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权信息量支持下融合InSAR形变特征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
1
作者 肖海平 万俊辉 +2 位作者 陈兰兰 范永超 陈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8-724,共7页
使用SBAS-InSAR处理六盘水市水城区2018-07~2019-08共69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获取地表形变作为动态评价因子,用于完善传统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缺乏动态特征数据应用的问题。结果表明,使用10种静态评价因子融合InSAR形变特征数据作为动... 使用SBAS-InSAR处理六盘水市水城区2018-07~2019-08共69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获取地表形变作为动态评价因子,用于完善传统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缺乏动态特征数据应用的问题。结果表明,使用10种静态评价因子融合InSAR形变特征数据作为动态评价因子,在耦合层次分析法与信息量法的加权信息量模型下对比仅使用静态特征数据,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6 02和0.888 68,模型性能提升约13.3%;再将历史灾害点叠加于2种分区图下检验分区精度,相比于未融入形变特征,融入形变特征可纠正约12.44%的误分类区域,能较好地提升分区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性矩阵 静态特征数据 InSAR形变特征数据 加权信息量 滑坡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川西高原地热潜力预测
2
作者 黄荣华 张超 +2 位作者 姜光政 张浩竹 时欣磊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97-812,共16页
川西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温地热资源富集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对于川西高原地热潜力分布认识仍较为匮乏。基于川西高原公开可获得地热点(温泉)、断裂、花岗岩、地表温度、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地震等影响因子数据... 川西高原是中国重要的高温地热资源富集区,地热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大。但目前对于川西高原地热潜力分布认识仍较为匮乏。基于川西高原公开可获得地热点(温泉)、断裂、花岗岩、地表温度、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地震等影响因子数据,建立川西高原加权信息量模型。地热点与影响因子的空间分析结果表明,地热点与到断裂和花岗岩距离呈负相关,与较高的地表温度、较低的航磁异常、较高的布格重力异常和较低的古登堡-里克特b值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川西高原康定、理塘、巴塘等地具有较高的地热潜力,川西高原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应重点围绕上述地区开展。而甘孜、白玉、新龙、炉霍、道孚、得荣和丹巴等地区也表现出一定的地热潜力,在今后的地热勘探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资源 加权信息量模型 靶区优选 川西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权信息量模型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的应用——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 被引量:60
3
作者 范林峰 胡瑞林 +2 位作者 曾逢春 王珊珊 张小艳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8-513,共6页
信息量模型物理意义明确、操作简单,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模型未考虑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本文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信息量模型,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采用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地形、断裂、水系、工程地质... 信息量模型物理意义明确、操作简单,在滑坡易发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该模型未考虑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本文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信息量模型,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采用基于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地形、断裂、水系、工程地质岩组等因子对研究区滑坡的影响,利用加权信息量将研究区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和极低易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 层次分析法 加权信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藏东南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35
4
作者 杜国梁 张永双 +3 位作者 吕文明 张广泽 周成灿 郭长宝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2期226-234,共9页
藏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形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滑坡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多... 藏东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形和地质构造都极为复杂,是我国地质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滑坡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多发育于较坚硬—较软弱层状砂板岩、粉砂岩、泥岩、页岩岩组,较硬层状砂岩、灰岩岩组,松散堆积物岩组内,以及地形坡度大于45°,高程2 500~4 000 m区域内;滑坡发育密度受断裂影响大,随着断裂密度的增大,其与河流、道路距离的减小而增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综合选取地层岩性、坡度、坡向、地面高程、断裂密度、河流和公路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基于GIS的加权信息量评价模型对研究区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并将研究区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等五个等级,通过成功率曲线(AUC)方法检验,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中,极高易发区主要沿嘉黎断裂、怒江断裂和澜沧江断裂等区域大型活动断裂带和主干河流两侧分布;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主干河流两侧极高易发区边界向两侧扩展的区域;中易发区主要位于大江、大河及深切峡谷的支流两岸,及断裂密度相对较大的区域;低易发区主要在水系发育程度较低、断裂密度较小的区域分布;不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微弱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此评价结果对藏东南地区滑坡发育特征和重大滑坡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南 GIS 加权信息量 滑坡 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和迭代自组织聚类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3
5
