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加加上位性模型的多环境指数选择(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文英 徐海明 朱军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6,F0003,共9页
适应性和稳定性是优良品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多个环境下对多个性状进行选择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基于加性-显性-加加互作以及它们和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本文提出了两类选择指数:普通选择指数和考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选择... 适应性和稳定性是优良品种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多个环境下对多个性状进行选择一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基于加性-显性-加加互作以及它们和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本文提出了两类选择指数:普通选择指数和考虑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选择指数(环境互作选择指数)。其中普通选择指数可用于具有广泛适应性品种的选择,环境互作选择指数则可用于具有特定环境适应性的基因型的选择。对于自花授粉作物,本文提出了两类育种值,即普通育种值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育种值。其中,普通育种值包括上位性效应和加加上位性效应,基因型与环境互作育种值包括加性、加加上位性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应用混合线性模型估算选择指数构建中涉及的方差-协方差分量。以一组陆地棉双列杂交设计试验作为实例,演示了所提出的选择指数的构建过程。本文提出的指数选择方法可望为多环境下多个性状同步选择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指数选择 -显性-上位模型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混合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花脸猪和大白猪产仔数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储明星 吴常信 +2 位作者 张建生 顾建平 孙士铨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9-91,共3页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 对二花脸猪、大白猪及其杂交一代和回交一代 4个群体共计 2 0 10窝产仔数的资料进行了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及基因效应的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窝产仔数 (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 )具有极显著的群体间差异 ,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不同。多元回归结果表明 :加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75 4%和6 9 8% ,可见加性效应是群体间遗传变异的主导因素。显性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18 3%和 2 3 7% ,表明显性效应在群体间遗传变异中是相当重要的。上位效应平方和占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总遗传变异平方和的比例分别为 6 3%和 6 5 % ,可见上位效应对窝产仔数群体间遗传差异作用不大。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群体平均值分别为 13 0 1和 12 42 ,二花脸猪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加性值比大白猪分别高 2 77和 2 49头 ,二花脸猪高的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基因对大白猪等位基因均为显性 ,显性度分别为 0 91和 0 97。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花脸猪 窝产仔数 大白猪 -显性遗传模型 基因效应 多元回归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茎秆特性的遗传模型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崔党群 闻捷 +1 位作者 聂利红 陈锋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7,共4页
选用 8个亲本 ,组配成 2 8个双列杂交组合 ,研究了普通小麦节间长和茎粗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倒一节间长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倒二和基部第一、三节间长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基部第二节间长和所有茎粗性状为加性—显性... 选用 8个亲本 ,组配成 2 8个双列杂交组合 ,研究了普通小麦节间长和茎粗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倒一节间长为加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倒二和基部第一、三节间长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遗传 ;基部第二节间长和所有茎粗性状为加性—显性模型遗传 ,显性程度分别为部分显性或部分到完全显性。最后 ,根据各性状的遗传模型和基因在亲本中的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秆特 遗传模型 双列杂交 加性-显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的ADAA遗传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君 王国英 +2 位作者 胡剑 张晓红 戴景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以 P138等 8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 1997~ 1999年用新月弯孢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对亲本、F1 、F2 、BC群体进行接种鉴定 ,采用加性 -显性 -上位性 (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 以 P138等 8个玉米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在 1997~ 1999年用新月弯孢菌的孢子悬液分别对亲本、F1 、F2 、BC群体进行接种鉴定 ,采用加性 -显性 -上位性 (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玉米对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遗传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 ,它们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6 9.5 8%。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预测值来看 ,自交系P138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弯孢菌叶斑病 ADAA模型 遗传分析 -显性-上位模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倒指数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姚金保 张平平 +5 位作者 任丽娟 杨学明 马鸿翔 姚国才 张鹏 周淼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2-458,共7页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 为给小麦抗倒育种提供参考依据,利用7个茎秆抗倒指数不同的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II配制21个杂交组合,研究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及其与茎秆特性的相关。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扬麦9号和宁麦8号抗倒指数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抗倒指数。小麦抗倒指数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显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扬麦9号和宁麦8号具有较多控制抗倒指数遗传的隐性基因,而望水白和苏麦3号具有控制抗倒指数遗传较多的显性基因。抗倒指数可能受3~4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基部第二节间粗、基部第一、二节间充实度呈显著或极显著遗传正相关;与基部第一、二节间长、穗下节间长、株高和重心高度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倒指数 加性-显性模型 茎秆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肖炳光 朱军 +2 位作者 卢秀萍 白永富 李永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7-323,共7页
