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尼群地平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急性血流动力学作用
1
作者 曾定尹 于波 +2 位作者 严秉智 李廷富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85-87,共3页
应用Swan-Gazn导管测定9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次口服尼群地平20~40mg前后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用药后3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用药后1~2h、RAP、PCWP、SVR、TPR及PAR进一步降低,而CO、CT、SVI及SWI显著增加,... 应用Swan-Gazn导管测定9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1次口服尼群地平20~40mg前后的急性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用药后3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改善,用药后1~2h、RAP、PCWP、SVR、TPR及PAR进一步降低,而CO、CT、SVI及SWI显著增加,与用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用药前后HR无改变。表明尼群地平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作用 尼群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动力学作用对粒子聚集影响的布朗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旭 徐升华 孙祉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30-2136,共7页
采用布朗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流体动力学作用对稀溶液中悬浮粒子聚集过程的影响.模拟中忽略了一个粒子同时与多个粒子碰撞聚集的可能,引入了前人有关两粒子间流体动力学作用影响的研究成果.模拟结果证实了流体动力学的作用在比较大的... 采用布朗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流体动力学作用对稀溶液中悬浮粒子聚集过程的影响.模拟中忽略了一个粒子同时与多个粒子碰撞聚集的可能,引入了前人有关两粒子间流体动力学作用影响的研究成果.模拟结果证实了流体动力学的作用在比较大的幅度上减缓了粒子的聚集过程,是导致粒子聚集速率的实验值低于Smoluchowski理论值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分别加入和排除重力作用,以及考虑和忽略粒子间流体动力学作用在内的各种条件下模拟了粒子的聚集过程,得到了两种因素相互耦合作用时各因素对粒子聚集过程影响的结果,并从动力学的角度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相应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朗动力学方法 流体动力学作用 悬浮粒子 稀溶液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玉浩 张雪 +2 位作者 周小庭 何华 柳晓泉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初步考察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灌胃给予舒尼替尼、雷米普利、舒尼替尼合用雷米普利,连续给药10 d,分别于给药第1天和第10天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LC-MS/MS测定... 初步考察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灌胃给予舒尼替尼、雷米普利、舒尼替尼合用雷米普利,连续给药10 d,分别于给药第1天和第10天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LC-MS/MS测定雷米普利拉和舒尼替尼的血药浓度,并计算二者药代动力学参数。单剂量联合用药时,与单用雷米普利相比,合用舒尼替尼后,雷米普利拉t_(max)显著减小,t_(1/2)显著增加,AUC_(0-∞)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其吸收加快,消除减慢,但整体吸收程度不变。多剂量给药后,联合用药组雷米普利拉CL显著降低、AUC_(0-∞)显著增大,表明联合用药导致雷米普利拉在大鼠体内消除减慢,并有明显的蓄积。单剂量和多剂量联合用药后舒尼替尼的药代动力学行为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果显示,舒尼替尼和雷米普利联合用药后会导致雷米普利拉消除减慢,并且单剂量联合用药后其吸收变快,多剂量联合用药后其在体内有明显蓄积,提示二者存在一定的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尼替尼 雷米普利 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 LC-MS/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副间隙耦合作用下平面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博 王三民 +1 位作者 袁茹 薛向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55-461,共7页
为了研究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在运动副间隙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可展结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Gonthier接触力模型以及Lu Gre摩擦模型分别计算了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法向与切向接触力。... 为了研究剪式线性阵列可展结构在运动副间隙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学特性,通过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运动规律建立了可展结构的运动学模型。基于Gonthier接触力模型以及Lu Gre摩擦模型分别计算了含间隙转动副元素之间的法向与切向接触力。进一步把该接触力转换到间隙运动副所连接杆件的质心处,并将其集成到剪式可展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广义力中,从而将关节间隙效应引入到剪式机构中。仿真结果表明:考虑2个间隙铰链耦合时,加速度和碰撞力出现了高频振荡的特性;随着间隙尺寸的增加,加速度响应和约束反力的幅值增加,并且碰撞时间被延长;不同位置的铰链相对于间隙尺寸具有不同的敏感度,一个间隙铰链中的运动将影响其他间隙铰链中的运动,表明在可展结构中不同间隙铰链间会产生动力学相互耦合作用。为了更准确地描述可展结构的动力学行为,所有的铰链都应该被模拟为间隙铰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式结构 转动间隙铰链 动力学相互作用 Gonthier接触力模型 LuGre摩擦模型 雅可比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矿作用动力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被引量:60
