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诠释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机制的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仲思潼 曹馨元 +2 位作者 梁吉 孙忠人 尹洪娜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4-179,共6页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并得到医者及患者的广泛认可,但其中枢效应机制仍未明确。近几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如何判定针刺治疗IS疗效、证实其作用机制、如何客...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以及预防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IS),并得到医者及患者的广泛认可,但其中枢效应机制仍未明确。近几年,在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如何判定针刺治疗IS疗效、证实其作用机制、如何客观量化与标准化其治疗过程是目前此治疗领域研究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是一种能客观显示脑部微观形态结构以及其功能变化,并能反映针刺治疗IS与中枢系统之间联系作用的现代影像技术,其为推动针刺治疗IS现代化提供客观详实的依据,为探索针刺治疗IS及其后遗症方法的研究进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总结fMRI用于研究针刺治疗IS中枢机制的技术原理、反映针刺治疗IS以及IS后遗症的中枢机制3个方面,介绍近年fMRI技术诠释针刺治疗IS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探索出基于fMRI技术以提高针刺治疗IS疗效的新方法及新方向,便于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望进一步减轻IS患者及家庭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针刺治疗机制 缺血性中风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及其在运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陈爱国 席嘉辰 +1 位作者 殷恒婵 颜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6-490,485,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将神经活动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完美结合,既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脑组织解剖结构,也可通过对脑血流、脑血氧代谢等的观察,了解人行为活动时脑的... 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将神经活动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技术完美结合,既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脑组织解剖结构,也可通过对脑血流、脑血氧代谢等的观察,了解人行为活动时脑的各种功能活动,尤其是脑的高级活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运动心理学 应用 脑血氧代谢 脑组织 高分辨率 神经活动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3
作者 程晓光 张晶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489-1489,共1页
功能磁共振成像所指的MRI技术,广义上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成像(BOLD)和磁共振波谱分(MRS)。这些技术源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并已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研... 功能磁共振成像所指的MRI技术,广义上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血氧饱和水平依赖成像(BOLD)和磁共振波谱分(MRS)。这些技术源自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并已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尝试将这些功能成像技术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骨骼肌肉系统 弥散加权成像 灌注加权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成像技术 MRI技术 磁共振波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心理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狄海波 单春雷 +1 位作者 秦鹏民 翁旭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89-494,共6页
Ogawa等于1990年首次在活体大鼠显示了血氧浓度对脑血管显影的影响。奠定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实验基础。1991年Kwong小组和Ogawa小组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明尼苏达大学独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批人脑fMRI实验。从而揭开... Ogawa等于1990年首次在活体大鼠显示了血氧浓度对脑血管显影的影响。奠定了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实验基础。1991年Kwong小组和Ogawa小组分别在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和明尼苏达大学独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批人脑fMRI实验。从而揭开了脑功能研究历史的崭新一页。该项技术以脱氧血红蛋白为内源性对比剂,是一种完全不需要放射性核素和其他对比剂的非侵人性体层扫描成像技术。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可在同一个体反复测量的特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定位的准确性。目前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神经科学、心理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方向。而随着数据采集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基础研究的积累。fMRI近年来也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神经科学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该项技术正逐渐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认知神经科学 心理疾病 内源性对比剂 Ogawa 美国哈佛大学 脱氧血红蛋白 扫描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觉通路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5
作者 孟祥达(综述) 颜华(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83-687,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因素。目前主要通过各种光学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病变评估DR的进展。然而,DR患者也常伴有视觉传导通路的微结构及功能的变化,且其发生可能早于视网膜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重要致盲因素。目前主要通过各种光学方法检测视网膜血管病变评估DR的进展。然而,DR患者也常伴有视觉传导通路的微结构及功能的变化,且其发生可能早于视网膜血管病变。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可实现眼部血流生物学参数以及视觉通路功能检测,并具有无创、精准定位、可重复性强等优点。fMRI包括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磁共振波谱(MRS)、弥散加权成像(DWI)、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PWI可用于研究DR的早期视网膜病变,其中锰离子增强磁共振成像用于检测DR早期视网膜、脉络膜活性;动脉自旋标记技术用于检测眼部血流量变化。VBM用于检测DR脑灰质改变。MRS通过计算代谢物质的峰值反映DR脑组织生化反应;DWI通过表观扩散系数反映DR脑损伤情况;BOLD-fMRI用于检测DR脑神经元活动、脑网络功能的变化。本文将对fMRI在DR视觉通路功能评估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冲 高晓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改善与其对应损伤脑功能区的恢复和变化是否一致则还有很多不甚清楚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介入 中老年人 功能障碍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认知神经科学中所应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金志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06-113,共8页
