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灾害对区域产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梅广清 沈荣芳 张显东 《管理科学学报》 199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自然灾害是影响区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运用投入产出和生产函数方法建立了自然灾害对区域产出的影响模型,分析了在劳动力和短期固定资本都受到损害的情况下,为达到目标的就业水平,灾害前后区域总产出和最终产品的变化。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区域产出 目标就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升值与区域产出差距——基于MS-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潘敏 唐晋荣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3-112,共10页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更为复杂。采用相对Theil加权变异系数测度区域产出差距,通过构建MS-VAR模型,实证检验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和区域内产出差距的影响,以考察...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意味着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将更为复杂。采用相对Theil加权变异系数测度区域产出差距,通过构建MS-VAR模型,实证检验汇改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区域间和区域内产出差距的影响,以考察人民币波动幅度的扩大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对区域间和区域内产出差距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快速升值和缓慢升值的两区制特征。无论是在快速升值区制还是在缓慢升值区制下,人民币升值都会缩小区域间和东、中部区域内的产出差距,但会扩大西部区域内的产出差距。在快速升值区制下,人民币升值对区域间产出差距缩小的影响更为明显。另外,升值速度的快慢对各区域内产出差距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区域产出差距 MS—V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能源消费PM_(2.5)足迹评估——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法 被引量:1
3
作者 刘莹莹 王赵明 +4 位作者 沈瑞华 姚磊 王旭 杨毅 李博雨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141-4154,共14页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 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PM_(2.5)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尤其是能源消费密集型产业的扩展显著加剧了PM_(2.5)的排放。尽管已有大量研究关注PM_(2.5)的来源和治理,但如何量化各省份的PM_(2.5)足迹,并系统分析其跨区域转移的路径,仍然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课题。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量化了2007—2017年中国生产PM_(2.5)足迹(PF_(P)),消费PM_(2.5)足迹(PF_(C))以及省际间隐含PM_(2.5)足迹(EP_(F))的转移量。结果显示,PF_(P)和PF_(C)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PF_(P)始终大于PF_(C)。各省份对PF的贡献差异显著,多数省份EP_(F)出口量超过本省PF_(P)总量的一半,三分之一省份需通过进口EP_(F)的方式来满足发展需求。同时,中国向海外EP_(F)的转移重心正在由沿海向内陆迁移。从部门贡献来看,在研究期间,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始终是PF_(P)的主要来源。由此可见,根据不同省份的特点对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不断优化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足迹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省际转移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和LMDI模型的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子龙 张意萍 +2 位作者 吕诗雨 孙颖琦 晏欣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2-708,共17页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 水资源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资源,而水足迹作为衡量区域水资源利用压力的关键指标,可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状况。因此,对黄河流域水足迹时空格局、区域间转移特征以及水足迹变化背后驱动因素的探究,可为全流域区域间协同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此研究构建了地级市尺度水资源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12、2015和2017年黄河流域水足迹的时空格局演变和城市间虚拟水转移特征,并采用对数迪氏指数(LMDI)模型探究水足迹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及其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水足迹在时间上整体呈先增长后下降的倒“U”型演变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中下游高,上游低”的区域格局;虚拟水转移主要集中在省域内部,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梯度导向特征;经济增长和技术因素等是水足迹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各因素对水足迹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基于驱动机制差异,将78个城市划分为5类水足迹驱动模式,为分区施策、精准提升流域城市节水效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足迹 黄河流域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结构分解 被引量:3
5
作者 吴乐英 赵义义 +1 位作者 苗长虹 杜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37-8750,共14页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 厘清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因素,对于制定公平有效的减排方案,实现区域合作减排的重要目标至关重要。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深入研究2007—2017年黄河流域9个省区贸易隐含碳排放的构成,以及其在省级和行业层面的转移路径;通过结构分解方法,追踪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区域内外的影响因素,揭示其区域内外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结果表明:黄河流域整体呈净贸易隐含碳转出区域,主要由中间投入的贸易方式进入其他各省的生产需求时导致。该流域的生产供应和整体需求正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而对东南沿海省份的供应和需求正逐渐减少。区域外的最终需求和本地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出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区域内的最终需求和区域外的碳排放强度是影响转入贸易隐含碳的主要因素。此外,生产结构和最终需求是影响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的关键因素,前者对黄河流域贸易隐含碳排放起抑制作用,后者则主要起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 贸易隐含碳排放 结构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CEP中间品贸易网络结构特征演变分析——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表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长钰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23-127,共5页
