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1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背俞指针疗法联合调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1
作者 尚素芬 薛利凤 钱红霞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8期1510-1514,共5页
目的 探究背俞指针疗法联合调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济源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接受常规治疗和调中健脾汤内服治疗的40例FD患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同期接受常规治疗、调中健脾汤内服和背俞指针... 目的 探究背俞指针疗法联合调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济源市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接受常规治疗和调中健脾汤内服治疗的40例FD患者,纳入对照组;采集同期接受常规治疗、调中健脾汤内服和背俞指针疗法的40例FD患者,纳入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评分、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两组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胃肠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两组Gas、SS水平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MTL水平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背俞指针疗法联合调中健脾汤可缓解FD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调节胃肠激素,促进胃肠道蠕动,且不增加治疗的安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中健脾汤 背俞指针 针刺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的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霞 赵奉茹 范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1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的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 目的探讨基于脑肠轴理论的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口服柴胡疏肝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5.17±1.12)分低于对照组的(7.97±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HAMA评分(7.43±2.29)分低于对照组的(12.17±2.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HAMD评分(7.23±2.71)分低于对照组的(12.13±3.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脑肠轴理论的柴胡疏肝散联合隔药蒸脐法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柴胡疏肝散 隔药蒸脐法 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安成飞 陈英英 +5 位作者 宁静 李华南 张玮 包安 刘书芹 谭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81-185,共5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治愈、病情反复等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肝郁脾虚证。本文归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相关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为临床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具有发病率高、不易治愈、病情反复等特点。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常见肝郁脾虚证。本文归纳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针对临床应用、疗效特点、作用机制等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消化症状同时,还可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质量,具有整体调节、辨证施治、改善体质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胃动力异常、脑肠互动异常及免疫炎症反应等多途径、多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 疗效 机制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肝汤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肠道菌群和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4
作者 赵静怡 连博 +3 位作者 陆梦馨 郑金粟 朱宏勋 高剑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目的 探索和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肠道菌群以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18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和肝汤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和肝汤组... 目的 探索和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肠道菌群以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信号通路有关。方法 18只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和肝汤组,每组6只。模型组与和肝汤组大鼠以夹尾应激法建立FD模型,造模后和肝汤组予0.918 g生药/100 g体质量的和肝汤灌胃7 d,干预结束后取十二指肠组织和盲肠内容物,荧光定量PCR检测TLR4基因转录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TLR4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法观察TLR4的表达位置,16S rRNA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盲肠内容物中菌群和代谢物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LR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和肝汤组TLR4表达下调(P<0.05)。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显示,TLR4在各组十二指肠固有层和上皮层均存在表达。模型组相比正常组阳性着色增强(P<0.01),和肝汤组相比模型组阳性着色减弱(P<0.01);但各组TLR4基因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盲肠内容物中疣微菌门丰度增加(P<0.05),而厚壁菌门丰度减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和肝汤组拟杆菌门丰度提升(P<0.05),疣微菌门丰富下调(P<0.05);各组间n-γ-谷氨酰谷氨酰胺等代谢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P<0.05)。结论 FD大鼠十二指肠TLR4表达上调,同时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结构存在异常改变。和肝汤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结构,下调TLR4在十二指肠的表达改善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肝汤颗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道菌群 十二指肠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怀棠调气补中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分析
5
作者 张思碧 孔煜荣 +3 位作者 王琦 李仰敏 陈瑜 李雁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10期155-160,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杜怀棠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24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杜怀棠教授门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历信息,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Excel、R语言、OriginPro统计药物频...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析杜怀棠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24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杜怀棠教授门诊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病历信息,建立处方数据库,运用Excel、R语言、OriginPro统计药物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高频药物层次聚类及相关性,并进行可视化。结果共纳入448首处方,涉及中药214味,其中补虚药和理气药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肝、肺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香附-紫苏梗-陈皮-炙甘草关联密切。层次聚类将高频药物分为6类。相关性计算结果可佐证药物之间的关系。结论杜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以顾护脾胃、调畅气机为原则,注重疏肝扶土、通降和胃,随证疏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调气 补中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长川“ 滞伤脾胃” 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6