认知神经科学己成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之一 .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工具 .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本文侧重论述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功能... 认知神经科学己成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之一 .脑成像技术是认知神经科学主要研究工具 .其中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已成为当前最先进、使用最广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 .本文侧重论述在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技术基础、实验设计原理、数据处理等几个方面 ,为推动国内这类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科学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实验设计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运动疲劳“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在体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振向 周开祥 +4 位作者 陈岩 矫玮 王霄英 张珏 包大鹏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7-54,共8页
目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主张大脑是运动疲劳的关键调节器,而小脑和基底节为2个主要调定点,该假说为探究运动疲劳的中枢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但受限于研究手段一直无法在人体中得到验证。本研究拟通过功能性磁共... 目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主张大脑是运动疲劳的关键调节器,而小脑和基底节为2个主要调定点,该假说为探究运动疲劳的中枢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但受限于研究手段一直无法在人体中得到验证。本研究拟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探究与运动疲劳相关的大脑区域以及相应脑区之间的激活与功能连接状态,从而验证人体运动疲劳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方法:招募20名800 m跑成绩≤2 min 3 s的男性运动员,对其进行最大摄氧量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最终遴选出相对最大摄氧量≥55 ml/(kg·min)的11名被试。实验前使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1H-MRS)测试被试静息态脑区代谢物质的浓度;使用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测试被试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随后进行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实验,试达到疲劳状态后即刻进行与实验前一致的fMRI测试。结果:通过1H-MRS测试发现,运动疲劳发生后被试左侧基底节区(basal ganglia,BG)的Cho/Cr显著降低(P<0.05);通过BOLD-fMRI发现运动员递增负荷运动至疲劳后小脑(cerebellum)和初级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s,M1)、小脑和躯体感觉运动区(sensory motor cortex,SMC)、小脑和海马(hippocampus)/海马旁回(parahippocompalgyrus)之间的功能网络连接程度减弱(P<0.05)。结论:运动疲劳发生后基底节区的代谢物质下降,以小脑为中心的脑功能默认网络连接降低,基底节区和小脑可能是使人体出现运动疲劳状态的重要脑功能区,也初步验证了基底神经节和小脑作为2个监视系统来调控人体产生运动疲劳的“中枢控制器模型”理论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疲劳 中枢控制器模型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9
作者 缪飞 曹艳 +4 位作者 王瑛 倪根雄 刘建军 沈军 陈克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152-155,共4页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索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记忆编码过程中的神经活动情况。材料和方法:分别选取10例年轻健康志愿者,10例中老年健康志愿者,8例临床诊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其记忆中文文字过程中行fMRI成像并要求扫描... 目的: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索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记忆编码过程中的神经活动情况。材料和方法:分别选取10例年轻健康志愿者,10例中老年健康志愿者,8例临床诊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在其记忆中文文字过程中行fMRI成像并要求扫描结束后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比较分析各组受试者的脑区激活情况及回忆结果。结果:病例组对记忆内容的回忆较差,活动过程中仅表现为视觉相关皮质的激活。两组健康对照组对记忆内容的回忆较好,功能图像中激活的脑区无明显差异,激活脑区主要包括枕叶视皮质、顶上小叶、小脑半球、前额叶及海马旁回。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早期可能存在文字视觉记忆编码的缺陷,运用fMRI技术可进一步协助诊断记忆方面疾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 功能磁共振 成像研究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健康志愿者 FMRI技术 记忆编码 MRI成像 健康对照组 神经活动 临床诊断 比较分析 功能图像 小脑半球 协助诊断 回忆 激活 中老年 脑区 受试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治疗恐惧症
10
作者 cnBeta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3,共1页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设计的一个新系统将为严重恐惧症患者(phobias)带来新的希望。它基于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来真实地“看到”患者何时想象他们害怕的事物。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美国科学家 恐惧症 治疗 家用 ATLAS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家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扫描大脑来治疗恐惧症
