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四甲基联苯胺和吖啶橙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比率型荧光测定左氧氟沙星 被引量:1
1
作者 翟好英 赵文林 周文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6-433,共8页
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和吖啶橙(AO)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一种快速、低背景干扰、高灵敏度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LVF)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在pH 5.0 NaAc-HCl缓冲溶液中,在3... 基于3,3’,5,5’(四甲基联苯胺(3,3’,5,5’-tetramethylbenzidine,TMB)和吖啶橙(AO)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建立了一种快速、低背景干扰、高灵敏度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LVF)的新型比率型荧光探针。在pH 5.0 NaAc-HCl缓冲溶液中,在310 nm的光激发下,TMB在350~500 nm处的荧光光谱和AO的吸收光谱重叠。以TMB作为能量供体,AO作为能量受体,构建了FRET体系。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该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率为62.5%,供体-受体间距离为2.17 nm,进一步说明TMB和AO之间发生了FRET。当在体系中加入LVF后,TMB将荧光能量转移给LVF,LVF又作为供体将能量转移给AO。LVF在TMB和AO之间起到桥梁作用,LVF将吸收的TMB荧光能量转移给AO,使得TMB荧光强度明显降低,AO的荧光强度则显著增加,从而提高了体系的FRET效率。在最优实验条件下,F546 nm与F402 nm之比与LVF浓度(2~80μmol·L^(-1))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F_(546 nm)/F_(402 nm)=87.916c+3.108,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3,检出限(LOD)为15.7 nmol·L^(-1)。一些常见的阳离子(K^(+),Mg^(2+),Ca^(2+),Cu^(2+),Mn^(2+),Zn^(2+),Co^(2+),Ni^(2+),Cr^(3+)等)、阴离子(F^(-),Br^(-),NO_(3)^(-),IO_(3)^(-),CO_(3)^(2-),SO_(4)^(2-)等)、糖类(葡萄糖,蔗糖和淀粉)、药物(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和异烟肼)和几种氨基酸(甘氨酸,亮氨酸,半胱氨酸等)均不干扰LVF的测定,表明该比率型荧光探针对LVF具有高选择性。该方法用于商用药物制剂中LVF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3%~97%之间。该比率型荧光探针在临床研究中对LVF的检测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开发一种简便、选择性和灵敏的检测药物制剂中LVF含量的传感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提高LVF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水平提供了一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5 5’-四甲基联苯胺 吖啶橙 左氧氟沙星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比率型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上转换适配体探针法检测牛奶中的痕量氯霉素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琰 刘欣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2,共8页
本研究合成了亲水性稀土掺杂的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UCNPs)作为荧光能量的供体,金纳米颗粒(AuNPs)作为荧光能量的受体,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建立了检测痕量氯霉素(CAP)的适配体探针方法。UCNPs在波长980 nm激发下,在波长547 n... 本研究合成了亲水性稀土掺杂的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UCNPs)作为荧光能量的供体,金纳米颗粒(AuNPs)作为荧光能量的受体,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体系,建立了检测痕量氯霉素(CAP)的适配体探针方法。UCNPs在波长980 nm激发下,在波长547 nm处有特征发射光。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的AuNPs在波长519 nm处有吸收峰。UCNPs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放大系统连接CAP适配体,形成荧光供体探针(UCNPs-apt),AuNPs与修饰巯基的CAP互补链连接,形成荧光受体探针(AuNPs-cDNA)。由于适配体和c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FRET导致UCNPs荧光猝灭,加入CAP后部分荧光恢复。在最优的检测条件下,CAP浓度与荧光恢复值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10 ng/mL,检测限为5 pg/mL。采用本方法对牛奶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3.5%~99.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18%~2.84%。该方法具有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抗荧光背景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 金纳米颗粒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氯霉素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效应的荧光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卢美君 王田林 +5 位作者 李天歌 乔明武 马燕 黄现青 范家霖 宋莲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3-300,共8页
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剧毒和致癌性,且预防和控制其对食品造成的污染较为困难,因此人们对真菌毒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检测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十分必要,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所需设备昂贵、检测时间长,不符合快速检测真... 真菌毒素对人和动物具有剧毒和致癌性,且预防和控制其对食品造成的污染较为困难,因此人们对真菌毒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检测食品中的真菌毒素十分必要,传统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所需设备昂贵、检测时间长,不符合快速检测真菌毒素的要求。因此,需要开发出快速、灵敏、准确且经济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效应的荧光传感器由于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结果可靠且成本低而广泛应用于检测行业。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FRET效应荧光传感器的检测机制,综述了该传感器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目前荧光传感器仍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新型荧光传感器的设计及真菌毒素检测时灵敏度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荧光 传感器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量子点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检测苦味酸
