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泛性焦虑症双侧杏仁核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特征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1
作者 张磊 王小玲 +9 位作者 孙继飞 曹久冬 洪洋 罗萍 孙黎 吕学玉 刘军 赖菁玲 方继良 郎学森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9-53,61,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方法观察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异常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GAD患者35例和...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连接(restingstatefunctionalconnectivity,rs-FC)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方法观察广泛性焦虑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异常改变特征。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GAD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35例,对两组被试分别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以杏仁核为种子点,观察两组被试双侧杏仁核的rs-FC和dFC异常改变特征,并进一步将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rs-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枕上回、左侧颞中回颞极(t=-2.236、-2.220、-2.222、-2.230,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左侧辅助运动区、左侧中央后回(t=-2.297、-2.296、-2.299,P<0.005)的rs-FC较HC组减低;在dFC方面,GAD组左侧杏仁核与右侧颞中回、左侧楔前叶(t=-2.236、-2.220,P<0.005)的dFC较HC组减低,右侧杏仁核与右侧眶部额中回、右侧岛叶dFC较HC组减低(t=-2.297、-2.296,P<0.005),且GAD组右侧杏仁核与左侧额中回的rs-FC值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17,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425,P=0.013)。结论GAD患者杏仁核与局部脑区存在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异常,主要包括奖赏网络、默认网络、额顶网络和视觉网络,本研究为了解GAD脑功能活动异常神经病理机制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性焦虑症 杏仁核 静息态功能连接 动态功能连接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功能连接磁共振分析方法在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谱脑网络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侯钧宝 史奇叶 +3 位作者 彭晓涵 徐子淇 王杨 曹丹娜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1-186,共6页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是磁共振功能连接的进阶分析方法,在认知类疾病脑网络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常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往往忽略连接的时变特性,这导致蕴含大量时变信息的影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在此基... 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是磁共振功能连接的进阶分析方法,在认知类疾病脑网络研究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常规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往往忽略连接的时变特性,这导致蕴含大量时变信息的影像数据未被充分利用。在此基础上构建的脑网络,可为临床研究提供更加精准的影像学特征标志物,并作为崭新的可量化指标参与到预测疾病进展中。笔者总结讨论了近期国内外dFC分析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疾病谱脑网络研究的现状,显示dFC分析在海马、楔前叶、额下回等脑区具有深入挖掘其发病机制的卓越潜力,为解释AD纵向进展过程提供更可靠的影像理论基础。本文将以dFC为脉络,回顾和展望其在AD疾病谱脑网络的研究进展,为未来针对AD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连接 脑网络 功能磁共振成像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主观认知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功能连接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蔡文瑜 何昌静 +1 位作者 田雨 刘松江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7-101,共5页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其潜在的神经病理机制,尤其是与动态功能网络异常相关的核心神经环路尚未完全阐明。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能够捕捉大脑功能网络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对深... 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精神疾病,其潜在的神经病理机制,尤其是与动态功能网络异常相关的核心神经环路尚未完全阐明。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能够捕捉大脑功能网络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征,对深入理解青少年抑郁症发生及发展机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dFC分析方法在青少年抑郁症中的应用尚缺乏系统性梳理和总结。本文从技术原理、临床应用的角度梳理了滑动时间窗法(sliding window correlation,SWC)、共激活模式(co-activation patterns,CAPs)、动态独立成分分析(dynamic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dyn-ICA)、动态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ling,DCM)等dFC分析方法近年来在青少年抑郁症研究中的重要结果、局限性以及发展前景,为进一步理解青少年抑郁症发生和发展的神经病理机制,探寻新的影像学标志物及潜在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连接 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功能连接和效应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娟 杨伟亮 +6 位作者 叶师敏 牛慧明 金毅琼 李刚 王刚平 候宁 李洁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5-590,共6页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动态活动特征。