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对棉花功能叶片生理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6
1
作者 李鹏程 董合林 +5 位作者 刘爱忠 刘敬然 李如义 孙淼 李亚兵 毛树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91,共11页
【目的】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氮肥管理在棉花生产中至关重要,氮肥供应不足或过量会影响棉花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过量施氮可能导致棉花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棉田环境污染,氮肥供应不足会导致棉花... 【目的】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三大棉区之一,氮肥管理在棉花生产中至关重要,氮肥供应不足或过量会影响棉花的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过量施氮可能导致棉花营养生长过旺,产量下降,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及棉田环境污染,氮肥供应不足会导致棉花生物量较小,皮棉产量降低,纤维品质下降。本文通过3年不同氮肥用量的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施氮量对棉花功能叶生理特性、氮素利用效率及籽棉产量的影响,旨在探讨黄河流域棉区华北平原亚区中等肥力棉田适宜施氮量,揭示棉花氮素高效利用的相关机理。【方法】田间试验于2011 2013年在河南安阳县中棉所试验农场进行,供试田块为多年连作棉田,土壤为壤质潮土,2011年播种前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N)、速效磷(P)、速效钾(K)含量分别为11.24 g/kg、0.82 g/kg、77.43 mg/kg、16.69 mg/kg、129.82 mg/kg。以转Bt+Cp TI中熟棉花品种中棉所79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设置0、90、180、270、360、450 kg/hm26个施氮水平,氮肥底施和初花期追施各半,磷(P2O5)、钾(K2O)全部底施,施用量均为120kg/hm2。试验小区长10 m,宽4.8米,每小区6行棉花,种植密度57500 plant/hm2。2011年4月17日播种,2012年4月25日播种,2013年5月3日播种。2013年研究了施氮量对初花期棉花功能叶光合速率、不同生育期棉花群体叶面积指数(LAI)、不同生育期棉花功能叶叶绿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影响,2012、2013年研究了施氮量对棉花氮素内在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肥回收率及籽棉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施氮量的增加,不同生育期棉花群体LAI、功能叶叶绿素含量、GS活性、初花期棉花功能叶净光合速率呈增加的趋势,而功能叶MDA含量呈下降趋势。施氮量270、360 kg/hm2处理棉花在盛铃期群体LAI较适宜,吐絮期棉花功能叶能维持较高的生理活性,可为棉花高产提供物质保障。棉花氮素积累量、籽棉产量与施氮量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棉花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素内在利用率随施氮量增加显著下降,施氮量超过180 kg/hm2时氮素生理利用率下降,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氮肥回收率高于其他处理。施氮量360 kg/hm2时,籽棉平均产量最高,显著高于施氮量为0、90 kg/hm2的处理,但与施氮量180、270、450 kg/hm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棉花3年籽棉平均产量(Y)与施氮量(N)的效应方程为Y=3143.8036+4.2057N-0.006220N2(R2=0.9805,P=0.002717);棉花的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38.1 kg/hm2,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99.7 kg/hm2。【结论】黄河流域棉区华北平原亚区中等肥力棉田施氮量超过270 kg/hm2时,棉花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内在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氮肥回收率开始下降,该区棉田推荐经济施氮量299.7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棉花 功能叶片生理特性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D_M、DTA-6和Cc对大豆生育中后期功能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冯乃杰 赵黎明 +3 位作者 郑殿峰 杜吉到 梁喜龙 项洪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8,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OD模拟物(SODM)、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氯化胆碱(Cc),研究其对大豆生育中后期功能叶片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后5~20d,SODM、DTA-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垦农4号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SOD模拟物(SODM)、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氯化胆碱(Cc),研究其对大豆生育中后期功能叶片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后5~20d,SODM、DTA-6、Cc处理提高了叶片的Chla、Chlb及Chl(a+b)含量,降低了Chla/Chlb比值,其中SODM调控效果最佳。SODM、DTA-6提高了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SODM、DTA-6、Cc处理在多数测定时期内均提高了叶片SOD和POD活性,其中DTA-6对SOD活性的调控作用最强,SODM次之;SODM对POD活性调控效果最佳,DTA-6次之。