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本质的孤独——试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孤独意识
1
作者 吕月兰 《山东外语教学》 1997年第1期49-54,共6页
自从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的那天起,孤独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永恒伴侣。孤独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情绪,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存状态。遽在加西亚·马尔克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作品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关键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 孤独意识 亚当 伊甸园 永恒 生存状态 作品 情绪 人类 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走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读马尔克斯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
2
作者 仇旭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28-236,312,共9页
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故事主题、时空结构、叙事角度等方面,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生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进行多向度的挖掘和阐释。基于对作品所呈现出的超现实主义文学文本特征所进行的细致分析,结合马尔... 采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从故事主题、时空结构、叙事角度等方面,对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生涯早期的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进行多向度的挖掘和阐释。基于对作品所呈现出的超现实主义文学文本特征所进行的细致分析,结合马尔克斯中后期创作风格的转变,可以得出:马尔克斯早期的创作风格对其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其最终风格的形成脱胎于超现实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 虚幻 现实 超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克斯谈风格和艺术创新 被引量:1
3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9-99,共1页
《外国文学报导》88年5期发表了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一文。摘要如下:我试图在每部作品中都有所创新。一个人不能选择风格。你可以调查研究,努力发现最适合某一主题的风格,但决定风格的是主... 《外国文学报导》88年5期发表了哥伦比亚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一文。摘要如下:我试图在每部作品中都有所创新。一个人不能选择风格。你可以调查研究,努力发现最适合某一主题的风格,但决定风格的是主题,是时代的情调。假如你用得不合适,那就不能反映主题和时代的情调。批评家围绕这一点构成了理论,他们发现了我未曾发现过的事物,我仅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加勒比人的生活方式作出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 艺术创新 生活方式 诺贝尔文学奖 风格 外国文学 获得者 哥伦比亚 调查研究 加勒比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克斯的“意图谬误”
4
作者 徐静 《江淮论坛》 2000年第6期98-100,共3页
关键词 作家 加西亚·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 意图 哥伦比亚 谬误 自尊心 自言自语
全文增补中
《百年孤独》:密码写就的现实 被引量:2
5
作者 马秀月 刘斌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6-37,共2页
关键词 《百年孤独》 中学 语文教学 加西亚·马尔克斯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唤人类社会的彼此谅解和相互同情——试论《百年孤独》的人物群像性 被引量:4
6
作者 甄蕾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2-93,89,共3页
本文拟以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两性观为切口,提炼出《百年孤独》中人物形象的人物群像性。采用归纳法把《百年孤独》的男性群体分为两大类型,女性群体分为四大类型。然后通过个案剖析和同类比较,考察不同群体、各类人物的独特性... 本文拟以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两性观为切口,提炼出《百年孤独》中人物形象的人物群像性。采用归纳法把《百年孤独》的男性群体分为两大类型,女性群体分为四大类型。然后通过个案剖析和同类比较,考察不同群体、各类人物的独特性格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命运走向。同时挖掘拉美人的个性与人类的共性之融合点及其表现,继而探索作家怎样呼唤着拉美人、乃至全人类由此而何去何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孤独》 人物群像性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学:在世纪末的判断与沉思──关于重新调整当代文学出发点的对话
7
作者 朱向前 赵德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83-91,共9页
中国文学:在世纪末的判断与沉思──关于重新调整当代文学出发点的对话朱向前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批评家赵德明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翻译家1994年8月8日在京西魏公村来向前寓所... 中国文学:在世纪末的判断与沉思──关于重新调整当代文学出发点的对话朱向前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批评家赵德明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西、葡、拉美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翻译家1994年8月8日在京西魏公村来向前寓所1朱向前屈指算来,新时期文学迄今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美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国文学 新调整 巴尔加斯·略萨 世纪末 文学翻译 《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 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于现代性批判的风景浪漫书写--关于陈应松长篇小说《森林沉默》