方法:招募43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每个被试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动态活动特征。方法:招募43例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31例正常对照,每个被试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DPABI软件用于计算计算动态局部一致性(dReHo)和动态功能连接(dFC),采用格兰杰因果分析(GCA)计算dReHo显著脑区和全脑其他脑区之间效应连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dReHo和dFC的组间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侧中央后回(P<0.01,团簇水平FWE校正)dReHo下降;患者左侧中央后回和左侧额中回、左内侧额上回、右侧锯状裂、左内侧旁扣带回、右侧补充运动区之间的dF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患者从左侧中央后回向右侧豆状壳核的效应连接下降(P<0.02,团簇水平FWE校正)。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央后回动态功能连接和效应连接均存在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动态局部一致性 动态功能连接 格兰杰因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I患者高阶动态功能连接的图论网络构建方法及分类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霞 王勇 +2 位作者 吴海锋 张珊 王卓然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94-1103,共10页
针对在低阶脑网络应用图论忽视了功能连接高阶动态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动态功能连接的图论网络构建方法(GNC-HodFC),提取高阶FC网络的图论特征以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健康被试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及分类。首先定义了表征高阶动态... 针对在低阶脑网络应用图论忽视了功能连接高阶动态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动态功能连接的图论网络构建方法(GNC-HodFC),提取高阶FC网络的图论特征以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和健康被试者进行差异性分析及分类。首先定义了表征高阶动态脑网络连接的图论节点和边;然后利用滑动窗相关技术提取低阶功能连接信息,提出平稳性判据,选取最优特征子集以构建图论的节点;最后提出自适应阈值策略对高阶动态功能连接信息进行选取以构建图论的边,最终完成高阶动态脑网络的图构建。实验结果表明,GNC-HodFC的平均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70.5%,优于其他三种对比方法,且患者组和健康组的图论特征中存在显著性差异,GNC-HodFC方法可以为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提供新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障碍 动态功能连接 图论 低阶网络 高阶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掘精神分裂症大脑连接变异的集成聚类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
6
作者 方嵩柯 杜宇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近年来,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动态功能连接在研究精神疾病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传统的基于聚类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如K-means)受到类别个数、初始值和噪声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可靠的功能连接状态(FCSs)。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聚... 近年来,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动态功能连接在研究精神疾病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传统的基于聚类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如K-means)受到类别个数、初始值和噪声的影响可能导致不可靠的功能连接状态(FCSs)。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集成聚类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首先,利用多个不同的类别个数(k值)进行K-means产生多样性的簇;然后,基于Jaccard系数和随机游走挖掘不同簇之间的相似性以构造反应簇间关系的加权图;最终,对加权图进行社区检测获得可靠的元簇,并通过投票的方式将每个功能连接窗口分组到不同的元簇中,计算其质心作为功能连接状态。基于105名健康对照(HC)和70名精神分裂症(SZ)患者的fMRI数据,全方位比较所提出的方法和常用的基于K-means的方法进行动态功能网络分析的效果。相较于K-means方法,所提出方法在FCS 2上的平均类间相似性由83.2%降低至81.1%,在FCS 3上的平均类间相似性由76.8%降低至73.5%,聚类评估指标Davies Bouldin指数由6.74降低至6.44,Silhouette Coefficient指数由0.018提高至0.031。显示HC和SZ组的组间差异更集中于FCS 2,而K-means方法的组间差异分散在FCS 2、FCS 3和FCS 4。所提出方法可以自动获得FCSs数目,并具有更好的聚类质量和更可靠的功能连接状态,还发现了比K-means更有意义的组间差异,支持了该方法在探索精神疾病生物标志物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连接 集成聚类 K-MEANS聚类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功能连接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7
