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AHA关于重度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加速青年动脉粥样硬化和早期心血管病的科学声明 被引量:7
1
作者 许明智 杨程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8页
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降低高风险儿童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科学声明,确定了8种儿童疾病与心血管风险升高有关,并提出了实际的管理建议.指出Ⅱ级风险(中等风险)因素要求,'30岁前,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证... 2006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降低高风险儿童患者心血管风险的科学声明,确定了8种儿童疾病与心血管风险升高有关,并提出了实际的管理建议.指出Ⅱ级风险(中等风险)因素要求,'30岁前,有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证据'.2011年,'关于儿童和少年心血管健康和风险降低综合指南专家小组'(以下简称'专家小组'),根据上述Ⅱ级风险的定义,确认了特定的风险因素.具体而言,中等风险因素是指疾病过程已显示有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或亚临床的证据.专家小组建议,Ⅱ级风险因素包括伴退化性冠状动脉瘤的川崎病、慢性炎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少年炎性关节炎)、HIV感染和肾病综合征.此外,专家小组的风险分级显示,符合Ⅱ级条件的儿童和少年,如果具备7种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共病(肥胖、烟草暴露、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包括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水平的甘油三酯和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2种或以上,将会上升为Ⅰ级风险(高风险).重要的是,在专家小组的报告中,指出了血压、体重指数、血糖和血脂具体的分界点和治疗目标,并提出了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少年 动脉粥样硬化 双相障碍 心血管病 冠心病 重度抑郁症 风险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EDi: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基本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春松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前国内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一二级的预防主要基于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的ABCDE策略,或称"药物为主型策略"。作者2005年提出的由"四大健康要素"[睡眠(sleep... 目前国内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一二级的预防主要基于药物和改善生活方式的ABCDE策略,或称"药物为主型策略"。作者2005年提出的由"四大健康要素"[睡眠(sleep)、情绪(emotion)、运动(exercise)和饮食(diet)]构成的非药物且健康的"种子(SEED)"法则,或称SEED干预(SEEDi)策略是指导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指导ASCVD的一二级预防的基本策略。大力推广SEEDi策略,将使我国ASCVD等慢性病的防治实现"三大转变":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由如何治向如何防转变、由住院治疗向家庭保健转变,从而形成我国ASCVD防治花费少、效果好的新局面,使ASCVD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疾病预后和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 一二级预防 策略 “种子(SEED)”法则 SEED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一级预防的血脂管理 被引量:24
3
作者 伍莎 彭道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5期15-20,共6页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实际上,ASCVD是可防可控的,在疾病早期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ASCVD事件成本-效...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逐渐上升,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实际上,ASCVD是可防可控的,在疾病早期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ASCVD事件成本-效益最佳的方式,其中血脂管理是ASCVD防治的基石。依据本国人群长期队列研究数据建立的ASCVD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不同个体应采取个体化且合理的预防策略,即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善为基础、他汀类药物治疗为主、非他汀类药物治疗为辅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 风险评估 血脂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b-5p通过靶向调控IGFBP1表达对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惠慧 吴光鹏 +1 位作者 廖梅 李光智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84,共6页
目的:探究miR-34b-5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4例A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R-34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 目的:探究miR-34b-5p在动脉粥样硬化(AS)泡沫细胞形成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检测34例AS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miR-34b-5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mRNA的表达差异。使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构建AS泡沫细胞模型,检测细胞中miR-34b-5p和IGFBP1 mRNA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34b-5p和IGFBP1的相互作用关系。将miR-34b-5p抑制剂(inhibitor)、抑制剂阴性对照(inhibitor-NC)、IGFBP1 siRNA质粒(si-IGFBP1)和siRNA阴性对照(si-NC)分别或共转染至AS泡沫细胞模型,观察泡沫细胞沉积脂质能力及胞内总胆固醇(TC)、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S患者血清中miR-34b-5p水平显著升高(P<0.05),IGFBP1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ox-LDL处理的RAW264.7巨噬细胞中miR-34b-5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IGFB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IGFBP1是miR-34b-5p的靶基因。与inhibitor-NC组比较,inhibitor组RAW264.7巨噬细胞中IGFBP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ox-LDL诱导后,下调miR-34b-5p表达可抑制巨噬细胞脂质沉积能力,降低胞内TC含量及IL-1β、IL-6和TNF-α水平;而干扰IGFBP1基因表达可通过增强巨噬细胞脂质沉积能力,提高胞内TC、IL-1β、IL-6和TNF-α水平,并逆转miR-34b-5p inhibitor对巨噬细胞的干预作用。结论:下调miR-34b-5p表达可抑制AS泡沫细胞的形成,并降低其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通过靶向上调IGFBP1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iR-34b-5p 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 泡沫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作为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新干预靶点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索文 刘培庆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1997年被发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受体,属于E族清道夫受体家族,它可以结合、内化、降解oxLDL。