跳机、直流闭锁)下弱互联系统联络线有功功率波动峰值问题。结合实际振荡过程分析了联络线功率波动的特点。通过两机系统模型对联络线功率波动最大值进行了理论推导,分析了影响联络线... 以华中华北两大电网特高压互联为大背景,研究大扰动(跳机、直流闭锁)下弱互联系统联络线有功功率波动峰值问题。结合实际振荡过程分析了联络线功率波动的特点。通过两机系统模型对联络线功率波动最大值进行了理论推导,分析了影响联络线功率波动峰值的相关因素。指出波动峰值与联络线两侧系统电磁功率突变量的差值成正比,与故障侧系统和对侧系统转动惯量的比值成反比。由于系统电磁功率突变量的差值与故障位置紧密相关,实际系统中故障地点距离联络线落点越近转移比越小。采用华中华北联网系统作为算例对相关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弱互联 联络线功率振荡 低频振荡 区域间振荡 转移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互联系统区间振荡广域阻尼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彤 马静 杨奇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0-37,89,共9页
针对交直流互联系统区间振荡问题,构建了基于特征值转移因子理论的统一协调广域阻尼控制方案。首先,提出了能够反映多维振荡模式转移关系的非负定特征值转移因子矩阵,推导了能够统一协调各直流附加控制器的最优控制输入向量。然后,根据... 针对交直流互联系统区间振荡问题,构建了基于特征值转移因子理论的统一协调广域阻尼控制方案。首先,提出了能够反映多维振荡模式转移关系的非负定特征值转移因子矩阵,推导了能够统一协调各直流附加控制器的最优控制输入向量。然后,根据特征值转移因子矩阵的特征,利用可控性指标选择合适的控制器落点,同时利用贡献因子优选反馈信号。对美国西部电网频域和时域仿真结果表明,广域阻尼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协调多个直流附加控制器,统一将不稳定区域的多个振荡模式快速、平稳地转移到稳定区域,同时该系统在通信延时、信号缺失以及参数不确定性等情况下均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低频振荡 特征值转移因子 直流附加控制 PMU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瀑布沟机组PSS对四川电网低频振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梅梅 王渝红 +2 位作者 李兴源 郑希云 张雪梅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共6页
以川渝电网2010年丰大运行方式为背景,重点研究瀑布沟水电机组加装PSS对四川电网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通过Prony辨识从时域仿真曲线中提取系统振荡模式的特征信息,结合相位补偿原理对瀑布沟机组PSS参数进行初步整定,比较分析各种故障条... 以川渝电网2010年丰大运行方式为背景,重点研究瀑布沟水电机组加装PSS对四川电网小干扰稳定性的影响。通过Prony辨识从时域仿真曲线中提取系统振荡模式的特征信息,结合相位补偿原理对瀑布沟机组PSS参数进行初步整定,比较分析各种故障条件下PSS投运前后系统特性及主振模式的变化情况。仿真结果和Prony分析表明,瀑布沟机组加装PSS可以显著提高系统阻尼,有效抑制四川电网现有的区域间低频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稳定 PRONY分析 电力系统稳定器 相位补偿 区域间低频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和功率在分析跨区域模态中的现象时的应用
9
作者 李玉想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小信号方法,用以分析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在对电力系统线性模型中能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一个全面的分析系统振荡的方法框架被建立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区域间现象的性质,也可以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进... 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小信号方法,用以分析区域间的低频振荡。在对电力系统线性模型中能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一个全面的分析系统振荡的方法框架被建立起来。这种方法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区域间现象的性质,也可以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复杂电力系统的频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振荡 动能 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区电网互联对电力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96
10
作者 朱方 赵红光 +1 位作者 刘增煌 寇惠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研究了由区域电网间互联形成的互联电网动态稳定性的特点、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互联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控制策略,并提出以下结论:励磁系统中自动电压调节器的负阻尼作用仍然是互联电网发生低频振荡的主要原因;PSS已被证明是阻尼低... 研究了由区域电网间互联形成的互联电网动态稳定性的特点、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互联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控制策略,并提出以下结论:励磁系统中自动电压调节器的负阻尼作用仍然是互联电网发生低频振荡的主要原因;PSS已被证明是阻尼低频振荡的最有效、经济的装置,对本地振荡模式和区域间振荡模式均有很好的效果;直流调制、可控串补及可控静补对改善系统阻尼可有重要作用,今后应对这些领域进行更多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电网 动态稳定性 区域间振荡模式 本地模式 低频振荡 电力系统稳定器 直流调制 可控串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新型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的柔性直流输电附加阻尼控制 被引量:15
11
作者 沈郁 陈伟彪 +3 位作者 姚伟 廖诗武 文劲宇 何海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768-3774,共7页