同时,DTA-6和SODM提高了叶片CAT活性,减缓了MDA含量的升高,而Cc对上述多项指标的调控作用均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叶面喷施DTA-6和SODM,调节了大豆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的生理代谢水平,延缓了大豆植株的衰老进程,提高了大豆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D模拟物 2-N 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 氯化胆碱 大豆 功能叶片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长星 鲁成凯 +2 位作者 王信宏 王月福 王铭伦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1-565,共5页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花生初花期,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 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产量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中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重点阐述超高产水平下花生功能叶片氮素代谢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花生初花期,不同产量水平的功能叶片中,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超高产与高产花生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一般产量花生;不同产量水平功能叶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结荚期,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而且在生育中后期活性下降速度慢;功能叶片中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未表现出规律性变化,但超高产花生明显高于高产和一般产量的花生;超高产花生功能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研究认为,超高产花生叶片氨的同化能力、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合成能力均明显高于高产花生和一般产量花生,而且衰老缓慢,功能期维持时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功能叶片 产量水平 氮素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功能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赵菊 朱旭东 +2 位作者 严钦泉 周清明 朱子亮 《作物研究》 2012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为探讨杂交水稻3片功能叶叶绿素SPAD值的杂种优势及杂种优势与双亲表现型值、双亲一般配合力(GCA)、组合特殊配合力(SCA)、双亲遗传距离(欧氏距离)等的关系,用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5个组合。结果表明:供试组合3... 为探讨杂交水稻3片功能叶叶绿素SPAD值的杂种优势及杂种优势与双亲表现型值、双亲一般配合力(GCA)、组合特殊配合力(SCA)、双亲遗传距离(欧氏距离)等的关系,用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25个组合。结果表明:供试组合3片功能叶叶绿素SPAD值具有一定的超亲优势,以乳熟期倒三叶叶绿素SPAD值的正向超亲优势组合最多,其次是始穗期的剑叶;供试的大多数组合除乳熟期倒二叶,不同生育期不同叶位叶片SPAD值都具有正向对照优势,特别是始穗期剑叶供试的25个组合都具有正向超亲优势;供试组合不同生育期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SPAD值的杂种优势大多与父本的表现型值、双亲平均值、低亲值、高亲值、特殊配合力、父本的一般配合力、父母本一般配合力之和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供试组合3片功能叶叶绿素SPAD值的超亲优势和对照优势与遗传距离相关不显著,但当遗传距离在13.0~18.0之间时,乳熟期剑叶叶绿素SPAD值的超亲优势与遗传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对照优势与遗传距离呈极显著正相关,分蘖高峰期倒1叶和始穗期剑叶也与遗传距离呈正相关,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功能叶片 叶绿素SPAD值 杂种优势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水平下功能叶片数量和位置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田广丽 孔亚丽 +2 位作者 张瑞卿 周新国 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21-728,共8页
【目的】功能叶片对水稻拔节期后的养分运转和积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不同氮水平下,不同数量和位置的功能叶片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以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适宜种植的早熟... 【目的】功能叶片对水稻拔节期后的养分运转和积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不同氮水平下,不同数量和位置的功能叶片对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法】以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适宜种植的早熟晚粳稻‘镇稻11号’为供试材料。田间试验主处理设置N0、90、180、270、360kg/hm^2 5个水平(即N0、N90、N180、N270、N360处理),副处理设置高栽培密度(32.5×10^4hill/hm^2,HD)和低密度(25.5×10^4hill/hm^2,LD)两个水平。于水稻开花齐穗期,每小区选择大小基本一致的单茎穗,挂上标签,分别修剪倒1叶(.T1)、倒2叶(.T2)、倒3叶(.T3)、倒1+2叶(.T1+2)、倒1+3叶(.T1+3)、倒2+3叶(.T2+3)、倒1+2+3叶(.T1+2+3)和不剪除(.T0,对照),组成8个叶位修剪处理。水稻成熟期选取具代表性的植株用于测定产量组成;同时记录各叶位修剪处理穗子的结实率及其强、弱势粒的千粒重。【结果】与N0相比,施氮能显著增加稻穗长度和穗梗数,各氮水平处理间穗长、穗梗数及单个稻穗重量无显著差异。低(N90)、中(N180)、高(N270)三个氮水平下从穗顶端至穗基部随梗位的增加,每梗粒数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而氮水平对梗粒数没有显著影响。氮水平相同时,两栽培密度下叶片修剪的试验结果一致,均表现为:单独减去倒1、倒2、倒3叶时对单穗重无显著影响;同时减去上3叶中任意2片叶时,单穗重下降5.5%~10.3%;将上3片叶同时减去时单穗重下降24.6%;相同修剪处理下,单穗重的下降比例随氮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了氮水平对穗部性状影响的稳定性。通过广义线性模型的分析表明,不同位叶剪处理下,解释单穗重下降比例的模型性能依次为结实率(SP)>SP和强势粒千粒重(S)组合模型>SP和弱势粒千粒重(I)组合模型>SP、S、I三者组合模型>I、S组合模型。【结论】氮水平通过影响稻穗长度、穗梗数、穗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进而影响单个穗重。花后稻穗功能叶片越少,单穗重下降越大;施氮水平越高,下降越严重。当功能叶片数量一定时,叶片位置不影响单穗重。花后功能叶依次通过影响结实率、结实率和强势粒千粒重、结实率和弱势粒千粒重、强势粒千粒重和弱势粒千粒重来影响稻穗的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水平 功能叶片 叶位 产量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摘除低功能叶片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应俊杰 项加青 +1 位作者 顾慧芬 张惠琴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192-193,共2页