8
作者 王春林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0,共6页
面对陈应松的长篇小说《森林沉默》(载《钟山》2019年第3期),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为这部作品作出恰切的艺术定位。很多读者,甚至包括作者陈应松在内,在谈到《森林沉默》的艺术方式的时候,都极有可能仍然把它简单地... 面对陈应松的长篇小说《森林沉默》(载《钟山》2019年第3期),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为这部作品作出恰切的艺术定位。很多读者,甚至包括作者陈应松在内,在谈到《森林沉默》的艺术方式的时候,都极有可能仍然把它简单地归之于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这样的一种说法,当然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1980年代那场以加西亚·马尔克斯为突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潮流,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新时期的小说创作。陈应松,自然也不可能置身其外。但在承认陈应松的小说创作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同时,我想,我们却更不能忽视作家与中国本土文学传统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陈应松 加西亚·马尔克斯 本土文学 中国新时期 《钟山》 现代性批判 浪漫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笔下流出的时间──对两部伟大的小说开头之解读
9
作者 刘克敌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期97-101,共5页
关键词 叙述方式 《百年孤独》 科幻小说 加西亚·马尔克斯 叙述者 先锋小说 《狂人日记》 小说家 叙述时间 中国现代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学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0-115,共6页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张学军岳阳大学中文系(一)“回归’与“返祖”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两大特征,它是整个人类文学创作中两种不可忽视的常见现象,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的“回归”是一种归属意识的...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张学军岳阳大学中文系(一)“回归’与“返祖”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两大特征,它是整个人类文学创作中两种不可忽视的常见现象,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的“回归”是一种归属意识的反映,它主要建筑在作家、艺术家对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幻现实主义 主义文学 拉丁美洲人 美感效应 加西亚·马尔克斯 印第安人 “返祖” “集体无意识” 《百年孤独》 文艺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神话和人——简析《百年孤独》如何表现历史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婉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其力作《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本文着重从历史本身、复归的神话形式和孤独的人三方面去探讨其表现历史的独特手法。
关键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 历史本身 神话的复归 人的孤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上) 被引量:27
12
作者 叶舒宪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114-123,共10页
鸟瞰二十世纪艺术史,神话因素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叶芝和艾略特的诗歌,乔伊斯、福克纳、加缪、戈尔丁、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中,足以显示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在文艺学范围内,... 鸟瞰二十世纪艺术史,神话因素不约而同地出现在毕加索的绘画,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叶芝和艾略特的诗歌,乔伊斯、福克纳、加缪、戈尔丁、加西亚·马尔克斯和艾特玛托夫的小说中,足以显示现代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在文艺学范围内,对神话的兴趣逐渐升华为一种研究旨趣、批评方法乃至理论体系,便是“神话—原型批评”。最初,流行的称谓是“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加拿大批评家弗莱(N.Frye)在五十年代又确立了“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的概念。此后,神话批评和原型批评成了并行不悖的同义词,于大多数场合并无严格的语义区别。为了便于统一,我们可将这两个概念统称为“神话—原型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西亚·马尔克斯 原型批评 神话批评 集体无意识 五十年代 文学表现 二十世纪 艾特玛托夫 乔伊斯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重的轻佻 泣血的玩耍——评刘震云长篇新作《故乡相处流传》 被引量:9
13
作者 葛胜华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4-86,共3页
一个敦敦实实的庄户后生——刘震云,从《塔铺》起步,经历了《新兵连》的砥砺,又带着几许欣喜几分惶恐来到了京华的一个《单位》,在《官人》们中间延口喘息,周旋挣扎,于苦心营造的窝巢里不料弄出了《一地鸡毛》。至此,他费尽周折戴上的... 一个敦敦实实的庄户后生——刘震云,从《塔铺》起步,经历了《新兵连》的砥砺,又带着几许欣喜几分惶恐来到了京华的一个《单位》,在《官人》们中间延口喘息,周旋挣扎,于苦心营造的窝巢里不料弄出了《一地鸡毛》。至此,他费尽周折戴上的儒冠上还沾着不少的高粱花子——“规矩传统、笃厚淳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震云 毛泽东 《麦田里的守望者》 陈玉成 塞林格 “黑色幽默” 新历史小说 《一地鸡毛》 《故乡天下黄花》 加西亚·马尔克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故事与幼儿教育 被引量:8