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采用中心性、凝聚子群等方法,构建RCEP中间品贸易网络,研究各成员国在RCEP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结构演变。并进一步将中间品贸易行业划分为初级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以此研究RCEP成员国不同... 本文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数据,从社会网络视角,采用中心性、凝聚子群等方法,构建RCEP中间品贸易网络,研究各成员国在RCEP中间品贸易网络中的结构演变。并进一步将中间品贸易行业划分为初级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以此研究RCEP成员国不同行业中间品贸易网络现状。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间的中间品贸易联系越来越密切,区域内最大“链主”已由日本转向中国;中国占区域内中间品贸易总量的贡献度不断上升,对中间品贸易的依赖度却在下降;制造业中间品贸易网络比初级产业和服务业网络具有更高贸易联系密度和强度,是RCEP区域中间品贸易的主要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EP 中间品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法 区域投入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05
7
作者 蒋天颖 谢敏 刘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0-1326,共7页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确定了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并结合断裂点公式测度了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辐射范围。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1年各...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与探讨基于引力模型的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根据最大引力线数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确定了区域创新产出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并结合断裂点公式测度了中心城市的创新产出辐射范围。研究发现,与2005年相比,2011年各县、市区的区域创新产出联系量与区域创新产出联系总量有明显增加,但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空间格局并未有显著变化,联系密集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宁波两地;二、三级节点城市发生明显变化,而杭州市辖区始终是浙江区域创新产出联系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辐射区范围增大,除宁波市辖区外,中心城市对节点城市的辐射效果均略有增强。基于此,提出加大区域创新投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城市、县市间道路建设,加强信息发展,缩短区域之间的硬距离与软距离,增强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联系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力模型 区域创新产出 空间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发展、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产出 被引量:50
8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郑威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4,共10页
首先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从金融要素空间动态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 首先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1999—2013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从金融要素空间动态流动的视角构建空间关联矩阵,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规模有利于扩大区域创新生产规模,从而增加区域创新产出;金融发展结构有利于实现创新资本的优化配置,带动区域创新产出的扩大;金融发展效率有利于完善金融传导机制,缓解技术创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区域创新产出水平;金融资本和金融人员在区域间的动态流动有利于深化区域金融功能,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外溢和整体水平的提升.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产出 金融发展 空间关联 空间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张亚雄 刘宇 李继峰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间贸易系数的估算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研制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使其很难具备比较完整、准确的调查统计数据... 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间贸易系数的估算模型,对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研制方法和具体步骤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研制了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使其很难具备比较完整、准确的调查统计数据基础,这决定了它的研制工作必须将调查统计数据与科学推算方法密切结合。在模型研制当中,我们结合国家统计局全国投入产出调查中反映各省间流入、流出的调查数据和运输量统计等基础数据,采用典型调查和非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利用各省表的信息,并以全国表作为总量控制,进行平衡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投入产出 贸易系数 非竞争型 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I、产学研合作与区域创新产出——基于互补性检验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原毅军 黄菁菁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8-47,共10页
基于超模博弈和互补性理论构建区域创新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以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样本,针对FDI外部溢出和不同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内部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了两种溢出方式的互补性.结果表明:FDI... 基于超模博弈和互补性理论构建区域创新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以1999—2013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为样本,针对FDI外部溢出和不同创新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内部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并检验了两种溢出方式的互补性.结果表明:FDI与产学研合作存在互补效应,两者同时发生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产出;FDI外部溢出对区域创新产出具有积极效应,沿海地区尤其显著;产学合作能够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但产研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甚至有负面影响,政府过度干涉会影响内部溢出的效果;产学研合作能够显著提升全国和内陆地区的区域创新产出,但不能显著提升沿海地区的新产品销售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产学研合作 区域创新产出 互补性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的我国会展业经济影响分析 被引量:34
11
作者 李铁成 刘力 《旅游学刊》 CSSCI 2014年第6期34-45,共12页
