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载荷加载历程与平均应力修正Aeran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
1
作者 王柳璎 毕俊喜 +3 位作者 侯伟 张国斌 孙鹏文 王妍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0,共6页
针对变幅载荷作用下结构的疲劳损伤和寿命预测问题,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引入载荷交互作用因子和与应力水平相关的实时载荷函数对Aeran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载荷加载历程(包括载荷交互作用和载荷加载顺序)与平均应力的Aeran非线... 针对变幅载荷作用下结构的疲劳损伤和寿命预测问题,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引入载荷交互作用因子和与应力水平相关的实时载荷函数对Aeran模型进行修正,建立了考虑载荷加载历程(包括载荷交互作用和载荷加载顺序)与平均应力的Aeran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模型,采用两级加载下30CrMnSiA钢、45钢和16Mn钢的疲劳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并与考虑载荷交互作用的改进Aeran模型和Miner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修正的Aeran模型预测得到的归一化疲劳寿命与归一化试验值集中分布在x=y参考线附近,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在3种预测模型中,修正Aeran模型预测寿命的误差因子绝对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最小,分别为0.042和0.131,比改进Aeran模型分别小0.021和0.035,比Miner模型分别小0.011和0.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命预测 Aeran模型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 载荷历程 平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载重车辆加载安全区域与极限载荷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根忠 周云波 王显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1期54-57,共4页
重型载重车辆的加载重心位置是重型载重车辆安全行驶的关键因素。文章结合相关项目,对重型载重车辆的加载重心安全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突破了项目的一个技术关口,同时也给出了加载重心安全区域一种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续相关的... 重型载重车辆的加载重心位置是重型载重车辆安全行驶的关键因素。文章结合相关项目,对重型载重车辆的加载重心安全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计算,突破了项目的一个技术关口,同时也给出了加载重心安全区域一种研究方法和思路,为后续相关的研究和车辆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心安全区域 极限加载载荷 重型重车辆 安全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载荷加载顺序的模糊Miner理论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旭亮 聂宏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725-2728,共4页
针对传统Miner理论无法考虑载荷加载顺序的缺陷,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不同载荷顺序下疲劳极限附近的应力对构件造成疲劳损伤的模糊性,使修正后的模糊Miner理论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载荷加载顺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 针对传统Miner理论无法考虑载荷加载顺序的缺陷,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分析了不同载荷顺序下疲劳极限附近的应力对构件造成疲劳损伤的模糊性,使修正后的模糊Miner理论能够较好地反映出载荷加载顺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算例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疲劳寿命的预测误差由原来的63%减小到14.7%,说明这一方法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和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疲劳损伤 载荷顺序 Miner理论 模糊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载荷液压加载系统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晓琳 袁昆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0-214,218,共6页
以大载荷液压加载系统(HLSLS)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控制方法能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HLSLS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力载荷。根据HLSLS的被动式力伺服控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结合缓冲弹簧、舵机位... 以大载荷液压加载系统(HLSLS)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控制方法能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HLSLS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所受到的力载荷。根据HLSLS的被动式力伺服控制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建立了执行机构的数学模型。设计了结合缓冲弹簧、舵机位移和速度前馈、输出力矩变化速度反馈的复合控制器结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加载精度和动态性能。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系统参数整定方法,克服了系统参数时变及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利用Matlab仿真环境和系统试验装置分别进行了系统动态特性实验。计算机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器使HLSLS对于模拟飞行器舵机及其伺服系统所受到的惯性负载、摩擦负载和弹性负载具有很好的力矩动态跟踪能力,完全能够达到系统控制性能指标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工程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液压系统 系统建模 控制器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削中心自动变位全载荷加载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惠烨 黄玉美 李艳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39-844,共6页