5
作者 於崇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4-82,共21页
矿床是一种复杂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理论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但至... 矿床是一种复杂系统,而成矿作用则是一种复杂的动力学过程。矿床成因的基本问题归根结底是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成矿作用动力学是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又是矿床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理论中的一个新的学术方向,但至今基本上还是一个有待开发的空白领域。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成矿作用的速率、机制和过程。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发展理论地球化学,还可以使矿床成因研究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定性走向定量,对传统的矿床成因理论将有新的突破。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研究工作实践和对当前国内外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及非线性科学的发展现状和动态的分析与认识提出了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并作了较详细的剖析。笔者还针对成矿地球化学系统的特点,强调指出将“多组成耦合系统和多重耦合过程动力学”作为成矿作用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动力学 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 矿床成因 耦合过程 自组织 复杂性 非线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M方法研究人TDP-43-DNA相互作用动力学及关键位点
6
作者 邓雪晴 王世豪 +1 位作者 巩卫康 李春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93-1500,共8页
TAR 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e response DNA binding protein 43,TDP-43),一种可变剪切因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富含TG序列的DNA,涉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虽然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有力的工具,但它非常耗时,且难以... TAR DNA结合蛋白43(transactive response DNA binding protein 43,TDP-43),一种可变剪切因子,可以特异性地结合富含TG序列的DNA,涉及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虽然是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强有力的工具,但它非常耗时,且难以对有大的构象变化的体系进行充分采样来研究其变构行为.本工作使用粗粒化的基于弹性势的高斯网络模型(Gaussian network model,GNM)研究人TDP-43与靶标DNA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进一步地,利用本课题组之前提出的基于GNM的热力学循环方法识别TDP-43与DNA相互作用的关键残基,其微扰引起了大的结合自由能的变化.DNA结合后,TDP-43上富含正电残基的loop1和loop3片段有较大的柔性损失,这反映了它们在识别和结合中的诱导契合作用.另外发现,基于热力学循环的方法不仅识别到一些与DNA特异性相互作用有关的重要残基,而且识别到一些远离结合界面但在结合引起的分子构象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残基.本研究有助于理解TDP-43与DNA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可为药物设计提供重要信息,另外该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拓展到其他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动力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P-43-DNA相互作用 高斯网络模型 关键残基 相互作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多个间隙铰的舵机传动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万琦 刘更 +2 位作者 宋春雨 马尚君 佟瑞庭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94-1000,共7页
为了满足舵机传动系统中铰链小间隙、大力载和大接触区域的特点,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接触碰撞过程且考虑非线性变刚度系数和轴承轴向尺寸的法向接触力模型。通过在不同间隙尺寸、恢复因数、初始碰撞速度和轴承轴向尺寸等各种工况下... 为了满足舵机传动系统中铰链小间隙、大力载和大接触区域的特点,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大面积接触碰撞过程且考虑非线性变刚度系数和轴承轴向尺寸的法向接触力模型。通过在不同间隙尺寸、恢复因数、初始碰撞速度和轴承轴向尺寸等各种工况下的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适用范围。进一步通过ADAMS软件中用户自定义子程序接口,将该接触力模型通过编译、链接嵌入舵机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中,仿真结果表明:多个间隙铰下的系统动态响应并非单个间隙下响应的简单叠加,其相互耦合作用加剧了系统的振荡及非线性特性。该研究为含间隙铰飞行器的结构优化及控制策略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舵机传动系统 间隙铰 非线性接触力模型 动力学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蒺藜皂苷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吕文伟 曲极冰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GSTT)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血塞通(阳性对照药物)组及GSTT低、中、高剂量(6.26、12.52和25.00 mg.kg-1)组。