作者 伍光榕 张国敏 +1 位作者 许媛媛 杨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3-158,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由人类大脑系统中的信息流受损所致,具有高度遗传性,并与动态功能连接(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受损相关。ASD患者是影响较为深远的儿童精神疾病之...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由人类大脑系统中的信息流受损所致,具有高度遗传性,并与动态功能连接(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受损相关。ASD患者是影响较为深远的儿童精神疾病之一,确诊患儿的家庭也将面临来自财务、精神和社会的多重压力和挑战。既往关于ASD的研究多基于静息态功能连接(stat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SFC),但SFC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到时间变异性的存在和潜力对大脑功能的影响。近年来,由于DFC可以准确捕捉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随时间的波动,揭示不同FC状态之间的转换,在ASD的研究中广泛使用。本文对DFC一些常见及较新方法,如滑动窗口法(sliding-window,SW)、隐马尔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主特征向量动力学分析(leading eigenvector dynamics analysis,LEiDA),以及这些方法在ASD中的应用和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方法优势及不足之处进行总结、比较。本综述期望通过对DFC方法及其应用进行总结为ASD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分析DFC模式,研究者能够识别出与ASD相关的特定连接特征,有望开发出基于DFC的生物标志物,提高ASD的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功能网络 动态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动态功能连接的应用及进展
8
作者 张家仁 顾晓瑜 +4 位作者 何莲 马文敏 伍光榕 李栋学 江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是一组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癫痫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的全面性发作,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上表现为全面性或双侧对称性异常放电,而常规MRI检查为阴性。随着MR...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diopathic generalized epilepsy,IGE)是一组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癫痫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的全面性发作,在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上表现为全面性或双侧对称性异常放电,而常规MRI检查为阴性。随着MRI新方法的逐步运用,如今在IGE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作为一种新的脑网络分析方法,逐渐被应用到神经科学研究中,用于分析认知功能障碍与动态信息传递及整合方面的关联性,为人们进一步了解IGE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见解。在此,本文对近些年来有关IGE的DFC研究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IGE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全面性癫痫 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网络 功能网络 动态功能连接 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重网络模型的酒精依赖患者静息态动态功能连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景超 隋文禹 +1 位作者 喻大华 薛婷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AD)患者静息态三重网络(中央执行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动态功能网络连通性(dFNC)的变化。方法: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采集15例酒精依赖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对预处理后的fMR...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AD)患者静息态三重网络(中央执行网络、突显网络、默认模式网络)动态功能网络连通性(dFNC)的变化。方法: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采集15例酒精依赖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数据。对预处理后的fMRI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以获得大脑网络成分,并通过滑动窗口方法生成大脑网络的动态功能连接矩阵。并对所有dFNC矩阵应用k-means聚类算法确定大脑网络连接模式,获得受试者脑网络的时间属性。最后,使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评估异常时间属性(时间分数、平均停留时间、转换次数)与酒精依赖量表(AD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最终将15例志愿者和12例AD患者纳入本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四种重复出现的功能连接状态。与对照组相比,AD组在弱连接状态下花费时间较长,但在中央执行网络和突显网络之间的强连接状态下花费时间较少(P均<0.05)。双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AD患者中央控制网络内的IC38与IC49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P<0.05,FDR校正)。结论:AD患者中央执行网络的功能连接发生了变化,本研究为探索酒精依赖的复杂神经病理学机制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酒精依赖 三重网络模型 动态功能网络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功能连接的运动任务大脑状态表达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欣 胡新韬 郭雷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33-1938,共6页