14
作者 牟群英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9-50,共2页
民间故事与幼儿教育牟群英民间故事指在人民口头上长期流传的,反映不同时代劳动人民为追求幸福、追求美好未来的斗争生活,反映人民聪明才智等方面的故事。如《长工和地主的故事》、《鲁班的故事》等。民间故事所具有的几大特点与幼儿... 民间故事与幼儿教育牟群英民间故事指在人民口头上长期流传的,反映不同时代劳动人民为追求幸福、追求美好未来的斗争生活,反映人民聪明才智等方面的故事。如《长工和地主的故事》、《鲁班的故事》等。民间故事所具有的几大特点与幼儿的心理特点有一种天然的结构契合,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幼儿群体 幼儿教育 道德品质 想象空间 故事教学 人民性 《猎人海力布》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集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学军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4期26-32,共7页
任何一个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受到既存文学的影响。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浸染,更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等,有魔幻现实主... 任何一个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受到既存文学的影响。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浸染,更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等等。莫言吸收了这些异域的营养,又保持着固有的民族文化血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福克纳 魔幻现实主义 加西亚·马尔克斯 莫言小说 民族文化 荒诞派戏剧 心理分析 象征主义 意识流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蜀鄂 唐兵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作为文学的民族接受,典型地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外文学交流的诸多客观规律。本文通过对文学交流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研究,认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是一种必然发生。
关键词 《百年孤独》 中国新时期文学 中国作家 文学交流 加西亚·马尔克斯 西方文学 拉美文学 外国文学影响 中国文学 文学成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心目中的20世纪文学经典调查结果 被引量:3
17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74-76,共3页
关键词 文学经典 长篇小说 20世纪 《中华读书报》 托马斯·曼 加西亚·马尔克斯 鲁迅小说 奥斯特洛夫斯基 大读者 国际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势所趋话复译——从西葡语文学翻译谈到新译《堂吉诃德》 被引量:3
18
作者 林一安 《出版广角》 1996年第5期52-55,共4页
记得我国一位资深文学翻译家曾经说过:“只有不朽的创作,没有不朽的译作。”意思异常明确:任何翻译作品,无论出自谁的手笔,哪怕是名家,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而绝不会万世不朽,无可替代。我还记得曾经从英文转译了大... 记得我国一位资深文学翻译家曾经说过:“只有不朽的创作,没有不朽的译作。”意思异常明确:任何翻译作品,无论出自谁的手笔,哪怕是名家,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作用和产生影响,而绝不会万世不朽,无可替代。我还记得曾经从英文转译了大量中国古诗的墨西哥著名诗人、199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说过:“我译中国古诗是出于一种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是一种尝试。我殷切地期盼着未来的代替者。”两位大师异工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堂吉诃德 西班牙语 复译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作品 中国古诗 转译 翻译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作·理论·感觉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杭育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6期26-29,64,共5页
这阵子接连写了几篇理论文字,感觉总不及写小说来得痛快。不痛快的原因之一是隐隐地有些顾虑,怕理论文字会把手写坏了。因我还在学做小说时就听一些前辈说,作家不需要理论。岂但不需要,简直要不得!因作家吃形象饭,形而上的思辩怕会损害... 这阵子接连写了几篇理论文字,感觉总不及写小说来得痛快。不痛快的原因之一是隐隐地有些顾虑,怕理论文字会把手写坏了。因我还在学做小说时就听一些前辈说,作家不需要理论。岂但不需要,简直要不得!因作家吃形象饭,形而上的思辩怕会损害他的艺术感觉。此话我颇以为然,所以有那份顾忌;但我这人戆,偏偏对理论有莫名其妙的兴趣,又管不住自己,每每情不自禁地陷了进去。既害怕又欢喜,这就需要为自己找一个支持。记得有一回吴亮支持了我,半夜三更与我交流什么“思辩的快感”,彼此都十分过瘾。于是我益发任性起来,心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明威 作家 理论准备 艺术感觉 需要理论 形而上 小说观念 感觉经验 加西亚·马尔克斯 理性思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近蒋韵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石山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2-37,共6页
走近蒋韵韩石山1我向蒋韵走去。我在读着她的小说。我读的很慢,说是艰难亦无妨。老眼昏花,过去一个个争着挤着往眼里跳的字,如今得一个一个的捕捉,再码成句子。我老了,而她的文字总是那么年轻。十多年前读过她的《我的两个女儿》... 走近蒋韵韩石山1我向蒋韵走去。我在读着她的小说。我读的很慢,说是艰难亦无妨。老眼昏花,过去一个个争着挤着往眼里跳的字,如今得一个一个的捕捉,再码成句子。我老了,而她的文字总是那么年轻。十多年前读过她的《我的两个女儿》,感伤,炽烈、你只需要良知,便可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韵 女作家 叙述方式 小说 作品 现代派 新派作家 意境 加西亚·马尔克斯 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