区间振荡是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将一种新型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Gr HDP(goal representation heuristic dynamic programming)算法应用于设计柔性直流输电的附加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dampi... 区间振荡是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将一种新型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Gr HDP(goal representation heuristic dynamic programming)算法应用于设计柔性直流输电的附加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damping controller,SDC)以阻尼区域间功率振荡、提高交直流互联系统的整体动态稳定性。Gr HDP是在HDP(heuristic dynamic programming)2层神经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增加了一个目标网络,能形成自适应的内部强化信号,来调节输入信号与输出控制量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大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Gr HDP-SDC相对于常规超前滞后SDC的优点是,前者的设计无需精确的被控对象模型,且对系统运行状态的改变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以含两端柔性直流输电的四机两区域系统为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Gr HDP-SDC与常规超前滞后SDC、HDP-SDC相比,能更好地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且能更好地适应运行点的变化和不同的扰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振荡 交直流互联电网 附加阻尼控制 启发式动态规划 柔性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广域滑模模糊HVDC附加控制器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勇 徐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0,共5页
区域间的低频振荡成为限制区域联络线输送功率大小,影响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基于滑模控制思想的HVDC模糊附加控制器设计方法。控制器采用广域信号作为反馈输入,基于李亚普莫夫稳定... 区域间的低频振荡成为限制区域联络线输送功率大小,影响互联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抑制区域间低频振荡问题,提出了基于滑模控制思想的HVDC模糊附加控制器设计方法。控制器采用广域信号作为反馈输入,基于李亚普莫夫稳定性定理由实时的广域信号确定滑模切换面,从而引入滑模控制理论作为模糊推理的依据,针对典型存在区域间振荡模式的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分析了该控制器的实用效果。特征值分析表明,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系统区域间阻尼模式的阻尼都得到很大增强。通过非线性仿真的手段,验证了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不同故障时控制器的动态性能,结果表明控制器均能发挥良好的附加阻尼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VDC附加控制 广域测量系统 滑模控制 模糊控制 区域间振荡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C阻尼控制附加信号选取的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严伟佳 蒋平 顾伟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9-72,共4页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壮大,低频振荡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区域间低频振荡更为严重而且较难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阻尼控制。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附加控制来实现区域间振荡的阻尼控制。通过时域仿真,比较了不同附加输入信号在区域联络线潮流变化... 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壮大,低频振荡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区域间低频振荡更为严重而且较难使用传统方法进行阻尼控制。采用静止无功补偿器SVC附加控制来实现区域间振荡的阻尼控制。通过时域仿真,比较了不同附加输入信号在区域联络线潮流变化情况下的阻尼特性。研究表明,线路电流幅值是其中最为合适的附加控制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低频振荡 附加阻尼控制 附加阻尼信号 静止无功补偿器 静止同步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大极小值原理的UPFC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全元 邹振宇 曹一家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23-28,82,共7页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一个多功能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而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经常变化,如何协调设计UPFC的多控制通道并确保电力系统大范围稳定是一个难点。文中以特征值尽可能位于远离虚轴的左半平面为目标函数,将阻尼控制器... 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是一个多功能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装置,而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经常变化,如何协调设计UPFC的多控制通道并确保电力系统大范围稳定是一个难点。文中以特征值尽可能位于远离虚轴的左半平面为目标函数,将阻尼控制器的参数优化问题转化为一个极大极小值优化问题,并通过一种两种群遗传算法加以求解,以适应电力系统运行条件的大范围变化。与传统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相比较,文中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设计简便、智能化程度高、控制器适应性好的优点。以新英格兰测试系统为例,设计了UPFC控制器以抑制系统中可能发生的低频振荡。时域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极大极小值原理设计的UPFC控制器能适应宽广运行条件的变化,确保系统的大范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 极大极小值优化 两种群遗传算法 区域间低频振荡 U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并联运行AC/DC系统中直流变流器的非线性附加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秀钊 沈沉 梅生伟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9-53,76,共6页
