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9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4′-联吡啶桥联的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量子化学计算
1
作者 史燚威 杨瑞杰 +3 位作者 张迎春 王鑫 王敏 宋志国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83-1590,共8页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以对甲基苯磺酸钠为主配体,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钴配位聚合物{[Co(4,4′-bipy)(H_(2)O)_(4)]·(p-CH_(3)C_(6)H_(4)SO_(3))_(2)}_(n)。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以对甲基苯磺酸钠为主配体,4,4′-联吡啶为辅助配体制备了一种结构新颖的钴配位聚合物{[Co(4,4′-bipy)(H_(2)O)_(4)]·(p-CH_(3)C_(6)H_(4)SO_(3))_(2)}_(n)。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等方法对钴配位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4,4′-bipy)(H_(2)O)_(4)]·(p-CH_(3)C_(6)H_(4)SO_(3))_(2)}_(n)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1.3191(14)Å,b=8.0626(11)Å,c=14.936(2)Å,α=90°,β=92.423(4)°,γ=90°,V=1361.9(3)Å^(3),Z=2。中心金属Co(Ⅱ)离子为六配位略有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通过4,4′-联吡啶中的N原子桥联形成一维无限链状,层间通过配位水分子与对甲基苯磺酸之间的氢键作用进一步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并运用Gaussian 09程序对钴配位聚合物中[Co(4,4′-bipy)_(2)(H_(2)O)_(4)]·(p-CH_(3)C_(6)H_(4)SO_(3))结构单元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获得了优化构型。原子电荷分布及前沿占据轨道组成很好地佐证了晶体结构的配位环境。电化学阻抗测试结果证明该配位聚合物的电阻较小,导电性能良好,为其在电化学应用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配位聚合物 溶剂热法 晶体结构 4 4′-联吡啶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正己烷热解反应动力学模拟
2
作者 殷晨阳 刘永峰 +3 位作者 陈睿哲 张璐 宋金瓯 刘海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73-4282,共10页
为研究正己烷(n-C_(6)H_(14))的常压热解特性,提出了正己烷热解(NHP)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DRGEP)简化方法和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B2PLYP/def2-tzvp方法,得到了一个包含33种物种和134个基元反应的简化机理。利用... 为研究正己烷(n-C_(6)H_(14))的常压热解特性,提出了正己烷热解(NHP)模型,该模型使用基于误差传播的直接关系图(DRGEP)简化方法和色散校正密度泛函理论的B2PLYP/def2-tzvp方法,得到了一个包含33种物种和134个基元反应的简化机理。利用该模型计算了n-C_(6)H_(14)在不同温度下主要热解产物乙烯(C_(2)H_(4))、丙烯(C3H6)和丁炔(C4H6)的相对摩尔分数,并对n-C_(6)H_(14)的热解过程进行了反应路径分析。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法(SVUV-PIMS)结合射流搅拌反应器(JSR)在温度为673~1103K、压力为1atm条件下对n-C_(6)H_(14)进行了热解实验,并与NHP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C_(6)H_(14)热解过程中最主要的产物是C_(2)H_(4),促使C_(2)H_(4)生成较为重要的两个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6.01×10^(13)s^(-1)和2.18×10^(13)s^(-1)。在673~1023K温度范围内,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得到的NHP模型对n-C_(6)H_(14)主要热解产物的相对摩尔分数进行了预测,与JetSurF 2.0模型相比,C_(2)H_(4)和C4H6的最大误差分别减小了27.9%和47.9%。反应路径分析表明,C_(2)H_(4)主要来源于己基的一系列β位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己烷 热解 计算化学 反应动力学 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法 射流搅拌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反应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宝俊 张玉贵 +1 位作者 秦育红 谢克昌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共7页
介绍了在煤反应性研究中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 ,总结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的两类重要的反应性研究中的应用 .这两类反应性是煤裂解过程中化学键和热力学量的变化以及反应动力学 ,煤在二氧化碳和甲烷作用下表面结构的变化... 介绍了在煤反应性研究中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 ,总结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的两类重要的反应性研究中的应用 .这两类反应性是煤裂解过程中化学键和热力学量的变化以及反应动力学 ,煤在二氧化碳和甲烷作用下表面结构的变化机理和变化动力学 .通过对现有相关工作的研究探讨了量子化学计算在煤反应性研究中的特点和作用 ,发现为量子化学计算合理地建立和选择一个能够反映出被研究过程特点的初始模型 ,是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反应性研究中的需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反应性 研究 应用 热解 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化学计算在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4