作者 陈绪钰 倪化勇 +3 位作者 李明辉 田凯 宋志 高延超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1-78,共8页
以三峡库区忠县-方斗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构造、水的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8个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因子状态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 以三峡库区忠县-方斗山地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坡度、坡向、坡高、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构造、水的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8个评价因子建立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因子状态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应用加权信息量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再者,利用迭代自组织聚类模型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区划;最后,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精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与实际地质灾害发生的吻合度高、评价结果可靠、评价方法精度高、适用性强;岩土体类型、坡体结构、水的作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发育的最主要控制因素;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易发、低易发、极低易发五个等级。建立的评价方法从权重确定和等级划分方面完善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理论体系,可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 层次分析法 加权信息量模型 迭代自组织聚类算法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临潼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盼盼 王念秦 +1 位作者 郭有金 马啸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0-56,共7页
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和精度,结合随机森林(FR)模型和信息量(IV)模型2种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加权信息量(WIV)模型。以西安市临潼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和因素相关性分析,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曲率、地形起伏、岩土体类型、降... 为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性和精度,结合随机森林(FR)模型和信息量(IV)模型2种方法,提出一种新的加权信息量(WIV)模型。以西安市临潼区为研究区,基于野外调查和因素相关性分析,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曲率、地形起伏、岩土体类型、降雨量、断层、水系和道路10个影响因子,以全区72个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分别采用FR模型、IV模型和WIV模型对研究区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WIV模型训练样本的成功率和预测率比FR模型分别高4.9%和1.9%,比IV模型分别高17.80%和4.70%;滑坡灾害点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多分布在断层、河流及道路集中区域,且其滑坡灾害点比例WIV模型比IV模型、FR模型分别提高6.37%和4.45%;WIV模型易发性评价分区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近。研究成果可为防灾减灾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评价因子 随机森林模型 信息量模型 加权信息量模型 西安市临潼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河流域加权信息量法地质灾害分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苗苗 牛树轩 郑泓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1期87-91,共5页
以延河流域为例,依据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建立GIS地质灾害数据库,包含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地质灾害点数据和栅格数据,选取坡度、坡型、植被、河谷地貌、地层、降雨量、道路距离、居民点8因素,采用加权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 以延河流域为例,依据区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资料,建立GIS地质灾害数据库,包含地理数据、基础地质数据、地质灾害点数据和栅格数据,选取坡度、坡型、植被、河谷地貌、地层、降雨量、道路距离、居民点8因素,采用加权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研究。结果表明,延河流域高易发面积为1 664.9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19.2%,灾害点有486处,灾害点密度为0.29处/km^2;中易发面积为3 102.02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5.8%,灾害点有300处,密度为0.10处/km^2;低易发面积为3 888.9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44.9%,灾害点有171处,密度为0.04处/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河流域 地质灾害 加权信息量 易发性 分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灞桥区为例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志沛 魏在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92-3500,共9页
以灞桥区作为研究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曲率、地形起伏度、地貌类型、地层岩性、断层距离、水系距离、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以灞桥区作为研究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坡度、坡向、高程、曲率、地形起伏度、地貌类型、地层岩性、断层距离、水系距离、降雨量、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道路距离12类影响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基于熵指数模型(index of entropy, IOE)与信息量模型(IV),提出一种新的加权信息量模型(WIV),分别将三种模型用于研究区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借助ArcGIS软件计算得到整个研究区滑坡易发性指数,根据自然间断点法划分为5个易发等级区,分别为极低、低、中、高、极高易发区,生成最终的滑坡易发性区划图。最后采用ROC曲线对三种评价模型进行检验与比较,结果表明:IOE、IV、WIV三种模型的成功率曲线的训练精度分别为76%、84%、88%;预测率曲线的预测能力分别为72%、86%、90%,由此得出WIV模型较IOE、IV模型预测准确率更高。