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预估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苏凯 王春晖 +1 位作者 周刚 孙立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3-497,共5页
根据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结果,采用"亚层变形叠加"的基本思想,对室内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包含温度、作用次数、剪应力、材料抗剪强度、速度等主要因素的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辙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环... 根据加速加载车辙试验结果,采用"亚层变形叠加"的基本思想,对室内永久变形预估模型进行了标定,确定了包含温度、作用次数、剪应力、材料抗剪强度、速度等主要因素的车辙预估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辙模型能够较精确地模拟环道路面的车辙变形规律,该预估方法可为沥青路面车辙方面的相关研究及沥青路面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车辙 加速加载试验 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微表处长期路用性能 被引量:43
2
作者 孙晓立 张肖宁 蔡旭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1-695,共5页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评价微表处路用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为基础试验平台,通过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集料级配、填料类型与用量和聚丙烯纤维用量等对... 现有微表处技术指南中评价微表处路用性能的试验方法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影响了微表处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以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为基础试验平台,通过室内加速加载试验研究集料级配、填料类型与用量和聚丙烯纤维用量等对微表处混合料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级配微表处的抗滑性能相对较好,然而耐磨耗性能相对细级配微表处要差;适当增加水泥或添加矿粉都可以较大地提高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掺入适当比例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显著提高微表处的抗滑性能和耐磨耗性能.研究结果同时表明了轮胎驱动式路面功能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可真实模拟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快速和定量评价路面的表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加速加载试验 微表处 长期路用性能 抗滑性能 耐磨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MA类钢桥面铺装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张肖宁 容洪流 +1 位作者 黄文柯 陈剑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26,34,共7页
高温性能是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薄弱环节.采用南非MLS66型加速加载设备,对港珠澳大桥拟采用的两种英国体系浇注式沥青(MA)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大型直道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用德国GA工艺生产的MA(即G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可以达... 高温性能是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薄弱环节.采用南非MLS66型加速加载设备,对港珠澳大桥拟采用的两种英国体系浇注式沥青(MA)钢桥面铺装结构进行大型直道高温性能加速加载试验.结果表明,用德国GA工艺生产的MA(即G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可以达到甚至略优于英国传统工艺生产的MA铺装结构高温性能,采用GMA工艺解决了今后实桥桥面铺装施工时的生产工效问题,同时GMA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可以达到英国标准体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式沥青 钢桥面铺装 高温性能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S66加速加载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变形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武金婷 叶奋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06-413,共8页
通过MLS66(mobile load simulator 66)加速加载试验,定性、定量探讨了重载交通下高温及常温时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轮载初期的二次压实下路面产生的压密性车辙约占总车辙深度的1/3-1/2;高温下压密变形速... 通过MLS66(mobile load simulator 66)加速加载试验,定性、定量探讨了重载交通下高温及常温时沥青路面车辙变形的发生及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在轮载初期的二次压实下路面产生的压密性车辙约占总车辙深度的1/3-1/2;高温下压密变形速率比常温下高1个数量级左右,且平均车辙深度增加速率、平均稳定凹陷变形速率分别约为后者的2倍及5倍;在稳定加载期内,高温下路面隆起面积占总车辙面积比例的平均值约为0.40,常温下约为0.45.建议:应根据平均车辙深度增加速率估算车辙变形的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沥青路面养护管理计划;对于改性类沥青混合料需进行极端高温的抗形变能力试验;应以车辙面积和空隙率的变化来评判车辙变形的发生及类型;应改进中面层材料的组成设计,采用模量较高的沥青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加速加载试验 车辙变形 高温 常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环氧树脂乳化沥青微表处的加速加载试验 被引量:9
5
作者 王端宜 钱琪 +1 位作者 丁蓬勃 梁何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95-199,共5页