作者 王宝俊 张玉贵 谢克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7-488,共12页
概述了在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总结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的静态微观性质、裂解、液化和气化等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对现有相关工作的研究发现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已经能够满足煤... 概述了在煤的结构与反应性研究中常用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特点和作用 ,总结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煤的静态微观性质、裂解、液化和气化等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对现有相关工作的研究发现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作为一种研究手段已经能够满足煤结构与反应性研究的需要 ;合理地建立和选择能够反映被研究过程特点的煤结构模型是运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关键 ;对煤反应性的研究仅从化学键的断裂入手 ,键的形成尚未涉及 ;煤的量子化学静态参量的研究尚待深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化学计算 煤结构 热解 液化 气化 反应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硫醚交联反应机理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谭世语 古昌红 +1 位作者 周志明 薛荣书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利用静态理论对聚苯硫醚(PPS)的交联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PPS分子模型和可能产生的自由基模型的量子化学计算,探讨了PPS的热交联反应趋势和交联结构,证实了氧在交联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聚苯硫醚 从头计算 交联反应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对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能力的影响:量子化学计算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董文国 闫明 +2 位作者 张敏莲 刘铮 李艳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131-2136,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的结合能,以与目标分子结合能最大的单体分子来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此,以茶碱为印迹分子,氯仿为溶剂,首先计算了茶碱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三氟甲基丙烯酸的结合能,其强度顺序为:三氟甲基...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功能单体与印迹分子的结合能,以与目标分子结合能最大的单体分子来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此,以茶碱为印迹分子,氯仿为溶剂,首先计算了茶碱与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和三氟甲基丙烯酸的结合能,其强度顺序为:三氟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酰胺.然后以茶碱为印迹分子、氯仿为溶剂、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分别采用上述3种单体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并测定了其分子识别能力,实验结果和量子化学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最后,采用1H NMR考察了茶碱和上述3种单体之间的氢键作用,揭示出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量子计算方法可以应用于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时单体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单体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二磺酸根桥联的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24
7
作者 钱保华 马卫兴 +2 位作者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0-616,共7页