LOX-1具有介导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平滑肌细胞凋亡、巨噬细胞泡沫化与炎症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 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是1997年被发现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受体,属于E族清道夫受体家族,它可以结合、内化、降解oxLDL。LOX-1具有介导内皮细胞功能失调、平滑肌细胞凋亡、巨噬细胞泡沫化与炎症以及不稳定斑块的形成等功能。由此可见,LOX-1参与了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望成为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靶点。近年来,可溶性LOX-1的检测有助于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预防。本文对LOX-1的表达调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集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标志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晓雨 李冰 刘国晖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81,共9页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 炎症反应贯穿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发病和进展的全过程,各种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和疾病的进展程度。脂蛋白(a)[Lp(a)]、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和单核细胞通过诱导炎症因子、刺激炎性细胞和分泌活性物质等多种方式参与炎症反应,发挥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淋巴细胞作为重要的免疫细胞,是抗炎的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通过反向运输胆固醇,抑制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近年来由上述炎症相关指标组合成的新型炎症标志物与CHD的发病及进展关系密切,在CH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降低炎症反应仍是目前CHD研究的热点,现通过分析新型炎症标志物促CHD发展的机制,以及针对相关炎症标志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CHD的诊治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炎症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介导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及中医药干预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姜益宏 曾海飞 +5 位作者 徐先增 李健 周伟民 李莲 何亚州 许志亮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46-1851,共6页
“胆固醇学说”奠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基础,但研究证明“炎症反应学说”是有关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另一研究热点,也是AS干预的潜在靶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具有脂质调节和炎症反应介导的多效性,可通过脂质... “胆固醇学说”奠定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基础,但研究证明“炎症反应学说”是有关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另一研究热点,也是AS干预的潜在靶点。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具有脂质调节和炎症反应介导的多效性,可通过脂质驱动炎症反应,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炎症介质参与AS的发生,PCSK9的炎症反应效应可能是中医药治疗AS的重要靶点之一。中药及其提取物(槲皮素、盐酸小檗碱、绞股蓝苷、姜黄素、10-脱氢姜二酮和甘蔗原素、银杏内酯B、柚皮苷和橙皮苷等)、中药复方(首参颗粒、芪蛭通脉颗粒等)对PCSK9有抑制作用,是PCSK9药物研究和发掘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反应 细胞黏附 白细胞介素 Toll受体4 核因子ΚB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浆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越 聂皓 +4 位作者 任华亮 李方达 田翠 李汇华 郑月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中的水平,以及其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不同阶段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析75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病例组)及6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Angptl2水平。常规检测血生化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Angptl2、脂联素水平。结果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血浆Angptl2水平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13.55±9.17)μg/L比(9.04±4.79)μg/L,P=0.010]。糖尿病人群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18.67±9.84)μg/L较对照组(13.01±3.47)μg/L升高(P=0.021)。在重症下肢缺血组Angptl2水平较间歇性跛行组更高[(17.01±10.20)μg/L比(10.53±6.97)μg/L,P=0.003]。Angptl2>13.67μg/L诊断效果最好,敏感性为60.34%,特异性为81.25%。在病例组中,血浆Angptl2水平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斯皮尔曼相关系数=-0.244,P=0.035)。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浆Angptl2水平升高。当疾病进展为重症下肢缺血时,Angptl2水平的升高更为明显,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进展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管生成素蛋白2 间歇性跛行 重症下肢缺血 诊断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紊乱与代谢性心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宇辉 刘国庆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8期19-22,共4页
脂代谢紊乱是代谢性心血管病最主要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病理基础。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氧化及引起的炎性反应和泡沫细胞已是公认的As病理机制。然而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因其与As的关系至今也并不明确,且HT... 脂代谢紊乱是代谢性心血管病最主要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病理基础。胆固醇代谢障碍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氧化及引起的炎性反应和泡沫细胞已是公认的As病理机制。然而高甘油三酯血症(HTG)因其与As的关系至今也并不明确,且HTG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远远超过西方人群,因此对HTG的深入研究,尤其是与临床结合的转化医学研究,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我们在HTG的基因修饰模式动物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可能在高胆固醇研究之后使代谢性心血管病的研究变为甘油三酯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性心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胆固醇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C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生物学工作组确定降脂治疗中伴随的抗炎反应立场性文件解读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娜琼 刘硕霖 石惠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60-65,共6页
