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5篇文章
< 1 2 1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利码头全直桩裂缝成因的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汪明元 周小文 +1 位作者 陈蕙诗 张祖国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86-190,共5页
珠海市斗门港显利码头基础采用全直桩结构。经过13 a的运行,多排桩的桩顶陆续出现水平裂缝,严重威胁着码头的安全。为弄清开裂机理并制定桩基加固方案,开展了地质勘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系揽力和港池淤... 珠海市斗门港显利码头基础采用全直桩结构。经过13 a的运行,多排桩的桩顶陆续出现水平裂缝,严重威胁着码头的安全。为弄清开裂机理并制定桩基加固方案,开展了地质勘察、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船舶系揽力和港池淤泥疏浚的作用下,码头平台发生了向海一侧的水平位移,从而使与平台固接的桩基顶部承受较大的弯矩。离岸最近的第一排桩由于其泥面以上自由变形段最短,柔韧性不足,最早发生开裂。在第一排桩开裂后,应力调整导致第二排桩和第三排桩相继开裂。基于以上认识,设计在堤岸混凝土底板与码头平台之间安装钢筋对码头进行加固,有效地防止了平台继续向外移动,从而有效地限制了平台桩裂缝的进一步产生,码头恢复至正常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门港码头 全直桩 裂缝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隧道动力响应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
2
作者 陈甫君 肖锋 +3 位作者 汪兴源 杨永强 李肃强 郭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14-2924,共11页
为探究冲击荷载和爆炸荷载作用下隧道变形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动态荷载条件下隧道的损伤行为和模式。以海螺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缩尺物理隧道模型进... 为探究冲击荷载和爆炸荷载作用下隧道变形行为特征,提出了一种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不同动态荷载条件下隧道的损伤行为和模式。以海螺沟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对缩尺物理隧道模型进行冲击测试,接着对隧道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并完成验证,然后对比了小比例隧道模型和原型模型在冲击荷载下的隧道变形结果,最后分析了爆破荷载对原型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实际冲击荷载对隧道变形的影响;缩尺隧道模型的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原型隧道顶部的约为缩尺物理模型的10倍;原型隧道数值模型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顶部变形量与500 kg TNT爆破荷载造成的变形较为一致,利用冲击荷载可有效模拟爆破载荷对隧道拱顶的损伤情况;增大覆盖深度和减小冲击荷载是避免隧道造成重大损伤的有效举措。本研究的成果克服了地表爆破时现场测试的困难,为分析隧道在不同动态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行为和模式提供一种低成本、安全可靠的测试方法,为优化爆破荷载的隧道安全、经济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软岩隧道 动力响应 模型试验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龙山灌区渠首站泵装置水力性能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
3
作者 王德才 吉冬涛 +4 位作者 江涛 徐磊 陆林广 黄从兵 卢登权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7-112,共6页
为提升青龙山灌区渠首站立式混流泵装置的水力效率与运行稳定性,研究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技术对进出水流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进一步通过模型试验对泵装置的水动力特性展开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水力设计的渠首站进、出... 为提升青龙山灌区渠首站立式混流泵装置的水力效率与运行稳定性,研究基于三维流场数值模拟技术对进出水流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进一步通过模型试验对泵装置的水动力特性展开系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优化水力设计的渠首站进、出水流道呈现转向有序、流速梯度均匀且流道水头损失小,泵装置模型最优工况效率达到83.71%,整体水力性能表现突出;混流泵空化的发生首先是间隙初生空化,其后是翼型初生空化,当泵装置效率下降了1%时,叶片表面的空化已相当严重;泵装置压力脉动幅值在叶轮出口处最大,导叶出口处次之,叶轮进口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式混流泵装置 流道优化设计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能量性能 空化特性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机安装船动力定位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徐福强 傅强 +3 位作者 孙玉海 陈飞 李欣 郭孝先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36,共9页