为了能够在数控机床刚度检测中更加准确地模拟刀具真实切削状态,提出了一种模拟全载荷加载检测方法。基于实际切削过程中刀具受到力和力矩的全载荷作用,切削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根据实际切削中切削力比例分配原理,在对受力点和的受力方... 为了能够在数控机床刚度检测中更加准确地模拟刀具真实切削状态,提出了一种模拟全载荷加载检测方法。基于实际切削过程中刀具受到力和力矩的全载荷作用,切削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况,根据实际切削中切削力比例分配原理,在对受力点和的受力方向坐标变换的基础上,设计了自动变位模拟全载荷加载装置,通过试验验证了加载装置各向力的比例关系,并将其应用在机床刚度分布检测试验中,得到了刀具在不同切削位置下,机床各测点的位移量,试验结果为评价和改进机床结构设计提高机床静刚度提供了数据依据,为研究和改进预测以及方案修改方法提供了试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车削中心 自动变位 模拟全载荷 刚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的MEMS测试用的多载荷加载台的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施阳和 张鸿海 汪学方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5,13,共3页
MEMS模态测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非接触性,无论是振动激励还是响应测量,都只能是非接触的。为解决MEMS测试中非接触式的振动激励问题,对基础激励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开发出基于压电陶瓷的MEMS测试用的多载荷加载台。这是一个能为M... MEMS模态测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非接触性,无论是振动激励还是响应测量,都只能是非接触的。为解决MEMS测试中非接触式的振动激励问题,对基础激励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开发出基于压电陶瓷的MEMS测试用的多载荷加载台。这是一个能为MEMS测试提供振动、温度和压力这三种载荷的加载装置。从而为进一步开展MEMS的动态测试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压电陶瓷测试 载荷 设计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阶PID控制在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福才 王海澎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99,共9页
针对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中存在的强耦合、加载过程中的多余力干扰、电机内部的高度非线性化和时变性等问题,为提高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控制效果,将分数阶PID控制器应用于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中,该控制器较常规PID多了2个可调... 针对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中存在的强耦合、加载过程中的多余力干扰、电机内部的高度非线性化和时变性等问题,为提高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的动态性能和控制效果,将分数阶PID控制器应用于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中,该控制器较常规PID多了2个可调参数,能更灵活地控制受控对象,采用Oustaloup近似化方法对分数阶算子近似化处理,用改进惯性权重ω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分数阶PID控制器参数进行整定优化。选取不同加载压力的输出波形对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模拟仿真并在电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平台上进行加载试验,通过实验数据求出加载过程中的摩擦力、摩擦系数和加载压力的跟踪曲线与误差曲线图,然后和常规PID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数阶PID控制器抗干扰性强、跟踪精确度高,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变载荷系统 分数阶PID 近似化 粒子群优化 压力 输出波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的建模及线性自抗扰控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福才 赵旭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16-723,共8页
在Qt Creator 4.3.1的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设计了一种电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期望能克服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中存在的强扰动、强耦合、高度非线性化和不确定性等因素,提高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 在Qt Creator 4.3.1的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进行程序开发,设计了一种电动变载荷摩擦磨损试验机,期望能克服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中存在的强扰动、强耦合、高度非线性化和不确定性等因素,提高电动变载荷加载系统的控制效果。提出了一种相比于自抗扰控制器(ADRC)参数减少、控制效果并未受太大影响的更加线性化、带宽化、易于在实际工程应用实现的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方法,并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进行干扰补偿,实现加载压力的实时控制。选取恒值加载、正弦波加载、锯齿波加载3种典型信号,分别进行空载及加载试验,通过LADRC与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LADRC控制下,电动加载系统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变载荷系统 微重力 试验载荷控制 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ADRC) 比例-积分-微分(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加载次序的疲劳寿命预测改进模型 被引量:9
9
作者 薛齐文 杜秀云 王生武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8-93,共6页
针对Corten-Dolan模型中关键参数d难以确定的问题,在Corten-Dolan模型和既有改进模型引入小载荷、损伤程度和应力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相邻2级载荷的先后次序影响,采用增加应力比系数及将载荷加载次序的影响、损伤程度的影响分别作... 针对Corten-Dolan模型中关键参数d难以确定的问题,在Corten-Dolan模型和既有改进模型引入小载荷、损伤程度和应力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相邻2级载荷的先后次序影响,采用增加应力比系数及将载荷加载次序的影响、损伤程度的影响分别作为独立的影响因素2种不同的方法对参数d进行修正,基于此建立2种Corten-Dolan改进模型。根据常用材料(标准45号钢)焊接接头、合金材料(标准16Mn钢)焊接接头以及Q235B钢焊接接头的试验数据,对前述2种改进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Miner模型和既有Corten-Dolan改进模型对比,无论是在2级载荷作用下还是在多级载荷使用下,2种改进模型在进行焊接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时均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因模型的数学表达式较为简单,无需多层迭代计算,便于应用实际工程中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荷次序 Corten-Dolan模型 疲劳寿命 累积损伤 参数修正 焊接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模拟设备电子载荷加载系统的研究