微表处是目前改善路面表面功能及预防性养护最常用的措施之一。由于乳化过程弱化了沥青黏结力,极大影响了包括微表处在内的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的耐久性。为此,研究通过向改性乳化沥青掺加一定量水溶性环氧树脂来改善其黏结力;并采用&qu... 微表处是目前改善路面表面功能及预防性养护最常用的措施之一。由于乳化过程弱化了沥青黏结力,极大影响了包括微表处在内的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的耐久性。为此,研究通过向改性乳化沥青掺加一定量水溶性环氧树脂来改善其黏结力;并采用"主驱动轮式路面材料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对掺加环氧树脂和未掺加的微表处混合料进行室内加速加载试验定量评价,比较二者的抗滑性和抗剥落性。结果表明,环氧树脂的掺加可减小微表处抗滑性、抗剥落性的衰减速率,是改善微表处耐久性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微表处 加速加载试验 抗滑性 抗剥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加载试验的温拌沥青混合料长期性能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春 郝培文 张喜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0-868,共9页
目的研究分别添加Aspha-min、Sasobit和DAT温拌剂的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WMA)长期使用性能.方法对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常规性能试验和MMLS3加速加载试验,并采用基于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深度预估方法对WMA的长期抗车辙性... 目的研究分别添加Aspha-min、Sasobit和DAT温拌剂的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WMA)长期使用性能.方法对3种温拌沥青混合料的使用性能进行了常规性能试验和MMLS3加速加载试验,并采用基于车辙试验的沥青路面车辙深度预估方法对WMA的长期抗车辙性能进行评估.结果 3种WMA使用性能基本可以达到热拌沥青混合料(HMA)的技术水平,但添加Aspha-min和Sasobit后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较差,在多雨地区尤其是多雨寒冷地区使用时应采取一定改善措施;MMLS3加速加载试验表明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变形存在两个阶段:迅速增大的压密阶段和稳定增加的蠕变阶段,且车辙深度与加载次数呈良好的对数关系,而回归系数a则可以较好地表征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采用MMLS3加速加载试验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性能时标准试验加载次数可以选择20~30万次.结论在添加温拌剂后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基本都能达到甚至超过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温拌沥青混合料 加速加载试验 长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S66加速加载试验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震 顾兴宇 任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4-122,共9页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变化规律,采用MLS66加速加载设备在不同路面温度场及加载速度下进行路面测试.结果表明:测点位置对面层层底横向应变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纵向应变的影响较弱,二者最不利荷载位置均为双轮中心;竖向... 为研究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变化规律,采用MLS66加速加载设备在不同路面温度场及加载速度下进行路面测试.结果表明:测点位置对面层层底横向应变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纵向应变的影响较弱,二者最不利荷载位置均为双轮中心;竖向应变受测点位置的影响最不明显.基层和底基层层底的最不利荷载点也在双轮中心.面层层底三向应变幅值与温度正指数相关,其中竖向压应变最为明显,温度每升高1℃,应变增加59.4×10^(-6);基层、底基层应变幅值受温度影响较小.加载速度降低导致面层层底纵向、竖向应变幅值和作用时间的增加,速度由22 km/h降低至10 km/h时,作用时间分别增加110%和67.6%,这将引起面层的疲劳开裂以及压密型车辙.因此对于交叉路口和停车频繁的路段,应注意对该层位进行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半刚性基层 动力响应 加速加载试验 应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速加载的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轮辙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冉武平 凌建明 赵鸿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0-335,共6页
对华东某军用机场试验段4种道面在60℃下展开加速加载试验,研究其轮辙变形特性.通过4种道面轮辙变形发展特性对比分析,探究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的最大轮辙变形、轮辙变形速率、轮辙变形面积及其隆起比.结果表明:在高温下,环氧沥青混凝土... 对华东某军用机场试验段4种道面在60℃下展开加速加载试验,研究其轮辙变形特性.通过4种道面轮辙变形发展特性对比分析,探究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的最大轮辙变形、轮辙变形速率、轮辙变形面积及其隆起比.结果表明:在高温下,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具有较好抑制下卧层隆起和应力扩散能力,其抗轮辙性能明显优于SMA道面;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轮辙变形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在加载前期,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轮辙凹陷面积大于隆起面积,但加载到一定次数后隆起面积大于凹陷面积;轮辙隆起比与道面结构有关,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初期的隆起比较小,加载后快速增大,但达到0.55时保持不变,建议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隆起比为0.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加载试验 环氧沥青混凝土道面 轮辙 变形特性 隆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足尺加速试验的挖掘机动臂疲劳断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向清怡 吕彭民 王朋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33-1241,共9页