在油菜初花期开始,采用摘除低功能叶片的农业防治方法,调查其单因子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摘除低功能叶片对油菜菌核病的病株率防效为25.6%;病情指数防效为23.2%,可以显著降低田间菌源,能有效防止油菜菌核病的再侵染。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摘除 功能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不同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英达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13期102-103,共2页
本文探讨了杨树不同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以期为杨树功能叶片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的差异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杨树不同方向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南部叶>东部叶>西部叶>北部叶,同一枝上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 本文探讨了杨树不同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以期为杨树功能叶片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的差异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杨树不同方向功能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南部叶>东部叶>西部叶>北部叶,同一枝上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呈现波浪型变化,不同叶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功能叶片 叶绿素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好大田作物的功能叶片 被引量:1
8
作者 吕云生 《农村科学实验》 2009年第7期10-10,共1页
所谓作物的功能叶片.就是指在农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那些叶片。这些叶片在作物体上具有特殊的位置.优越的形态结构和较强的生理机能.使它们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形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满足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的... 所谓作物的功能叶片.就是指在农作物产量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那些叶片。这些叶片在作物体上具有特殊的位置.优越的形态结构和较强的生理机能.使它们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形成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满足籽粒灌浆成熟过程中的物质要求.而且其功能期与籽粒形成期一致。从而在产量形成中作用更大.所以,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中后期.确保功能叶片正常发育,并延长其功能期.是农作物田间管理中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叶片 大田作物 保护 光合作用能力 生长发育过程 产量形成 籽粒形成期 碳水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护好功能叶片 提高作物产量
9
《中国农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功能叶片 光合产物 产量形成 果穗产量 生理机能 栽培管理 光合作用 三出复叶 甜菜块 发育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保护农作物功能叶片
10
作者 吕云生 《农村科学实验》 2005年第8期10-10,共1页
农作物叶片最主要的生理机能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
关键词 功能叶片 保护措施 水稻 玉米 高粱 大豆 甜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不同功能叶片形态结构之气孔密度变化的研究
11
作者 郑英达 《中国林副特产》 2020年第4期37-38,共2页
通过对不同品种杨树树体不同功能叶片即:不同部位叶片、不同方位叶片、不同叶位叶片的气孔密度的变化的研究,找出差异和变化规律,为对寻找杨树叶片的生理功能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3个品种杨树品种不同方向功能叶片,气孔密度变化为南&... 通过对不同品种杨树树体不同功能叶片即:不同部位叶片、不同方位叶片、不同叶位叶片的气孔密度的变化的研究,找出差异和变化规律,为对寻找杨树叶片的生理功能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3个品种杨树品种不同方向功能叶片,气孔密度变化为南>东>西>北。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功能叶片气孔密度呈现波浪型变化。3种杨树在同一时间不同叶位功能叶片气孔密度变化呈现为倒一叶>倒二叶>倒三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气孔密度 功能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降蔓应多高功能叶片留多少
12
作者 王琼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3年第10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黄瓜 降蔓技术 日光温室 功能叶片 光合作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含笑无性系苗期叶片功能性状和生长综合评价
