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兰霞 付竞瑶 +1 位作者 姜海滔 车琳娜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90-294,共5页
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引领、辐射、集散等作用的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竞优评析方法,对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竞争... 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引领、辐射、集散等作用的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了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竞优评析方法,对我国六大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不仅得到了各个区域中心城市在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方面的优势特征信息,而且也得到了其在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上的排序.政府相关部门可据此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提升我国区域中心城市的科技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区域中心城市 竞争力 竞争力评价 竞优评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区域中心城市的省际交界地区区域合作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滕飞 申红艳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88,共8页
省际交界地区是一类特殊的区域类型,其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远离各自省份的经济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促进交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一般省际交界地区单个城市不足以辐射带动整个交界地区。本文以苏鲁豫皖四省交... 省际交界地区是一类特殊的区域类型,其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远离各自省份的经济中心城市,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促进交界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但是一般省际交界地区单个城市不足以辐射带动整个交界地区。本文以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为例,探索将"区域中心城市之争"转化为多区域中心城市互动合作,以此优化省际交界地区空间结构,最终形成几个功能互补、联系密切的"城市经济圈",对广大省际交界地区产生足够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打破行政分割,实现对省际交界地区的整合与协调发展。并探讨了区域合作的模式和路径,以期对国内省际交界地区避免区域冲突、促进合作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交界地区 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合作 苏鲁豫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Voronoi图研究高速铁路对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域影响的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正泽 赵鹏 张迦南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29,共6页
在考虑交通特性的基础上,给出能够反映旅客采用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所需旅行时间的广义距离表达式,并结合最小行政区因素以及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规模对其城市辐射域划分的影响,对既有的Voronoi图方法进行改进,得到基于广义距离的离散加权Vo... 在考虑交通特性的基础上,给出能够反映旅客采用不同交通方式出行所需旅行时间的广义距离表达式,并结合最小行政区因素以及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规模对其城市辐射域划分的影响,对既有的Voronoi图方法进行改进,得到基于广义距离的离散加权Voronoi图方法。运用该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开通后上海、南京、杭州和合肥等4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域。结果显示:高速铁路开通后上海市的辐射域面积增加了40%,辐射人口增加了25.6%,新增辐射域主要位于京沪高速铁路和甬台温高速铁路沿线,且高速铁路对中心城市辐射域的影响程度与高速铁路的走向和车站位置相关;徐州和宿州与京沪高速铁路车站临近的地区以及甬台温高速铁路沿线的温州、台州等被纳入了上海市辐射域,这说明受高速铁路的影响,社会经济规模更大的中心城市不但对周边地区表现出更大的吸引力,还对其他中心城市的辐射域形成挤压态势,甚至形成跨地域的辐射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辐射域 区域中心城市 广义距离 离散加权Voronoi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 被引量:4
4
作者 贺崇明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5-78,84,共5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给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得到有力提升。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山水城田海”为特色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给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得到有力提升。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山水城田海”为特色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结合新一轮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探讨构建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重点体现在构筑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的现代化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建立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的“双快”交通体系,缩小城市时空距离,满足大众出行需求和适应小汽车发展,促进城市空间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地位,保持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适宜生活居住和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现代化交通枢纽 双快交通体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玲 陈希勇 曾武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0-53,共14页
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八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协同步伐加快,但集聚辐射作用不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产业集群成链有待延伸,基础设... 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八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协同步伐加快,但集聚辐射作用不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产业集群成链有待延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在借鉴东莞、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验的基础上,从优化产业结构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中心城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双城经济圈 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混合模式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曾安 杨英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48-150,共3页
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总结出诱导自发型、外生主导培育型及混合型3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驱动模式和路径,详细地分析了混合型模式的发展路径.总结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 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总结出诱导自发型、外生主导培育型及混合型3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驱动模式和路径,详细地分析了混合型模式的发展路径.总结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国内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现代服务业 混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圳区域中心城市非线性经济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浩鸣 《中国科技产业》 2013年第5期59-66,共8页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知识经济特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本担当了先进经济体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支撑产业角色,因此研究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非线性系统的方法对区域...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鲜明的知识经济特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基本担当了先进经济体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支撑产业角色,因此研究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非线性系统的方法对区域中心城市的协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构造了包含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与城市三个子系统的区域中心城市非线性经济系统以及系统协同度模型。通过对2005~2010年深圳数据的实证分析,从市场导向、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三个角度给出了支持深圳区域中心城市协同发展的政策框架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非线性经济系统 协同 有序度 协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效应及结构转型——以天津市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俊杰 《经济前沿》 2005年第1期11-13,共3页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加速转型阶段,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步伐的进一步加 快,推动了我国目前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进程,国内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空间动态 效应。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加速转型阶段,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步伐的进一步加 快,推动了我国目前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化进程,国内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也呈现出新的空间动态 效应。在此背号下,探讨了天津市空间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重点及相应的政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重化工业 转型阶段 产业转移 政策选择 工业结构调整 发展 步伐 全球化背景 主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泸州市打造成川滇黔渝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定宣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年第10期172-172,226,共2页
运用了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泸州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系统分析泸州市发展体育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把泸州市打造成川滇黔渝体育产业区域中心城市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议,促进泸州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泸州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区域中心城市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研究
10