针对传统静态功能连接分析技术不能准确反映大脑动态功能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脑动态功能连接(DFC)分析对大脑的状态变化进行表达的方法。首先,利用个体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构建高精确度全脑网络,将运动任务下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对传统静态功能连接分析技术不能准确反映大脑动态功能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全脑动态功能连接(DFC)分析对大脑的状态变化进行表达的方法。首先,利用个体的弥散张量成像(DTI)数据构建高精确度全脑网络,将运动任务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映射到相应DTI空间后,提取各节点fMRI信号;然后,采用滑动时间窗口方法计算随时间变化的全脑功能连接强度矩阵,并提取动态功能连接向量(DFCV)样本;最后,将所有个体的DFCV样本通过基于Fisher准则的字典学习(FDDL)算法进行稀疏表达和分类。共得到8个该运动任务下全脑功能连接状态模式,各模式的功能连接强度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差异,模式1、模式2和模式3占据了大部分样本分布(77.6%),且与平均静态功能连接强度矩阵之间的相似度明显高于其他5个模式。此外,大脑在各模式之间的状态迁移遵循一定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全脑DFC和FDDL学习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对任务态下大脑的功能状态变化进行表达,为研究脑动态信息处理机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图像 稀疏表达 脑网络 字典学习 大脑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型及稳定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动态功能连接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乔真 袁磊磊 +5 位作者 赵晓斌 王凯 张姝 李晓桐 陈谦 艾林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共6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以评估进展型MCI及稳定型MCI的功能连接变化特征及...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rs-fMRI)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以评估进展型MCI及稳定型MCI的功能连接变化特征及差异。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影像学计划(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ADNI)数据库。检索MCI患者并根据其随访结果筛选进展型MCI患者入组,并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稳定型MCI患者作为对照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对rs-f MRI进行处理提取并筛选感兴趣的独立成分(independent component, IC)。利用滑动时间窗法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应用k-means聚类及elbow方法将动态功能连接矩阵划分为具有代表性的动态功能连接状态,分析两组间动态功能连接状态的变化,并比较功能连接特征参数(各状态的时间比例、驻留时间及各状态间的转换次数)的差异。结果 最终23名进展型MCI及26名稳定型MCI患者纳入本研究。一系列动态功能连接矩阵被划分为4种动态功能连接状态:弱连接状态a,局部强连接状态,弱连接状态b及正相关强连接状态。与稳定型MCI组比较,进展型MCI组处于局部强连接状态的时间比例减少、驻留时间缩短(P=0.049,P=0.049),而处于弱连接状态b的时间比例增加、驻留时间延长(P=0.045,P=0.033)。结论 与稳定型MCI患者比较,进展型MCI患者具有局部强连接状态减少而弱连接状态增多的特点。动态功能连接能够客观反映进展型MCI及稳定型MCI的大脑功能变化,对于鉴别进展型及稳定型MCI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型轻度认知障碍 稳定型轻度认知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动态功能连接 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RI动态功能连接的抑郁症患者分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皇甫浩然 杨剑 杨阳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8-682,共5页
针对当前抑郁症诊断正确率偏低、误诊率偏高的问题,利用f MRI动态功能连接研究了抑郁症辅助诊断问题。采用滑动时间窗技术研究功能连接及其网络拓扑特性的动态变化,然后基于这些动态特征应用多元模式分析方法对22名抑郁症患者和27名健... 针对当前抑郁症诊断正确率偏低、误诊率偏高的问题,利用f MRI动态功能连接研究了抑郁症辅助诊断问题。采用滑动时间窗技术研究功能连接及其网络拓扑特性的动态变化,然后基于这些动态特征应用多元模式分析方法对22名抑郁症患者和27名健康被试者进行分类。采用动态分析方法能够增加样本数量,从而更加有利于一些分类算法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以动态功能连接和网络拓扑特性为特征的分类正确率均为93.88%,明显优于对应非动态特征81.63%和85.71%的结果。分析表明,具有高辨别力的特征所对应的脑区主要分布在默认网络、情感网络、视觉皮层区等,动态功能连接可能为抑郁症的辅助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 静息态 动态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动态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娆 高煦平 +5 位作者 赵驿鹭 钟苑心 孙霄 杨智 杨莉 曹庆久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6,共7页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态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收集智商高于80的6~16岁符合DSM-IV诊断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97例(男78例,女19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74例(男45例,女29例)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比较两...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静态以及动态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收集智商高于80的6~16岁符合DSM-IV诊断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97例(男78例,女19例)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儿童74例(男45例,女29例)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比较两组全脑静态功能连接和动态功能连接指标。结果: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的静态功能连接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组腹外侧前额叶与全脑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模式变异性大于正常对照组[(0.65±0.07)%vs.(0.60±0.08)%,P<0.01]。