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检测血流... 目的:观察蒺藜皂苷(GSTT)对麻醉开胸犬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实验犬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对照组、血塞通(阳性对照药物)组及GSTT低、中、高剂量(6.26、12.52和25.00 mg.kg-1)组。采用静脉注射给药方式,检测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各项指标。结果:GSTT低、中及高剂量组犬心肌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动脉压、冠脉阻力、总外周血管阻力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心肌耗氧量、心肌耗氧指数及心肌氧摄取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GSTT对麻醉开胸犬心脏功能有明显的调节和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药理学 皂苷类/药理学 疾病模型 动物 血流动力学/药物作用 氧耗量/药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修复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晓虎 张胜华 杨宁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7-20,共4页
丛枝菌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往往体现出比单纯的植物修复具有更强的土壤修复能力。论文以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动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在诺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建模与参数优化得到针对Zn2+和Hg2+在不同浓度... 丛枝菌根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往往体现出比单纯的植物修复具有更强的土壤修复能力。论文以丛枝菌根真菌孢子对茶园土壤重金属的吸收动力学作用为研究对象,在诺德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建模与参数优化得到针对Zn2+和Hg2+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吸收动力学模型。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发现茶园丛枝菌根的真菌孢子在适中浓度下对重金属的吸收作用最强,并且此时的动力学模型预测误差也最小,最小误差可达2.4%。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用于丛枝菌根土壤修复作用动力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 土壤 重金属 修复 作用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震波速的三维图像看上扬子岩石圈变化
10
作者 刘晓宇 杨文采 瞿辰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5-902,共8页
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印度板块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大陆碰撞和陆—陆俯冲不仅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和加厚,而且导致高原周围广大地域的地貌环境和深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是否有大量物质从高原下方蠕动向华南和华北?是否... 印度次大陆与亚洲大陆碰撞之后,印度板块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大陆碰撞和陆—陆俯冲不仅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和加厚,而且导致高原周围广大地域的地貌环境和深部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是否有大量物质从高原下方蠕动向华南和华北?是否引起云贵高原隆升?笔者等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层析成像,对从高原下方物质蠕动与云贵高原隆起问题进行研究。地震层析成像表明,在印度次大陆与亚欧大陆碰撞和俯冲期间,有青藏高原的岩石圈物质受挤压向上扬子下方挤出,挤出发生在深度73~113 km的岩石圈地幔的中部,路线沿义敦—西昌—东川—安顺。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中部物质受挤压向上扬子下方挤出的后果之一,就是云贵高原的岩石圈体量增加和隆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作用 中国西南部 地震波速度 三维层析成像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高原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地壳地震波速的三维图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文采 刘晓宇 +1 位作者 瞿辰 石战结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是研究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和动力学作用的重要方法。笔者等研究中国西北部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表明研究区的岩石圈波速结构反映了显生宙多个老陆块拼合形成的构造模式。这些老陆块,包括塔里木、准噶尔... 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是研究地壳上地幔三维结构和动力学作用的重要方法。笔者等研究中国西北部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表明研究区的岩石圈波速结构反映了显生宙多个老陆块拼合形成的构造模式。这些老陆块,包括塔里木、准噶尔、柴达木、吐哈、银根、腾格里和鄂尔多斯等,在岩石圈地幔上层都具有高速特征。三维层析成像还表明,印度次大陆对亚欧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影响到天山山脉,塔里木盆地西部和土哈盆地抬升,但是形成的激烈变形主要作用在上—中地壳。