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构抗震设计的新概念——可恢复功能结构 被引量:301
1
作者 吕西林 陈云 毛苑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41-948,共8页
可恢复功能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减震控制结构,它不仅能在地震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能帮助人们在大地震之后,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理想的新方向.可恢复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可更换结构构件,摇摆结构,以及自复位结构等.... 可恢复功能结构是一种新型的减震控制结构,它不仅能在地震时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能帮助人们在大地震之后,尽快恢复正常生活,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一个理想的新方向.可恢复结构体系主要包括可更换结构构件,摇摆结构,以及自复位结构等.针对21世纪以来国内外可恢复结构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详细介绍了正在研究的两种双肢剪力墙可更换构件即可更换连梁与可更换剪力墙脚部构件的设计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可更换构件 摇摆墙 摇摆框架 自复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结构体系研究展望 被引量:27
2
作者 张爱林 张艳霞 刘学春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7-515,共9页
作者从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钢框架体系、钢框架-中心支撑体系、钢柱脚、钢支撑、钢板剪力墙等5个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指出了震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结构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结构体系、构件和节点构造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 震后可恢复功能结构 预应力钢结构体系 抗震性能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恢复功能剪力墙结构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3
作者 蒋欢军 刘其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1-58,共8页
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结构逐渐成为了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剪力墙,主要包括:配合框架结构同时使用的摇摆或自复位剪力墙,通过摇摆减轻地震作用的破坏,通过自重或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复位;应用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可更换剪力墙,通过对... 近年来,可恢复功能结构逐渐成为了抗震工程研究的热点。可恢复功能剪力墙,主要包括:配合框架结构同时使用的摇摆或自复位剪力墙,通过摇摆减轻地震作用的破坏,通过自重或施加预应力使结构复位;应用于剪力墙结构中的可更换剪力墙,通过对破坏部位的更换实现结构功能的快速恢复。介绍了自复位剪力墙结构,摇摆剪力墙结构及可更换剪力墙结构的相关研究进展,对研究领域的成果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研究领域中存在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摇摆剪力墙 自复位剪力墙 可更换剪力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看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研究趋势 被引量:76
4
作者 吕西林 全柳萌 蒋欢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9,共9页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是指地震后不需修复或者稍加修复就可恢复使用功能的结构,目前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了全球地震工程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2017年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的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是指地震后不需修复或者稍加修复就可恢复使用功能的结构,目前已成为地震工程领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近年来受到了全球地震工程学者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2017年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召开的第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的主题为"可恢复功能-土木工程的新挑战"。本文从摇摆及自复位结构、带可更换构件的结构两方面对本次世界地震工程大会展示的有关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的国际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按照结构体系的不同,介绍了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桥梁结构中的研究现状。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可恢复功能结构优良的抗震性能。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届世界地震工程大会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 研究进展 摇摆结构 自复位结构 可更换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动力弹塑性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艳霞 费晨超 +1 位作者 宁广 李振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1-110,共10页
