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羊口疮的治疗措施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玉亭
王莹
郭良忠
李荣华
-
机构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鲁西南青山羊保种中心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畜牧水产服务中心
-
出处
《中国畜牧业》
2024年第9期89-90,共2页
-
文摘
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最为严重。该病毒对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性,羊只痂皮中的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可存活数月甚至几年;在4℃的甘油中可存活一年。然而,该病毒对温度敏感,60℃处理30分钟或者100℃处理3分钟可将其杀死,对甲苯、氯仿、乙醚等化学品也较为敏感。
-
关键词
人畜共患病
羊口疮
春秋季节
副痘病毒属
干燥环境
防控对策
存活数
温度敏感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羊口疮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岳晓飞
-
机构
土默特左旗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
出处
《北方牧业》
2024年第8期32-32,共1页
-
文摘
羊口疮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动物传染病,对养殖业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旨在总结羊口疮的病原特点、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介绍诊断方法和防制措施,并探讨新型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以期为羊口疮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1病原特点羊口疮病毒是一种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病毒。
-
关键词
防制措施
羊口疮
动物传染病
病原特点
副痘病毒属
痘病毒科
临床症状
诊断方法
-
分类号
S85
[农业科学—兽医学]
-
-
题名一起山羊传染性脓疱的诊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兴
林军
吴伯贵
罗龙霖
段振华
高慧
陈启美
-
机构
陆川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博白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玉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122-123,共2页
-
文摘
羊传染性脓疱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是一种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急性、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传染病。该病不会造成严重的死亡现象,但由于口腔黏膜受到损伤,使得羊只采食困难,引起机体消瘦,生产性能显著下降[1],一旦治疗不及时,羊只会因抵抗力降低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从而加大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
接触传染性
继发感染
死亡现象
副痘病毒属
羊口疮
口腔黏膜
传染性脓疱病毒
-
分类号
S858.275.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羊传染性口疮病的流行与防治措施
- 4
-
-
作者
张登军
丁勇
张桂钧
郑玉海
-
机构
河北省怀安县畜牧水产局
-
出处
《中国畜禽种业》
2015年第6期110-111,共2页
-
文摘
羊传染性口疮又称传染性脓疮,是由传染性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体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口疮或脓疮疱病毒,该病毒颗粒形态特殊,呈两端钝圆的短杆状,其表面呈"8"字形排列的带状结构,病毒对外界环境具有相当强的抵抗力。但消毒液可将其杀死,病羊和康复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脓疱和痂皮内,也可通过皮肤、粘膜的擦伤、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场所中的痂皮,均可感染,各品种和性别的羊均可感染,但以羔羊、膘情差的羊发生较严重,且出现死亡。
-
关键词
口疮病
副痘病毒属
痘病毒科
痂皮
病毒颗粒
带状结构
字形排列
接触性传染病
短杆状
养羊场
-
分类号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羊传染性脓疱病流行现状及诊断防控
被引量:4
- 5
-
-
作者
袁志芸
-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
出处
《中兽医学杂志》
2015年第12期91-91,共1页
-
文摘
羊传染性脓疱病(俗称羊口疮)是绵羊、山羊的一种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传染病[1]。本病为一种人兽共患病多发生于初春季节的羔羊,以在绵羊、山羊等动物的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皮肤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最后形成结痂,以增生性炎症为典型特征[2]。羊传染性脓疱病常呈群发,尤其规模化饲养羊群传染性较强敏感羊群发病率高达90%,给养羊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
羊口疮病毒
上皮性
接触传染性
规模化饲养
增生性炎症
副痘病毒
人兽共患病
痂皮
血清学诊断方法
-
分类号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羊口疮诊治
被引量:2
- 6
-
-
作者
田琛
王子杰
关丁铭
贾婧
-
机构
甘肃省靖远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
-
出处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第10期47-49,共3页
-
文摘
1病原导致羊口疮的病原为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属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在电子显微镜下,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为椭圆形,少数病毒是梭形。病毒的长度在255~280 nm范围内,宽度在175~200 nm范围内,表面有囊膜包被。病毒为“8”字型螺旋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作为传染性脓疱皮炎病毒与其他痘病毒区分的依据。