针对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中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非并联运行的情况,本文为HVDC换流站设计了附加控制器以阻尼交流系统中区域间的功率振荡。文中将直流线路功率调节作用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将交直流联合的多机系统等值为两机两区域系统,由... 针对交直流联合输电系统中直流线路与交流线路非并联运行的情况,本文为HVDC换流站设计了附加控制器以阻尼交流系统中区域间的功率振荡。文中将直流线路功率调节作用等效为一阶惯性环节,将交直流联合的多机系统等值为两机两区域系统,由此建立了综合考虑机电振荡的三阶模型;然后运用反馈线性化方法设计了交直流系统非线性稳定控制器。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文所提出的控制器能有效地阻尼区域间功率振荡,提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但同时也引入了其它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在最后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稳定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区域间功率振荡 状态反馈线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ew wide area damping controller design method consider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 to damp interarea oscillations in power system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波 孙元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1期4193-4198,共6页
Wide area damping controller(WADC) is usually utilized to damp interarea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power system. However, conventional WADC design method neglects the influence of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 and damp... Wide area damping controller(WADC) is usually utilized to damp interarea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in power system. However, conventional WADC design method neglects the influence of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 and damping performance of WADC designed by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may deteriorate or even has no effect when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 is beyond delay margin, an index that denotes delay endurance degree of power system. Therefore, a new design method for WADC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xpected damping factor and required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 is presented in this work. An improved delay margin with less conservatism is derived by adopting a new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 and more compact bounding technique on the derivative of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al. The improved delay margin, which constructs the correlation of damping factor and signal transmission delay, can be used to design WADC. WADC designed by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nsure that power system satisfies expected damping factor when WADC input signal is delayed within delay margin. Satisfactory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wer system wide area damping controller interarea oscillation time del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Prony算法的直流调制器参数整定
17
作者 朱宗坤 苏宏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16-1022,共7页
利用直流输电线路的直流功率调制可以有效地抑制交直流互联电网区域间的低频振荡,而如何确定合适的直流调制控制器参数是一个研究难点。在传统的Prony分析方法中引入多信号到基于奇异值-总体最小二乘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ed-total... 利用直流输电线路的直流功率调制可以有效地抑制交直流互联电网区域间的低频振荡,而如何确定合适的直流调制控制器参数是一个研究难点。在传统的Prony分析方法中引入多信号到基于奇异值-总体最小二乘法(Singular Value Decomposed-total Least Square,SVD-TLS)确定信号阶数的改进Prony算法中,并在考虑系统初始状态的条件下辨识系统降阶传递函数,给出了不依赖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而辨识出系统降阶模型的实用步骤,有效的避开了控制器参数在以往设计中的困难。依据辨识所得结果结合极点配置法整定控制器参数。通过理论分析和IEEE四机系统验证了改进多信号Prony算法提高了辨识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互联系统附加参数经过改进算法整定的直流调制控制器可以明显增加交直流互联系统的振荡阻尼,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低频振荡 直流调制 PRONY辨识 参数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