以某典型风机安装船为例,在GeniE软件中对该型船舶主船体和桩腿进行结构建模,运用软件HydroD进行频域运动响应计算,再将计算结果作为输入参数运用OrcaFlex软件对船舶进行动力定位定点作业数值仿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150~180°... 以某典型风机安装船为例,在GeniE软件中对该型船舶主船体和桩腿进行结构建模,运用软件HydroD进行频域运动响应计算,再将计算结果作为输入参数运用OrcaFlex软件对船舶进行动力定位定点作业数值仿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150~180°环境力方向下船舶定位效果最理想,一组推进器失效的工况下船舶仍能保持动力定位效果。因此针对船舶装载三套风机设备时处于150°和165°环境力方向的工况开展水池模型试验,并将实验结果和数值结果进行对比,为实际海上工程作业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定位 风机安装船 数值模拟 水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对库岸堆积体边坡稳定性影响的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陈磊 张强 +3 位作者 贾朝军 雷明锋 黄娟 胡晶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1434,共12页
堆积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在降雨条件下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稳定。设计了水库库岸堆积体边坡强降雨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强降雨诱发库岸堆积体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对降雨作用下滑坡地质演化及灾变过... 堆积体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大江大河的河谷地带,在降雨条件下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大坝的安全稳定。设计了水库库岸堆积体边坡强降雨离心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强降雨诱发库岸堆积体边坡失稳离心模型试验,对降雨作用下滑坡地质演化及灾变过程进行研究。基于试验结果,进一步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满库容不同降雨强度下强降雨对不同库水位及堆积体渗透性的边坡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水库蓄水阶段堆积体边坡前缘在浮托力和泡水软化作用下造成抗滑力下降。但指向坡体内的渗透压力对坡体起到加固作用。两种竞争机制作用下产生的后缘细微裂缝对降雨阶段边坡变形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降雨主要造成坡表侵蚀及径流,少部分从裂缝入渗造成后缘浅层下沉。若不加处理,则边坡有可能发生推移式整体破坏。因此,库岸堆积体边坡后缘裂缝的处置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降雨 堆积体边坡 滑动机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倾层状斜坡破裂面演化特征离心机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穆成林 张御阳 +3 位作者 裴向军 马浩 周昕 李林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破裂面形成演化特征是反倾层状斜坡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稳定性评价和工程设计治理的基础。利用室内大型土工离心机,获取坡体受力和变形参数,同时结合PFC数值模拟成果,展示斜坡破裂面的形成演化过程和特征,并讨论破裂面的形成机理。结果... 破裂面形成演化特征是反倾层状斜坡研究的重点之一,也是稳定性评价和工程设计治理的基础。利用室内大型土工离心机,获取坡体受力和变形参数,同时结合PFC数值模拟成果,展示斜坡破裂面的形成演化过程和特征,并讨论破裂面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首先在坡体内部产生压剪裂隙,随后向中下部扩展,坡体压剪分区;(2)裂隙向中上部发展,破裂面初步形成,深部坡体发生弯折;(3)浅层裂隙完全贯通,形成由坡顶至坡脚的完整破裂面Ⅰ,内部潜在破裂面(Ⅱ、Ⅲ)中上部近似平行坡面,下部合并后至坡脚,而稳定受压区域与弯折区分界潜在破裂面Ⅳ呈阶梯形,同时浅层存在3条次级破裂面;(4)斜坡的变形破坏由于重力作用,使得岩层差异性受力,在压剪、拉剪及弯折作用下,裂隙由预制裂隙尖端萌生、扩展,最终贯通形成破裂面。重力是内在原因,而坡体结构特征是基础条件。研究成果可以为反倾层状斜坡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层状斜坡 破裂面 演化特征 物理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尔锚拖曳运动状态离心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7
作者 安晓宇 王斐 +5 位作者 纪文栋 张宇亭 刘现鹏 李建东 元光宗 边天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7-121,共5页
对于平铺或浅埋在海床中的海底管道和电缆,意外的拖锚作业是影响其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锚在土中的拖动过程中时刻发生着土的大变形和破坏,涉及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诸多力学问题,通过解析的研究手段很难准确... 对于平铺或浅埋在海床中的海底管道和电缆,意外的拖锚作业是影响其安全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锚在土中的拖动过程中时刻发生着土的大变形和破坏,涉及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及接触非线性等诸多力学问题,通过解析的研究手段很难准确地分析拖锚过程。采用离心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展开拖锚研究,测试和计算了不同重量的船锚在不同类型海床上的运动趋势、拖曳力发展规律、入土深度等。结果表明,在低强度的黏性土海床上拖锚,极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假抓底现象;在中高强度的黏性土海床上拖锚,锚的拖动过程可以分为土台形成阶段、锚爪楔入阶段和运动稳定阶段三个阶段;在无黏性土和黏性土海床上,达到稳定阶段时拖动的距离分别是锚长的4倍和1.27~1.96倍;对于质量大于6 t的霍尔锚,无论在黏性土海床还是非黏性土海床上,锚爪的入土深度均大于1 m,拖锚作业很有可能会对海管或海缆造成直接损坏,需要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锚 拖锚 土工离心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入土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冲动力学数值模拟中的网格选择