为了分析动臂正常服役期间疲劳断裂的原因,提出了动臂台架疲劳试验方案,并基于疲劳关键点损伤复现一致性原则将实测铰点多向载荷等效为单向加载载荷,且由等效载荷引起的动臂疲劳关键点计算损伤与各测点实测应力疲劳累积损伤均处于同一... 为了分析动臂正常服役期间疲劳断裂的原因,提出了动臂台架疲劳试验方案,并基于疲劳关键点损伤复现一致性原则将实测铰点多向载荷等效为单向加载载荷,且由等效载荷引起的动臂疲劳关键点计算损伤与各测点实测应力疲劳累积损伤均处于同一个数量级,相对误差在8%以内;采用由等效单向加载载荷时间历程编制而成的五级加速试验程序谱,开展了四台大中型挖掘机动臂的足尺加速加载疲劳试验,并对疲劳破坏断口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动臂疲劳寿命离散性较大,疲劳裂纹源自未焊透、未熔合、气孔等焊接缺陷引起的应力集中点,根据台架试验结果对其中一台动臂焊缝结构细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后,疲劳寿命至少提高了1.5倍。常用国际焊接标准中BS7608-2015、IIW-2008和AWS-2015标准预测寿命比较接近,且与第2、3台动臂的台架疲劳试验结果接近,而欧洲标准EN-2005预测寿命偏长。所提台架疲劳试验能有效检验出动臂等类似结构疲劳强度薄弱部位,为结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掘机 动臂 足尺加速加载试验 疲劳断裂 焊接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重复荷载作用下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细微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航 郝培文 +2 位作者 凌天清 王学武 何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87-994,共8页
为研究高温重复荷载作用对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细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加速加载试验,对掺加三种复合纤维和不掺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CT扫描试验,对加速加载前后各组沥青混合料的平均空隙体积和粗集料水平倾角的... 为研究高温重复荷载作用对复合纤维沥青混合料细微观结构的影响,基于加速加载试验,对掺加三种复合纤维和不掺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车辙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采用CT扫描试验,对加速加载前后各组沥青混合料的平均空隙体积和粗集料水平倾角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掺加纤维的沥青混合料,掺加复合纤维后,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显著提升,其中掺加复合纤维Ⅲ的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减少了61%;掺加三种复合纤维后,沥青混合料平均空隙体积有所降低,粗集料水平倾角有所增加,在高温重复荷载作用下,复合纤维能够显著减缓沥青混合料平均空隙体积的增加幅度,增幅在13%以内,同时减缓粗集料水平倾角的降低幅度,降低值在6.6°以内;沥青混合料车辙深度与加速加载前平均空隙体积、粗集料倾角变化均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复合纤维 加速加载试验 CT扫描试验 平均空隙体积 粗集料水平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车辙试验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曹林涛 李立寒 孙大权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4-557,共4页
根据车辙影响因素分析和材料设计高温性能评价,提出了包含车辙试验评价参数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基本框架.通过大量车辙试验,针对不同抗车辙性能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立了该模型参数及系数.基于车辙等效原则,通过ALF加速加载试验... 根据车辙影响因素分析和材料设计高温性能评价,提出了包含车辙试验评价参数的沥青层永久变形预估模型基本框架.通过大量车辙试验,针对不同抗车辙性能区间,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确立了该模型参数及系数.基于车辙等效原则,通过ALF加速加载试验,修正了该模型荷载影响规律.同时,采用ALF加速加载试验以及车辙深度与速度的函数,建立了室内外加载间的车辙修正关系.该模型可用于实际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路面 车辙试验 加速加载试验 永久变形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微表处的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12
作者 孙晓立 张肖宁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7-870,共4页
微表处是一种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然而在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微表处罩面存在耐磨耗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严重阻碍了该技术在广东高速公路的推广应用.为此,开发了新型微表处技术———高性能微表处,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掺入适当比... 微表处是一种常见的预防性养护技术,然而在高温多雨的广东地区,微表处罩面存在耐磨耗性能差,使用寿命短等缺点,严重阻碍了该技术在广东高速公路的推广应用.为此,开发了新型微表处技术———高性能微表处,该技术的核心是通过掺入适当比例的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使其在室温环境下发生化学交联反应,形成高粘结性能的空间网状结构.室内湿轮磨耗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微表处,高性能微表处的耐磨耗性能和抗水损坏性能提高了约60%.长期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高性能微表处的抗滑性能和抗剥落性能均明显优于常规微表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高性能微表处 湿轮磨耗试验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结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周刚 周进川 +1 位作者 华斌 佘兆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7-192,共6页
为了分析厚沥青层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轮载作用下各结构层永久变形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在50--60℃高温下进行的室内大型足尺环道路面加速加载试验,测试了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测定结... 为了分析厚沥青层的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在轮载作用下各结构层永久变形发生发展的规律,通过在50--60℃高温下进行的室内大型足尺环道路面加速加载试验,测试了不同轮载作用次数下沥青路面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环道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对于本试验三种沥青层厚度超过20cm的沥青路面结构,土基对车辙的影响很小,级配碎石柔性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半刚性基层对车辙的影响也很小,路面永久变形主要发生在20cm深度范围的沥青层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永久变形 环道试验 柔性基层 半刚性基层 车辙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的逆向设计及其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端宜 雷超旭 +1 位作者 蔡旭 区仕权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4-88,110,共6页