结论:动态分析提示腹外侧前额叶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键脑区,为理解疾病的脑机制提供可能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动态功能连接 腹外侧前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疼痛脑磁共振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鹏飞 韩骄 +4 位作者 樊凤仙 黄文静 王俊 刘光耀 张静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疼痛作为一种令人不悦的主观感受,不仅与注意力、情绪、运动等紧密相关,并且具有动态特性。这种复杂且动态的交互关系可能反映了疼痛处理的神经编码机制。借助以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无创神经影像学方法,已发现脑网络的异常激活参与... 疼痛作为一种令人不悦的主观感受,不仅与注意力、情绪、运动等紧密相关,并且具有动态特性。这种复杂且动态的交互关系可能反映了疼痛处理的神经编码机制。借助以功能磁共振成像为代表的无创神经影像学方法,已发现脑网络的异常激活参与疼痛产生。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dFC)作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能够观察脑区功能连接的时变过程,帮助探索疼痛连接组脑网络的动态交流与重构。本文概述了急、慢性疼痛研究中常用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并对其在相关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理解疼痛处理与调节的中枢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神经影像学 功能磁共振 动态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动态功能连接对健康危险性行为特征的预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伟雄 曾令李 +3 位作者 秦键 刘华生 沈辉 王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27-931,共5页
为了研究健康危险性行为的脑网络特征,该文采集了49个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使用每一个对象动态功能连接网络的低频振荡振幅作为特征,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对个体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动态功能连接能较好地预测健康危险... 为了研究健康危险性行为的脑网络特征,该文采集了49个被试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使用每一个对象动态功能连接网络的低频振荡振幅作为特征,利用支持向量回归对个体的健康危险行为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动态功能连接能较好地预测健康危险性行为特征,并提取了与之相关的功能连接模式,对预测有重要作用的连接绝大部分位于网络之间,且主要呈现为带状盖网络和额顶网络之间的连接,以及感觉运动网络与它们之间的连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网络 动态功能连接 功能磁共振 健康危险性行为 支持向量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磁共振动态功能连接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洁华 林倩倩 +1 位作者 沈志华 汪永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7-353,共7页
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结合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究伴有和不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脑功能连接状态的差异。方法招募17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9例不伴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使用修改版外显攻击... 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结合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究伴有和不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脑功能连接状态的差异。方法招募17例伴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9例不伴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6名健康对照,使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采集被试静息状态下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得到4个功能连接状态,提取不同功能连接状态间转换次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伴有攻击行为组、不伴有攻击行为组、健康对照组间脑功能连接转换次数的中位数及上下四分位数分别为1.0(0.0,3.0)次、4.0(2.5,4.0)次和2.5(1.0,4.0)次,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H=14.411,P=0.001),其中伴有攻击行为组低于不伴有攻击行为组(P<0.001),不伴有攻击行为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41)。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连接状态转换次数与MOAS财产攻击评分(r=-0.521,P<0.001)、体力攻击评分(r=-0.421,P=0.004)和MOAS加权总分(r=-0.519,P<0.001)呈负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可能与其动态脑功能连接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攻击行为 功能磁共振 静息状态 动态功能连接分析 转换次数 组独立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双侧海马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特征的fMRI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久冬 王小玲 +12 位作者 张磊 洪洋 张国雷 包岩 罗萍 孙黎 韩铭 吕学玉 刘军 姚晓燕 李珊珊 孙继飞 方继良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11,30,共6页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first-episode depression, FDE)患者双侧海马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FC)特征改变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FDE患者(FDE组)和2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 目的 观察首发抑郁症(first-episode depression, FDE)患者双侧海马静息态和动态功能连接(dyn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FC)特征改变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FDE患者(FDE组)和20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 HCs)组,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行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RI, rs-fMRI)扫描,以双侧海马为种子点,观察两组双侧海马的静息态功能连接(stat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sFC)和dFC差异,并完成FDE患者临床抑郁量表的评定,分析差异脑区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 与HCs组相比,FDE组左侧海马与右侧眶部额中回的sFC降低,右侧海马与右侧中央前回的sFC降低。