结合地面重力和航磁的高精度数据综合研究,还可以对研究区拼合作用的特征和拼合早期的洋—陆转换带的遗存,提供准确的动力学作用类型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速度 三维层析成像 中国西北部 动力学作用 陆块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矸石的环境水文地质作用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卫东 陈润羊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以抚顺市煤矸石场为例,阐述了煤矸石的作用模式,从煤矸石堆积体的风化作用、自燃火作用、溶滤作用、水动力学作用、环境生态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煤矸石的环境水文地质作用模式和抚顺市煤矸石场对周围环境污染的机理及污染现状,分析了存在... 以抚顺市煤矸石场为例,阐述了煤矸石的作用模式,从煤矸石堆积体的风化作用、自燃火作用、溶滤作用、水动力学作用、环境生态效应等方面探讨了煤矸石的环境水文地质作用模式和抚顺市煤矸石场对周围环境污染的机理及污染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地质作用 动力学作用 生态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能分子离子或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友年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1期12-19,共8页
综述近几年关于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进展 ,重点讨论了离子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效应对离子团库仑爆炸过程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与单个原子离子相比 ,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过程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 综述近几年关于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进展 ,重点讨论了离子之间的动力学相互作用效应对离子团库仑爆炸过程和能量损失的影响 .与单个原子离子相比 ,分子离子和离子团与固体材料相互作用过程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其中最明显的两个特征是“库仑爆炸”现象和“vicinage效应”.前者是离子团中内部库仑力作用的结果 ,这种排斥力使得离子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 ;而后者是源自于固体中价电子气的极化作用 ,即离子团中单个离子运动产生的电激发相互干扰效应 .这种效应不仅影响离子团的库仑爆炸过程 ,如减缓离子团的爆炸速度和改变离子团的结构 ,同时还使得这种离子团的能量损失不同于那些由独立运动离子组成的离子团的能量损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 动力学相互作用 库仓爆炸 分子离子 离子团 固体材料 Vicinage效应 能量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蜡油成因及其形成聚集的地球化学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韩霞 田世澄 张占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78,共6页
全球湖相原油的含蜡量普遍较高,在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南阳凹陷原油的含蜡量高达59%。关于高蜡油的成因,最初有陆相高等植物成因说,近年来认识到低等水生生物也可生成高蜡油,但对部分高蜡油的成因机制依然不清楚。除了母质因素外,着重... 全球湖相原油的含蜡量普遍较高,在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南阳凹陷原油的含蜡量高达59%。关于高蜡油的成因,最初有陆相高等植物成因说,近年来认识到低等水生生物也可生成高蜡油,但对部分高蜡油的成因机制依然不清楚。除了母质因素外,着重论述了微生物改造作用、催化合成反应、温度场效应、压力场效应、运移分馏效应等动力学作用和地球化学效应对高蜡油形成聚集与次生变化的控制作用。讨论了大民屯凹陷高蜡油的成因及其形成聚集的地质-地球化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蜡油成因 动力学作用 地球化学效应 温度场效应 催化合成反应 运移分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空间蒸汽熄灭油池火灭火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修昆 梁天水 +3 位作者 王德勇 丛北华 况凯骞 廖光煊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90,共7页
对蒸汽熄灭油池火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设置对比试验,研究了全淹没保护方式和局部保护方式下的不同灭火效果,分析了开放空间中蒸汽熄灭油池火的主导灭火机理。结果表明,局部保护条件下,蒸汽能快速熄灭油池火;全淹没保护条件下,利用... 对蒸汽熄灭油池火进行了模拟试验研究,通过设置对比试验,研究了全淹没保护方式和局部保护方式下的不同灭火效果,分析了开放空间中蒸汽熄灭油池火的主导灭火机理。结果表明,局部保护条件下,蒸汽能快速熄灭油池火;全淹没保护条件下,利用同样的蒸汽供给强度及更小的火源,蒸汽灭火效率则相对较低。基于对比试验、灭火过程及火焰结构的分析表明,蒸汽的动力学作用为开放空间内蒸汽熄灭油池火的主导灭火机理。最后从理论基础上对蒸汽的动力学作用进行了验证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蒸汽 灭火机理 动力学作用 局部保护 油池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奥陶纪-早志留纪地质事件记录
16
作者 高利娥 曾令森 胡古月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319-322,共4页
青藏高原是由“多陆块、多岛弧”组成,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岩浆作用,记录了“多洋盆、多俯冲、多期碰撞和多期造山”的动力学作用过程(Hsu et al.,1995;Yin and Harrison,2000),又称为“造山的高原”(Dewey,et a... 青藏高原是由“多陆块、多岛弧”组成,自新元古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构造岩浆作用,记录了“多洋盆、多俯冲、多期碰撞和多期造山”的动力学作用过程(Hsu et al.,1995;Yin and Harrison,2000),又称为“造山的高原”(Dewey,et al.,2005;许志琴等,20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造山带 事件记录 晚奥陶纪 志留纪 地质 构造岩浆作用 青藏高原 动力学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软流圈与特提斯洋板块俯冲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文采 瞿辰 +4 位作者 任浩然 黄联捷 胥颐 于常青 刘晓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1-532,共12页