13
作者 刘俊涛 张卫华 +5 位作者 朱报著 徐放 白青松 廖焕琴 陈新宇 郭镜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1期43-49,共7页
为探究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叶结构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以38份广东含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测定苗高、地径和叶结构功能性状(叶片SPAD、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体积、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量... 为探究广东含笑Michelia guangdongensis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叶结构功能性状的变异规律,以38份广东含笑无性系苗木为材料,测定苗高、地径和叶结构功能性状(叶片SPAD、叶面积、叶片厚度、叶片体积、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叶片干物质量、叶片相对含水率、叶片背部颜色和绒毛量),分析苗木生长和叶片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及相关性,对各指标进行初步选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的苗高、地径、SPAD、叶面积等9个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叶组织密度差异不显著,各性状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在5.14%~20.94%之间。除了叶组织密度、地径,其余性状的重复力均高于0.5。相关分析显示,叶面积、比叶面积、叶片体积与叶片干物质量、叶组织密度、叶片相对含水率呈极显著正或负相关(P<0.01)。比叶面积与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叶片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组织密度、叶片相对含水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广东含笑不同无性系苗木生长和叶结构功能性状进行选择评价,排名前5的广东含笑无性系为CG3、1、5、8804、8999,Ci值均在0.6以上,5个无性系的苗高、叶面积比无性系群体平均值高4.68%、24.25%,遗传增益分别达到3.84%和22.12%,而且叶片背部的呈色效果较好,且绒毛较多和颜色较深,观赏效果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含笑 无性系 叶片功能性状 相关关系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环境响应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陈飞 许文燕 +2 位作者 李睿 孟喜悦 卢杰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植物在长期适应与进化中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响应的生理特征,称为功能性状。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密切且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与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基于查阅与分... 植物在长期适应与进化中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对外界环境变化具有响应的生理特征,称为功能性状。叶片作为植物与外界环境接触最密切且面积最大的器官,其功能性状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与适应,是连接植物与环境的桥梁。基于查阅与分析植物功能性状相关文献,本文对植物功能性状的环境响应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叶片功能性状对光照的响应;(2)叶片功能性状对温度的响应;(3)叶片功能性状对水分的响应;(4)叶片功能性状对海拔的响应;(5)叶片功能性状对其它环境因子的响应。最后本文讨论了植物功能性状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叶片功能性状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南洋木荷叶片功能性状沿树冠高度的垂直变异
15
作者 金楠 段志宇 +6 位作者 冯磊鋆 鲁志云 袁盛东 董金龙 何在新 吉馗 巩合德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为了更好地揭示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以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南洋木荷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其不同树冠高度的叶片经济性状和水力性状,探讨个体尺度上不同树冠高度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垂直变异。结果显示:(1)沿树冠高度,南... 为了更好地揭示植物对环境的响应机制,以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南洋木荷为研究对象,通过测量其不同树冠高度的叶片经济性状和水力性状,探讨个体尺度上不同树冠高度植物叶功能性状的垂直变异。结果显示:(1)沿树冠高度,南洋木荷叶片经济和水力性状表现出显著的垂直变异。在叶片经济性状中,除比叶重差异不明显外,叶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厚度、叶干物质量和净光合速率呈上升趋势。在水力性状中,气孔导度和正午叶片水势呈现下降趋势,而叶片内部水分利用效率呈现上升趋势。(2)南洋木荷叶片经济和水力性状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比叶重与叶厚和叶干物质量、叶厚与叶干物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叶厚与叶面积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正午叶片水势和叶片内部水分利用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可得结论:南洋木荷的叶功能性状在个体尺度上存在环境可塑性,叶片通过调整形态结构来协调光合生理性状与水力性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物种分布格局的形成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木荷 叶片功能性状 净光合速率 正午叶片水势 个体变异 树冠 哀牢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不同叶位叶片功能性状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王峰 陈玉真 +2 位作者 王秀萍 尤志明 陈常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7-84,共8页