利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14个烤烟品种(系)及其配制的41个杂交组合在4个环境下的7个农艺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节距、腰叶宽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叶数、腰叶长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最大... 利用包括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14个烤烟品种(系)及其配制的41个杂交组合在4个环境下的7个农艺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节距、腰叶宽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叶数、腰叶长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最大,茎围以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产量以加性效应、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品种(系)具有较高的正向加性效应。许多组合的显性主效应及在各试验点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在方向上不尽一致,杂交组合的选配宜针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进行。性状相关分析表明,大多数成对性状的各项相关系数为正值,且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可利用株高对产量进行间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农艺 加性-显性模型 基因型×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包海柱 高聚林 +1 位作者 马庆 胡树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36-1744,共9页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6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及其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7个农艺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分析,揭示油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性质、规律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对含油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株高、茎粗、盘径... 根据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6个油用向日葵自交系及其配制的9个杂交组合在2个环境下的7个农艺性状表现进行遗传分析,揭示油用向日葵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性质、规律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对含油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株高、茎粗、盘径、百粒重、籽仁率和单盘粒重等6个遗传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共同控制,结实率的遗传以加性、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籽仁率、单盘粒重以加性、显性、显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性状间的各项遗传相关性多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百粒重的净效应对籽实含油率的加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结实率的净效应对籽实含油率的显性遗传方差贡献率最高,单盘粒重对籽实含油率的加性×环境互作遗传方差的贡献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农艺 加性-显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子粒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的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高汝勇 杨学举 刘桂茹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2,共3页
以 6个小麦亲本材料 ,按照Griffing方法Ⅱ组配一套杂交组合 ,利用回归系数、Wr±Vr、Wr/Vr回归图形及显性方向定位等方法 ,研究了谷蛋白大聚合体 (简称GMP)含量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不同亲本及不同组合的GM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GM... 以 6个小麦亲本材料 ,按照Griffing方法Ⅱ组配一套杂交组合 ,利用回归系数、Wr±Vr、Wr/Vr回归图形及显性方向定位等方法 ,研究了谷蛋白大聚合体 (简称GMP)含量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 :不同亲本及不同组合的GM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GMP含量的遗传模型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以加性效应为主 ,显性效应为部分显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粒 含量 小麦 谷蛋白大聚合体 遗传模型 加性-显性模型 烘烤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枯萎病对产量性状的贡献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余力 何玉梅 +1 位作者 海丽齐汗.哈力克 梅拥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6-1351,共6页
【目的】阐明海岛棉枯萎病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抗枯萎病高产海岛棉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7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F1代17个组合病情指数和4个产量性状的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 【目的】阐明海岛棉枯萎病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影响,为选育抗枯萎病高产海岛棉品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7个海岛棉品种(系)及其F1代17个组合病情指数和4个产量性状的资料,利用估算条件方差分量和预测条件遗传效应值的统计方法,分析苗期和花铃期枯萎病病指对4个产量性状的遗传影响。【结果】苗期病指对铃重有极显著的加性贡献(CRA=5%);花铃期病指对单株铃数有显著的加性贡献(CRA=100%);苗期病指和花铃期病指对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均有极显著的显性贡献(贡献率为36%~53%)。病情指数对产量性状的加性效应贡献因亲本而不同;亲本V3、V4、V5单株铃数的加性效应达到了10%的显著水平,但两个时期病指对7个亲本单株铃数的加性贡献均为0.00,说明病指对单株铃数无显著影响;两期病指对亲本V2、V4、V6、V7的铃重具有正向极显著的加性贡献,对亲本V1、V3、V5的铃重具有负向极显著的加性贡献。两个时期的病指对多数组合的单株铃数、铃重、单株皮棉产量有正向极显著的显性贡献。【结论】海岛棉苗期和花铃期枯萎病病指对3个产量性状各遗传组分的贡献率大小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组合及其亲本两个时期的病指对产量性状不同遗传组分贡献的效应值因亲本和组合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棉 枯萎病 病情指数 产量 加性-显性模型 贡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型×环境互作下小麦氮代谢相关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琳琳 王平 +4 位作者 王振林 孙爱清 杨敏 王春微 尹燕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9-560,共12页