作者 赵治余 吕冠华 范颖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5年第5期81-84,共4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常见疾病,其病程缠绵、易复发的特点已引起广泛关注。白长川教授根据各家之学说,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代脾胃疾病的主要病机。文章从“滞伤脾胃”入手,探讨“滞”与功能性消化...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常见疾病,其病程缠绵、易复发的特点已引起广泛关注。白长川教授根据各家之学说,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因滞而病”是当代脾胃疾病的主要病机。文章从“滞伤脾胃”入手,探讨“滞”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之间的关系,依照白长川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运、化、消”三法,以运脾调气机、化物治食积、消滞去实邪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滞伤脾胃”理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 发病机制 白长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玲伶从胃窍理论论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7
作者 马小虎 庄玲伶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6期113-116,共4页
庄玲伶教授在长期临床及科研实践中总结出胃窍理论并阐释其内涵,以胃窍理论为指导分型论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认为胃窍作为消化道的缩影,具有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输布精微等作用。小儿FD的核心病机为胃窍不通,故其治以通胃... 庄玲伶教授在长期临床及科研实践中总结出胃窍理论并阐释其内涵,以胃窍理论为指导分型论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认为胃窍作为消化道的缩影,具有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气血、输布精微等作用。小儿FD的核心病机为胃窍不通,故其治以通胃窍为法,分别以导滞通窍汤、散寒通窍汤、疏肝通窍汤、健脾通窍汤、温肾通窍汤为主方治疗小儿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窍理论 通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4/IgE-FcεRI信号通路探讨四磨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脾气滞证大鼠的作用机制
8
作者 陈思清 周赛男 +1 位作者 蔺晓源 符佳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4期685-692,共8页
目的 观察四磨汤对肝脾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大鼠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IgE的高亲和力受体(IgE high affinity receptor, FcεRI)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四磨汤改善... 目的 观察四磨汤对肝脾气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大鼠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IgE的高亲和力受体(IgE high affinity receptor, FcεRI)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四磨汤改善肝脾气滞证FD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大鼠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的组别选取不可预知的慢性应激法复制肝脾气滞证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大鼠每天同一时间予以相应治疗药物灌胃,模型组大鼠则予以蒸馏水灌胃,每日不限饮食饮水,连续灌胃14天。最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4、IgE、FcεRI、五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白三烯(leukotriene, LT)含量,十二指肠IL-4 mRNA、FcεRI mRNA表达以及Tryptase、FcεRI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IL-4、IgE、FcεRI、5-HT、LT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十二指肠IL-4 mRNA、FcεRI mRNA表达以及Tryptase、FcεRI蛋白的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IL-4、FcεRI、5-HT及LT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除四磨汤低剂量组外的各治疗组血清IgE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十二指肠IL-4 mRNA、FcεRI mRNA表达及Tryptase、FcεRI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四磨汤对肝脾气滞证FD有效且能显著缓解肝脾气滞证FD的十二指肠低度炎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4/IgE-FcεRI信号通路以减少相关活性物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白介素4/免疫球蛋白E-免疫球蛋白E的高亲和力受体信号通路 十二指肠低度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Cajal间质细胞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9
作者 周滔 梁俊尧 +1 位作者 朱莹 徐寅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目的观察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钙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3.78、7.56、15.34 g... 目的观察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肝郁脾虚证大鼠Cajal间质细胞(ICC)钙稳态、氧化应激、线粒体自噬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3.78、7.56、15.34 g/kg),每组10只。采用改良复合病因法建立FD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并对舒胃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灌胃给药14 d。取胃窦,分离并培养原代ICC,采用Fluo-4 AM、Rhod-2 AM染色分别检测ICC细胞质和线粒体钙离子积累,DCFH-DA、MitoSox Red分别检测ICC细胞质和线粒体活性氧(ROS)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ICC线粒体自噬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ICC线粒体LC3和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VDAC)1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CC细胞质和线粒体钙离子、ROS积累均显著增多(P<0.01),TOMM20与LAMP2共表达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LC3Ⅱ/Ⅰ、VDAC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舒胃汤中、高剂量组ICC细胞质和线粒体钙离子、ROS积累均显著降低(P<0.05,P<0.01),TOMM20与LAMP2共表达显著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LC3Ⅱ/Ⅰ、VDAC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舒胃汤可能通过降低线粒体钙离子负荷、减少ROS积累及线粒体过度自噬,抑制ICC细胞凋亡,恢复ICC功能,达到治疗FD肝郁脾虚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郁脾虚证 舒胃汤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CAJAL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胃专病服务联合莫沙必利、膳食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王一珉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1期64-66,共3页
目的:分析脾胃专病服务联合莫沙必利、膳食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202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莫沙... 目的:分析脾胃专病服务联合莫沙必利、膳食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将2022年10月—2024年4月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莫沙必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生活指导,观察组给予脾胃专病服务联合膳食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便溏、倦怠乏力、嘈杂、嗳气、急躁易怒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胃脘疼痛、胃脘胀满、反酸、便溏、倦怠乏力、嘈杂、嗳气、急躁易怒积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胃专病服务联合莫沙必利、膳食干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者症状缓解,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专病服务 膳食干预 莫沙必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联合保和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分析
11
