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集聚能有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吗?——基于调节效应与门限效应的研究
1
作者 刘莉君 高晓杰 包一行 《财经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25,共9页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直接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 基于2009—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实证检验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直接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政府干预的调节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在金融集聚影响区域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即政府干预程度的加深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产业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双重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0.852和1.053;消费结构升级在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单一门限效应,门限值为1.047。鉴于此,应加强区域间金融合作,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着力促进产业与消费“双升级”,强化金融资源集聚拉动作用,以共建更具韧性的区域经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调节效应 门限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许超亚 冯典状 张卫国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抓手。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 新质生产力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抓手。本文基于2010—202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比于西部地区、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及行政垄断程度较高的地区,新质生产力更能显著提升东中部地区、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及行政垄断程度较低地区的经济韧性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扩大市场潜力来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水平。据此,应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潜力的带动功能、加快构建经济韧性网络,以期为全面提升经济韧性水平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经济韧性 资源配置效率 市场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性冲击、地域资本与区域经济韧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利秀 翁梅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1,共12页
在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冲击频发背景下,如何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成为重要议题。地域资本作为特定空间场域中认知性、内生性特点明显的地域资产系统,关涉着地域经济系统抵抗不确定性冲击能力的高低。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事... 在各种不确定性事件冲击频发背景下,如何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成为重要议题。地域资本作为特定空间场域中认知性、内生性特点明显的地域资产系统,关涉着地域经济系统抵抗不确定性冲击能力的高低。以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为典型的不确定性冲击事件,阐释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选取中国236个地级市数据对地域资本和区域经济韧性进行测度,并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域资本禀赋对区域经济韧性发挥着正向积极的作用,且不同形态的地域资本在区域经济韧性演进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与创新能力相关的地域资本禀赋在区域经济系统从不确定性冲击中恢复及转型迭代过程中,增强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性冲击 地域资本 区域经济韧性 演化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交互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4
作者 田新豹 李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4,共16页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经济新常态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之间的交互影响,并探究两者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基于2010—2021年中国28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通过广义空间三阶段最小二乘法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区域经济韧性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差异性,且在不同特征的城市中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交互影响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与机制
5
作者 方磊 白静 朝曾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64-82,共19页
逆全球化思潮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带来显著压力,使经济韧性成为重要议题。人工智能具有技术渗透性、创新协同性、空间辐射性等特征,能在有效驱动生产力变革的同时,深刻影响经济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根据... 逆全球化思潮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给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带来显著压力,使经济韧性成为重要议题。人工智能具有技术渗透性、创新协同性、空间辐射性等特征,能在有效驱动生产力变革的同时,深刻影响经济系统应对内外部冲击的能力。根据技术创新理论、区域经济韧性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技术创新驱动—系统韧性响应—空间溢出传导”理论框架,基于2012—2023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可以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扩散、环境规制在人工智能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人工智能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快技术扩散、加强环境规制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相比于中东部、产业集聚程度高、政府参与度高的地区,人工智能对经济韧性的赋能作用在西部、产业集聚程度低、政府参与度低的地区更强。人工智能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人工智能既能带动本地经济韧性提升,也能带动周边地区经济韧性提升,但该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在东部地区不显著,在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应聚焦核心机制强化技术赋能,着力优化人工智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扩散、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助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调节政府施政力度合理控制政府参与边界,根据市场自主调节能力,动态评估企业技术需求与政策效果,对市场活力充足领域减少直接扶持,对创新薄弱环节精准补位,避免过度干预或扶持力度不足;立足地区差异优化空间布局,东部地区打破行政分割实现互流,中部地区协同调节放大溢出效应,西部地区引进技术强化基础培育发展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创新扩散 产业结构升级 环境规制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新基建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6
作者 李珊 张彦军 杨婷茹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11-116,共6页
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底座,数字新基建对提升我国区域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份数字新基建与区域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 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底座,数字新基建对提升我国区域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份数字新基建与区域经济韧性水平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新基建能够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发挥积极作用,且其影响效应呈现非线性特征。当信息基建、创新基建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大,而当融合基建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积极作用变小。(2)产业结构升级与人力资本水平对数字新基建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效果存在正向调节作用。(3)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周边区域抵抗恢复能力与适应调节能力的显著提升,但可能会对相邻区域创新转型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基建 区域经济韧性 调节效应 门槛效应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市场可达性的中介效应分析
7