11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0-300,共1页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设计的一个新系统将为严重恐惧症患者(phobias)带来新的希望。它基于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 RI)来真实地“看到”患者何时想象他们害怕的事物。 该技术由日本国际先进电信研究院和加利福尼...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日本和美国科学家设计的一个新系统将为严重恐惧症患者(phobias)带来新的希望。它基于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 RI)来真实地“看到”患者何时想象他们害怕的事物。 该技术由日本国际先进电信研究院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首先,科学家对30名心理健康测试对象的大脑进行fM RI扫描,同时他们让观看各种动物的图像。这使得科学家能够确定哪种独特的大脑活动模式对应于感知哪些生物的图像。尽管所有参与者之间存在生理差异,但仍然出现了常见的可识别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美国科学家 恐惧症 大脑 扫描 治疗 ATLAS 加利福尼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可预测抑郁症复发风险
12
作者 张家伟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749-749,共1页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10月7日发布研究成果说,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医护人员能更准确判断康复中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中哪些人更易复发。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重度抑郁症 复发风险 预测 伦敦大学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枢机制的脑成像技术研究探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璞玥 龙涛 +3 位作者 赵映 石宇 郑华斌 陈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2639-2643,共5页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枢效应机制的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方法结果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AND"针刺"AND("fMRI"OR"PET-CT")... 目的:通过剖析近年来研究针刺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中枢效应机制的发表文献,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方法结果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以"功能性消化不良"AND"针刺"AND("fMRI"OR"PET-CT")为检索词,检索2008年1月—2018年9月PubMed、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最终纳入9篇文献。结果:脑岛、ACC、MCC、丘脑、小脑等是与FD病情密切相关的核心脑区,但针刺干预措施是否有特异性仍需要我们探究。而且由于研究皆以人体为观察对象,且小样本研究居多,所以目前的研究不能全面反映针刺治病的中枢响应特征。结论: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尝试大样本动物研究,且尽量规避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偏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FD)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 针刺 中枢效应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fMRI在脑卒中后运动、语言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新宇 闫汝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63-665,共3页
以血氧水平依赖测量为原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是20世纪90年代在MR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既保留普通MRI的解剖学成像特... 以血氧水平依赖测量为原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是20世纪90年代在MR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既保留普通MRI的解剖学成像特点,又可同时获得生理学信息^[1]。由于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D-FMRI 脑卒中后 功能康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成像技术 运动 语言 血氧水平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郁体质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疏肝解郁法调体干预气郁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可行性 被引量:11
15
作者 秦中朋 詹向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3-136,共4页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脑老化与老年痴呆的过渡阶段,其进展成为痴呆的概率是正常中老年人的10倍,是预防和延缓进展为痴呆的关键期。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是介于正常脑老化与老年痴呆的过渡阶段,其进展成为痴呆的概率是正常中老年人的10倍,是预防和延缓进展为痴呆的关键期。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转变,负性情绪积累已被证实与MCI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中医体质学说在缓衰益智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中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的气郁质人群往往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疑、忧郁脆弱而感知或遭受更多的负性情绪导致气机郁滞肝失疏泄,影响认知功能衰退而致MCI。近年来认知心理学技术ERPs、fMRI、眼动技术等被誉为是观察脑高级功能的窗口,前瞻记忆损伤是MCI的早期敏感指标,因此从前瞻记忆角度入手充分探讨以上3种技术结合神经心理学量表探索"气郁体质致MCI"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可行性,并基于"体病相关""体质可调""调体干预"的"调体治未病理论"提出使用疏肝解郁方药逍遥丸以调体改善气郁体质状态进而"既病防变"纠正和延缓MCI向痴呆进展的可能性,以期为MCI的早期预防和临床干预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郁体质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前瞻记忆 疏肝解郁法 逍遥丸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眼动技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邱晶 王碧馨 +2 位作者 王蕾 夏攀 顾卫国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9期721-725,共5页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方法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的变化,并分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scores of 17-item...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方法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活动的变化,并分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the scores of 17-item 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评分与ReHo值异常脑区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选取首发抑郁症患者14例和健康对照组16例,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运用ReHo方法分析数据,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受试者的ReHo值,并对首发抑郁症组HAMD-17评分与差异脑区ReHo均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首发抑郁症组患者右前扣带回、右中央后回的ReHo值减低(Alphasim校正,校正后P<0.05);首发抑郁症患者右扣带前回ReHo均值与HAMD-17评分呈负相关(r=-0.566,P=0.035)。结论静息状态下首发抑郁症患者右侧前扣带回及右侧中央后回同步一致性活动减低,且可能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MCI的情志病机及气郁体质致MCI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思路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中朋 詹向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05-2313,共9页