与HCs组相比,FDE组左侧海马与右侧辅助运动区、右侧中央前回的dFC降低,右侧海马与左侧中央前回的dFC降低,与右侧枕下回的dFC增高。相关性分析发现,FDE组右侧海马与右侧枕下回的dFC值和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474, P=0.015)。结论 FDE患者双侧海马与奖赏网络、感觉运动网络的sFC存在异常改变,与感觉运动网络和视觉加工皮层的dFC存在异常改变,这为理解FDE患者的神经病理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抑郁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海马 静息态功能连接 动态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静态及动态功能连接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8
作者 陈怡 余成新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8期637-640,共4页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可用于研究疾病的神经机制,其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功能连接和动态功能连接。静态功能连接主要包括模型驱动-种子点法、数据驱动网络法以及功能网络连接法。动态功能连接包... 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可用于研究疾病的神经机制,其方法主要包括静态功能连接和动态功能连接。静态功能连接主要包括模型驱动-种子点法、数据驱动网络法以及功能网络连接法。动态功能连接包括基于滑动时间窗法和无窗口法,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可反映时变的功能连接变化。分析功能连接的方法很关键,因分析方法会极大地影响神经疾病生物标记的识别和个体分类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静态功能连接 动态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MRI数据的全脑动态功能连接网络拓扑属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思维 郭水霞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7-190,共14页
人的大脑有约10^(11)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相互连接而组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络,挖掘该网络的信息意义十分重大,将有助于解决人类认知性障碍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本文利用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 人的大脑有约10^(11)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通过其突触相互连接而组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网络,挖掘该网络的信息意义十分重大,将有助于解决人类认知性障碍疾病的预防和诊断.本文利用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来构造人脑网络模型,再基于图论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网络的异常拓扑属性进行探索.在传统的基于图论方法对人脑网络信息进行挖掘时,都是假设人脑网络模型具有时不变性,因而在构造人脑网络模型时是取整个时间段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构造的,构造出的是一种静态不变的网络,然而fMRI功能像时间序列数据具有不平稳性,难以保证时不变这一前提.因此,在构造人脑网络模型时,应该考虑其时变性的特点,构造一个动态的脑网络,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人脑网络的信息.本文利用取时间窗口,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段计算,构造动态的脑网络模型,再结合图论知识进行分析,从而降低了fMRI功能像时间序列数据不平稳性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不同水平的动态脑网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和正常对照受试者的全脑动态功能连接网络的单个节点的属性、组网络的属性出现差异,这些网络属性差异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MRI 精神分裂症 全脑动态功能连接网络 网络拓扑属性 组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
作者 袁悦铭 张力 张治国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8期579-588,共10页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已经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被普遍用于疾病的神经机制和诊疗研究。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仅考虑静态的功能连接不足以解释大脑时变动态的信息交互,而应该研究功能连接的动态性以揭示大脑网络复杂多...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脑功能连接分析方法已经在临床医学研究中被普遍用于疾病的神经机制和诊疗研究。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仅考虑静态的功能连接不足以解释大脑时变动态的信息交互,而应该研究功能连接的动态性以揭示大脑网络复杂多变的特性及其机制。已有许多临床研究成果表明动态功能连接分析能为临床疾病的病理探究和辅助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与局限。笔者通过归纳总结常用估算方法、特征提取方法和可靠性检验及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论述了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基于静息态数据的动态功能连接分析在常见临床疾病中的应用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 动态功能连接 脑网络 神经影像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