在事件活动领域,相对于体育活动,关于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将与会展相关的产业和区域全部纳入其中以避免失真和漏损,是会展经济影响研究的难点之一。该研究首次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通过将波及的12个产业部门... 在事件活动领域,相对于体育活动,关于会展活动经济影响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将与会展相关的产业和区域全部纳入其中以避免失真和漏损,是会展经济影响研究的难点之一。该研究首次运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IRIO),通过将波及的12个产业部门进行归并,计算了我国30个省区会展产业的区域及区域间影响力,并以广交会为案例,进行了会展间接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会展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而且几乎所有的省区都会产生相互间的波及效应;在总产出层面,会展产业的影响力在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我国会展业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案例研究表明,第104届广交会的间接经济影响约为162.43亿元(其中广东占比最高,为35.09%),直接与间接效应之比为1:2.94;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等五个产业部门受广交会影响较大,合计占比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展业 中国 间接经济影响 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 广交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京津冀地区虚拟水贸易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宇平 李想 +3 位作者 苏潇雅 黄会平 林睿 张俊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5-52,共8页
研究京津冀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内外部虚拟水贸易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京津冀地... 研究京津冀地区各产业部门的用水系数、内外部虚拟水贸易对促进京津冀水资源合理配置、区域一体化可持续发展及水资源管理政策制定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年多区域投入产出表及各产业部门的用水数据,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和拉动系数,进一步核算区域内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虚拟水流动及区域同其他省区间的虚拟水贸易。计算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农业的直接用水系数、完全用水系数最大,分别为226.1、271.1 m^(3)/(万元);②京津冀地区内部农业为最大的虚拟水输出部门,净输出量为128.9亿m^(3);食品及烟草业为最大的虚拟水输入部门,净输入量为56.8亿m^(3);③2015年京津冀地区整体为虚拟水净输入,净输入总量为88.4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区域投入产出 虚拟水 用水系数 贸易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研究——以浙江省11地市2003-2012年面板数据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洁音 潘晓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9期29-32,共4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资源是决定创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3-2012年面板数据,从企业和政府两大创新资源投入主体,考察区域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浙江区域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创新资源是决定创新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浙江省11个地级市2003-2012年面板数据,从企业和政府两大创新资源投入主体,考察区域科技投入对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发现:浙江区域企业与政府的科技投入在创新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企业资金投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技术知识的应用和产业化阶段,而政府的资金投入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则主要集中在技术知识的生产阶段;企业与政府的创新资源投入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提高浙江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资源投入 区域创新产出 企业 政府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环境和开放程度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胡园园 顾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文章引入创新环境和开放程度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区域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除外)2012年的区域创新的相关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 文章引入创新环境和开放程度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区域科技创新投入对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西藏除外)2012年的区域创新的相关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科技创新投入的增加与科技创新成果产出的提高是显著正相关;区域科技创新环境和对外开发程度与科技创新产出具有正相关关系;同时创新环境和对外开放程度对科技创新投入与科技创新产出的调节效应显著,但是东中西部呈现出不均衡的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环境 开放程度 区域科技创新产出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的我国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吴兆丹 赵敏 Upmanu LALL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62-69,共8页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 分析省区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我国特色水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细分我国30个省区(不涉及西藏)及42个经济部门,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法分析各省区虚拟水流动的空间、部门、需求格局,指出我国在实施虚拟水战略中,应重点提高新疆、黑龙江等虚拟水流出、净流出较高省区的生产用水效率;加强改善山东等虚拟水流入、净流入较高省区的消费习惯,重点调整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需求,结合虚拟水主要来源,合理调整其贸易结构。两方面调整中均应对农林牧渔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等虚拟水流动主要部门予以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虚拟水战略 用水管理 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间投入产出技术在碳足迹空间分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红光 范晓梅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3期59-64,共6页