作者 文舒诺 张源晏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9-42,共4页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各个省份的商贸流通效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商贸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各个省份的商贸流通效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商贸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商贸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检验之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商贸流通效率可以通过提高各个省份的市场可达性最终作用于经济韧性,即存在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中部地区省份经济韧性受到商贸流通效率提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省份,而西部地区省份则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效率 区域经济韧性 市场可达性 机制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旅融合发展能否提升区域经济韧性
8
作者 毕明建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9,共12页
在全球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现有文献多聚焦于文化和旅游的单独产业形态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较少关注文旅融合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文章从经济韧性理论视角出发,利... 在全球不确定性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现有文献多聚焦于文化和旅游的单独产业形态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较少关注文旅融合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文章从经济韧性理论视角出发,利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实证探究文旅融合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异质性与门槛性特征。结果表明: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能够有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通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得出的结论依然成立;产业结构优化与消费扩容提质在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中发挥重要的渠道作用;相比中西部地区而言,东部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对经济韧性推动作用更强;随着政府扶持水平与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出梯次强化的格局。基于此,可通过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深化文旅产业数字化应用、完善政策环境及采取差异化策略,有效增强文旅融合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发展 区域经济韧性 产业结构优化 消费扩容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基于区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9
作者 王勃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9-172,共4页
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 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够提高区域经济韧性;机制分析显示,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通过促进区域技术创新,从而提高区域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和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的地区,流通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市场化程度较高和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地区的区域经济韧性促进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区域技术创新 对外贸易依存度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与应对:来自中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的证据 被引量:11
10
作者 安树伟 黄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 产业结构服务业化会对区域经济抵抗力产生不利影响,但可以提升区域经济恢复力。产业多样化有利于提升区域经济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而专业化则容易产生相反的结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服务业冲击上,并随时间发展传导至制造业,韧性的恢复也是首先由服务业开始的。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董微微 王瀚林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30,I0001,共10页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 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区域经济韧性,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在测度新质生产力和区域经济韧性的基础上,实证检验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可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会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群层级的影响,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非五大城市群区域的经济韧性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发展韧性,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地方实践探索差异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区域经济韧性 熵权-TOPSIS方法 高质量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群层级 区域资源禀赋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娟 张翔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5,共12页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 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向FDI高效互动与协调发展,是提升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基于2003-2021年中国30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中介效应和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韧性提升,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区域经济韧性存在空间依赖性,双向FDI协调发展对邻近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面溢出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双向FDI协调发展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拓展性分析发现,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依次减弱,考虑税赋冲击、金融危机以及人口结构冲击后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文章澄清了双向FDI协调发展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对如何通过双向FDI政策赋能区域经济韧性提升提供了更为宽广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FDI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韧性 中介效应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尹宗贻 王欣雨 +2 位作者 孙艳琳 刘玉良 刘雷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0-96,共7页
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区域经济韧性能够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遭受冲击的经济系统快速恢复。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因国家关注和社会需要,应急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并呈现集聚态势。首先,本文将区域经济韧性... 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挑战,区域经济韧性能够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帮助遭受冲击的经济系统快速恢复。在不稳定的大环境下,因国家关注和社会需要,应急产业发展势头向好并呈现集聚态势。首先,本文将区域经济韧性分为四个维度:抵抗力、恢复力、适应力和再定位能力。其次,构建了应急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采用中国内地29个省份与直辖市(不包括海南与西藏)2005-2018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应急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应急产业集聚能够显著提升区域经济韧性,且产业集聚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产业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结构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7
14