ZnO与1,5-萘二磺酸在水溶液中反应,再加入含咪唑的甲醇溶液合成得到新颖的锌配位聚合物{[Zn(C10H6O6S2)(C3H4N2)2(H2O)]·2H2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 ZnO与1,5-萘二磺酸在水溶液中反应,再加入含咪唑的甲醇溶液合成得到新颖的锌配位聚合物{[Zn(C10H6O6S2)(C3H4N2)2(H2O)]·2H2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a=0.85313(19)nm,b=1.0253(2)nm,c=1.3357(3)nm,α=100.653(2)°,β=100.135(3)°,γ=108.859(2)°,V=1.0511(4)nm3,Dc=1.712g·cm-3,Mr=541.85,Z=2,F(000)=556,μ=1.425mm-1.Zn离子通过磺酸基团形成桥联配位,进而构筑了二维(2D)的配聚物.层间通过水分子的氢键作用构成了有序的三维(3D)超分子结构.并运用Gaussian03W对配合物结构单元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原子电荷分布及前线占据分子轨道组成很好地佐证了晶体结构的配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锌(II)配位聚合物 1 5-萘二磺酸根离子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酸基咪唑啉缓蚀剂缓蚀性能和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怀兵 李养池 +4 位作者 张新发 徐军 薛斌 李世勇 陈涛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34-1239,共6页
针对CO2腐蚀特点,以植物油酸A为原料分别与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及四乙烯五胺反应合成了三种咪唑啉中间体,再利用氯化苄将其季铵化制备了A,B,C3种缓蚀剂。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SEM)评价了3种缓蚀剂在饱和CO2的6%NaCl水... 针对CO2腐蚀特点,以植物油酸A为原料分别与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及四乙烯五胺反应合成了三种咪唑啉中间体,再利用氯化苄将其季铵化制备了A,B,C3种缓蚀剂。采用失重法、电化学方法及扫描电镜(SEM)评价了3种缓蚀剂在饱和CO2的6%NaCl水溶液中对N80碳钢的缓蚀性能,并探讨其在N80碳钢表面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缓蚀剂C缓蚀效果最优,当其加量为2.0×10-3 mol/L时,缓蚀率达到86.74%。3种缓蚀剂的吸附行为均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以化学吸附为主的混合吸附。同时运用Gaussian 03W程序、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6-31G*方法对3种咪唑啉缓蚀剂进行结构优化,得到它们的稳定构型和量化参数。量子化学计算表明,3种分子都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活性区域集中在咪唑环和亲水支链上,其中分子C的反应活性最强,其次是B和A。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啉缓蚀剂 CO2腐蚀 缓蚀效果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研究溴与汞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5
9
作者 高正阳 周黎明 +2 位作者 于航 殷立宝 陈传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5-3240,共6页
引言汞是挥发性的有毒重金属元素。燃煤中含有微量的汞,这些汞在煤燃烧时会释放到烟气中,燃煤烟气中汞主要以3种形态存在:颗粒Hg(Hgp)、气态氧化Hg(Hg2+)和气态单质Hg(Hg0)。
关键词 煤燃烧 量子化学计算 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氧乙酸类浮选抑制剂性能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剑锋 胡岳华 +1 位作者 徐競 王淀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437-1441,共5页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取6 31G 基组,对苯氧乙酸类浮选抑制剂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通过官能团羧基的键电荷密度及其比值ρ(O—H)/ρ(C—O)的计算,比较了各药剂分子离解成一价负离子的难易。根据各分子的前线轨道能量差ΔE...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取6 31G 基组,对苯氧乙酸类浮选抑制剂分子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通过官能团羧基的键电荷密度及其比值ρ(O—H)/ρ(C—O)的计算,比较了各药剂分子离解成一价负离子的难易。根据各分子的前线轨道能量差ΔEHOMO LUMO和一价负离子的HOMO能级,对分子的反应活性、一价负离子与矿物表面不同金属离子作用的强弱进行了比较。从药剂与矿物表面作用前后的能量变化,比较了各药剂的一价负离子与不同矿物表面发生作用的稳定性,并通过对比矿物与捕收剂作用后的能量变化,证明苯氧乙酸类抑制剂对方解石的抑制作用是靠抑制剂在矿物表面强烈的化学吸附而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氧乙酸 密度泛函理论 键电荷密度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2F_2分子异构体结构的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于海涛 黄旭日 +4 位作者 池玉娟 傅宏刚 丁益宏 李泽生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88-892,共5页