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间碳足迹相互影响模型,以便分析最终消费碳足迹在哪里的问题。计算和分析了2007年中国不同省份的碳足迹及其特征,并以江苏省为例对MRIO在碳足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从最终消费... 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MRIO)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间碳足迹相互影响模型,以便分析最终消费碳足迹在哪里的问题。计算和分析了2007年中国不同省份的碳足迹及其特征,并以江苏省为例对MRIO在碳足迹空间分布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从最终消费视角看中国人均碳足迹(国内部分)并不高,但不同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经济发达地区一般具有较高的人均碳足迹。就江苏省来看,其39%的碳足迹发生在省外地区,以河北、内蒙古等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的省区以及河南、山东等农业及食品业较发达的省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 碳足迹 空间分布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研发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与区域创新产出——对外开放度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晓红 李娜 张奔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00-508,521,共10页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对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两个重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问题。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 企业作为区域创新系统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对促进区域创新产出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2~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和对外开放度两个重要变量,实证研究了企业研发投入如何促进区域创新产出的问题。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对区域创新产出存在正向显著影响;企业研发投入会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的提升,且产学研协同发展在企业研发投入与区域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对外开放度在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产出 企业研发投入 产学研协同发展 对外开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的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田贵良 李娇娇 李乐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8,共8页
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之一,分析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内、... 水资源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之一,分析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有利于把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水资源利用的深层次规律,实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协调发展。本文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内、外经济贸易隐含虚拟水流动关系,依据多区域投入产出核算原理,基于产业经济、贸易数据及产业部门用水量,设计2012年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表,构建长江经济带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框架,计算分析了长江经济带虚拟水流动格局,并评价净输出省区虚拟水贸易状态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协调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全国贸易中,长江经济带区域整体呈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上海、浙江和重庆为虚拟水净输入区,其余省区均为虚拟水净输出区,其中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虚拟水净输出状态与当地水资源承载力不协调。②长江经济带各省区主要虚拟水输入、输出产业部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游区域和上游地区重庆主要虚拟水输出产业为制造业,中游区域和上游地区四川、贵州、云南主要输出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输入劳动密集型产品。③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贸易中,各省区贸易联系呈现出沿长江流域地理分布的特征。上游地区间贸易交流频繁,与中下游区域贸易联系不强,而中下游区域间贸易交流频繁。上海、浙江是虚拟水主要流向地,江苏、湖南是各省区虚拟水主要来源地。因此,在全国范围内,应对水资源利用进行统筹规划,建立多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转变区域间贸易结构;在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根据地区间资源禀赋差异性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合理制定产业和贸易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流动 虚拟水贸易 区域投入产出分析 水资源承载力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间产业关联与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分析的视角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连清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8,共7页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流量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效应,由此描述了我国区域之间产业关联的大致轮廓。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还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其溢出效应大部分为内部相互吸收;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外溢较大,受溢很小;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溢效应都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间投入产出 区域产业关联 溢出效应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中美贸易隐含能源、碳排放的测算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中 王刚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6-426,共11页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 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欧盟资助开发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和环境账户数据,测算了1995-2009年中国与美国的增加值贸易规模及净值,在此基础上利用环境账户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数据测算出中美外贸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总体水平及其行业结构。研究表明:1995-2009 年,中国对美国的增加值出口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但随后受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增加值出口规模有所减小;相比于美国,中国单位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较高,从而导致较大规模的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出口,长期处于隐含能源和隐含碳净输出国地位,且净输出规模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行业结构来看,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业等能源行业是中国出口隐含能源和隐含碳排放的主要行业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加值贸易 隐含能源 隐含碳 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