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以新疆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秦跃群 姚书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4-68,共5页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探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以寻求强化区域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途径,实现缓解区域人地关系矛盾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探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作用机理,以寻求强化区域工业化进程中的矿产资源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与开发利用途径,实现缓解区域人地关系矛盾与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任务。这也正是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目的与意义所在。基于矿产资源战略评价的基本原理,本文构建了矿产资源战略评价分析框架与指标体系,以新疆为例,在分析新疆矿产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对新疆矿产资源进行了整体优势与竞争力评价,得出了总体评价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矿产资源战略评价 新疆 战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略性矿产资源影响力评价体系构建与测度
2
作者 邵留国 王露 蓝婷婷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战略性矿产是能源转型、尖端技术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美西方国家通过构建矿产联盟和技术联盟等来保障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能会重塑原有的合作格局,我国资源风险进一步升高。为量化评估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全球... 战略性矿产是能源转型、尖端技术发展的关键物质基础,全球竞争日趋激烈,美西方国家通过构建矿产联盟和技术联盟等来保障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能会重塑原有的合作格局,我国资源风险进一步升高。为量化评估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全球力量分布和我国的地位,创建战略性矿产资源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铜、铝、锂、钴、镍、稀土等为例,对主要战略性矿产资源竞争国和资源大国进行影响力评估。结果表明,从单一国家尺度来看,我国具有影响力优势,在资源和技术影响力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在资本和贸易影响力上则和美国形成“两超”格局。而如果美西方形成联盟,我国原本具有的优势地位将面临威胁,如对铜的资源影响力相较单一发达国家已无优势,贸易影响力方面全矿种大幅落后,资本影响力上仅剩对稀土的优势,技术影响力上钴、锂、镍、钕的优势能够保持,但铝大幅度落后。美西方联盟如果利用这种影响力的不平衡对我国资源获取、技术合作进行阻碍,并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进行再分配,将加剧我国战略性矿产产业链供应链脆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矿产资源 影响力 综合评价体系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的建议
3
作者 冯安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7,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特别是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应从而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的... 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特别是战略性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如何保障我国矿产资源供应从而促进矿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聚焦能源矿产、大宗矿产、战略新兴矿产的增储上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作为矿产资源供应的重要手段也愈发受到重视。本文首先界定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内涵;其次,从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评价、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智能化发展等方面简评了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取得的巨大进展;再次,探讨了当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存在的问题,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评价不到位,现行优惠政策评价指标、评价程序和政策实施主体不明确,认定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奖励的技术要求高等,并据此讨论了加强矿产综合利用评价的合理性和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构建体系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平台、加强矿业大数据人机智能的研究、建立分阶段多维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技术体系、研究矿产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边界等方面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综合利用评价 矿业大数据 战略矿产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态云模型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 被引量:26
4
作者 薛黎明 崔超群 +3 位作者 李长明 朱琳龙 黄瑜 刘保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4,共8页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力发展水平、能力和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个地区问题,更应是资源保障问题,因而对我国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区域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力发展水平、能力和发展趋势,不仅仅是个地区问题,更应是资源保障问题,因而对我国资源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研究较少,且现有评价方法不能同时兼顾指标的模糊性与随机性的难题,该研究将正态云模型引入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综合评价。从资源、经济、环境(含人口)三方面构建矿产资源可持续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正态云模型结合改进的层次分析法,不仅使得指标特点得以保真,而且各指标权重的计算量也大大减少,提高了评价方法的适用性。以湖南省2010—2015年间的矿产资源为研究对象,进行矿产资源可持续力定量测度。结果显示,6年间,湖南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力状态虽然始终处于III级(一般)状态,但可持续力综合值从2.600 0上升到3.070 8,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力水平有日趋增加态势;个别评价指标仍处于较弱状态,单位GDP能耗量、万元工业产值中矿业产值比率、人口密度单因子得分值均<2.5,表明这些指标相对较弱,有待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改善。该评价结果与实地调研基本吻合,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本方法在定量评价中能兼顾随机性和模糊性,且计算过程简便,结果可靠,能为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可持续力 正态云 综合评价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中替代方案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兆顺 尚金城 +1 位作者 杨德明 姚文贵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125,共5页