作者 赵复强 《北方经济》 2007年第4期62-63,共2页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取得了明显成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越来越不适应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区域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欠发达平原农...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小城镇建设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取得了明显成果,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城镇越来越不适应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经济发展的要求。发展区域中心城市越来越成为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城市化道路的必然和现实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农业区 欠发达 城市发展战略 平原 地方经济发展 小城镇建设 城市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区域协同创新 建设内蒙古西部经济区 为建设以乌海为中心的区域中心城市出力献策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组团赴乌海市调研学习
11
作者 华锐 《中国科技产业》 2010年第7期44-47,共4页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从大局出发,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战略 区域中心城市 内蒙古西部 产学研合作 乌海市 经济区 社会主义现代化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促进哈大经济带快速发展
12
作者 汤玉莹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3期12-15,共4页
哈大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经济带之一,其发展不仅关系东北经济的振兴,对全国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城市发展方面着手,分析了哈大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心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 哈大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经济带之一,其发展不仅关系东北经济的振兴,对全国经济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城市发展方面着手,分析了哈大经济带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心城市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几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功能调整与定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大经济带 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中心城市——徐州发展战略
13
作者 蒋玲玲 郜卫东 《现代城市研究》 1995年第4期59-61,共3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加快了进程,市场体制在社会经济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果能审时度势,准确预测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大势,结合本地实际,扬长避短,及时完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加快了进程,市场体制在社会经济中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果能审时度势,准确预测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大势,结合本地实际,扬长避短,及时完成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必将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政治生活等领域内领先于周边地区,获得“超前”效益。长期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徐州市 经济条件下 产业发展战略 经济中心 淮海经济区 产业结构 地方经济发展 经济战略 开发轴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困境与建设路径的思考——以河南省濮阳市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天抒 伍炜 肖鹏飞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7,共8页
近年来,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以及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此,以位于豫鲁冀三省省际地理中心的濮阳市为例,探讨其作为中原经济区对接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重要通... 近年来,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逐渐成为国内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选择与培育,以及省际区域中心城市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基于此,以位于豫鲁冀三省省际地理中心的濮阳市为例,探讨其作为中原经济区对接山东半岛和京津冀的重要通道,如何抓住空间重构、价值重估的机遇,从一座交通、产业、形象被边缘化的通道型城市转变为中原经济区东北部的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以期为其他同类型地区提供借鉴。针对濮阳的城市特性——边际型城市、拼贴型城市、资源型城市,提出濮阳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两大发展路径:一是连接区域职能分工与对外通道建设,拓展市场腹地;二是引导人口集聚方向与战略平台培育,优化空间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濮阳市 边际型城市 拼贴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的品牌塑造途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倪雪茹 李凯旭 《新经济》 2016年第7期15-16,共2页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城市化的建设逐渐面向全国,其中,新型城市化给城市甚至全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加大,城市品牌的塑造成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便捷途径,尤其是对区域中心城市而言,一个成功的城市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城市化的建设逐渐面向全国,其中,新型城市化给城市甚至全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与此同时,城市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加大,城市品牌的塑造成为了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便捷途径,尤其是对区域中心城市而言,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塑造能够使城市发挥最大的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品牌塑造的内涵入手,进行城市品牌塑造战略的探索,再通过这些战略分析区域中心城市品牌塑造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城市品牌 品牌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赤峰、通辽区域中心城市能级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晓俊 《北方经济》 2022年第3期9-12,共4页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发展不协调,蒙东地区缺少强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支撑。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遵循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急需在蒙东地区加快培育发展具有辐射力、带动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赤峰、通辽两市的基本市情,着重指出... 内蒙古幅员辽阔,东西发展不协调,蒙东地区缺少强有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作为支撑。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遵循城镇化的基本规律,急需在蒙东地区加快培育发展具有辐射力、带动力的区域中心城市。本文分析了赤峰、通辽两市的基本市情,着重指出制约赤峰、通辽承载力和辐射力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提升城市能级的基本路径和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东地区 新型城镇化 区域中心城市 能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支撑体系研究——四省交界区域科技中心建设调研报告
17
作者 张长声 李剑 张红海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9-24,69,共7页
科技中心不仅是现代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重要标志。建设科技中心有利于增强城市极化效应,加速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的高度聚集,有利于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的资源地。把... 科技中心不仅是现代经济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重要标志。建设科技中心有利于增强城市极化效应,加速区域内的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区域内技术、人才、资本、信息的高度聚集,有利于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革命的资源地。把邯郸打造为四省交界区经济中心,必须把建设四省交界区科技中心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强力加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科技中心 支撑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邯郸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路径研究
18
作者 由兰欣 苗晓亮 袁斌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0-24,共5页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邯郸市12个社区72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12个社区的体育锻炼者、管理者、体育指导员共计33人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访谈数据的整理与逻辑研究,就邯郸市社...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邯郸市12个社区720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12个社区的体育锻炼者、管理者、体育指导员共计33人进行了访谈。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访谈数据的整理与逻辑研究,就邯郸市社区居民体育锻炼路径目前的状况和面临的问题分析探讨,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为推动邯郸市群众体育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 区域中心城市 社区体育 锻炼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服务业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9
作者 曹小琴 杨小静 《湖南包装》 2019年第4期72-74,共3页
设计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大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产业,文章对发展广州设计服务业中心城市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针对广州市设计服务业当前的现状以及显著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广州设计服务业中心城市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设计服务业 区域中心城市 价值链 广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特色 科学发展 建设富裕和谐区域中心城市
20
作者 王文刚 《建筑与文化》 2009年第4期8-9,共2页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内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是窗口、形象和品牌。城市本身所承载的这些内涵决定了做好城市发展工作的重要性。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背靠长白山脉,掌舒松辽平原,素有“长白山...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内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外是窗口、形象和品牌。城市本身所承载的这些内涵决定了做好城市发展工作的重要性。梅河口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背靠长白山脉,掌舒松辽平原,素有“长白山门户”之称。特殊的地理区位决定梅河口市必须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突出特色、科学发展,才能成为影响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城市,成为区域内的经济增长中心和辐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科学发展 突出 经济社会发展 和谐 梅河口市 文化中心 城市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