脂代谢紊乱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和免疫应答。反过来,炎症可能改变脂质代谢。近期,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二级预防的治疗策略显现出如果同时进行抗炎和降脂治疗,则有更积极的作用,其效果超出现有的治疗。然而,当今对于“降脂治疗的抗炎作... 脂代谢紊乱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和免疫应答。反过来,炎症可能改变脂质代谢。近期,针对动脉粥样硬化二级预防的治疗策略显现出如果同时进行抗炎和降脂治疗,则有更积极的作用,其效果超出现有的治疗。然而,当今对于“降脂治疗的抗炎作用可能独立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观点存在争议。因此,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生物学工作组发表了“确定降脂治疗中伴随的抗炎反应”这一立场性文件,解释和整合了降脂治疗的抗炎作用和相关机制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结果[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病 代谢疾病 血脂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瑶 张茵 +7 位作者 耿荧阳 张楚捷 张晗 许晶晶 宋莹 崔成 朱佩 宋雷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23-1228,共6页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现象逐渐引起重视,其涉及医源性损伤、斑块破裂-愈合循环、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斑块形态学特征、糖脂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对病变快速进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现象逐渐引起重视,其涉及医源性损伤、斑块破裂-愈合循环、炎症等多种病理生理机制,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相关。斑块形态学特征、糖脂代谢指标和炎症因子对病变快速进展具有一定预测价值。降脂治疗是目前延缓病变快速进展的主要方法,新的有效靶点仍在研究中。目前针对病变快速进展的研究相对缺乏,本文拟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的病理生理机制、预测因素、评价方法与干预措施分别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快速进展 加速性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心血管病防治 被引量:5
12
作者 晏沐阳 王耀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9-451,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为全球诱导死亡中的首要原因。近期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病[1]。相较女性,男性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但女性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男性...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sis cardiovasculardisease,ASCVD)为全球诱导死亡中的首要原因。近期报道,世界范围内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死于心血管病[1]。相较女性,男性发病年龄相对较早,但女性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男性[2]。在近几十年间,中国女性心血管病快速增加,成为死亡的首位原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 中国女性 防治 并发症发生率 发病年龄 病死率 死亡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心血管病综合管理实践指南2020 被引量:350
13
作者 王增武 +8 位作者 陈君石 高润霖 洪昭光 孔灵芝 李光伟 刘力生 许樟荣 王继光 吴兆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8期1-73,共73页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全世界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死亡患者例数占全球总死亡病例的32%。在中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持续上升。据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亿,其中脑卒中患者1300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00万。在过去的20余年,心血管病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增幅达14.7%。根据世界银行的估计,至2030年,脑卒中和冠心病的患病人数将分别增至3177万和2263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 实践指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城镇化步伐 患病率 患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8
14
作者 许磊 康亚宁 +4 位作者 马静 杨媛媛 黄丽珍 王荣荣 崔晓媛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9期98-102,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4,ANGPTL4)、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干预提供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3例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62例T2DM患者、49例高血压患者分别纳入合并组、T2DM组、高血压组。另选取本院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纳入对照组。检测四组受试者ANGPTL4、Hcy和血脂水平,并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ANGPTL4、Hcy和血脂水平对Crouse积分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T2DM组和合并组患者ANGPTL4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更低(均P < 0.05),Hcy、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更高(均P < 0.05);与高血压组和T2DM组相比,合并组患者ANGPTL4水平更低(均P < 0.05),Hcy、TC、TG、LDL-C水平、IMT、Crouse积分、斑块检出率更高(均P <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NGPTL4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均呈负相关(均P < 0.05),Hcy、TC、TG、LDL-C水平与IMT、Crouse积分均呈正相关(均P < 0.05)。结论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ANGPTL4水平明显下降、血浆Hcy水平明显升高并伴血脂异常,上述病理生理变化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视各项指标的早期干预,有望降低老年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值得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血管生成素蛋白4 同型半胱氨酸 血脂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诊断马凡综合征心血管病变1例
15
作者 毕元溪 冯宇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0年第S1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马凡综合征 心血管病 B超诊断 腹主动脉 动脉瓣置换 膜剥离 升主动脉 左心室肥厚 视力障碍 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兔血脂、TLR4表达、炎症因子水平和斑块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楠 胡泽平 +3 位作者 王邦宁 马东宇 周青 汪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脂、主动脉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血炎症因子水平和AS进展的影响。方法复制实验性兔AS模型。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兔血脂、主动脉Toll样受体4(TLR4)蛋白表达、血炎症因子水平和AS进展的影响。方法复制实验性兔AS模型。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3组。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MT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加MT喂养。