采用ab initio方法对B2F2分子异构体的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并与Al2F2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2F2具有D h对称性,3 g电子态的直线型结构FBBF是B2F2分子的最稳定异构体,对文献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在UCCSD(T,full)/6-311+G(2df)水平下,F—... 采用ab initio方法对B2F2分子异构体的结构进行了计算研究,并与Al2F2分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B2F2具有D h对称性,3 g电子态的直线型结构FBBF是B2F2分子的最稳定异构体,对文献的结果进行了修正.在UCCSD(T,full)/6-311+G(2df)水平下,F—B和B—B键长分别为0.129 42和 0.148 20 nm,振动频率出现在 1860.00和 1320.62 cm-1处.在 UQCISD(T,full)/6-311+G(2df)//UMP2(full)/6-311+G(d)+ ZPVE水平下,3 g态的线性FBBF分子的垂直电离势为 848.58 kJ/mol,而由3 g电子态的BF二聚为3 g态的线性FBBF分子的焓变为 59.86 kJ/mol,此二聚化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二聚化过程在能量上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2F2分子 分子异构体 分子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从头算 二聚化反应焓 氟化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蛋白酶PH1704别构中心量子化学计算与突变体动力学 被引量:6
12
作者 詹冬玲 高楠 +1 位作者 韩葳葳 冯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6-153,共8页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确定嗜热菌PyrococcushorikoshiiOT3的PHl704蛋白酶别构位点的关键残基为Argll3,Tyrl20和Asnl29.其中,Argll3及Asnl29与别构抑制剂结合,参与别构调控.Tyrl20残基位于亚基交界面附近,并与亲核残基Cys100之间以... 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确定嗜热菌PyrococcushorikoshiiOT3的PHl704蛋白酶别构位点的关键残基为Argll3,Tyrl20和Asnl29.其中,Argll3及Asnl29与别构抑制剂结合,参与别构调控.Tyrl20残基位于亚基交界面附近,并与亲核残基Cys100之间以氢键相连,可通过影响亚基聚合来影响酶的亲核催化.DJ-1超家族的4种构建蛋白的结构显示,120位点位于亚基交界面处,影响亚基的聚合,进而影响蛋白酶的活力,并间接参与别构调控.分子生物学实验显示,突变体R113T/Y120P/N129D的kcat/km(L·μmol^-1·min^-1)值是野生型kcat/km。值的6倍,h系数由野生型的0.86转变为1.3,负协同效应消失.113和129位点处阴离子别构剂脱离,从而破坏113,120和129位点间的封闭环结构,使AC交界面胡螺旋(124~129,524—529)间聚合度增强;120位点残基由rryr转变为Pro,与Cys100间氢键断裂,亲核进攻的阻力减小,从而使酶活力提高,别构负调控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蛋白酶 量子化学计算 别构中心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谷氨酰胺太赫兹吸收谱模拟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天尧 张朝晖 +3 位作者 赵小燕 张寒 燕芳 钱萍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73-2077,共5页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模拟物质的太赫兹吸收谱,可以为目标物质的太赫兹吸收特征匹配分子振动模式,对深刻理解谱的形成机理十分必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目标物质初始构型的搭建和振动模式计算方法的选择。首先利用太赫兹时域... 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模拟物质的太赫兹吸收谱,可以为目标物质的太赫兹吸收特征匹配分子振动模式,对深刻理解谱的形成机理十分必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目标物质初始构型的搭建和振动模式计算方法的选择。首先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取了谷氨酰胺固态样品的太赫兹吸收谱,为了在理论模拟过程中体现考虑分子间作用的程度,构建了三种常用于有机物太赫兹吸收谱模拟的谷氨酰胺初始构型,单分子、二聚体、晶胞。使用量子化学计算程序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三种初始构型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振动模式计算。将计算结果通过洛伦兹线型函数拟合为吸收谱与实验吸收谱进行对比发现,二聚体构型的模拟吸收谱从吸收峰个数上优于单分子构型,在此基础上,晶胞构型模拟结果从吸收峰峰位上又较二聚体构型有了明显的改进,随着初始构型考虑分子间作用的程度提高模拟结果逐步逼近实验吸收谱。在得到了可靠的理论模拟吸收谱的基础上,成功对谷氨酰胺固态样品在0.3~2.6THz范围内的三个吸收峰匹配了晶胞内各分子的集体振动模式。研究表明,在固体样品的太赫兹吸收谱理论模拟中,在计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全面反映分子间作用力的晶胞构型作为计算的初始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吸收谱 谷氨酰胺 量子化学计算 单分子 二聚体 晶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能材料的量子化学计算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综述 被引量:10
14
作者 居学海 叶财超 徐司雨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共9页