同时,对三种模型之间的独立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IOE模型与IV、WIV模型呈低相关度,IV模型与WIV模型呈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评价模型间的选取以及当地有关部门进行防灾减灾、工程部署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易发性评价 评价因子 熵指数模型 加权信息量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菏泽MS5.9地震前后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昭栋 刘庆国 张华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 ,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 .计算了山东地区 1 977... 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是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 ,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 ,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 .计算了山东地区 1 977年以来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 ,分析了 1 983年 1 1月 7日菏泽MS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综合加权 信息量 菏泽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耿马M_s7.6级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的变化
10
作者 张昭栋 张华 冯志军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2000年第4期71-77,共7页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 ,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 ,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 ,给予不同的权重 ,...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 ,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 ,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 ,给予不同的权重 ,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 ,计算了澜沧 -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 ,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 综合加权 信息量 异常概率 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的黄土滑坡易发性评价——以1∶5万天水市麦积幅为例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孟晓捷 张新社 +1 位作者 曾庆铭 王冬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9,共11页
在1∶5万天水市麦积区幅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黄土滑坡,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植被归一化指数、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按照网格划分,基于ArcGIS平台进行易... 在1∶5万天水市麦积区幅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黄土滑坡,选取高程、坡度、工程地质岩组、植被归一化指数、距断裂距离、距水系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评价因子;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按照网格划分,基于ArcGIS平台进行易发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将1∶5万麦积区幅划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和低易发区4个等级,分布面积分别为97.29 km^(2)、124.71 km^(2)、94.99 km^(2)和121.73 km^(2)。通过ROC曲线对该评价结果进行验证,评价精度为75.04%,表明该评价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其评价结果可为该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重大工程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加权信息量模型 GIS 麦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加权信息量的三峡库区云阳县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杜常见 易庆林 +2 位作者 周宝 覃世磊 曾怀恩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48-53,共6页
以滑坡地质灾害高发区的三峡库区云阳县县城区域作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斜坡结构、工程地质岩组、水系作用以及土地利用类型6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境内143个地质灾害点作为样本数据,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栅格数据... 以滑坡地质灾害高发区的三峡库区云阳县县城区域作为研究区,选取坡度、坡向、斜坡结构、工程地质岩组、水系作用以及土地利用类型6项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结合境内143个地质灾害点作为样本数据,基于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栅格数据计算分析功能,应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的信息量理论对研究区进行滑坡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滑坡灾害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在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县城开发区和库水位变动带库岸斜坡,分布地层主要为中统上沙溪庙组(J_2s)和下统的遂宁组(J_3s).通过对研究区的分区评价,确定了滑坡灾害高易发区,为该区滑坡地质灾害预防和规划治理工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发性评价 评价指标 加权信息量 GIS 三峡库区 云阳县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与加权信息量模型的城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大新镇为例 被引量:44
13
作者 焦伟之 张明 +3 位作者 谢鑫鹏 李成文 刘涛 庞海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大新镇位于资水中游河谷地区,境内地形陡峭,地质灾害沿河谷两岸多发,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大新镇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新镇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坡高、坡向、坡度、工程岩组、构造、河流... 大新镇位于资水中游河谷地区,境内地形陡峭,地质灾害沿河谷两岸多发,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对大新镇地质灾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大新镇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为基础,选取坡高、坡向、坡度、工程岩组、构造、河流、道路7个评价因子,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层次分析(AHP)模型和信息量(IV)模型改进后的加权信息量(WIV)模型对研究区开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以信息量变化曲线的突变点为分区阈值界限将研究区划分为低、中、较高、极高易发区;通过ROC曲线对评价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WIV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745,IV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712,AHP模型得到的AUC值为0.663,WIV模型相比IV模型和AHP模型评价精度分别提高了5%和12.3%,说明改进后的WIV模型评价精度较高,适应于小区域城镇尺度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评价结果对该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防治与管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层次分析(AHP)模型 信息量(IV)模型 加权信息量(WIV)模型 大新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ID:一种基于信息量差加权集成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高峰 鲍旭丹 +2 位作者 刘敬 夏雪晗 郑利平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2-338,共7页