战略替代方案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是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的最终目标.根据矿产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与社会经济特性,分析了矿产资源战略替代方案的一般特点及其技术经济时间性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并确定了矿产资源战... 战略替代方案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环境问题,是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的最终目标.根据矿产资源的自然资源属性与社会经济特性,分析了矿产资源战略替代方案的一般特点及其技术经济时间性和国际政治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并确定了矿产资源战略替代方案的制订原则.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经济控制论中的连续时间动态经济系统优化理论,建立了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中替代方案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战略替代方案制订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战略环境评价 战略替代方案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刘兆顺 许文良 杨德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1-236,共6页
分析中国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必要性及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SEA的作用,提出矿产资源开发SEA的工作原则,在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5部分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SEA的评... 分析中国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必要性及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SEA的作用,提出矿产资源开发SEA的工作原则,在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5部分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SEA的评价方法与程序。中国矿产资源开发SEA,目前只能适用于规划范畴,并以矿产资源开发预测性SEA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开发 战略环境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矿产资源优度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昌明 陈龙桂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促进区域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向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和定量评价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了反映区域矿产资源优劣程度的综合单目标值,即区域矿产资源优度,并为区域矿产资源优度的计算,设置了一套系统性、科学性、定量性和... 为促进区域矿产资源形势分析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向多因素、多目标、多层次和定量评价方向发展,本文提出了反映区域矿产资源优劣程度的综合单目标值,即区域矿产资源优度,并为区域矿产资源优度的计算,设置了一套系统性、科学性、定量性和实用性较强的指标与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优度 评价 指标体系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固体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战略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方成 杨家瑞 廖朝贵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60-164,共5页
分析了中国矿产资源的总体形势,指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部分支柱性矿产短缺明显,探寻国家紧缺矿产资源是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战略目标。西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全球性的欧亚、印度、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会聚地带以及次级板块结合部,区域成... 分析了中国矿产资源的总体形势,指出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部分支柱性矿产短缺明显,探寻国家紧缺矿产资源是地质大调查工作的战略目标。西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全球性的欧亚、印度、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会聚地带以及次级板块结合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条件优越,银、铜、铅、锌、金、铬、锡、铂、富锰等矿种具有显著的优势,总体而言,西南地区矿产资源勘查程度较低,仍蕴含着巨大的找矿潜力。提出了围绕国家的资源战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保重点、抓突破,力争形成国家级资源勘查与战略储备基地的评价战略,以及西南地区未来矿产资源评价的战略性部署区带、主攻方向、主攻矿种及主攻矿床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形势 西南地区 资源潜力 调查评价 战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娜 吴巧生 薛双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5-65,共11页
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和相互依赖的内在特征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全球矿业市场供求格局不断调整,“黑天鹅”事件不断涌现,给矿产资源安全带来诸多挑... 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事关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新时代背景下,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进程持续加快,世界经济高度融合和相互依赖的内在特征逐渐显现;另一方面全球矿业市场供求格局不断调整,“黑天鹅”事件不断涌现,给矿产资源安全带来诸多挑战;此外,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强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坚持开放开发促进全球矿业合作共赢,使其成为国家安全与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重要支撑,在满足矿产资源自身安全的同时,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阐述了新时代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的内涵,并就其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的构建进行了讨论与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新时代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的内涵为以国家资源安全利益为目标,以“优态共存”为原则,统筹国家自身安全与全球共同安全,综合考虑国家意志与市场力量的双重协同,实现全球环境治理和国内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协同发展。