作者 汪彬 阳镇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区域经济韧性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遭遇外部冲击时恢复正常经济增长的能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数字化治理能力,也促进了数字产业兴旺发达,数字化转型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作用。从数字经济体... 区域经济韧性是反映一国或地区经济遭遇外部冲击时恢复正常经济增长的能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催生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数字化治理能力,也促进了数字产业兴旺发达,数字化转型发展对于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作用。从数字经济体系构成与演变的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构建了数字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机制及作用路径,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2008—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直接更显著;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不仅单独对区域经济韧性产生影响,而且二者均存在“虹吸效应”与“数字鸿沟”问题;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二者不可兼得,这是因为数字经济存在预算硬约束,数字资源投入有限;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韧性的作用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阶段和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资源共享,打造“数字普惠”,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方向,培育数字产业集群,增强区域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经济韧性 产业数字化 数字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韧性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李晓梅 赵晓洁 李焕焕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93,共12页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物流—区域经济韧性”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韧性各子系统以及复合系统指标间的关联特性和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数字物... 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物流—区域经济韧性”复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韧性各子系统以及复合系统指标间的关联特性和耦合协调水平。研究发现:数字物流、区域经济韧性子系统及两者复合系统指标间均以较高关联为主;数字物流子系统内部耦合协调度高于区域经济韧性子系统,且已实现由濒临失调至勉强协调的等级跨越;“数字物流—区域经济韧性”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共有21个省份处于协调阶段且保持稳定增长水平,区域层面耦合协调度呈华东>华中>华北>华南>西南>东北>西北的分布格局。据此,文章提出推进数字物流与区域经济韧性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物流 区域经济韧性 灰色关联 耦合协调度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韧性——基于创新创业水平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娜娜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9-192,共4页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区域经济韧性指数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影响,并且创新创业水平在...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区域经济韧性指数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影响,并且创新创业水平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模型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影响效果较弱。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区域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经济韧性 创新创业水平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网络嵌入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17
作者 董岩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0,共10页
随着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加速,非银行科技公司的崛起导致嵌入式金融出现。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达到7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意味着,体制、行政边界对资本的限制性不断弱化,更为便捷的平台机制加速资金流动、促进金融企业融合发展... 随着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应用进一步加速,非银行科技公司的崛起导致嵌入式金融出现。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达到7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这意味着,体制、行政边界对资本的限制性不断弱化,更为便捷的平台机制加速资金流动、促进金融企业融合发展,金融网络扩展已经成为金融运行的主要形式,城市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金融网络中的节点而存在,城市功能的发挥日益受到区域金融水平的影响。基于耦合共生模型并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异质性特征,分析金融网络嵌入对区域经济韧性强化的路径,发现产业结构、产业领域和城市在区域金融网络中的中心度是其中的核心要素。未来应以金融服务覆盖面、导向性和便捷度的提升,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产业门类规划;以金融网络建设和城市中心度协调,降低省会城市或网络热点城市的虹吸效应;以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深度的提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缩小城市间收入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网络嵌入 区域经济韧性 城市嵌入度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良华 王豪峻 宿晓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38-48,154,共12页
建立两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探究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的理论机制,在测度和分析我国主要省份两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基础上,以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 建立两业协同集聚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理论框架,探究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提升的理论机制,在测度和分析我国主要省份两业协同集聚水平及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分布基础上,以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两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协同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这种促进作用在我国东部地区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流业 制造业 产业协同集聚 区域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地区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 被引量:88
19
作者 郭将 许泽庆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39-47,共9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面对的外部波动日益加剧,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特征关乎地区生产结构,以相关多样性为代表的布局特征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却未有定论。以我国27个...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地区面对的外部波动日益加剧,关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地区产业结构布局特征关乎地区生产结构,以相关多样性为代表的布局特征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其对于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却未有定论。以我国27个省市2005-2016年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门槛模型,引入地区创新水平差异,研究产业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因为地区整体创新水平差异而呈现出显著的区间效应:当地区创新水平较低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随创新水平的上升而逐渐减弱;当地区创新水平较高时,相关多样性对区域经济韧性呈显著正向影响。结合我国地区多样化与创新水平现状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相关多样性布局与地区创新水平建设是地区应对外部冲击的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相关多样性 Jacobs外部性 区域经济韧性 地区创新水平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汪慧玲 凌悦 罗家鑫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28,共9页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区域经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整能力和创新与进化能力3个维度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同时借助2011~2020年中...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十四五”时期中国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区域经济抵抗与恢复能力、适应与调整能力和创新与进化能力3个维度分析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同时借助2011~2020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存在区域异质性;政策支持在两产业协同集聚提升区域经济韧性的过程中起增强型调节效应。本文的研究为合理加强“两业融合”,提升区域经济韧性,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韧性 制造业 生产性服务业 协同集聚 区域异质性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