针对提出的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ABAQUS软件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与刚接框架及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的楼层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残余位移角、等效塑性应变以... 针对提出的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体系,采用ABAQUS软件对其整体结构进行了模态分析和动力弹塑性分析,并与刚接框架及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在不同水准地震动下的楼层基底剪力、层间位移角、残余位移角、等效塑性应变以及结构耗能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8度多遇、设防地震作用下基本保持弹性,在8度罕遇地震时结构主要依靠阻尼耗能和摩擦阻尼器耗能,非弹性耗能相对较少,减少了主体结构的塑性发展和损伤程度,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恢复结构功能的能力。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在层间位移角控制和减少主体结构塑性性能方面优于可恢复功能的预应力钢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预应力装配式钢框架 预应力钢框架 动力弹塑性分析 双旗帜滞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自复位混合摇摆柱可恢复功能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阎石 王涛 +1 位作者 苏醒 孙祥磊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9-777,共9页
目的 提出一种带有可更换软钢耗能器的新型自复位混合摇摆柱(RHD-RRC),以解决传统框架在震后易损坏且不易修复问题。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RHD-RRC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低周循环往复加载试验。通过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分析其自复位能... 目的 提出一种带有可更换软钢耗能器的新型自复位混合摇摆柱(RHD-RRC),以解决传统框架在震后易损坏且不易修复问题。方法 利用ABAQUS软件建立了RHD-RRC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低周循环往复加载试验。通过滞回曲线、骨架曲线等分析其自复位能力、刚度退化及耗能能力等,进而对比分析普通摇摆柱和RHD-RRC的地震可恢复功能性能的区别。结果 与普通摇摆柱相比,RHD-RRC的滞回曲线饱满且平滑,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强度和刚度更高、且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较为缓慢。结论 RHD-RRC良好的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可以实现框架结构的可恢复变形能力,以有效解决传统框架柱震后易损坏且不易修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摇摆柱 软钢耗能器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 可恢复功能性能 滞回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尺宋式摇摆木构架恢复性拟静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一凡 万佳 +2 位作者 师希望 魏剑伟 李铁英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7,共9页
摇摆木构架是中国传统木结构的主要承载体系。对足尺单跨木构架模型施加3级竖向荷载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验时木构架的位移和变形特点,得到木构架在低周水平循环加载下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探究其在不同竖向荷载和低周水平循环加载下... 摇摆木构架是中国传统木结构的主要承载体系。对足尺单跨木构架模型施加3级竖向荷载进行拟静力试验,观察试验时木构架的位移和变形特点,得到木构架在低周水平循环加载下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探究其在不同竖向荷载和低周水平循环加载下的结构特性。加载过程中,木柱刚体转动行为明显、柱架层变形集中,卸载阶段木构架能自主回到初始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各级滞回环狭长且重叠,结构构件呈现出刚体运动的特征,结构整体具有一定位移恢复能力;残余位移介于0.28~2.53 mm间,两组位移恢复系数均大于87.1%,随控制位移的增加未出现显著降低,木构架的位移恢复能力良好;初始刚度在控制位移超过屈服位移后趋于稳定;柱架层变形是斗拱层变形的2.95~86.47倍,层间位移集中系数介于1.22~2.03间,且随控制位移的增加先增后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木结构 摇摆木构架 可恢复功能结构 位移恢复系数 层间位移集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恢复功能半刚性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8
作者 焦志安 魏建鹏 +2 位作者 郭杨 戴良军 田黎敏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0-1099,1119,共11页
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的震后快速恢复,提出新型可恢复功能半刚性节点.新型节点主要由T形耗能板、带铰的预制梁柱和高强螺栓群组成.对4个该新型节点试件及1个同尺寸的焊接节点对比试件进行往复加载试验,考察新型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耗能区截... 为了实现建筑功能的震后快速恢复,提出新型可恢复功能半刚性节点.新型节点主要由T形耗能板、带铰的预制梁柱和高强螺栓群组成.对4个该新型节点试件及1个同尺寸的焊接节点对比试件进行往复加载试验,考察新型节点的抗震性能,分析耗能区截面面积、长度、截面惯性矩对新型节点滞回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节点比焊接节点具备更好的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和延性.在试验中,非弹性变形主要集中在耗能板,主体结构基本无损伤,更换T形耗能板能够快速恢复结构功能.不同耗能区长度、惯性矩表现出不同的破坏特征与抗震性能.提出简单的新型节点设计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预测各类新型节点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与破坏特征;对比采用所提方法计算与试验记录得出的屈服载荷、极限载荷,两者最大误差分别为2.5%、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节点 可恢复功能防震结构 抗震性能 往复加载试验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地震动作用下复合自复位结构考虑残余位移的性能评估 被引量:1