【目的】选育氮高效的小麦品种,可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对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小麦氮代谢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为小麦氮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个小麦品种及其组配的12个杂交组合,进行田间盆栽试... 【目的】选育氮高效的小麦品种,可有效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生产效率,对环境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小麦氮代谢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为小麦氮高效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个小麦品种及其组配的12个杂交组合,进行田间盆栽试验。设置3个氮水平,利用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氮代谢相关的10个性状进行遗传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株高、开花期和成熟期单茎干物重、开花期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吸收总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花后氮素同化量受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影响较大,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理效率以加性×环境互作效应为主。10个性状狭义遗传力总体不高(平均值为0.56),广义遗传力总体较高(平均值为0.881)。互作广义遗传力均达到1%显著水平,表明不同的氮水平对遗传表达有较大影响。氮素利用效率、氮素生理效率和开花期氮素积累量的互作狭义遗传力较大,表明不同氮水平对这些性状的选择效果不同。通过加性效应预测值得出,亲本DK138和JN10的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生理效率的加性效应为显著正效应。大多数组合的显性主效应与不同氮水平下的显性×环境互作效应在方向上不尽一致,表明小麦氮高效杂交后代的选择宜考虑特定的氮水平条件。显性效应预测值表明,组合JN10×W9903的氮素生理效率显性效应值最大且达到显著水平,是氮素生理效率较高的组合。相关分析表明,两两性状间以加性遗传相关为主。氮素生理效率与株高呈加性正相关关系,达到10%显著水平。除株高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外,氮素利用效率与其他性状间以显性环境互作相关为主。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生理效率之间的显性×环境互作相关系数达到10%显著水平。氮素利用率与氮素生理效率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相关系数为正值且达1%显著水平。【结论】通过性状分析表明,株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氮素生理效率的间接选择性状,氮素利用效率与氮素生理效率这两个性状进行协同改良。品种DK138和JN10可作为亲本以提高后代的氮素利用效率和氮素生理效率。杂交组合LM14×W9903表现出良好的后代选育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氮代谢 遗传 加性-显性模型 基因型×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主要性状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伟 崔秀珍 李哲 《辽宁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10-12,共3页
棉花海陆杂交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是有效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的新途径。以海陆杂交P1、P2、F1、F2、BC1、BC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采用莫惠栋改进的世代均值分析的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计有关研究性状的遗传背景效应(m... 棉花海陆杂交杂种优势的研究与利用是有效改善棉花纤维品质的新途径。以海陆杂交P1、P2、F1、F2、BC1、BC2六个世代为研究材料,采用莫惠栋改进的世代均值分析的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计有关研究性状的遗传背景效应(m)、加性效应(a)、显性效应(d)、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i)、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j)和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l),并进一步探讨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衣分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单铃重的遗传比较复杂,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株铃数和皮棉产量均存在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性效应和显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绒长和马克隆值只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其遗传方式符合加性—显性模型;比强度、整齐度、伸长率都存在着加性、显性和上位性作用,其遗传方式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世代平均数分析 加性-显性模型 -显性-上位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小黑麦品种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3 位作者 闫志顺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8-432,共5页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 为了给小黑麦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和穗长7个产量构成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组成和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千粒重的遗传由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株高由加性效应起主要作用,而单株产量、每穗粒数和穗下节间长除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外,还可能受上位性效应和环境效应控制。除新小黑麦4号外,其它亲本的大部分性状的显性效应预测值达到了负的极显著水平,预示着这些亲本杂种后代的产量性状将有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新小黑麦3号、新小黑麦4号的千粒重、株高和穗下节间长的加性效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也较高,因此这两个品种宜作为改良产量构成性状的骨干亲本。新小黑麦5号×H03-7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在所有性状上均表现为正向效应,可作为改善产量构成性状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基因效应 配合力 -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晒晾烟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戴培刚 罗成刚 +3 位作者 唐义芝 陈维建 张华述 程立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41-446,共6页
以8个优良的晒晾烟品种(系)为亲本,配置完全双列杂交,进而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晾晒烟株高、叶数、节距、腰叶长、腰叶宽以及茎围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农艺性状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重... 以8个优良的晒晾烟品种(系)为亲本,配置完全双列杂交,进而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统计学方法,对晾晒烟株高、叶数、节距、腰叶长、腰叶宽以及茎围6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多数农艺性状遗传中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都起重要作用,但所占比例有所不同,腰叶长和叶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而株高、节距、腰叶宽和茎围性状显性效应起主要作用;6种重要农艺性状狭义遗传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腰叶长>叶数>株高>节距>腰叶宽>茎围,其中,腰叶长和叶数狭义遗传率较高,分别为0.35和0.33,适合进行早代选择。