4
作者 邓祥 黄小梅 +2 位作者 邓子禾 龚安界 赵华利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74-3182,共9页
苦味酸(PA)作为一种高爆物和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荧光碳量子点(C-dots)探针,可用于快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PA检测.探针采用中药材川木香为碳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在荧光碳量子点溶液中加入PA... 苦味酸(PA)作为一种高爆物和环境污染物,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荧光碳量子点(C-dots)探针,可用于快速、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PA检测.探针采用中药材川木香为碳源,通过水热法一步合成.在荧光碳量子点溶液中加入PA,通过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机理,碳量子点的荧光被有效猝灭.结果表明,碳量子点最大激发波长为360 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15 nm,荧光量子产率为28.4%.方法检测PA响应时间2 min,线性范围0.2—800μmol·L^(-1),检测限(LOD)63 nmol·L^(-1),实际水样中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8.8%—101.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川木香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碳量子点(C-dots) 苦味酸(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吖啶橙-罗丹明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砷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保生 高静 +3 位作者 刘智超 于丽娜 杨大成 杨更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6-308,共3页
研究了利用吖啶橙(AO)-罗丹明B(RB)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砷的方法。在λex/λem=470/580m,0.016mol·L^-1 H2SO4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吖啶橙-罗丹明B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罗丹明B的荧光... 研究了利用吖啶橙(AO)-罗丹明B(RB)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砷的方法。在λex/λem=470/580m,0.016mol·L^-1 H2SO4溶液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存在下。吖啶橙-罗丹明B能够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大大增强;在酸性条件下,砷与钼酸铵生成砷钼杂多酸使能量转移体系罗丹明B的荧光猝灭。利用吖啶橙-罗丹明B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痕量砷,砷在0.01~0.25mg·L^-1范围内与罗丹明B荧光猝灭程度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方法检出限为2.56μg·L^-1。该方法用于茶叶中痕鼍砷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48%~0.64%,同收率为98%~103%,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吖啶橙 罗丹明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猝灭法 茶叶中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dTe/ZnS量子点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孔雀石绿 被引量:12
6
作者 陈效兰 范萍 +2 位作者 吴有丽 刘冰 张慧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0-845,共6页
以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了CdTe/ZnS量子点,发现CdTe/ZnS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孔雀石绿的吸收光谱能有效重叠,且该量子点与孔雀石绿能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满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条件,据此建立了以CdTe/ZnS量子点为供体,孔雀石绿为... 以巯基乙酸作为稳定剂合成了CdTe/ZnS量子点,发现CdTe/ZnS量子点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孔雀石绿的吸收光谱能有效重叠,且该量子点与孔雀石绿能通过静电吸引力结合,满足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条件,据此建立了以CdTe/ZnS量子点为供体,孔雀石绿为受体的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孔雀石绿含量的测定。研究发现,在pH 8.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当量子点的浓度为1.6×10-4mol/L时,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孔雀石绿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48~3.2μmol/L,相关系数为0.999 3,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 8μmol/L,该方法已成功用于实际水样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9.3%~102%。并对CdTe/ZnS量子点与孔雀石绿之间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ZnS量子点 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志毅 周涛 +1 位作者 巩伟丽 张德添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20-624,共5页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指两个荧光基团间能量通过偶极-偶极耦合作用以非辐射方式从供体传递给受体的现象,可被用于测定分子间的距离。FRET荧光探针主要有荧光蛋白、有机荧光染料、镧系染料和量子点,近年来有许多新的应用;测试方法上...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是指两个荧光基团间能量通过偶极-偶极耦合作用以非辐射方式从供体传递给受体的现象,可被用于测定分子间的距离。FRET荧光探针主要有荧光蛋白、有机荧光染料、镧系染料和量子点,近年来有许多新的应用;测试方法上与时间分辨、单分子检测、荧光寿命和荧光相关光谱等技术联用取得了更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探针 单分子检测 荧光相关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罗丹明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金银花中的微量铜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晓梅 叶超 +1 位作者 李臣贵 胡育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48-451,共4页