9
作者 武大洋 吕西林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2-40,共9页
作为实现震后可恢复的一种结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复合自复位结构,并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复合自复位结构将结构在体系层次上分为基本功能分区和损伤控制分区。基本功能分区实现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承担大部分的地... 作为实现震后可恢复的一种结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复合自复位结构,并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对其进行性能评估。复合自复位结构将结构在体系层次上分为基本功能分区和损伤控制分区。基本功能分区实现结构的正常使用功能,承担大部分的地震作用和全部的重力荷载;损伤分区实现结构自复位和耗能,分担剩余的地震作用和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集中程度。基于刚度需求的设计该结构,并对其基于联合概率密度函数进行评估,将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作为变量,计算得到易损性曲线、联合易损性概率矩阵和联合需求位移角曲面。结果表明,该体系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损伤概率,而且可以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层间位移集中程度。耗能分区可以通过耗能和自复位降低基本功能分区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残余层间位移角,并且可以降低结构出现局部薄弱层的整体损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 复合结构 自复位 耗能 功能分区 残余位移 联合概率密度函数 易损性 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刚 高玲 +1 位作者 张煜坤 郑七振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8,共9页
为满足结构在震中安全且震后可修复使用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该节点是一种半刚性节点,将柱脚锚栓的一部分作为节点的阻尼器,阻尼器为柱脚提供抗弯能力和可抬升能力,在地震时柱脚节点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阻尼器上,... 为满足结构在震中安全且震后可修复使用的目的,设计了一种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该节点是一种半刚性节点,将柱脚锚栓的一部分作为节点的阻尼器,阻尼器为柱脚提供抗弯能力和可抬升能力,在地震时柱脚节点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阻尼器上,震后通过更换阻尼器即可完成柱脚节点的修复。为此,设计一组普通外露式柱脚节点和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节点进行对比试验,并通过拟静力试验,研究它们在低周往复荷载下的滞回特性、抗弯承载力、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同时研究柱脚节点在更换阻尼器前后的抗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对比普通外露式柱脚节点,锚栓屈服型可抬升柱脚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能力,试件的损伤基本集中在可更换的阻尼器上,耗能模式和损伤机制较为合理。在进行修复后,除初期转动刚度略低于修复前试件外,整体抗震性能基本可恢复至震前水平。另外,该新型柱脚的阻尼器拆卸和更换较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可抬升柱脚 可更换构件 锚栓屈服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拼缝阻尼器的自复位预制双肢剪力墙的耗能能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鲁正 汪晏 严德裕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178,共8页
为提升自复位预制双肢剪力墙的耗能能力,针对预制双肢剪力墙提出了一种拼缝阻尼器,该阻尼器可适应接缝附近的大变形,帮助结构同时实现自复位和耗能的性能。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验证了所提阻尼器具备良好的耗能性能... 为提升自复位预制双肢剪力墙的耗能能力,针对预制双肢剪力墙提出了一种拼缝阻尼器,该阻尼器可适应接缝附近的大变形,帮助结构同时实现自复位和耗能的性能。通过拟静力试验,获得了该阻尼器的滞回曲线,验证了所提阻尼器具备良好的耗能性能;使用Opensees把阻尼器放入预制双肢剪力墙中进行数值分析,发现所提阻尼器在不降低结构原本自复位性能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结构的耗能能力。同时,耗能主要由拼缝阻尼器承担,结构自身的耗能和损伤较小,有利于实现结构在震后的快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复位 耗能 预制双肢剪力墙 OPENSEES 可恢复功能结构 阻尼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承插式多节段预制桥墩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2
作者 钱辉 叶晨阳 +2 位作者 李宗翱 冯敬涛 杨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01-308,共8页
为解决现有预制桥墩施工难度大、震后可恢复性能不足的问题,文章基于承插式桥墩与多节段桥墩的技术优点,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承插式多节段预制桥墩(RSSPP),使用耐久性好的BFRP筋和2304不锈钢钢筋,能够充分发挥承插式节点连接可靠、现场... 为解决现有预制桥墩施工难度大、震后可恢复性能不足的问题,文章基于承插式桥墩与多节段桥墩的技术优点,提出一种新型自复位承插式多节段预制桥墩(RSSPP),使用耐久性好的BFRP筋和2304不锈钢钢筋,能够充分发挥承插式节点连接可靠、现场施工简单、容许误差大的特点,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复位功能。基于OpenSees计算平台,使用纤维单元开展承插式桥墩和多节段桥墩模型建立与验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对RSSPP桥墩进行抗震性能研究和参数分析。研究表明:小位移下采用BFRP筋作为预应力筋相较于普通钢绞线的桥墩受力性能影响不大;提高初始预应力,能够使桥墩屈服荷载和屈服后刚度不断提高;增大不锈钢钢筋配置率对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提升较为明显,但也造成残余位移的增大,在实际应用中应做好自复位性能和耗能能力之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可恢复结构 预制桥墩 承插式桥墩 多节段桥墩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承插式多节段预制桥墩抗震性能理论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钱辉 叶晨阳 +2 位作者 李宗翱 冯敬涛 杨鑫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5-43,共9页