从含能材料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及爆轰性能、分解机理、感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相容性、固体与界面性质和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几个方面,综述量子化学(QC)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所涉及的方法主要为量子化学第一性原理... 从含能材料分子的热力学性质及爆轰性能、分解机理、感度、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相容性、固体与界面性质和极端条件下的性质几个方面,综述量子化学(QC)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方法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所涉及的方法主要为量子化学第一性原理和经典分子动力学模拟(包括分子反应动力学模拟),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列举了一些典型实例。附参考文献57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材料 量子化学计算 分子动力学模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N MOCVD生长机制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禹 王克昌 +2 位作者 张荣 谢自力 韩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7-129,共3页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GaN MOCVD生长机制的研究,详细阐述了近年文献报道的一些GaN MOCVD的生长模型,总结了利用不同生长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研究表明,通过对GaN生长模型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可以提供GaN生长过程中详细... 综述了近年来利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GaN MOCVD生长机制的研究,详细阐述了近年文献报道的一些GaN MOCVD的生长模型,总结了利用不同生长模型进行计算得出的结果。研究表明,通过对GaN生长模型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可以提供GaN生长过程中详细的化学反应信息,对进一步了解GaN MOCVD生长的微观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MOCVD 量子化学计算 生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林河褐煤热解甲烷生成反应类型及动力学的热重-质谱实验与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16
16
作者 曾凡桂 贾建波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17-1124,共8页
应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对未成熟的霍林河褐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O0ax0为0.33%)进行了热解模拟,获得了甲烷的在线析出速率曲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甲烷生成速率曲线可以分解为5个峰,结合化学动力学分析,发现低温阶段甲... 应用开放体系的热重-质谱联用技术(TG/MS)对未成熟的霍林河褐煤(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mO0ax0为0.33%)进行了热解模拟,获得了甲烷的在线析出速率曲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甲烷生成速率曲线可以分解为5个峰,结合化学动力学分析,发现低温阶段甲烷的峰为吸附甲烷析出峰,其余四个峰为热解甲烷的生成峰,代表四类不同的化学反应.将煤的结构特征及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相结合,认为甲烷的生成包括4类反应,类型1为与氧等杂原子相连的脂碳断裂;类型2包含了两种反应,一种是短链脂肪烃类官能团β位断裂,另一种是所形成的长链脂肪烃类物质二次裂解;类型3是与芳核直接相连的甲基热解脱落;类型4为存在于煤结构中脂肪类物质的芳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生成动力学 煤结构 量子化学计算 霍林河褐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分子与碳纳米管缺陷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宝俊 赵清艳 +2 位作者 吴红丽 李晋平 谢克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332-1337,共6页
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了氢气分子与椅式(5,5)、(6,6)和齿式(10,0)碳纳米管上两类缺陷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和微观参数的变化.碳纳米管的原子平均能量可以反映碳纳米管张力大小和共轭表面扭曲程度.在各类缺陷中,通过分析计算得到... 采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计算了氢气分子与椅式(5,5)、(6,6)和齿式(10,0)碳纳米管上两类缺陷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能量和微观参数的变化.碳纳米管的原子平均能量可以反映碳纳米管张力大小和共轭表面扭曲程度.在各类缺陷中,通过分析计算得到的吸附能和键能、键级、净电荷等微观参数,发现氢气分子经由去掉一个碳原子所形成且位于碳纳米管中部的缺陷进入管内的趋势最大;与此类缺陷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氢气分子几何距离最接近的3个碳原子上,通过它们对整个缺陷的微观性质发生影响,缺陷对称性有所降低,并且明显地富集了较多的负电荷,使净电荷的分布更为不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氢气 缺陷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量子化学计算研究燃煤烟气中氟与汞的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2
18