研究CdTe量子点(供体)和罗丹明B(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金银花中微量铜的新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pH 6.00的Tris-HCl缓冲液中,Cu2+能对能量转移体系中罗丹明B荧光峰强猝灭... 研究CdTe量子点(供体)和罗丹明B(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猝灭法测定金银花中微量铜的新方法。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pH 6.00的Tris-HCl缓冲液中,Cu2+能对能量转移体系中罗丹明B荧光峰强猝灭从而测定铜的含量。Cu2+浓度在1.3×10-4~3.1×10-2μg.mL-1范围内与罗丹明B的荧光强度变化ΔF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6),检测限为4.6×10-5μg.mL-1,RSD为3.5%,平均回收率为103.4%(n=5)。该方法适用于金银花中微量铜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 金银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荧光桃红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铜离子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陶慧林 孙超 +4 位作者 廖秀芬 徐铭泽 王海洋 易忠胜 覃宏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7-182,共6页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 在pH 8.4的溶液中,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CQDs)和荧光桃红(Fluorescent pink,FP)之间发生荧光共振而使后者的荧光增强。体系中加入痕量Cu^2+后,FP的荧光被猝灭,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系的荧光猝灭程度与Cu^2+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测定河水、农田水、自来水中痕量Cu^2+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9.42-23.55μmol/L,检出限(3σ/k)为3.14μmol/L。将该方法应用于河水、农田水及自来水中Cu2+的检测,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0.91%,加标回收率为98.7%-99.0%,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量子点 荧光桃红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痕量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点-钙黄绿素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在山奈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陶慧林 廖秀芬 +3 位作者 周素莲 钟福新 易忠胜 陈俊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20-824,共5页
研究了碳点(CDs)-钙黄绿素(cA)能量转移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建立了测定山奈素(KF)的新方法。在λex=320nm下,pH8.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中,CDs与CA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得cA的荧光增强,而KF的加入则可有效猝灭CA的荧... 研究了碳点(CDs)-钙黄绿素(cA)能量转移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建立了测定山奈素(KF)的新方法。在λex=320nm下,pH8.0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中,CDs与CA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使得cA的荧光增强,而KF的加入则可有效猝灭CA的荧光,且在一定范围内cA的荧光猝灭值与KF的加入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测定KF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8~3.4×10^-6mol/L,检出限为3.33×10^-9mol/L。方法应用于复方金银花颗粒中KF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8.4%-103.5%.RSD(n=6)不大于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点 钙黄绿素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山奈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纳米粒子与金纳米粒子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纪梅 代昭 +3 位作者 郭宁 许世超 董全喜 孙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4-257,共4页
采用水相法合成的CdTe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能量给体,通过Sch iff碱反应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取的Au纳米粒子作为能量受体,通过Au—S键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通过DNA链间的杂交,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FRE... 采用水相法合成的CdTe半导体纳米粒子作为能量给体,通过Sch iff碱反应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氯金酸法制取的Au纳米粒子作为能量受体,通过Au—S键将单链DNA连接到表面.通过DNA链间的杂交,构建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FRET).测定了CdTe-DNA、探针体系和探针体系+目标DNA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探针体系的荧光强度最弱,加入目标DNA后,体系荧光增强,表明该体系的构建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CdTe纳米粒子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淬灭法测定维生素B_2的含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钟文英 黄斌 +1 位作者 陈琳 舒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7-533,共7页
以L-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合成了性能良好的水溶性ZnSe量子点,并利用其与维生素B2(VB2)组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考察ZnSe量子点(供体)和VB2(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淬灭法测定VB2的新方法。VB2... 以L-谷胱甘肽(GSH)为稳定剂合成了性能良好的水溶性ZnSe量子点,并利用其与维生素B2(VB2)组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考察ZnSe量子点(供体)和VB2(受体)之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最佳条件,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淬灭法测定VB2的新方法。VB2在1.54×10-8~2.77×10-7 mol/L浓度范围内与ZnSe量子点的荧光强度变化F0/F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0.996 7),检测下限(S/N=3)为1.0×10-8 mol/L。将1.54×10-7 mol/L VB2标准溶液平行测定9次,RSD为1.2%。将该方法用于3个不同厂家生产的VB2的含量测定,用加标的方法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9.28%~101.9%(n=6),结果满意。相比紫外分光光度法,本方法测得VB2的含量更接近于标示量,这为痕量VB2的含量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灵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SE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维生素B2 荧光淬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ZnS量子点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测定水体中孔雀石绿 被引量:6