以5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LA)、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光合特性,并研究了叶... 以5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树新梢不同叶位叶片的叶面积(LA)、叶形指数(LI)、比叶面积(SLA)、干物质含量(LDMC)、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总量(Chl)、类胡萝卜素(Car)及光合特性,并研究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叶位叶片的LA、LMDC、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由第1叶至第6叶基本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新梢中部3~4叶达到峰值,第1叶和第6叶显著降低(P〈0.05);不同叶位叶片LI和SLA基本呈现随着叶位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第6叶的SLA均显著高于其他叶位(P〈0.05);第1~4叶的Chla、Chlb和Chl含量较高,第6叶Chla、Chlb和Chl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叶位(P〈0.05),Car变化趋势不明显。LA与LI、LDMC、Chla、Chlb、Chl和Car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胞间CO2浓度(Ci)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I与其他指标不相关(LA除外);SLA与LDMC、Chla、Chlb、Chl、Car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C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LDMC与Chla、Chl和Pn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Chla、Chlb、Chl和Car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n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Gs和Tr与叶片功能性状不相关。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茶树新梢第3~4叶具有相对较大的LA和较强的光合能力,LDMC积累较大,可以作为表征茶树光合能力的供试叶片;SLA、LDMC和光合色素含量与Pn存在密切相关性,可作为评价茶树光合能力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不同叶位 叶片功能性状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环境下6种常绿阔叶林树种苗期的叶片功能性状 被引量:38
17
作者 王玉平 陶建平 +1 位作者 刘晋仙 何泽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3-29,共7页
研究不同光环境(旷地、林窗、林下)下缙云山常绿阔叶林6种常见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叶片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光照较弱的林窗和林下,树种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N:P比... 研究不同光环境(旷地、林窗、林下)下缙云山常绿阔叶林6种常见树种的叶片功能性状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演替阶段物种的叶片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在光照较弱的林窗和林下,树种的比叶面积(SLA)、叶片氮含量(LNC)和叶片N:P比显著高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叶干物质含量(LDMC)变化趋势与SLA相反,叶片磷含量(LPC)在3种光环境下无显著差异;2)演替前期种具有较高的SLA,LNC和LPC,而演替后期种的LDMC和N:P比显著高于演替前期种。随光照的减弱,演替前期种的LPC无显著差异,而演替后期种则呈下降趋势;3)在3种光环境下,LNC与LPC,SLA正相关,LDMC与LPC,LNC,SLA负相关,N:P比与LPC负相关,而与LNC无显著相关性。随光照的减弱,SLA-LDMC,LPC-N:P及LNC-LPC性状关系沿共同斜率或Y轴截距发生了显著的变异,表明研究材料主要通过增大SLA,LNC及维持较高的N:P比来适应低光环境,不同演替阶段物种适应策略不同;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沿光资源梯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叶片功能性状 适应策略 光环境 演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茶树叶片功能性状及光合特性的比较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峰 陈玉真 +2 位作者 王秀萍 尤志明 陈常颂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5-285,共1页
以18 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茶树叶片的叶面积、叶形指数、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 及其比值、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及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叶形指数... 