8
作者 杨少华 潘家伟 李海兵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2-1453,共12页
包括俯冲动力学数值模型在内的地学中各种基于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模型必然涉及由离散节点组成的计算网格,它控制着数值计算精度进而控制着数值模型在解决实际地球科学问题中的可信度。近年来俯冲动力学数值模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随意... 包括俯冲动力学数值模型在内的地学中各种基于数学物理方程的数值模型必然涉及由离散节点组成的计算网格,它控制着数值计算精度进而控制着数值模型在解决实际地球科学问题中的可信度。近年来俯冲动力学数值模拟取得了长足进步,然而随意使用计算网格导致的数值计算误差仍然不清楚。本文针对经典科学问题,基于3套分辨率不同的计算网格构建了数值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分辨率计算网格导致的数值结果偏差,评估了低分辨率网格在实际研究过程中的可能影响。本文认为近十年来较常用的加密区分辨率为2 km×2 km的计算网格有可能得到包含明显数值误差的计算结果,进而影响数值模型在地学中的应用。因此,可能有必要重新审视近年来低分辨率网格的模型及其相应的地学结论。随着俯冲动力学有限差分数值模型越来越高的非线性特征,选择尽可能高分辨率的计算网格可能是必然选择。对于高非线性问题使用低分辨率网格的情况,需要确切证据证明网格可靠性。本文提出了一套新的适用于俯冲动力学的网格剖分形式:含悬挂点的局部加密结构化四边形网格。该网格可能在网格总数较少的情况下完成高精度数值计算,并且实现过程相对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网格 数值误差 数值模拟 俯冲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肥采运车储罐动力学数值模拟与相似模型试验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宏新 孟永超 +1 位作者 李彦龙 付露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2-49,共8页
为满足沼肥采运车的工作效率,设计12 t大型车载式沼肥采运储罐,并针对大型沼肥采运车运输沼肥遇紧急制动时,储罐内部沼肥剧烈晃动对壁面产生的冲击可能导致储罐及连接支撑结构损坏,为安全运输带来隐患的问题。该文采用VOF(volume of fl... 为满足沼肥采运车的工作效率,设计12 t大型车载式沼肥采运储罐,并针对大型沼肥采运车运输沼肥遇紧急制动时,储罐内部沼肥剧烈晃动对壁面产生的冲击可能导致储罐及连接支撑结构损坏,为安全运输带来隐患的问题。该文采用VOF(volume of fluid)多相流模型对采运车紧急制动时不同充料比下储罐内沼肥晃动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采运车的最佳运输充料比范围0.8-0.9;利用CATIA有限元分析模块在储罐三维模型上建立各零部件间具有联接和力传递关系的有限元模型,根据采运车工况,施加约束及储罐前封头和前防浪板所受冲击载荷峰值最大时的载荷边界条件后进行计算,依据计算结果调整储罐设计并优化结构,重新计算得到储罐的变形和应力分别为6.25 mm、136 MPa;运用相似理论量纲分析法确定储罐模型的几何尺寸及试验参数,模型试验中前防浪板迎峰面所受的冲击力计算值与原型中的数值模拟值存在近似1:64的比例关系,模型试验结果可推广至原型。研究为大型沼肥采运车储罐设计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类似运输罐车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结构分析 动力 沼肥采运车储罐 数值模拟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排沙装置排沙效率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10
作者 王昱 王哲辉 +4 位作者 张宝泉 雒天峰 张晓龙 任伟龙 王玉昆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8,46,共8页
为提高水库中排沙洞的排沙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旋流排沙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和水工模型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旋流排沙装置中叶轮组合、旋流场的流速分布特征、旋流排沙装置对排沙洞口泥沙的冲淤特性和排沙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 为提高水库中排沙洞的排沙效率,研发了一种新型旋流排沙装置。利用数值模拟试验和水工模型试验两种方法,研究了旋流排沙装置中叶轮组合、旋流场的流速分布特征、旋流排沙装置对排沙洞口泥沙的冲淤特性和排沙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旋流排沙装置中单叶轮的流场范围随转速的增大而扩大,但当叶轮转速增加至20r/s时流场范围不再增加;旋流排沙装置中组合旋流场范围取决于叶轮的转速及其布置方式,当以三角形方式布置时,组合流场范围也随叶轮转速的增加而扩大,但叶轮间距布置过小会导致能量耗散过高,叶轮间距布置过大则不能形成有效的组合流场,旋流排沙装置的最优运行状态为叶轮距离为70mm、转速为20r/s。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旋流排沙装置可有效增大排沙洞的排沙效率和冲淤范围,当库区水位较深形成冲沙漏斗时,旋流排沙装置可使排沙洞的排沙效率提高71.5%;当库区水位较浅形成冲沙廊道时,旋流排沙装置能使排沙洞的排沙量增加4.02kg,说明该装置对库区水深较浅的淤积泥沙具有较好的排出效果,对解决甘肃河西水少沙多型水库内的泥沙淤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水工模型试验 库区排沙 旋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动力离心模型试验颗粒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贵 何敦明 +1 位作者 刘汉龙 王年香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6-301,共6页