②从全球资源供应稳定性、国内资源经济安全性和优态共存性三个维度构建的新时代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有效评价中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水平。③中国钴资源安全指数与优态共存指数在研究期内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表明国内外钴资源市场融合度的改善对提高中国钴资源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战略矿产资源 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资源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明贵 倪京生 +1 位作者 罗来文 董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0,共12页
石油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23年约为74%,远超50%的安全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从资源获取... 石油作为战略性矿产资源,在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在2023年约为74%,远超50%的安全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构建中国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从资源获取、资源流通与资源转化3个层面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对2000—2021年指标进行评级划分后,分别对指标进行均权与变权综合分析,得出研究期内安全水平变动情况,进一步结合障碍度与贡献度模型分析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呈现出周期性变动,研究期内包含四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小周期,同时整个研究期同样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说明中国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虽然有波动但是围绕中心相对稳定,且波动呈现出周期性波动;(2)资源转化安全是阻碍中国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因素,这与中国在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位置较低有关,且会影响资源的获取安全与流通安全;(3)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主要贡献因素相对复杂,第一周期内流通安全与转化安全为主要贡献因素,第二周期为转化安全,第三周期为流通安全,第四周期内三种因素的贡献度相对持平。针对上述结论,分别从资源获取、资源流通与资源转化三方面出发,为石油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政策建议。本文研究为维护中国石油资源安全提出方向与思路,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参考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战略矿产资源 产业链 供应链 安全评价 蒙特卡洛模拟 贡献度模型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与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东华 陈海谦 谭梦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畅通“双循环”的主要动能。在科学界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从新科学技术、新劳动者、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新要素供给等...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也是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畅通“双循环”的主要动能。在科学界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从新科学技术、新劳动者、新生产方式、新产业形态、新要素供给等5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分析2012—2022年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并比较分析不同区域新质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和收敛性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形成了从高到低依次为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的空间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低水平俱乐部”现象,各区域均呈现多极化趋势;区域间差异较明显,但呈缩小趋势;京津冀、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存在σ收敛,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存在绝对β收敛,长三角、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存在条件β收敛,不同区域在空间效应和收敛速度上存在差异。以国家重大战略区域为依托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根据禀赋特征和战略定位因地制宜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同时注重缩小区域差距,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重大战略区域 区域差异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战略评价——以新疆铁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9-21,32,共4页
关键词 矿产资源 战略评价 经济发展 铁矿 新疆 经济效益 两高一低 增长过程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基本内容
13
作者 任丰寿 傅德明 +3 位作者 肖志坚 朱裕生 肖克炎 宋国耀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39,共2页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是应用地质理论、科学的方法和必要的工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等基础地质及科研成果获得地质-找矿信息,对调查评价区内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作出预测评价,通过必要的工...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是应用地质理论、科学的方法和必要的工程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等基础地质及科研成果获得地质-找矿信息,对调查评价区内现在还没有发现而将来应当发现的矿产资源作出预测评价,通过必要的工程验证估算预测的资源量(334),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潜力 调查评价 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工作顺序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国耀 肖克炎 朱裕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41,共2页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工作遵循基础地质资料的收集汇总和综合分析(资料的二次开发)、编制工作设计、野外调查、综合研究、成矿远景的总体评价及报告编审、成果提交等六个主要工作顺序实施.