Android恶意软件的爆炸式增长给用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现有的应对方法普遍侧重于提升检测的正确率,较少考虑误报和漏检这两类误判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量差加权集成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提取样本中权限和Inten... Android恶意软件的爆炸式增长给用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而现有的应对方法普遍侧重于提升检测的正确率,较少考虑误报和漏检这两类误判情况。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量差加权集成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提取样本中权限和Intent这两类静态特征构造多组特征集;基于Stacking分层策略,将正负样本分类正确事件和分类错误事件的信息量差作为贡献度量,根据度量值指导基学习器加权集成,以获得最佳分类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由Drebin和Contagio构成的恶意样本集中,该方法的检测正确率在0.951~0.985之间,误报率和漏检率低至0.008和0.004,对比其他检测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恶意软件 静态特征 STACKING 信息量 加权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量法和逻辑回归信息量法的定南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6
15
作者 王成楠 宋勇 +3 位作者 赵影 张勇 向兴达 胡旭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69-580,共12页
定南县孕灾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是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依托定南县505处滑坡崩塌点样本数据,选取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距构造距离、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雨量、距道路距离等8个... 定南县孕灾地质条件相对复杂,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是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依托定南县505处滑坡崩塌点样本数据,选取坡度、起伏度、工程地质岩组、距构造距离、距河流距离、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雨量、距道路距离等8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加权信息量法和逻辑回归信息量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精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加权信息量模型AUC值为0.843,逻辑回归信息量模型AUC值为0.853,两种耦合评价模型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度均较高,但本区域逻辑回归信息量模型的准确性更高,能够更客观的对定南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价。定南县地质灾害极高易发区整体呈现条带状,主要分布在各乡镇主要河流的沿岸、靠近主干道相对集中的区域,面积占比14.88%;高易发区呈团状包围在极高易发区边缘,距离河流、道路较近,面积占比为1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加权信息量 逻辑回归信息量 定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加权信息法的大孤山露天矿滑坡风险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旭 于庆磊 +2 位作者 杨天鸿 董鑫 邓文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6-193,共8页
大孤山露天矿现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伴随着露天矿坑的开采,一些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了矿山发生边坡失稳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为此项目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独特的地形分析能力和矿山地质报告、开采最终境... 大孤山露天矿现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伴随着露天矿坑的开采,一些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因素大大增加了矿山发生边坡失稳的可能性,严重影响了矿山生产和人员安全。为此项目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独特的地形分析能力和矿山地质报告、开采最终境界等地质资料,对矿山进行坡度、坡向、高程、岩性、坡形、断层6个评价因子提取。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进行评价因子统计计算并赋予各评价因子相应权重,再利用GIS软件进行栅格图的绘制。基于GIS软件的栅格地图代数运算功能将上述因子所对应的栅格图进行加权计算,得到边坡安全隐患程度的风险云图。将风险图进行栅格重分级,分为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次中风险区、低风险区,得到最终矿坑滑坡风险分级图。经风险图显示,大孤山露天矿坑高风险区域占比7%,均集中在西北帮边坡。因此有必要结合工程实际对高风险处边坡进行边坡治理,从而达到预防灾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加权信息量 层次分析法 滑坡风险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IV-RF模型的凉山州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6
17
作者 饶姗姗 冷小鹏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5-287,共13页