以长河坝离心模型试验为基础,开展颗粒流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大坝在不同地震加速度和离心加速度下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和位移)和破坏模式,并对长河坝双向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规律与离心振动台... 以长河坝离心模型试验为基础,开展颗粒流细观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大坝在不同地震加速度和离心加速度下的动力响应(加速度和位移)和破坏模式,并对长河坝双向振动台模型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规律与离心振动台试验规律基本一致,坝体的地震破坏模式为坝顶局部滑动破坏;同一高程坝坡位置的动力响应大于心墙位置;随着地震加速度峰值的增大,坝体加速度放大系数减小,坝体破坏模式不变;随着离心加速度的增大,坝体加速度放大系数减小,坝顶沉降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动力离心模型试验 加速度 位移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翼型舵水动力特性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志华 熊鹰 叶青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8-663,共6页
国际上新型潜艇的尾操纵面设计,采用了将前部稳定翼和后部转动舵组合成完整翼型剖面的共翼型布局方式。为了研究这种共翼型舵与常规舵在水动力性能上的差异,运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对共翼型舵和常规非共翼型舵的水动力和流场... 国际上新型潜艇的尾操纵面设计,采用了将前部稳定翼和后部转动舵组合成完整翼型剖面的共翼型布局方式。为了研究这种共翼型舵与常规舵在水动力性能上的差异,运用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模拟方法,对共翼型舵和常规非共翼型舵的水动力和流场进行了对比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共翼型舵在小舵角工况时能够保持舵翼结合部流线的光顺,舵角5°时共翼型舵总升力比非共翼型舵总升力增加了65.3%;但在大舵角工况,共翼型舵叶背容易发生流动分离形成分离涡,导致升力性能变差,舵角25°时共翼型舵总升力比非共翼型舵总升力减小了9.2%。在小舵角时,共翼型舵尾流区的流场湍动能较低,流动稳定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翼型舵 动力测量试验 数值模拟 舵升力 翼升力 舵尾流 分离涡 湍动能 尾操纵面 舵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算法的应用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虹羽 李世超 王伟安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24,共27页
当前,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探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数值模拟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算法和代码并探讨了发展前景。数值模拟通过对连续方程组进行离散化,并利用数值算法求解,从而高效模拟地质过程,预测地球... 当前,数值模拟技术已成为探究地球动力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数值模拟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主要算法和代码并探讨了发展前景。数值模拟通过对连续方程组进行离散化,并利用数值算法求解,从而高效模拟地质过程,预测地球系统的动态变化。本文系统阐述了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边界元法和有限体积法等主流数值方法的原理、特点和适用条件;并重点探讨了有限元法在构造应力场和断层动力学模拟中的应用、有限差分法在地震波传播模拟中的应用、边界元法和有限体积法在断层力学和孔隙流体流动模拟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揭示了多种数值方法耦合是未来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高性能计算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值模拟技术将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地球动力 地质建模 数值方法 地球系统 有限元法 多物理场耦合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雨作用下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模型试验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海明 朱殿之 +2 位作者 丁玉涛 杨校辉 赵志忠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1-369,392,共10页
为探究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某滑坡为依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手段,揭示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并改进理论分析计算方法。研究... 为探究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在强降雨作用下的破坏特征并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以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某滑坡为依托,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理论分析的手段,揭示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并改进理论分析计算方法。