10
作者 白富实 马咏梅 《工具技术》 2013年第5期64-67,共4页
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基于FAST总线系统的飞行模拟设备电子载荷加载系统。针对其加载系统的测试需求,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硬件配置,平台搭建,软件设计和实验测试结果。对控制率进行设计和采用PID控制器,实现了电子载荷加载系统的快速,高精... 设计与实现了一种基于FAST总线系统的飞行模拟设备电子载荷加载系统。针对其加载系统的测试需求,给出了系统工作原理,硬件配置,平台搭建,软件设计和实验测试结果。对控制率进行设计和采用PID控制器,实现了电子载荷加载系统的快速,高精度控制,提高了系统性能指标,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控制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T总线系统 载荷系统 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ray CT的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形变研究
11
作者 李万兆 章正 +3 位作者 彭俊懿 王新洲 石江涛 梅长彤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木材是重要的室内装饰和建筑用工程材料,具有易加工,强重比高等优点。作为生物质多孔材料,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结构易发生变化,进而对其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结构变形可为理解其力学行为提供基础理论支... 【目的】木材是重要的室内装饰和建筑用工程材料,具有易加工,强重比高等优点。作为生物质多孔材料,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结构易发生变化,进而对其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结构变形可为理解其力学行为提供基础理论支撑。【方法】为探索压缩载荷作用下木材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使用微型加载设备对实体木材(花旗松)和胶合材(杨木)试件进行横纹压缩,实时记录加压头位移和加载压力,加载过程中使用X射线断层扫描仪周期性扫描试件,对扫描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实现试件内部空间结构可视化,结合力学性能和内部空间结构演变解析实体木材和胶合材力学失效机制。【结果】实体木材在受载时,早材部分密度快速增加,载荷达到25.26 MPa时,晚材部分密度开始增加。早材管胞压溃是木材内部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压溃路径与生长轮平行;晚材结构改变主要体现为树脂道压缩变形和木射线压裂。胶合材在受载时,局部形变集中是杨木内部结构变形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大孔径导管极易压溃;另外,胶黏剂能够明显增加胶层区域杨木刚度,提高导管结构的稳定性。【结论】本研究解析了横纹载荷作用下实体木材和胶合材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为优化木材加工工艺和指导木材的科学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新型三维动态检测技术为解析木材力学行为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加载载荷 结构变化 X射线断层扫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荷相互作用效应的Corten-Dolan改进模型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其鹏 高月华 李永华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6,共7页
针对变幅载荷作用下载荷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疲劳寿命影响显著的特点,在考虑小载荷、损伤程度和应力状态的基础上引入相邻两级应力比的幂函数对关键参数d进行修正,以表征载荷间相互作用效应的非线性影响,从而建立了改进的Corten-Dola... 针对变幅载荷作用下载荷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对结构疲劳寿命影响显著的特点,在考虑小载荷、损伤程度和应力状态的基础上引入相邻两级应力比的幂函数对关键参数d进行修正,以表征载荷间相互作用效应的非线性影响,从而建立了改进的Corten-Dolan累积损伤模型。同时,引入参数k建立了此类改进模型的统一表达式。基于三种常用材料的试验数据,应用全数据和部分数据建模方案对本文改进模型有效性及预测能力进行了验证。与既有模型相比,改进模型对已知数据的预测精度以及对未知数据的预测能力均较高,该模型能更好地表征加载次序以及载荷幅值变化等载荷相互作用效应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为实际工程中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提供了有效的预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ten-Dolan模型 载荷次序 载荷相互作用 累积损伤 疲劳寿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loading rate on the mechanical response and energy evolution of skarn rock subjected to constant-amplitude cyclic loading
13
作者 WU Yun-feng WANG Yu +5 位作者 LI Chang-hong ZHOU Bao-kun LI Peng CAI Mei-feng SUN Chang-kun TIAN Zi-che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117-1140,共24页
This work aims to reveal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and energ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karn rock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varied frequency loading paths.