处于正常脑老化和老年痴呆之间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公认为是延缓认知衰退进展为痴呆甚至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的关键窗口期。益智缓衰、护脑防老和未病养生是中医体质学说的优势领域,其中长期情志不畅的气... 处于正常脑老化和老年痴呆之间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被公认为是延缓认知衰退进展为痴呆甚至逆转为正常脑老化的关键窗口期。益智缓衰、护脑防老和未病养生是中医体质学说的优势领域,其中长期情志不畅的气郁体质与MCI的发生发展和恶化休戚相关,是MCI的好发体质之一。迄今为止尚无公认和高质量证据报道的认知衰退早期特征性成分,近期多项研究表明大脑认知控制核心成分之一的认知灵活性损伤发生在认知衰退的更早期阶段,可能是MCI的早期特异敏感指标。本文初步梳理了MCI的长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肝气亢逆和肝气虚弱病因病机,并基于认知灵活性视角试提出使用神经心理学量表结合现代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如事件相关电位、功能磁共振成像、眼动和近红外光谱成像等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考察长期情志不畅气郁体质致脑老化加速的研究思路,为MCI的情志病因病机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从中医肝藏象和体质学说入手“调体干预”认知功能衰退过速类疾病提供新视角、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灵活性 气郁体质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眼动技术 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假说的思考和探索 被引量:9
18
作者 秦中朋 詹向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650-3657,共8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可普及,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已被证实是脑老化相关疾病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等的危险因素,但其相关机制尚未...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剧、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认可普及,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已被证实是脑老化相关疾病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痴呆等的危险因素,但其相关机制尚未完全阐述。课题组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系列实验(试验)研究后提出"长期负性情绪积累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科学假说,并依次从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研究拓展到多情交织共同致病的长期负性情绪积累,从动物实验研究拓展到正常人群再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和MCI患者,从未用药病例对照研究拓展到疏肝法用药干预肝失疏泄型MCI患者,逐层深入分别探索了单一负性情绪积累(愤怒情志)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多情交织作用的复合负性情绪积累(复合情绪)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疏肝解郁方药对认知老化进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并充分借助神经心理学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功能磁共振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眼动技术等获取肝失疏泄加速脑老化进程的实证依据,以期为MCI的中医临床干预提供新思路,为中医脑老化学说增添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失疏泄 脑老化 工作记忆 前瞻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眼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服务的神经信息学集成环境的架构与设计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光彬 徐存树 陈卫东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419-423,共5页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与正电子断层成像技术(PET)是当前快速发展的脑成像技术,两种成像技术原理不同但功能互补.若能将fMRI成像产生的解剖性信息和PET成像产生的功能性信息结合起来,将能更有利于识别、判断脑部组织的结构与变化...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与正电子断层成像技术(PET)是当前快速发展的脑成像技术,两种成像技术原理不同但功能互补.若能将fMRI成像产生的解剖性信息和PET成像产生的功能性信息结合起来,将能更有利于识别、判断脑部组织的结构与变化;同时,若进一步集成神经信息学相关学科及科研环境,将对基础神经信息学有重大的意义.采用当前流行的Web Service技术设计整合fMRI与PET脑成像技术;同时以浙江大学多学科综合科研环境为背景,进一步设计了一个无缝的资源共享的神经信息学集成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正电子断层成像技术 神经信息学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WEB服务描述语言 统一发现描述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层对飞机飞越噪声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练艺丹 蔡俊 +2 位作者 张仲伟 刘佳航 王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6-981,共6页
为了研究人类大脑皮层对飞机飞越噪声的表达机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选择25例正常健康受试者,观察在飞机飞越噪声刺激时大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脑功能区定位,结果表明:25例受试者在飞机飞越噪声... 为了研究人类大脑皮层对飞机飞越噪声的表达机制,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选择25例正常健康受试者,观察在飞机飞越噪声刺激时大脑功能区的激活情况,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脑功能区定位,结果表明:25例受试者在飞机飞越噪声刺激时大脑显著激活了视觉联合皮层、前额叶皮层、初级运动皮层以及与认知记忆相关的脑区等.飞机飞越噪声刺激下,大脑皮层听觉区域不仅参与了听觉处理,可能还涉及消极情绪、认知、注意、记忆等区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飞越噪声 大脑皮层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 认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