研究表明:(1)在持续性强降雨作用下,黄土与泥岩交界面附近土体一直处于饱和状态,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的主要变形过程为滑移拉裂,坡体的破坏模式为牵引-推移复合式;(2)滑坡稳定性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通过多组滑坡模型试验,得到不同降雨强度下滑坡启动时间,发现降雨强度与滑坡启动时间呈对数关系;(3)通过模拟滑坡位移变化,发现黄土-泥岩接触面处孔隙水压力最高并向周围不断扩散降低,符合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实际入渗特征,验证了滑坡模型试验所得结论的准确性;(4)基于传统的不平衡推力法,考虑降雨入渗所产生渗透力的影响,改进稳定性计算方法,并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滑坡稳定性系数明显低于规范所求,表明坡体从降雨开始至发生失稳所需时间明显小于常规预测值。研究结论可以为滑坡灾害的研究与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泥岩接触面滑坡 降雨入渗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泡幕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
15
作者 赵文彬 黄筱云 +1 位作者 夏波 程永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3,30,共9页
为了解浅水条件下气泡幕的作用机制,明确其水动力特征参数,并探究水深、单宽供气量两个因素对特征参数的影响,运用OpenFOAM开展基于双流体模型的气泡幕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浅水气泡幕垂向流速、水平流速以及气泡幕最大作用... 为了解浅水条件下气泡幕的作用机制,明确其水动力特征参数,并探究水深、单宽供气量两个因素对特征参数的影响,运用OpenFOAM开展基于双流体模型的气泡幕水动力特性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浅水气泡幕垂向流速、水平流速以及气泡幕最大作用效率的估算方法。结果表明:在0.5 m水深至0.2倍水深深度的范围内,气泡羽流中心速度沿程保持不变,气泡羽流水平宽度沿程呈线性增长;距气泡幕0.25倍水深处,表层流速最大,水平流厚度最小,随后表层流速沿程线性减小;水平流厚度在0.15倍到0.4倍水深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 气泡幕 动力特性 数值模拟 OPENFO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流分配均匀性的无动力热风烧结管道数值模拟及结构优化
16
作者 张华 乐文毅 +4 位作者 李安桂 谢冬明 李建华 陈添乐 刘明坤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119,134,共9页
烧结工序中无动力热风烧结烟气可用于加热台车料面,减少烧结燃料消耗,但因管道结构特点会导致烟气分配不均匀,因此,对烟气分配管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避免烟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台车料面加热均匀性。本研究以某烧结厂无动力热... 烧结工序中无动力热风烧结烟气可用于加热台车料面,减少烧结燃料消耗,但因管道结构特点会导致烟气分配不均匀,因此,对烟气分配管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可有效避免烟气分配不均匀的问题,提高台车料面加热均匀性。本研究以某烧结厂无动力热风烧结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了无动力热风烧结主管道、一次分配管道、二次分配管道结构对气流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原设计热风进入烟气分配管道后,一次分配管道热风速度方差为0.257,二次分配管道内热风速度方差为0.696,气流均匀性较差;针对原结构气流分配不均问题,通过优化调整后一次分配热风速度方差为0.037 9,二次分配热风速度方差为0.144,相比于原结构均匀性分别提高了85.3%、79.3%,使得热风能均匀进入料面,消除了热风对料面加热不均等问题,有利于烧结节能运行。研究结果可为烧结工序中无动力热风管道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热风烧结 管道结构优化 均匀分配 节能运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锚支护结构性能的试验与数值模拟
17
作者 潘学刚 贾金青 张丽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8期12212-12221,共10页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展,基坑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和环境挑战。结合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的响应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分级开挖的模型试验,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基坑开挖过程,利用ABAQUS有...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规模和深度不断扩展,基坑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和环境挑战。结合室内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对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锚支护结构的响应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分级开挖的模型试验,模拟不同工况下的基坑开挖过程,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监测护壁桩桩体弯矩、桩顶水平位移和坑外地表沉降等关键参数,探讨这些参数在不同工况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体弯矩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施加锚杆预应力能在预应力施加区域有效降低弯矩。地表沉降呈现“汤勺形”分布,且预应力锚杆显著减小了沉降值。桩顶位移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预应力锚杆的施加同样减少了位移量。研究成果为深基坑工程桩锚支护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锚支护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基坑工程 预应力锚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谷岸坡地形叠加浅表波阻抗比动力响应规律的数值模拟