鉴于传统路面设计及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思想,提出沥青路面的逆向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在充分掌握原路面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材料准备、芯样扫描分析、路面重塑的整个过程,并利用独立开发的新型路面材料... 鉴于传统路面设计及评价方法的局限性,基于逆向工程技术思想,提出沥青路面的逆向设计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设计流程.在充分掌握原路面特征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材料准备、芯样扫描分析、路面重塑的整个过程,并利用独立开发的新型路面材料加速加载试验系统进行磨耗试验,测定重塑路面抗滑性能的变化.然后,引入相似理论,通过比较发现重塑路面各项指标与原路面相似度较高,从而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路面养护处治后,抗滑性能的熵值增大,说明表面处治将使系统内部子系统功能更加趋于一致,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逆向工程 路面设计 重塑 加速加载试验 相似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的衰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端宜 李彦标 潘艳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 为了精确评价沥青超薄磨耗层开放交通后抗滑性能衰变过程、机理及影响因素,首先利用弧形模具及其配套的轮碾机来制备弧形超薄磨耗层试件;然后通过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对4种级配类型和3个沥青胶结料等级的沥青超薄磨耗层试件进行加速加载试验;最后借助激光纹理扫描仪对一定轮载次数作用后的试件分别进行扫描。结合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S型函数的沥青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衰变模型,以及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来分析各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对抗滑性能的独立和耦合作用。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驱动轮式加速加载系统结合S型函数模型可以定量地评价和预测沥青超薄磨耗层性能的演变过程;空隙率影响超薄磨耗层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空隙率越大,则超薄磨耗层的宏观和微观构造深度的前期衰减速率越大;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受沥青胶结料等级影响更大,沥青胶结料性能等级越高,则宏观构造深度的中后期衰减速率越慢;空隙率和沥青胶结料等级对超薄磨耗层微观构造深度中后期衰减速率的影响相当。因此,在进行超薄磨耗层抗滑性能设计时,选择大空隙率的开级配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级配对路面抗滑耐久性是有益的,而沥青胶结料的性能等级则可以根据交通量的大小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薄磨耗层 加速加载试验 抗滑性能衰变模型 3D激光纹理扫描 宏观纹理 微观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使用性能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设计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肖宁 陈剑华 +3 位作者 邹桂莲 樊钊甫 曾利文 徐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28-2834,共7页
针对钢桥面铺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高温车辙、疲劳开裂问题,提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四阶段设计法"确保高温性能与疲劳性能的平衡;基于黏弹力学原理,提出动稳定度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大型加... 针对钢桥面铺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高温车辙、疲劳开裂问题,提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四阶段设计法"确保高温性能与疲劳性能的平衡;基于黏弹力学原理,提出动稳定度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大型加速加载试验进行验证其可靠性;基于断裂力学和能量法原理,提出冲击韧性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评价指标,通过试验建立起冲击韧性和四点弯曲疲劳寿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动稳定度可准确反映浇注式沥青混凝土高温抗变形能力;冲击韧性和疲劳性能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采用冲击韧性能有效评价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混凝土 “四阶段设计法” 加速加载试验 高温性能 动稳定度 疲劳性能 冲击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LS3的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武金婷 叶奋 赵倩倩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4-659,共6页