作者 李照权 《中国社区医师》 2025年第11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保和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中山市石岐区李照权中医诊所收治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保和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中山市石岐区李照权中医诊所收治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予以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保和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早饱、上腹烧灼感、餐后饱胀、上腹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5)。治疗后,两组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保和丸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其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沙必利 保和丸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虚气滞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的临床观察
12
作者 曾叙森 肖国辉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6期53-55,共3页
目的:评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00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 目的:评估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100例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诊断标准的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纳入5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达100.00%(50/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0%(4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能够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寒热错杂证 半夏泻心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维溴铵联合伊托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用药指导
13
作者 陈诗诗 林宜颖 钟世建 《北方药学》 2025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目的:评估匹维溴铵联合伊托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采取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0,采用伊托必利治疗)和观察组(n=40,采用匹维溴铵联合伊... 目的:评估匹维溴铵联合伊托必利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0例,收治时间在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采取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n=40,采用伊托必利治疗)和观察组(n=40,采用匹维溴铵联合伊托必利治疗)。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胃肠激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更高(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MTL、NO水平升高,5-HT水平下降(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更低(P<0.05)。结论:采取匹维溴铵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维溴铵 伊托必利 功能性消化不良 症状改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泌体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4
作者 崔冬梅 陈皖倩 康朝霞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3期437-443,共7页
目的基于外泌体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ia,FD)大鼠十二指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多因素造... 目的基于外泌体探讨电针“足三里”穴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ia,FD)大鼠十二指肠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3组大鼠采用多因素造模方法制备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给予电针“足三里”穴14天;抑制剂组给予抑制剂GW4869(1.25μg/g)腹腔注射,每2天一次,共7次。干预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变化、闭合小环蛋白1(zonulaoccludens-1,ZO-1)、闭合蛋白1(Claudin-1)、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63的平均光密度值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组织结构紊乱,黏膜上皮缺失严重,局部肠腺结构消失,被大量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取代,损伤侵及黏膜下层,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电针组大鼠十二指肠各层组织结构黏膜层变窄不规则,部分黏膜上皮脱落,肠腺数量丰富,间质内可见部分炎性细胞浸润;抑制剂组大鼠十二指肠各层组织结构清晰,部分黏膜上皮脱落,肠腺数量丰富,间质内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抑制剂组十二指肠中大鼠十二指肠组织中ZO-1和Claudin-1棕黄色或棕褐色分布面积平均光密度值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外泌体表面标志蛋白CD63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十二指肠组织中IL-6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和GW4869均能抑制十二指肠促炎因子和外泌体的表达,改善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有利于肠道黏膜屏障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电针 足三里 外泌体 紧密链接 十二指肠黏膜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功散加味辅助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夹积证的临床价值
15
作者 吴洁如 徐瑶琪 谢尚任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10-13,共4页
目的:探讨异功散加味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夹积证的辅助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2023年门诊接诊的FD患儿98例(F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健康组)。按治疗方案将98例F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 目的:探讨异功散加味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脾虚夹积证的辅助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2023年门诊接诊的FD患儿98例(FD组)和同期体检健康儿童90例(健康组)。按治疗方案将98例F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混悬液+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异功散加味内服,疗程4周。治疗4周后对两组FD患儿的临床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比较治疗效果、FD相关症状与脾虚夹积证评分以及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水平。结果:治疗前,FD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健康组(P<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7.55%(P<0.05);两组FD相关症状与脾虚夹积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功散加味对小儿FD脾虚夹积证的疗效显著,能改善FD相关症状与中医证候,上调血清G-17、PGⅠ、PG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功散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泌素-17 胃蛋白酶原Ⅰ 胃蛋白酶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砂养胃汤加减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研究
16
作者 余禄波 唐斐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3期93-95,共3页