针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过程中存在连续型因子依靠主观意识分级、随机选取的非泥石流样本准确度较低等问题,以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提出基于统计学先验模型抽样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进行泥石流易发... 针对随机森林(RF)模型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过程中存在连续型因子依靠主观意识分级、随机选取的非泥石流样本准确度较低等问题,以位于四川西南部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为研究区,提出基于统计学先验模型抽样的随机森林对研究区进行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分区。利用累计灾害频率等曲线的相对变化对连续型因子进行分级处理;采用粗糙集理论(RS)和信息量法(IV)计算加权信息量值,划定极低和低易发性区并从中选择负样本数据。通过袋外误差(OOB)变化曲线确定RF模型的最佳树棵数n_estimators和分裂特征数max_features,随后构建加权信息量-随机森林(RSIV-RF)模型预测凉山州泥石流易发性。进一步地,与从全区随机选择非泥石流样本的RF模型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训练集和测试集下RSIV-RF模型的准确度分别为0.89,0.83,且对应的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920,0.895,均高于单独的RF模型;RSIV-RF绘制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图与历史灾害分布较为一致,较高和高易发性等级区域占研究区面积比为18.625%,包含了78.57%的泥石流点。性能评估和易发性统计结果均表明基于RSIV-RF能够解决单独模型存在的非泥石样本采样不准确的问题,其泥石流易发性预测精度更高,在凉山州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研究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RF) 不平衡数据集 加权信息量(rsiv) 泥石流 rsiv-RF模型 凉山州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皮尔逊Ⅲ型曲线的不同降雨工况下的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灿星 朱杰勇 +2 位作者 喻聪骏 刘家恺 祝传兵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4-204,共11页
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极大地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依据地采取防治措施以及避险搬迁。以云南省维西县叶枝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河流距离、断层距... 降雨是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极大地威胁着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有依据地采取防治措施以及避险搬迁。以云南省维西县叶枝镇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地貌类型、工程地质岩组、河流距离、断层距离、曲率9个评价因子,以栅格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和加权信息量法对评价因子进行权重分析,作出易发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降雨量作为危险性评价因子,通过计算和皮尔逊Ⅲ型曲线预测研究区10 a一遇、20 a一遇、50 a一遇、100 a一遇的降雨量,得出4种不同的降雨工况,作出危险性评价。由统计所得,将易发性评价结果按照自然间断点法分成低、中、高、极高易发区4个等级,分别占据研究区面积32.80%,34.02%,21.96%,11.22%,用ROC曲线对其作精度验证,AUC值为89.2%;基于4种降雨工况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分别分出低、中、高、极高危险区4种等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与实际调查情况对比,本研究得出的崩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能够为防灾减灾、避险搬迁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信息量模型 易发性评价 降雨工况 危险性评价 崩滑地质灾害 皮尔逊Ⅲ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滑坡活动性的金沙江上游白玉-巴塘段滑坡易发性评价
19
作者 邵慰慰 杨志华 +4 位作者 吴瑞安 郭长宝 时红莲 郁鹏飞 麦希贸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76-1086,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滑坡活动性,优化滑坡样本,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准确性。【研究方法】金沙江上游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滑坡灾害发育,选取金沙江上游白玉-巴塘段为重点研究区,采用遥感解译、InSAR形变探测、野外调查等技术方法,... 【研究目的】基于滑坡活动性,优化滑坡样本,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准确性。【研究方法】金沙江上游地形地貌复杂、构造活动强烈、滑坡灾害发育,选取金沙江上游白玉-巴塘段为重点研究区,采用遥感解译、InSAR形变探测、野外调查等技术方法,查明并分析了滑坡活动性。将滑坡划分为A(活动性滑坡)和B(活动性滑坡+非活动性滑坡)2个数据集,选用高程、坡度、坡向、工程地质岩组、到断裂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到河流距离、NDVI八个因子指标,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完成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基于A、B数据集的AUC分别为0.855和0.810,说明取得了较好的滑坡易发性结果,滑坡极高、高易发区主要集中分布于金沙江、降曲等河流沿岸的若干区域,且明显沿水系线状分布,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纵向谷岭之间的区域,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区域。【结论】基于A数据集的滑坡易发性精度高于B数据集,且极高、高易发区的识别有所提高,考虑滑坡活动性可以有效提高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的准确率。滑坡活动性是滑坡易发性评价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提出的研究思路和评价方法为推进高山峡谷地区的滑坡易发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易发性 滑坡活动性 金沙江 加权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地质要素的直升机临时起降场选址模型
20
作者 张志军 董玉森 +4 位作者 贺康 王雁亮 霍润斌 孔迪 王力哲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7-837,共11页
高寒、高原、山地等复杂地质环境直升机临时起降场选址是军事行动和抢险救灾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复杂地质环境中直升机选址面临的评估效率和精度低的问题,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和辅助数据的加权信息量选址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考... 高寒、高原、山地等复杂地质环境直升机临时起降场选址是军事行动和抢险救灾中的重要问题。针对复杂地质环境中直升机选址面临的评估效率和精度低的问题,笔者等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和辅助数据的加权信息量选址评估模型,该模型能够综合考虑与直升机临时起降场选址相关的地理和地质要素,保持直升机选址合理性的同时,提高选址方法执行效率。笔者等以8种地理和地质数据为基础,设计直升机选址规则,并用加权信息量法对其进行量化;然后使用自然断点法(Jenks)对选址规则进行自适应分类,生成含有多类别的直升机选址图(一般>2类,如适宜区、危险区);最后,研发了基于凸包搜索的AlphaShape方法对椒盐噪声进行自适应滤波,进一步优化了选址结果。实验表明,笔者等新引入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因子(地质灾害、土地覆盖、岩土体类型、RCI指数、地质构造)是影响选址的重要指标,以往的研究中尚未考虑;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直升机选址的合理性、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且通过滤波算法有效减少了噪声干扰,增强了选址结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信息量 地质要素 直升机临时起降场选址 地理和地质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