运用最先进的小型加速加载设备MMLS3(1/3model mobile load simulator)对常见的用于上、中面层的4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试验,提出了适合中国的MMLS3室内加速加载的各项试验参数.通过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抗车辙性能,得... 运用最先进的小型加速加载设备MMLS3(1/3model mobile load simulator)对常见的用于上、中面层的4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高温稳定性试验,提出了适合中国的MMLS3室内加速加载的各项试验参数.通过研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实际抗车辙性能,得出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优劣顺序为:SBS橡胶复合改性SMA-13,SBS改性AC-20C,SBS改性AC-13C,SBS橡胶复合改性OGFC-13,岩沥青改性AC-20C.由于OGFC-13的大空隙结构,必然要在某种程度上牺牲其强度、抗剪切性能及耐久性,不建议在重交通的高速公路上使用其作为表面层.高温重载或超限地区应加强中面层的优化设计.MMLS3加载试验及常规动稳定度试验在衡量空隙率差距小的沥青混合料时,两者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对于不同沥青混合料,当其空隙率差距大时,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或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行车荷模拟系统(MMLS3) 加速加载试验(APT) 沥青玛蹄脂(SMA) 开级配磨耗层(OGFC) 沥青混合料(AC) 高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热岛效应对沥青路面温度场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仪南 张宏超 +1 位作者 王健 路贺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48-551,596,共5页
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同其温度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热岛效应是同样大气条件下的局部高温温度场,在其影响下,市郊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将存在温度差,其力学性能将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市区的路面比郊区的路面更容易出现破坏。为了验证这种... 沥青路面的力学性能同其温度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热岛效应是同样大气条件下的局部高温温度场,在其影响下,市郊沥青路面结构的温度场将存在温度差,其力学性能将出现变化,从而导致市区的路面比郊区的路面更容易出现破坏。为了验证这种影响,实测了在夏季高温季节时沥青路面结构中的热岛强度,并通过轮辙试验及加速加载试验考察其对沥青路面抗变形性能、车辙试验验收标准及沥青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沥青结合料选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温度场 热岛效应 轮辙试验 加速加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结构足尺力学响应实测与仿真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怀志 任俊达 +1 位作者 纪伦 王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1-48,共8页
为探究沥青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力学响应,通过基于辽宁省沥青路面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开展路面结构力学仿真方法及力学响应特征研究.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测足尺加速加载路面的面层底部、基层底部和路基顶面的力学响应,利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 为探究沥青路面在荷载作用下力学响应,通过基于辽宁省沥青路面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开展路面结构力学仿真方法及力学响应特征研究.采用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测足尺加速加载路面的面层底部、基层底部和路基顶面的力学响应,利用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获取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参数,通过FWD弯沉盆反算得到基层及土基的弹性模量,利用接触痕迹得到轮胎的接触面分布;通过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及四点弯曲动态模量试验对传感器进行了标定.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基于实测参数的路面结构力学仿真模型,分析路面结构在不同加载位置和速度下的力学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路面力学仿真模型能较合理地模拟沥青层底三向应变、半刚性材料层底纵向、横向应变以及土基顶面的压应力.沥青混合料粘弹特性导致弹性后效,使力学响应曲线表现出非对称特点.随着温度的增加和加载速度的减小,沥青层底三向应变、半刚性基层底的水平应变以及土基顶面压应力的响应幅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面工程 加速加载试验 三维粘弹有限元 路面力学响应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海桥梁超大规模钢桥面铺装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凡超 金秀男 张革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9,共12页
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m2,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对保障铺装的优良使用性能意义重大。通过对典型钢桥面铺装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并根据项目建设条件和临近区域工程应用经验,提出采用GMA浇注式... 港珠澳大桥钢桥面铺装面积达50万m2,是世界最大规模的钢桥面铺装工程,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对保障铺装的优良使用性能意义重大。通过对典型钢桥面铺装方案进行比选分析,并根据项目建设条件和临近区域工程应用经验,提出采用GMA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钢桥面铺装方案。采用高温性能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研究,揭示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因素,明确冲击韧性与疲劳寿命的关系;采用全仿真足尺模型加速加载试验,证明GMA浇注式沥青混合料具有可靠的高温稳定性和优良的疲劳耐久性;开展拉拔试验及水稳定性试验,验证铺装体系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及防水性能。基于研究结果,提出GMA沥青混合料关键技术指标,并采用动稳定度和冲击韧性分别作为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采用关键技术指标指导工程实践,实际生产的GMA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检测结果满足要求且具有优良的高温性能及抗疲劳性能。项目研究成果对地理位置处于高温多雨的地区、工作条件复杂的钢桥面铺装工程将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珠澳大桥 钢桥面铺装 高温性能 疲劳性能 加速加载试验 黏结性能 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