为了解决现有预制桥墩施工难度大、腐蚀风险高、震后可恢复性能不足的问题,基于承插式桥墩与多节段桥墩的技术优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承插式多节段预制桥墩(RSSPP),使用了高耐久性的BFRP筋和2304不锈钢钢筋,既能够充分发挥承插式节... 为了解决现有预制桥墩施工难度大、腐蚀风险高、震后可恢复性能不足的问题,基于承插式桥墩与多节段桥墩的技术优点,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承插式多节段预制桥墩(RSSPP),使用了高耐久性的BFRP筋和2304不锈钢钢筋,既能够充分发挥承插式节点连接可靠、现场施工简单、容许误差大的特点,同时具备良好的自复位功能。将新型RSSPP桥墩体系分为节段承重部分、后张预应力部分和耗能钢筋部分,从抗弯性能、抗剪性能、抗开合与抗倾覆性能的角度分析了桥墩力学性能,提出了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将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分析过程的合理性,并进一步提出了RSSPP桥墩耗能钢筋和预应力筋配筋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可恢复结构 预制桥墩 承插式桥墩 多节段桥墩 理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设计方法及分析 被引量:28
14
作者 刘其舟 蒋欢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4,共8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更换墙脚部件的剪力墙.介绍了该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并对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不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 提出一种新型的可更换墙脚部件的剪力墙.介绍了该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的设计方法,并对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进行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可更换墙脚部件剪力墙不但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而且能够将破坏集中在可更换部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可恢复功能结构 可更换部件 设计方法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可更换墙脚构件剪力墙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被引量:31
15
作者 毛苑君 吕西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29-2040,共12页
为研究一种新型的带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完成一组5片试件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从试件的试验现象、抗侧承载力、变形能力、阻尼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普通剪力墙和新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上的差别,并研究轴压比和高宽... 为研究一种新型的带可更换墙脚构件的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完成一组5片试件并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从试件的试验现象、抗侧承载力、变形能力、阻尼变化等方面分析对比普通剪力墙和新型剪力墙的抗震性能上的差别,并研究轴压比和高宽比对于新型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剪力墙比普通剪力墙水平承载力略降低,变形能力是普通剪力墙的2倍;新型剪力墙的耗能能力在屈服点时明显比普通墙高,加载后期耗能能力取决于可更换构件本身的变形能力;新型剪力墙的轴压比越大,水平承载力越大,骨架曲线上各关键点的位移出现的越早,平均耗能能力越强。同时,高宽比大的新型剪力墙,其水平承载力较低,变形能力更好,平均耗能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构件 混凝土剪力墙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 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柱-软钢消能元件组合高墩桥梁试设计 被引量:14
16
作者 卓卫东 王志坚 +2 位作者 廖丽云 蔡哲罕 王宏达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83-489,共7页
为显著提高强震区高墩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可恢复功能抗震设计原理,提出钢管混凝土柱-软钢消能元件组合箱形截面高墩桥梁的设计概念。以山区某常规RC箱形截面高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新型组合截面高墩桥梁试设计;分析了新型... 为显著提高强震区高墩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基于可恢复功能抗震设计原理,提出钢管混凝土柱-软钢消能元件组合箱形截面高墩桥梁的设计概念。以山区某常规RC箱形截面高墩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进行新型组合截面高墩桥梁试设计;分析了新型组合截面高墩桥梁在作用基本组合下的静力性能和地震组合下的抗震性能,并对比分析了其与常规RC箱形截面高墩桥梁在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①作用基本组合下,新型组合截面高墩桥梁能够很好地满足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②在E2地震作用下,常规RC箱形截面高墩桥梁出现中等程度的破坏,而新型组合截面高墩桥梁仅有可更换的软钢消能元件发生塑性变形,表明其具有地震可恢复性;③在E2地震作用下,新型组合截面高墩桥梁的地震位移反应明显小于常规RC箱形截面高墩桥梁的地震位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墩 消能减震 可恢复功能抗震结构 组合截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可更换摩擦耗能器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梦甫 曾雨薇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46,共11页