目的:分析香砂养胃汤加减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贵阳林东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联合组(n=50),对照组... 目的:分析香砂养胃汤加减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选取贵阳林东医院收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时间为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联合组(n=50),对照组为单纯西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莫沙必利片)治疗,联合组采用香砂养胃汤加减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情绪状态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胃烧灼感评分为(1.23±1.01)分、胃脘疼痛评分为(1.42±1.02)分、餐后饱胀评分为(0.88±0.55)分、早饱评分为(0.88±0.24)分,低于对照组的(1.88±1.02)分、(2.11±1.03)分、(1.16±0.52)分、(1.03±0.22)分(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治疗后联合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6.48±6.42)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5.42±6.23)分,低于对照组的(46.45±6.55)分、(45.42±6.55)分(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与对照组的6.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调节其情志,改善其胃肠功能,促使各症状缓解,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香砂养胃汤加减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莫沙必利片 中医证候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鞠丸干预CUMS小鼠对抑郁样行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及PACAP/PAC1-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艳 高田田 +2 位作者 王子颖 陈刚 陶伟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1-267,共7页
目的探讨越鞠丸对抑郁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鞠丸低剂量组、越鞠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共病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尼氏... 目的探讨越鞠丸对抑郁共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越鞠丸低剂量组、越鞠丸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组,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构建共病模型,通过行为学检测、尼氏染色评估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神经元损伤;胃肠组织病理、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评估胃肠功能;ELISA法检测PACAP、VIP、IL-6、TNF-α、BDNF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AC1-R、Vipr1、Vipr2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表现出抑郁样行为,海马尼氏体数量减少,胃肠运动减慢,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升高(P<0.05,P<0.01),PACAP、VIP、BDNF表达降低(P<0.05,P<0.01),海马、胃窦、十二指肠组织PAC1-R、Vipr1、Vipr2表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越鞠丸低、高剂量组可改善除Vipr1、Vipr2之外的其他上述指标(P<0.05,P<0.01)。结论越鞠丸可通过PACAP/PAC1-R降低炎症因子,升高BDNF水平,改善CUMS小鼠抑郁样行为和功能性消化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鞠丸 PACAP PAC1-R 抑郁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磨汤对肝脾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赛男 罗倩 +2 位作者 刘琴 张海月 蔺晓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17-122,共6页
目的观察四磨汤对肝脾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2(VIP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0.305mg/kg)和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5.62、2.81... 目的观察四磨汤对肝脾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2(VIPR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0.305mg/kg)和四磨汤高、中、低剂量组(5.62、2.81、1.40g/kg),采用多因素造模法制备肝脾气滞型FD大鼠模型,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14d。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测定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HE染色观察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十二指肠组织VIP、VIPR2阳性表达,Westernblot、RT-PCR分别检测十二指肠组织VIP、VIPR2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状况较差,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显著降低(P<0.01),十二指肠组织VIP、VIPR2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磨汤高、中剂量组和莫沙必利组大鼠体质量、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均显著升高(P<0.05,P<0.01),十二指肠组织VIP、VIPR2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HE染色显示,胃窦和十二指肠组织形态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四磨汤可能通过抑制肝脾气滞型FD大鼠十二指肠组织VIP、VIPR2表达促进胃肠动力,从而改善F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肝脾气滞 胃肠动力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活性肠肽受体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十二指肠CRHR2、NLRP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乐薇 姚函伶 +3 位作者 范建超 徐派的 吴贻森 杨格格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2,CRHR2)及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6(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 目的观察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十二指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2(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receptor 2,CRHR2)及NOD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蛋白6(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6,NLRP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均选用多因素干预法复制FD大鼠模型,空白组进行常规饲养。模型复制结束后,电针组大鼠电针“印堂”“内关”“足三里”,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14 d。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变化;干预结束后,采用半固体糊灌胃法检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胃窦组织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阿利新蓝染色法观察大鼠十二指肠形态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欠佳,体质量、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活泼好动,体质量、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胃窦黏膜排列疏松,有轻度水肿,存在少量淋巴细胞,十二指肠绒毛上皮细胞间隙增宽,肠绒毛结构破碎,可见散在分布的上皮细胞;电针组大鼠胃窦组织结构完整,固有层排列紧密,无明显炎症反应及病理改变,十二指肠绒毛上皮细胞间隙清晰,排列紧密,组织结构完整。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FD大鼠消化不良症状,提高FD大鼠胃肠动力,降低FD大鼠十二指肠黏膜通透性,减轻大鼠胃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提升十二指肠CRHR2、NLRP6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 电针 CRHR2 NLRP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脾醒颗粒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研究
20
作者 秦凌云 严海燕 +4 位作者 王跃生 杨英 薛福敏 张敬 李小芹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儿脾醒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F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 目的:探讨儿脾醒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0例FD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口服儿脾醒颗粒。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生存质量量表(Functional digestive disorder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FDDQL)和整体症状量表(Global overall symptom scale,GOSS)评分、血清胃肠激素和脑肠肽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在腹胀、嗳气、腹痛、纳差等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GOSS评分、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FDDQL评分、胃动素(Motilin,MTL)、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脾醒颗粒治疗儿童FD临床效果好,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儿脾醒颗粒 儿童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