由于缺乏足够的青藏高原内部观测的地震数据,难以对地壳上地幔构造进行准确的地震体波三维层析成像。在中国西部设有412个地方地震台站,2005~2008年观测仪器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为解决地震体波层析成像的观测数据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由于缺乏足够的青藏高原内部观测的地震数据,难以对地壳上地幔构造进行准确的地震体波三维层析成像。在中国西部设有412个地方地震台站,2005~2008年观测仪器全部实现了数字化,为解决地震体波层析成像的观测数据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经过收集和整理这些地方地震台2009~2015年的数字化观测数据,得到了通过青藏高原的足够地震射线和对应的走时数据,处理后在北京和美国进行了三维层析成像计算,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利用地方地震台站的数据开展青藏高原地壳地震波速度的三维层析成像研究,得到1°×1°×20 km网格的纵波三维速度结构图像,揭示了青藏高原地壳上地幔波速结构特征。三维层析成像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岩石圈地幔的速度变化很不连续,与软流圈没有连续的分界面。青藏高原软流圈内局部的高速和低速异常密集分布,与克拉通地区均匀分布的模式不同。这种软流圈内异常密集分布的模式,是新生代以来特有的大规模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的反映。成像结果发现在高原软流圈底部有一个清晰和稳定的高波速异常,它是现今特提斯洋板块的反映,纬度在28°~40°N之间。根据印度板块和特提斯洋板块的推进运动速度的估计,可以把现今特提斯洋板块构造模型沿时间轴反推回50 Ma和100 Ma以前,得到反映特提斯洋板块演化和青藏高原上地幔地质作用过程的模式。此模式说明,在50 Ma前特提斯洋板块已经俯冲到青藏高原软流圈,然后慢慢地下沉到软流圈底部。根据这个新生代青藏高原上地幔地质作用过程的反推模式,对不同时期特提斯洋板块和印度板块陆—陆俯冲前沿进行了定量的定位。这个作用过程的模式对板块构造学说以往的认识有一个重要突破:不认为所有的大洋板块都会俯冲到上地幔底部,宽度较小、俯冲速度较快的特提斯洋板块可能只俯冲到410 km的间断面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震 P 三维层析成像 软流圈异常 特提斯洋板块 动力学作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生态效益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模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宁 张荣标 +2 位作者 张永春 郭建江 张胜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8-112,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壤微生物生态效益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微生物作用动力学研究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效态养分的直接以及间接生态效应,并在原有非生物评价指标权重结构的基础上,将微生物对肥力的贡献力折算到土壤有效态养分指标... 提出了一种基于土壤微生物生态效益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微生物作用动力学研究分析土壤微生物对土壤效态养分的直接以及间接生态效应,并在原有非生物评价指标权重结构的基础上,将微生物对肥力的贡献力折算到土壤有效态养分指标的权重上进行权值再分配,从而建立了微生物评价指标权值。划分微生物以及其他因素的评价等级并确定适宜型隶属度函数参数,建立土壤肥力综合模糊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与作物产量进行相关度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综合评价结果与小麦的长势和产量的相关度均高于传统方法,体现出较好的评价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生态效益 综合模糊评价 微生物作用动力学 相关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监测异丙酚靶控输注和手动持续输注对全麻患者用药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曹学照 姜艳华 马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35-1036,共2页
异丙酚因其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安全,无兴奋现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术中通常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或是持续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深度。本文拟探讨有无BIS监测对异丙酚靶控输注和手动持续输注对全麻... 异丙酚因其麻醉作用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安全,无兴奋现象,在临床上广泛应用[1]。术中通常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或是持续输注异丙酚维持麻醉深度。本文拟探讨有无BIS监测对异丙酚靶控输注和手动持续输注对全麻患者用药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S 异丙酚 靶控输注 全身麻醉 血流动力学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谱学
20
《中国光学》 EI CAS 1999年第1期13-14,共2页
O433.54 99010081C60对DNA光动力学作用的FT-Raman光谱研究=Studies of the photodynamic effects of fullerene(C<sub>60</sub>)on DNA by FT-Raman spectroscopy[刊,中]/严庆丰,钱凯先(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浙江,... O433.54 99010081C60对DNA光动力学作用的FT-Raman光谱研究=Studies of the photodynamic effects of fullerene(C<sub>60</sub>)on DNA by FT-Raman spectroscopy[刊,中]/严庆丰,钱凯先(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浙江,杭州(310027)),李文铸(浙江大学物理系.浙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作用 浙江大学 光谱研究 生物科学 激光光谱学 肿瘤组织 物理系 杭州 正常组织 光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