18
作者 张婉婷 罗永红 +2 位作者 景俊杰 周赞 王鹏程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0-754,共15页
强震条件下地形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会使边坡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响应特性。为分析河谷岸坡坡度变化与浅表层介质波阻抗变化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设定左岸坡度为45°、右岸坡度分别为30°,45°和60°的直线型河谷岸坡模... 强震条件下地形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会使边坡表现出不同的动力响应特性。为分析河谷岸坡坡度变化与浅表层介质波阻抗变化下的动力响应规律,设定左岸坡度为45°、右岸坡度分别为30°,45°和60°的直线型河谷岸坡模型,同时考虑六种浅表层波阻抗比n为1,1.5,2,2.5,3和3.5,基于离散元软件UDEC对河谷岸坡进行了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浅表波阻抗层显著增强了边坡的动力响应,并在坡高1/4以上的坡面有较强体现;②右岸坡度变化会引起左岸边坡动力响应差异,且不对称的河谷形态对岸坡的地震动响应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③地震波垂直入射时,右岸坡度越大,其坡面动力响应越强烈,当波阻抗比n处于1.5—2.0范围内时,各坡面PGA放大系数随波阻抗比n呈线性增大特征,而当n>2.0时,呈非线性增大特征;此外,当波阻抗比n为2.5,3和3.5时,坡顶PGA放大系数与坡度间存在较好的线性拟合关系;④地震波左侧入射时,表现出显著的背坡面效应,且浅表波阻抗对左岸坡脚的动力响应具有抑制作用;⑤地形坡度、地层浅表层波阻抗比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共同作用使得河谷岸坡动力响应呈现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谷地形 波阻抗比 边坡动力响应 背坡面效应 UDEC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式人工结构物对孤立波岸礁水动力特性和岸滩爬高影响的数值模拟
19
作者 朱论嘉 屈科 +2 位作者 王旭 王超 李天阔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21,共15页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珊瑚礁等自然屏障抵御飓风和海啸等极端灾害的能力减弱,因此需在海岸附近布置海堤或淹没式人工结构物等人工屏障,以有效保护海岸。本文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探究淹没式人工结构物对孤立波在岸礁上的传播、变形等水...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珊瑚礁等自然屏障抵御飓风和海啸等极端灾害的能力减弱,因此需在海岸附近布置海堤或淹没式人工结构物等人工屏障,以有效保护海岸。本文旨在通过数值模拟,探究淹没式人工结构物对孤立波在岸礁上的传播、变形等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采用非静压模型NHWAVE建立高精度波浪数值水槽,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模型,重点分析了入射波高、礁坪水深、人工结构物坡度、人工结构物峰宽及礁前斜坡坡度等因素对孤立波水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淹没式人工结构物会增大波浪反射系数,波浪与水体之间会形成漩涡结构,复杂的流场能有效耗散部分入射波能,从而减缓孤立波的波高和爬高。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淹没式人工结构物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波 数值模拟 岸礁 淹没式人工结构物 非静压模型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介质300 W叶轮动力特性测试与数值模拟研究
20
作者 杨敏 韩巧丽 +2 位作者 田应元 郭珊珊 王一博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5-112,130,共9页
为探究海流机与风力机的动力学相似特征,研究叶轮在不同介质中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通过300 W叶轮的水槽试验与空气中车载试验对叶轮输出功率进行测试,并建立一套针对不同介质中300 W叶轮的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水槽试验在叶尖速比... 为探究海流机与风力机的动力学相似特征,研究叶轮在不同介质中的动力特性变化规律。通过300 W叶轮的水槽试验与空气中车载试验对叶轮输出功率进行测试,并建立一套针对不同介质中300 W叶轮的数值仿真模型。结果表明,水槽试验在叶尖速比最高点动力特性较低,叶轮动力特性随叶尖速比的减小而升高;车载试验中叶轮动力特性随叶尖速比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叶尖速比为4.8时功率因数最大为29%;同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300 W叶轮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情况。得出叶轮在水中涡流损失较小,但叶轮后方尾流低速区面积较大,导致叶轮利用效率降低,同时发现在水与空气中来流流速越大尾流低速区恢复越快。对比试验与仿真模拟动力特性变化规律一致。该文利用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合理性,为后续叶轮机械的设计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轮机械 不同介质 动力特性 水槽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