13
作者 班睿 李玉美 +1 位作者 杜海军 谢兵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4-688,共5页
以L-半胱氨酸(L-Cys)为稳定剂水相直接合成了高荧光性能的Mn∶ZnS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以Mn∶ZnS QDs作为能量供体,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作为能量受体,通过它们间的静电作用,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 以L-半胱氨酸(L-Cys)为稳定剂水相直接合成了高荧光性能的Mn∶ZnS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以Mn∶ZnS QDs作为能量供体,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作为能量受体,通过它们间的静电作用,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体系,从而实现了对孔雀石绿的定量检测,孔雀石绿在5.0×10-8—1.0×10-6mol·L-1浓度范围内与Mn∶ZnS QDs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对数值呈良好线性,检测限为1.0×10-8mol·L-1,经过干扰实验及添加回收率实验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满足实际样品水体中孔雀石绿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 ZnS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孔雀石绿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罗丹明B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测定溶菌酶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桂园 刘璐 +2 位作者 付璇 杨冉 屈凌波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11-915,共5页
合成了以硫代乙醇酸为稳定剂的CdTe量子点,以发射波长为530 nm的量子点为供体,罗丹明B为受体,建立一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介质的荧光共振能量体系检测溶菌酶含片中溶菌酶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5.0时,溶菌酶的浓度与共振能量... 合成了以硫代乙醇酸为稳定剂的CdTe量子点,以发射波长为530 nm的量子点为供体,罗丹明B为受体,建立一种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介质的荧光共振能量体系检测溶菌酶含片中溶菌酶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pH=5.0时,溶菌酶的浓度与共振能量转移效率降低值在2×10-7~8×10-6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Y=306.07-13.85X,相关系数为0.991 0,检出限为2×10-8mol·L-1,RSD为5.8%,平均回收率为101%(n=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 罗丹明B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溶菌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受体漂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研究β-分泌酶在活细胞内的二聚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陆锦玲 储军 +3 位作者 杨杰 曾绍群 骆清铭 张智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3,共6页
β淀粉样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的产生、聚集和沉积是AD的一个固有病理特征,也被普遍认为是AD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β-分泌酶(BACE)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裂解是Aβ产生的关键步骤,β-分泌酶抑制剂是AD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 β淀粉样肽(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内的产生、聚集和沉积是AD的一个固有病理特征,也被普遍认为是AD的重要发病机理之一.β-分泌酶(BACE)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裂解是Aβ产生的关键步骤,β-分泌酶抑制剂是AD药物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对BACE结构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受体漂白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技术首次在活细胞内研究BACE的二聚化结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分别构建了青色荧光蛋白(CFP)和黄色荧光蛋白(YFP)标记的全长BACE(BACE-FL)和BACE活性部分(BACE-NT),应用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和受体漂白FRET技术研究了BACE-FL和BACE-NT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以及它们在活细胞内的存在形式.实验结果表明:a.BACE-FL在内质网至细胞膜均有表达,主要分布在高尔基体、细胞膜和内体等细胞器中,而BACE-NT则被滞留在内质网里.b.BACE-NT是单体结构,而BACE-FL在活细胞内则以二聚体的形式存在.证明,BACE的跨膜序列和C端对BACE的转运和定位具有重要作用,其二聚体结构由这些序列决定,而不由其活性位点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分泌酶 二聚化 阿尔茨海默病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受体漂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萘酰亚胺与罗丹明B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 被引量:12
16