作者 殷立宝 周黎明 +2 位作者 徐齐胜 于航 陈传敏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7-463,共7页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研究了汞与含氟物质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汞/氟体系中有关分子结构的键长和键角值,并与文献值及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中的理论值比较,以验证计算方法和基组的准确性.优化得到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 应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研究了汞与含氟物质的反应机理.计算得到汞/氟体系中有关分子结构的键长和键角值,并与文献值及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NIST)中的理论值比较,以验证计算方法和基组的准确性.优化得到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计算活化能和指前因子.采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298~1500K温度范围内各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比较分析了不同温度下各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计算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00K时,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对温度高于600K后则更明显.相比于HF,F2对Hg的影响更显著,在所计算的温度范围内,Hg、HgF与F2的反应速率始终保持较高的水平.对于燃煤烟气中的HgO,将其转化为HgF对加速Hg污染物的脱除效果显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氟化物 量子化学计算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质中三联苯成熟度参数及其化学机理:基于地球化学数据和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晓强 李美俊 +6 位作者 唐友军 朱志立 祁灵 师生宝 冷筠滢 韩秋雅 肖洪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8-226,共9页
三联苯(TrP)广泛分布于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是重要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本文采用标样共注,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25件煤样中三联苯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准确鉴定,确定了该系列在HP-5MS色谱柱上的出峰顺序为邻位三联苯(o-TrP)、间位三联苯... 三联苯(TrP)广泛分布于石油和沉积有机质中,是重要的多环芳烃化合物。本文采用标样共注,对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25件煤样中三联苯系列化合物进行了准确鉴定,确定了该系列在HP-5MS色谱柱上的出峰顺序为邻位三联苯(o-TrP)、间位三联苯(m-TrP)、对位三联苯(p-TrP),并精确计算了各异构体在色谱柱上的标准保留指数。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对各异构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并获得一系列的热力学参数,确定了其热稳定性顺序:p-TrP>m-TrP>o-TrP,厘定了分子结构变形的程度大小:o-TrP>m-TrP>p-TrP,认为各异构体之间的热稳定性差异是由空间位阻效应大小不同导致的。初步建立了三联苯相关成熟度参数TrP1(TrP1=p-TrP/o-TrP)和TrP2(TrP2=(m-TrP+p-TrP)/o-TrP)与镜质组反射率(Ro)的换算关系式:Rc(%)=1.52×(TrP1/100)+0.53(Ro>0.4%)和Rc(%)=0.64×TrP2/100+0.52(Ro>0.4%)。本研究还发现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性对沉积有机质中的TrP1和TrP2参数值的影响很小,因而该参数能够评价低熟-高熟煤系烃源岩成熟度。与化学结构相似的甲基联苯(MBP)相比,TrP1和TrP2作为地球化学参数在成熟度评价方面比3-MBP/2-MBP(3-甲基联苯/2-甲基联苯)更具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苯 甲基联苯 量子化学计算 热稳定性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花菁荧光染料光稳定性的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3
20
作者 于鹏美 庄亚丽 +2 位作者 毕力 秦传香 陈国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90,共8页
针对纺织品用荧光染料光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应用已合成的2种半花菁荧光染料进行研究。对染料染色腈纶织物进行光老化试验,比较2种染料的日晒牢度;进行染料水溶液的光降解试验,得到量化的染料降解速率常数。采用量子化学理论中的密度泛函... 针对纺织品用荧光染料光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应用已合成的2种半花菁荧光染料进行研究。对染料染色腈纶织物进行光老化试验,比较2种染料的日晒牢度;进行染料水溶液的光降解试验,得到量化的染料降解速率常数。采用量子化学理论中的密度泛函方法,对2种染料阳离子进行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并对得到的稳定构型进行分子轨道计算;通过研究各形态氧与染料阳离子前线分子轨道的相互作用,在理论上比较2种染料阳离子的活泼位点及其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半花菁荧光染料1,3,3-三甲基-反式-2-[对-(N,N-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N-甲基吲哚氯化盐的光稳定性优于反式-4-[对-(N,N-二乙基)-氨基-苯乙烯基]-N-乙基吡啶溴化盐,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作为判断此类染料光稳定性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花菁荧光染料 腈纶织物染色 光稳定性 量子化学计算 前线分子轨道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