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lifetime,stress−strain... This work aims to reveal the mechanical responses and energy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karn rock under constant amplitude-varied frequency loading paths.Test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tigue lifetime,stress−strain responses,deformation,energy dissipation and fracture morphology are all impacted by the loading rate.A pronounced influence of the loading rate on rock deformation is found,with slower loading rate eliciting enhanced strain development,alongside augmented energy absorption and dissipation.In addition,it is revealed that the loading rate and cyclic loading amplitude jointly influence the phase shift distribution,with accelerated rates leading to a narrower phase shift duration.It is suggested that lower loading rate leads to more significant energy dissipation.Finally,the tensile or shear failure modes were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loading strategy,with cyclic loading predominantly instigating shear damage,as manifest in the increased presence of pulverized grain particles.This work would give new insights into the fortification of mining structure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mining methodolo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loading loading rate constant amplitud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energy dissip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Technology of Ship Structures 被引量:1
14
作者 DAI Ze-yu WEI Peng-yu +3 位作者 CHEN Xiao-ping JIANG Ze CHEN Zhe TANG Qin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40-1952,共13页
A hull structure is prone to local deformation and damage due to the pressure load on the surface.How to simulate surface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hip structure test.The loading mode of hydraulic actuator co... A hull structure is prone to local deformation and damage due to the pressure load on the surface.How to simulate surface pressure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ship structure test.The loading mode of hydraulic actuator combined with high-pressure flexible bladder was proposed,and the numerical model of the loading device based on flexible bladder was established.The desig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high-pressure flexible bladder based on aramid-fiber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was proposed to break through the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technology of ship structures.The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system based on flexible bladder was developed.The ultimate strength verification test of the box girder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bending moment and pressure was carried out to systematically verify the feasi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of the loading system.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pressure loading technology can be used well for applying uniform pressure to ship structures.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urface loading methods,the improved device can be applied with horizontal constant pressure load,with rapid response and safe process,and the pressure load is always stabl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bending moment load during the test.The requirement for uniform load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test of large structural models is satisfi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is improved by this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pressure load loading system ship structure strength test flexible bladd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5Ni4Mo3N不锈钢表面显微硬度演化与疲劳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吕源 易聪 +5 位作者 周留成 王凌峰 潘熙祥 王一凡 王岩 董蒙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197,共9页
