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人类本质的孤独——试论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孤独意识 |
吕月兰
|
《山东外语教学》
|
1997 |
0 |
|
|
2
|
游走在虚幻与现实之间——读马尔克斯短篇小说集《蓝宝石般的眼睛》 |
仇旭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
3
|
马尔克斯谈风格和艺术创新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1
|
|
|
4
|
马尔克斯的“意图谬误” |
徐静
|
《江淮论坛》
|
2000 |
0 |
|
|
5
|
《百年孤独》:密码写就的现实 |
马秀月
刘斌
|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2
|
|
|
6
|
呼唤人类社会的彼此谅解和相互同情——试论《百年孤独》的人物群像性 |
甄蕾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
7
|
中国文学:在世纪末的判断与沉思──关于重新调整当代文学出发点的对话 |
朱向前
赵德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8
|
聚焦于现代性批判的风景浪漫书写--关于陈应松长篇小说《森林沉默》 |
王春林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0 |
|
|
9
|
从笔下流出的时间──对两部伟大的小说开头之解读 |
刘克敌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1997 |
0 |
|
|
10
|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 |
张学军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
|
11
|
历史、神话和人——简析《百年孤独》如何表现历史 |
周婉琪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
12
|
神话-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上) |
叶舒宪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27
|
|
|
13
|
沉重的轻佻 泣血的玩耍——评刘震云长篇新作《故乡相处流传》 |
葛胜华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9
|
|
|
14
|
民间故事与幼儿教育 |
牟群英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8
|
|
|
15
|
莫言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 |
张学军
|
《齐鲁学刊》
CSSCI
|
1992 |
8
|
|
|
16
|
论中国新时期文学对《百年孤独》的接受 |
刘蜀鄂
唐兵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3 |
4
|
|
|
17
|
我心目中的20世纪文学经典调查结果 |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3
|
|
|
18
|
大势所趋话复译——从西葡语文学翻译谈到新译《堂吉诃德》 |
林一安
|
《出版广角》
|
1996 |
3
|
|
|
19
|
创作·理论·感觉 |
李杭育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2
|
|
|
20
|
走近蒋韵 |
韩石山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