另外,估算了供试材料的遗传效应值,并对各亲本及组合的育种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本研究为晒晾烟重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晒晾烟 农艺 -显性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粳稻谷粒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洪文 代晓华 +4 位作者 王昕 王坚 强爱玲 刘炜 史延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 以489A等6个不育系和94FR 30等6个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对粳稻谷粒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粳稻谷粒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长厚比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显性方差比率(VD/Vp)约为加性方差比率(VA/Vp)的2倍,宽厚比和千粒重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在谷粒性状F1代的超亲优势(Hpb)预测中,各性状都有正向超亲优势的群体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谷粒 遗传效应 -显性遗传模型 超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黄矮病小麦品系粒重遗传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曹亚萍 张明义 +2 位作者 范绍强 宁东贤 王全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Griffing方法I,对抗黄矮病 (BYDV)小麦品系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粒重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核质互作 ;3个抗黄矮病品系中“临抗 1号”... 采用Griffing方法I,对抗黄矮病 (BYDV)小麦品系单株粒重、单穗粒重和千粒重遗传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3种粒重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型 ,细胞质作用对千粒重影响较小 ,株粒重和穗粒重则存在明显核质互作 ;3个抗黄矮病品系中“临抗 1号”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 ,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较高 ,亲本组合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为优良抗病丰产亲本 ,在抗病育种中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矮病 小麦 抗病品系 粒重 遗传特 -显性遗传模型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黄矮病材料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范绍强 郑王义 +2 位作者 谢咸升 李峰 宋保林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9-92,共4页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抗黄矮病 遗传分析 -显性遗传模型 不完全双列杂交 小麦 基因效应 配合力效应值 特殊配合力 遗传特 主导作用 亲本材料 单株产量 利用价值 抗病育种 丰产 母本 父本 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份水稻籼粳交衍生株系属性鉴定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萍萍 游月华 +1 位作者 黄水明 江巍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9个籼粳交衍生系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偏籼类型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偏籼型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 通过形态指数法和分子标记法对9个籼粳交衍生系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获得了2个偏籼类型材料。采用等位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偏籼型水稻的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播始历期、主穗长、单株有效穗数和结实率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 形态指数 偏籼型材料 -显性遗传模型 产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瑞清 曹连莆 +2 位作者 李诚 邵红雨 李春艳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 为了对小黑麦饲草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研究,利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方法Ⅱ,采用加性-显性模型对6个小黑麦亲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5个饲草品质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粗蛋白的遗传受加性、显性和上位性及环境效应控制,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遗传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粗灰分的遗传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饲草品质性状中除无氮浸出物外其它性状均表现出明显的自交衰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饲草品质 基因效应 -显性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M模型的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动态发育遗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包海柱 高聚林 +1 位作者 马庆 胡树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发育时期的数据资料,估算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 应用包括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在内的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ADM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环境下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发育时期的数据资料,估算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在某一发育时间(0→t)或某一特定发育时间段(t-1→t)的发育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籽实含油率的表现主要取决于显性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种子核基因、二倍体母体植株基因在粗脂肪积累的不同发育时期存在着表达水平上的差异,加性遗传效应和母体效应存在发育期间的间断表达现象.其主要表现为,开花后0 ~ 10d和30~40d的时段内未能检测到加性遗传效应,25d120d时段是加性效应表达的高峰期;显性效应在开花后的45d内均有极显著水平的表达,其中在开花后的15 ~ 30d的时段是显性微效多基因被激活及表达的活跃期,即杂种优势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母体效应在开花后的35 ~ 45d内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其中最活跃期为开花后的40d135d时段;在开花后的20d内(开花后初期和中期),基因效应的表达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含油率 -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性别柞蚕全茧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亮 吴艳 +4 位作者 孟宪民 戚俐 宿桂梅 焦阳 钟亮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 研究全茧量性状在不同性别柞蚕间的遗传差异,对于柞蚕品种的高产性状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用数量性状加性-显性-母体遗传模型,对5个柞蚕品种及其20个正、反交组合不同性别个体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除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影响外,还受母体效应的影响,其中加性效应占总遗传方差的比率较大;在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效应中,加性效应所占的比率最大,显性效应所占的比率较小,母体效应则不显著。雌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力h2N=66.67%,雄性柞蚕的全茧量遗传力h2N=78.38%,高于雌性柞蚕。由于雌性、雄性柞蚕的全茧量性状遗传的加性效应在总遗传方差中均占有较大比率,因此全茧量性状选择适于在早期世代进行,且对雄性个体具有更好的选择效果,但全茧量性状遗传存在负向显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全茧量 别差异 遗传特点 -显性-母体遗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