-
关键词
羊口疮
传染性脓疱皮炎
副痘病毒属
痘病毒
螺旋结构
电子显微镜
-
分类号
S826.53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中西医结合治疗羊传染性脓疱
被引量:2
- 7
-
-
作者
传卫军
-
机构
甘肃省庆城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年第4期80-81,共2页
-
文摘
2016年9月初,庆城县庆城镇西王塬行政村冯家塬自然村吴某饲养的山羊发生羊传染性脓疱,波及周边养殖户。成年羊与羔羊均有发病,传播迅速,病情严重。到9月中旬,发病地区饲养羊245只全部发病,发病率100%,死亡11只,死亡率4.48%,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控制了疫情。
-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
中西医结合
成年羊
临床症状
羊口疮
副痘病毒属
西王
坏死杆菌
继发感染
散加
-
分类号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羊口疮的防制
被引量:2
- 8
-
-
作者
杨宏卓
杨迪
-
机构
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畜牧兽医局
-
出处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6期69-70,共2页
-
文摘
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在羔羊多为群发,其病原为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其致病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在畜牧业生产中危害较严重。1病因主要是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入健康羊群,或者是健康羊放置于曾被病羊污染的牧场或厩舍而引起,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
关键词
羊口疮
羊传染性脓疱
副痘病毒属
痘病毒科
绵羊和山羊
畜牧业生产
接触性传染病
疣状
厩舍
临床症状
-
分类号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羊传染性脓疱的流行与防控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吕忠华
-
机构
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综合服务中心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1年第12期93-93,共1页
-
文摘
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俗称羊口疮,在我国北方养羊较多的地方比较常见,是羊的主要疫病之一,属于人畜共患病。具有急性、接触性传染特点,一旦被感染则不易清除,可持续危害羊群多年。病原是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中的传染性脓疱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常造成群发感染,羔羊患病率最高,感染程度也最重。可引起羊的口唇、舌鼻和乳房等部位形成丘疹、水疱、脓疱和疣状痂皮。
-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
人畜共患病
感染程度
副痘病毒属
羊口疮
主要疫病
接触性传染
痘病毒科
-
分类号
S858.26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野生动物痘病的检疫方法
- 10
-
-
作者
张明明
-
机构
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
-
出处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7年第7期116-116,共1页
-
文摘
痘病是由痘病毒引起的各种哺乳动物、禽类和人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哺乳动物、禽类在皮肤上发生痘疹,或在皮肤和粘膜上产生增生性和肿瘤样病变。1流行病学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和禽鸟类对痘病毒均有较高的易感性,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但不同种属的痘病毒对特定的易感动物都具有专一的高度宿主特异性,不能相互交叉感染。各属痘病毒的易感动物,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都可感染,但幼兽和雏鸟容易发病。
-
关键词
痘病
易感动物
接触性传染病
检疫方法
宿主特异性
肿瘤样病变
痘疹
火鸡痘病毒
热性
副痘病毒
-
分类号
S858.9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羊传染性脓疱诊治
- 11
-
-
作者
陈立刚
-
机构
辽宁省本溪县农业综合发展服务中心高官动监所
-
出处
《四川畜牧兽医》
2022年第7期52-53,共2页
-
文摘
1病原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痘病毒科痘病毒脊索亚科副痘病毒属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脓疱病毒的病毒粒子呈椭圆形、锥形等,病毒表面螺旋结构与绳索样结构交叉排列,沿病毒颗粒长轴呈8字形缠绕,也有其他缠绕形式。传染性脓疱病毒的基因组为双股DNA,病毒有囊膜。在动物体外,传染性脓疱可使用牛羊睾丸细胞、羊胚胎皮肤细胞、牛肾细胞、He La细胞等进行培养,其中牛羊睾丸细胞是传染性脓疱病毒最佳的增殖细胞系。
-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疱
传染性脓疱病毒
副痘病毒属
痘病毒
病毒粒子
螺旋结构
交叉排列
牛肾细胞
-
分类号
S826.53
[农业科学—畜牧学]
-
-
题名山羊唇型口疮的防制
- 12
-
-
作者
张小亮
郑四清
陈亮
黄从菊
罗鹏
吴增红
-
机构
耒阳市畜牧水产局
-
出处
《中国动物保健》
2016年第10期47-49,共3页
-
文摘
山羊唇型口疮是山羊多发病羊口疮中的一个主要病型。羊口疮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以口唇处皮肤黏膜发生红斑、丘疹、水疱、脓疱、开着裂缝的疣状(真皮结缔组织增生)厚痂为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遍发于世界上所有养羊地区,是危害养羊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一般以3~6月龄羔羊、幼羊多发,应激刺激时成年羊可感染发病并因唇部变厚僵硬、疼痛导致不能吮乳或吃草而迅速消瘦、衰竭或继发感染产生严重损失。
-
关键词
羊口疮病毒
羊传染性脓疱
副痘病毒属
幼羊
成年羊
吮乳
养羊生产
痘病毒科
痂皮
结缔组织增生
-
分类号
S858.27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