研究了一种带有可更换双钢板长孔螺栓板式摩擦耗能器组合摇摆剪力墙,利用预应力筋提供自复位能力,墙角设置可更换摩擦耗能构件,实现摇摆、自复位、可更换和耗能等4种机制的合理应用。完成了1片2组可更换构件的组合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 研究了一种带有可更换双钢板长孔螺栓板式摩擦耗能器组合摇摆剪力墙,利用预应力筋提供自复位能力,墙角设置可更换摩擦耗能构件,实现摇摆、自复位、可更换和耗能等4种机制的合理应用。完成了1片2组可更换构件的组合剪力墙的拟静力试验,得到了墙角构件更换前后该剪力墙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承载力、变形能力、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钢筋混凝土带钢板暗支撑现浇剪力墙相比,文中提出的剪力墙损伤显著减小,墙身裂缝较少,卸载后残余变形较小,自复位性能良好;承载力和刚度比传统现浇墙低,但变形能力明显增强,屈服位移、峰值位移以及极限位移均显著增大,表现了良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通过墙角构件的更换使得震后修复更加容易,也节约了修复经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构件 摩擦耗能器 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可恢复功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墙趾可更换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威 黄元昭 +3 位作者 苏三庆 宋江良 徐善文 李昱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44,共12页
为研究墙趾可更换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2片带有可更换墙趾构件的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采用拟静力试验和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内置波形钢板波纹方向对墙趾可更换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 为研究墙趾可更换组合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设计并制作了2片带有可更换墙趾构件的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采用拟静力试验和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内置波形钢板波纹方向对墙趾可更换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试件墙趾构件先于主体构件破坏,且在达到极限位移角前其破坏主要集中于可更换墙趾构件;墙趾可更换组合剪力墙其内置波形钢板竖向波纹与横向波纹相比,抗侧承载力提高18.3%,延性系数提高28.69%,累积耗能量提高3.3倍,且具有更低的承载能力退化速率、刚度退化速率、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减小比和刚度退化比,并且初始刚度有略微提高,即内置竖向波纹钢板组合剪力墙具有更优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通过ABAQUS有限元模型分析与试验过程对比,其破坏形态与试验现象基本吻合,说明本文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更换构件 波形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拟静力试验 可恢复功能结构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可更换连梁的新型联肢剪力墙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书蓉 蒋欢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8-876,共9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更换连梁,在连梁中部设置耗能部件,地震时塑形变形集中在耗能部件(可更换段),震后方便更换,非更换段在地震作用下不屈服.介绍了可更换连梁的设计方法,并对带有可更换连梁的新型联肢剪力墙和传统联肢剪力墙进行了时程分... 提出了一种新型可更换连梁,在连梁中部设置耗能部件,地震时塑形变形集中在耗能部件(可更换段),震后方便更换,非更换段在地震作用下不屈服.介绍了可更换连梁的设计方法,并对带有可更换连梁的新型联肢剪力墙和传统联肢剪力墙进行了时程分析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震作用下,可更换连梁没有屈服,对墙肢提供约束,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可更换连梁屈服,其塑形变形集中在可更换段,非更换段保持弹性;与传统联肢剪力墙相比,新型联肢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显著改善.最后,提出了新型连梁变形与层间位移角的关系,为可更换段的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结构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可更换连梁 设计方法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框架中可更换橡胶抗弯耗能阻尼器减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舒展 董翰林 +3 位作者 石文龙 GREGORY MacRae 宁波 甘兆焯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166,213,共9页
为钢框架结构提出一种可更换橡胶抗弯阻尼器,装配于钢梁的端部,不额外占用建筑空间。阻尼器包括橡胶段与保险丝段两部分,可在地震过程中提供分段自适应的被动耗能。首先阐明了此类阻尼器的作用机理,并对其提供了简要的抗震设计方法,并... 为钢框架结构提出一种可更换橡胶抗弯阻尼器,装配于钢梁的端部,不额外占用建筑空间。阻尼器包括橡胶段与保险丝段两部分,可在地震过程中提供分段自适应的被动耗能。首先阐明了此类阻尼器的作用机理,并对其提供了简要的抗震设计方法,并介绍了橡胶材料及橡胶段的动力试验;随后,对一典型钢框架结构进行算例分析,比较使用与未使用阻尼器两种情况下结构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表明:橡胶抗弯可更换耗能阻尼器可为钢框架结构提供有效系统阻尼,通过将耗能与破坏聚集于阻尼器的不同部位,使结构中其他构件基本维持在弹性阶段,从而有效降低或消除结构残余位移;同时,阻尼器中的保险丝段为可更换构件,可显著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与震后可恢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可恢复功能结构 钢框架结构 黏弹性阻尼器 可更换部件 结构保险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