目的研究1Cr15Ni4Mo3N高强不锈钢服役过程中表面硬度演化规律及其疲劳极限。方法采用疲劳拉伸试样,在应力比为0.1条件下对不锈钢开展0、2000、10^(4)、10^(5)、10^(6)、5×10^(6)、10^(7)次循环的疲劳试验,使用显微硬度计测试试件... 目的研究1Cr15Ni4Mo3N高强不锈钢服役过程中表面硬度演化规律及其疲劳极限。方法采用疲劳拉伸试样,在应力比为0.1条件下对不锈钢开展0、2000、10^(4)、10^(5)、10^(6)、5×10^(6)、10^(7)次循环的疲劳试验,使用显微硬度计测试试件表面显微硬度;采用逐级载荷加载法测试不锈钢疲劳极限并用统计学方法验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疲劳断口形貌特征。结果在0~10^(4)次循环下,硬度由433.39HV1提高至459.43HV1,当循环至10^(7)次时,硬度下降至326.11HV1,试验得到不锈钢疲劳极限为765.7 MPa。断口宏观形貌表明,裂纹源位于试件表面层,断面具备裂纹源区、扩展区、瞬断区3个典型疲劳特征,扩展区表面比较平整,微观下扩展区呈河流状花样向四周放射扩展,伴随有大量二次裂纹发生和少量二相粒子析出,有明显的疲劳辉纹。瞬断区相对粗糙,有大范围等轴韧窝,且韧窝内存在大量二相粒子析出。结论在疲劳加载过程中,低循环周期表现为循环硬化,高循环周期表现为循环软化。疲劳极限统计结果具有可靠性。在不锈钢塑性变形时,第二相粒子周围出现裂纹形成微孔并不断扩大聚集最终导致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逐级载荷 疲劳损伤 疲劳极限 断口形貌 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竹短期抗弯蠕变特性及其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章卫钢 江文正 唐荣强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37,共5页
为探索重组竹长期载荷下的极限强度及其加工使用环境,以重组竹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加载载荷(224,280,336和392N)、含水率(浸水、气干和绝干)及厚度(6,8和10mm),在三点弯曲条件下的96h抗弯蠕变特性。结果表明:重组竹蠕变柔量随时间的延... 为探索重组竹长期载荷下的极限强度及其加工使用环境,以重组竹为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加载载荷(224,280,336和392N)、含水率(浸水、气干和绝干)及厚度(6,8和10mm),在三点弯曲条件下的96h抗弯蠕变特性。结果表明:重组竹蠕变柔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加载载荷越大,蠕变柔量越大,瞬时弹性蠕变柔量也越大,到达减速蠕变阶段所需时间越长;8 mm厚浸水、气干和绝干重组竹96h蠕变的总蠕变柔量分别为2.25,1.82和1.62mm,气干和浸水重组竹蠕变柔量变化较为均匀平缓,而绝干重组竹蠕变柔量变化则为阶梯式,瞬时线性增加;6,8和10mm厚气干和绝干重组竹在0.16h内的蠕变柔量分别为4.34,1.58,0.99和4.43,1.23,0.75mm,相同厚度的绝干重组竹瞬时蠕变柔量与最大蠕变柔量均小于气干材,而6mm厚气干重组竹在7.6h后呈直线加速蠕变,再经1.25h后出现断裂现象;微观形态观察发现,重组竹蠕变时产生了微裂纹,而蠕变断裂则是从胶合界面薄弱处开始并向上延伸,最终使界面上方纤维受压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抗弯蠕变 加载载荷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体铝合金抗应力腐蚀性能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江超 陈辉 +2 位作者 王晓敏 马纪军 李恒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0-506,共7页
为了确定高速列车常用5、6、7系列铝合金部件的安全可靠性,采用恒载荷方法和恒位移方法研究了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对试样进行机械切口并预制疲劳裂纹,在施力点施加恒定载荷或恒位移后进行腐蚀试验.通过相同加载对比实验发现:3种系列... 为了确定高速列车常用5、6、7系列铝合金部件的安全可靠性,采用恒载荷方法和恒位移方法研究了其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对试样进行机械切口并预制疲劳裂纹,在施力点施加恒定载荷或恒位移后进行腐蚀试验.通过相同加载对比实验发现:3种系列铝合金中,7N01P-T4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值低于11.238 MPa.m1/2,应力极限值低于224.3 MPa,抗应力腐蚀性能比5083P-H111、6005A-T6差,但均满足使用要求;应力腐蚀阴极反应而导致的氢脆在裂纹源区附近呈现典型的应力腐蚀特征,在疲劳区附近表现氢致开裂特征,与实际断口上直线沟槽分布状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车体 应力腐蚀 载荷 氢致开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料试验机抗折测试系统的研究
18
作者 廖高华 习俊梅 桂家章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5-37,共3页
为了在等载荷加载过程下测试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室温状态的最大抗折强度,开发了一套试验机抗折测试系统。借助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点阵图形液晶及交流电机伺服控制等技术,以手动或自动控制两种方式完成伺服电机的控... 为了在等载荷加载过程下测试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室温状态的最大抗折强度,开发了一套试验机抗折测试系统。借助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点阵图形液晶及交流电机伺服控制等技术,以手动或自动控制两种方式完成伺服电机的控制,实现了材料断裂试验的全过程。现场结果表明,抗折试验机测试系统达到了高精度材料试验的要求,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和维护性好等优点,满足了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机 材料 伺服系统 载荷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抗折试验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19
作者 廖高华 林谋有 闫小乐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1-173,199,共4页
为了在等载荷加载过程中测试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室温状态的最大抗折强度,笔者运用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点阵图形液晶及交流电机伺服控制等技术,开发了一套新型抗折试验机的控制系统。以手动或自动控制两种方式完成伺... 为了在等载荷加载过程中测试金属材料及其合金材料室温状态的最大抗折强度,笔者运用单片机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点阵图形液晶及交流电机伺服控制等技术,开发了一套新型抗折试验机的控制系统。以手动或自动控制两种方式完成伺服电机的控制,实现了材料断裂试验的全过程。使用结果表明:新型抗折试验机控制系统达到了高精度材料试验的要求,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使用方便和维护性好等优点,满足了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折试验机 伺服系统 载荷 试验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天平校准装置及精度分析
20
作者 李声 冯常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1999年第4期40-44,共5页
装置适用于风洞应变式微量天平六分量精密静态校准。通过高精度复位工件台和电视测量实现了微量天平的五分量体轴校;应用力的精密传递与转换实现了微量载荷在水平方向的准确加载。对三分量天平的综合加载精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 装置适用于风洞应变式微量天平六分量精密静态校准。通过高精度复位工件台和电视测量实现了微量天平的五分量体轴校;应用力的精密传递与转换实现了微量载荷在水平方向的准确加载。对三分量天平的综合加载精度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还给出了该设备对三分量微量天平校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天平 校准 微量载荷 精度 风洞 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