作者 陈家逸 苏伟 王恩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以罗丹明B与1,8-萘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1个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RN).在甲醇/乙腈/4-羟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p H=7.2,体积比8∶1∶1)中,RN对Hg^(2+)具有比色和比率荧光双重响应.加入Hg^(2+)后,RN的紫外-可见光谱在约556 nm处... 以罗丹明B与1,8-萘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了1个高选择性Hg^(2+)比率荧光探针(RN).在甲醇/乙腈/4-羟基哌嗪乙磺酸缓冲溶液(p H=7.2,体积比8∶1∶1)中,RN对Hg^(2+)具有比色和比率荧光双重响应.加入Hg^(2+)后,RN的紫外-可见光谱在约556 nm处产生强吸收,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橙色,其它金属离子对RN的紫外-可见光谱几乎无影响.无Hg^(2+)存在时,RN的荧光光谱在540 nm处出现萘二甲酰亚胺荧光团的特征峰;加入Hg^(2+)后,540 nm处的发射带逐渐消失,同时在580 nm附近产生强荧光,荧光颜色从绿色变为橙色.这归因于从萘酰亚胺到开环罗丹明B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探针RN对Hg^(2+)的比率荧光响应具有高选择性,不受其它共存金属离子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B 1 8-萘二甲酰亚胺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HG^2+ 比率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研究活细胞TLR4与MD-2作用结构域 被引量:6
17
作者 钟田雨 唐靖 +4 位作者 陈登宇 刘亚伟 王蔚 刘靖华 姜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451-1457,共7页
脂多糖(LPS)的识别和信号转导是宿主发生防御反应的关键,Toll样受体4(TLR4)与髓样分化蛋白-2(MD-2)形成复合物在LPS的识别及其信号转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TLR4与MD-2结合的功能结构域,对于深入了解LPS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内毒素休克的... 脂多糖(LPS)的识别和信号转导是宿主发生防御反应的关键,Toll样受体4(TLR4)与髓样分化蛋白-2(MD-2)形成复合物在LPS的识别及其信号转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TLR4与MD-2结合的功能结构域,对于深入了解LPS信号转导机制及其内毒素休克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基于强度的三通道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及基因突变和转染技术,研究了活细胞TLR4与MD-2作用的结构域.结果表明:N端Glu24~Met41缺失使TLR4与MD-2结合能力明显下降;LPS刺激后TLR4聚合迅速增加,而缺失Glu24~Met41的TLR4不能聚合.上述结果提示,TLR4的Glu24~Met41不仅是结合MD-2的区域,并且还参与了LPS刺激后TLR4的聚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 MD-2 脂多糖(LPS)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荧光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间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高灵敏赭曲霉毒素A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莹莹 钱志娟 +1 位作者 谢正军 彭池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38,共8页
制备了水溶性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在其表面修饰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体作为能量供体探针;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OTA适配体互补链作为能量受体探针,构建了OTA适配体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OTA的检测范围为0.001~10 ng/mL,检出限可达0.001... 制备了水溶性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在其表面修饰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体作为能量供体探针;在金纳米粒子表面修饰OTA适配体互补链作为能量受体探针,构建了OTA适配体传感器。在最优条件下,OTA的检测范围为0.001~10 ng/mL,检出限可达0.001 ng/mL。将其应用于啤酒样品中OTA的检测,当加标水平为0.01、0.1、1.0 ng/mL时,回收率为100%~119%,相对标准偏差为4.3%~4.9%,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样品检测。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 金纳米粒子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赭曲霉毒素A 适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与水溶性CdTe量子点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金贵 朱奎 +2 位作者 徐飞 江海洋 丁双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70-3074,共5页
以巯基丙酸(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以CdTeQDs作为能量供体。庆大霉素(Gentamycin,GT)作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体系。... 以巯基丙酸(mercaptopropionic acid,MPA)为稳定剂合成水溶性CdTe量子点(quantum dots,QDs),以CdTeQDs作为能量供体。庆大霉素(Gentamycin,GT)作为能量受体,建立了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体系。在690nm处可见发射峰,半峰宽约10nm,在一定范围内荧光强度与GT的含量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2~20mg·L-1,相关系数r=0.9867。优化了不同的激发波长、pH、离子强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别表征了化学结构和相对专一性。结果表明巯基丙酸的巯基中S原子和羧基中氧原子与纳米微粒表面的富Cd离子发生了配位作用,CdTeQDs与GT的耦合主要是通过量子点周围巯基丙酸羧基(—COOH)中的氧原子与GT的胺基(—NH2)形成分子间氢键实现的;GT与CdTeQDs的结合率为0.35∶1。研究表明GT可以作为检测CdTeQDs标记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荧光增敏剂,荧光强度值增强6倍,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 水溶性CDTE量子点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转换纳米粒子与金纳米粒子构建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检测双酚A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许宙 鲁士珍 +3 位作者 陈茂龙 朱颖越 丁利 程云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87,共5页
制备了粒径为13nm的金纳米粒子,在其表面修饰双酚A(BPA)适配体作为能量受体探针;并利用聚丙烯酸(PAA)包覆油溶性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UCNPs)制备水溶性的UCNPs,在其表面修饰适配体互补链形成功能化UCNPs作为能量供体,构建了基于FRET原... 制备了粒径为13nm的金纳米粒子,在其表面修饰双酚A(BPA)适配体作为能量受体探针;并利用聚丙烯酸(PAA)包覆油溶性的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UCNPs)制备水溶性的UCNPs,在其表面修饰适配体互补链形成功能化UCNPs作为能量供体,构建了基于FRET原理的BPA生物传感检测平台。结果表明:该检测体系在1×10^(-9)~1×10^(-3) mol/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 3),检出限低至1×10^(-10)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 金纳米颗粒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