12周后分别检测血清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水平和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兔主动脉TLR4蛋白水平。结果 12周高脂喂养成功建立实验性兔AS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TC、LDL-C、HDL-C、TG、TNF-α、hs-CRP明显升高,内膜厚度与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升高,动脉TLR4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MT组血清TC、LDL-C、TG、TNF-α、hs-CRP明显下降,HDL-C明显升高,主动脉中TLR4表达减少,内膜厚度、内膜/中膜厚度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MT可能通过改善血脂、降低动脉TLR4蛋白表达和血炎症因子水平抑制实验性兔AS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动脉粥样硬化 TOLL受体4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分级的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穆玉明 黄季江 +3 位作者 段建中 韩伟 唐琪 吐尔逊娜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取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受检者3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狭窄组和颈动脉无斑块组、单侧及双侧斑块组,分别测...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选取行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受检者367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结果将受检者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狭窄组和颈动脉无斑块组、单侧及双侧斑块组,分别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数的增加和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增加,IMT增厚;随着颈动脉斑块检出部位的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和累及部位的多少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动脉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确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小阳 刘超 +6 位作者 郑桃林 戴忠友 杜万红 张勇 刘礼军 万华平 秦惠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74-877,共4页
目的:研究首次确诊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206例,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斑块或无增... 目的:研究首次确诊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IL)-6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来我院就诊的首次确诊2型糖尿病206例,按照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无斑块或无增厚者为对照组(n=105)和有斑块或增厚者为试验组(n=101),收集一般资料及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IGF-1、Cys-C、IL-6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及血清IGF-1、hs-CRP、Cys-C、IL-6与试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IMT与IGF-1呈负相关(r=-0.493,P<0.01),与Cys-C、IL-6及hs-CRP呈正相关(r=0.464,r=0.219,r=0.618,P<0.01)。结论:Cys-C、IL-6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测定血清Cys-C、IL-6及IGF-1水平对预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胰岛素生长因子-1 白细胞介素 胱抑素C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有免疫应答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国军 唐朝克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06-415,共10页
固有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和异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些细胞广泛参与As中泡... 固有免疫应答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肥大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是机体抵御微生物和异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这些细胞广泛参与As中泡沫细胞形成、斑块内基质降解、细胞凋亡、血管新生和斑块破裂等事件.模式识别受体是免疫细胞上识别病原体(或某些内源性成分)相关分子模式的一类受体分子,包括Toll样受体和NOD样受体,介导固有免疫应答反应.Toll样受体在固有免疫应答细胞中具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在As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TLR2和TLR4对As起促进作用,而TLR3具有As保护作用.NLRP3炎性体与动脉血管壁的早期损伤有关.对固有免疫应答细胞及模式识别受体在As形成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As的形成过程,而且还能为临床上防治心血管类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和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固有免疫应答细胞 TOLL受体 NOD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Toll样受体4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顾洪丰 周浩 +2 位作者 唐朝克 孙慧 杨永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165-1171,共7页
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TLR4途径的抑制,研究apoE-/-小鼠TLR4及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改变,以探讨TLR4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中的作用.5周龄雄性apoE-/-小鼠50只,随机... 通过Toll样受体4(TLR4)抑制剂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TLR4途径的抑制,研究apoE-/-小鼠TLR4及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改变,以探讨TLR4途径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中的作用.5周龄雄性apoE-/-小鼠50只,随机分成4组:基础饮食组对照组(n=12)、高脂饮食组对照组(n=12)、基础饮食+EGCG组(n=13)、高脂饮食+EGCG组(n=13).给药14周后处死动物,从主动脉根部连续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窦处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面积,定量分析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及占管腔的面积百分比,采用Realtime-PCR检测主动脉TLR4mRNA和CD14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检测TLR4和CD1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研究结果提示:EGCG显著减轻apoE-/-主动脉窦部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脂对照组的主动脉窦AS斑块面积为(2.37±0.08)mm2,高脂饲料+EGCG组的主动脉窦AS斑块的面积为(1.05±0.13)mm2,EGCG组小鼠主动脉窦粥样斑块面积比相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高脂饮食+EGCG组小鼠TLR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MCP-1,TNF-α的含量减少,与高脂饮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LR4信号转导途径在高脂所致的AS发生当中有着重要作用,该信号途径的激活至少是AS发生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TOLL受体4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