以18 个茶树品种(系)为研究对象,测量了茶树叶片的叶面积、叶形指数、比叶面积、干物质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 及其比值、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及光合特性,并分析了叶片功能性状和光合特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叶片叶形指数、干物质含量、气孔导度的变异系数低于10%,其余11 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5.08%-43.22%,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水平;比叶面积与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叶形指数和叶面积与其他叶片功能指标均无显著相关;干物质含量与光合色素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且气孔导度与胞间CO2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限制的影响;净光合速率与干物质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与光合色素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光合色素含量高的品种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能力;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与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相关性不显著.14 号茶树品种比叶面积相对较低,同时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属于抗旱性较强、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可作为抗旱性强、高光效的茶树品种进一步选育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不同品种(系) 叶片功能性状 光合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植方式对夏直播花生叶片功能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俊 臧秀旺 +4 位作者 郝西 刘娟 崔亚男 汤丰收 董文召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56-663,共8页
以珍珠豆小果型花生远杂6号为材料,研究了夏直播花生在1.8×10^(5)~2.25×10^(5)穴/hm^(2)密度及不同配置方式下叶片功能、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8×10^... 以珍珠豆小果型花生远杂6号为材料,研究了夏直播花生在1.8×10^(5)~2.25×10^(5)穴/hm^(2)密度及不同配置方式下叶片功能、光合特性及产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了合理密植对花生群体生殖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1.8×10^(5)穴/hm^(2)密度相比,2.25×10^(5)穴/hm^(2)种植会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抗氧化能力和群体间中下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群体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上部光合有效辐射截获率,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2.25×10^(5)穴/hm^(2)产量比1.8×10^(5)穴/hm^(2)处理产量高12.44%,双粒播种产量比单粒播种高12.47%,等行距种植和宽窄行种植产量基本一致。远杂6号为耐密品种,夏直播种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有效提高产量,改善荚果商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 花生 叶片功能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加尔针茅光合特征与叶片功能特性对长期氮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红梅 李洁 +2 位作者 皇甫超河 陈新微 杨殿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76-85,共10页
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建群种贝加尔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连续6年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设置5个氮素处理:N_0(0kg N/hm^2)、N_(30)(30kg N/hm^2)、N_(50)(50kg N/hm^2)、N_(100)(100kg N/hm^2)、N_(150)(150kg N/hm^2),探讨氮沉降变化... 以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建群种贝加尔针茅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连续6年氮添加野外控制试验,设置5个氮素处理:N_0(0kg N/hm^2)、N_(30)(30kg N/hm^2)、N_(50)(50kg N/hm^2)、N_(100)(100kg N/hm^2)、N_(150)(150kg N/hm^2),探讨氮沉降变化对贝加尔针茅种群光合特性与叶片功能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氮素添加变化显著影响贝加尔针茅的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氮素添加处理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_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_r)、光合氮利用效率(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PNUE)和光合能量利用效率(photosynthetic energy use efficiency,PEUE)均低于或显著低于无氮素添加处理。氮素添加处理叶片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叶片N含量(leaf N content,N_(mass))、建成成本(leaf construction cost,CCmass)、叶片N∶P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无氮素添加处理。相关分析表明,5个氮素处理的Pn与G_s、T_r、PNUE、PEUE、叶片P含量(leaf P content,P_(mass))、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片比叶面积(SLA)、N_(mass)、CCmass、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片N_(mass)与SLA、CCmass、土壤N∶P呈显著正相关,与PNUE、PEUE、P_(mass)、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以上研究表明,长期氮添加会降低贝加尔针茅净光合速率、养分利用效率,提高叶片建成成本和叶片N∶P,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是引起这种改变发生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贝加尔针茅 光合特性 叶片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