关键词 区域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潜力 工作顺序 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的目标任务
15
作者 朱裕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6-37,共2页
国土资源大调查已经启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经过申报、筛选,专家评论后已经确定,在全国实施.这些项目是根据矿产资源的类别性质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当前对其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部署在全国不同的矿区带以项目的形式按地质科学的... 国土资源大调查已经启动,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项目经过申报、筛选,专家评论后已经确定,在全国实施.这些项目是根据矿产资源的类别性质形成地质背景以及当前对其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部署在全国不同的矿区带以项目的形式按地质科学的理论和评论方法手段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经济意义进行评价.为了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提高地质工作质量“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准则”编写组人员分别撰写了与评价工作有关的若干篇短文,刊连载发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潜力 目标任务 调查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评价历史回顾及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照志 潘昭帅 +2 位作者 李厚民 车东 吴晴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210,共23页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 矿产资源储量家底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根基,矿产资源及矿产品(含重要工业产品)是一个国家实施工业化及促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要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有多少家底,办多大事情,一步一个脚印地支撑国家经济建设。本文在回顾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70余年地质矿产资源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基础上,对自1952年以来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历史进行系统评价,经综合集成研究,总结提出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规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认识对于推进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研究认为:矿产资源在我国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中国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体制及职能的变化,以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核心,将中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的发展演变阶段划分为5个时期:启动期(1952~1965年)、规范期(1966~1993年)、改革期(1994~2006年)、发展期(2007~2017年)与深化期(2018年-),阐述了各时期的特点与发展演变规律,以及查明资源储量和矿产品的变化规律。在每个时期,我国均依靠国家力量,组织开展全国性的矿产资源储量调查、核查、核实,资源潜力评价及资源保障程度论证(可供性)等国情国力调查与评价工作。通过对我国第四轮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工作进展与现状进行的回顾,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顶层设计的科学性、系统性越来越强,调查与评价的技术体系日益完善,覆盖的矿种数和矿区数不断增加,不断突出重要能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重视资源战略、安全及供需形势等国情的分析与研判,妥善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认为:我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是适应国家重大资源战略与规划而开展的,所形成的大量系列宏观成果为国家矿产资源战略、供需形势、资源保证程度论证提供了基础支撑,对于国家制定中长期矿产资源战略、规划、政策,以及开展国家重大资源战略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回顾历史,矿业人始终以科学的精神评价矿产资源,从不冒进、夸大事实,也未给国家造成损失。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又审时度势地提出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我国稳步进入工业化大国行列。矿产资源国情调查与评价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矿产资源 国情调查与评价 发展阶段 演变规律 国家矿产资源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经济区的划分及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魏景明 曹光 熊曼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5-48,共4页
根据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组合特征和经济区划的基本原理,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了黑龙江省矿产资源经济区的划分,并对各经济区进行系统的评价。
关键词 矿产资源经济区 区域经济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亚男 王宏起 李永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3-37,共5页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包含了产业中人力资源和产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两部分,这两部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分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存力、竞争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包含了产业中人力资源和产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两部分,这两部分从生态角度进行评价,可以分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存力、竞争力和发展力三个评价指标。生存力和竞争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本身,发展力反映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文章从这三方面设计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为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源评价提供科学的方法,并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 人力资源 生态系统 生态位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富钴结壳资源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9
作者 杨耀民 任悦 +3 位作者 刘永刚 李超 刘震 周鑫原 《海洋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富钴结壳超常富集锰(Mn)、钴(Co)、镍(Ni)、铜(Cu)、稀土(REE)和铂族元素(PGE)等稀有金属。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利用算术平均法、邻近区域法、地质块段法、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法)、网格剖分积分法和分形理论法等,开展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以... 富钴结壳超常富集锰(Mn)、钴(Co)、镍(Ni)、铜(Cu)、稀土(REE)和铂族元素(PGE)等稀有金属。我国科研人员先后利用算术平均法、邻近区域法、地质块段法、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法)、网格剖分积分法和分形理论法等,开展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以及资源量的评估,以支撑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2014年签订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的区域放弃工作。本文对目前富钴结壳资源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探讨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的主要方法及优缺点,并根据重要性划分了富钴结壳资源评价参数级别。此外,提出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深海结壳矿床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进行多元地学信息的富钴结壳资源智能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钴结壳 战略矿产资源 资源评价 三维实体模型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张大超 汪云甲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年第5期20-24,共5页
本文在立足国内、资源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我国资源战略框架下,综合考虑资源、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影响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国内、国际因素,构建了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国际化下的资源安全既受本国资源存量、消费... 本文在立足国内、资源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我国资源战略框架下,综合考虑资源、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影响我国矿产资源安全的国内、国际因素,构建了矿产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资源国际化下的资源安全既受本国资源存量、消费需求、利用效率及替代率等的影响,又受国际政治关系、资源市场、企业竞争力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安全 评价指标 资源战略 资源战略 资源存量 消费需求 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