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前锯肌平面阻滞文献计量学分析
1
作者 罗梦思 刘鉴 +1 位作者 朱小兵 彭学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37-742,共6页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内发表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SAPB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采用...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10年内发表的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相关文献,探讨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前沿热点及发展方向。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表的SAPB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24年5月。采用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在线分析平台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534篇文献,年度发表趋势显示,SAPB研究发文量稳步增长,2023年发文量最多为78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中国和美国,分别发表了158篇(29.6%)和93篇(17.4%)。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期刊的总被引频次最高,共508次。关键词分析显示,“镇痛”“疼痛”及“管理”等是受到关注的前沿热点,“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等分子机制的研究可能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SAPB的研究数量显著增长,国内、国际合作较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SAPB在疼痛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且有关其潜在生物学机制的探讨越来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文献计量学 区域麻醉 疼痛管理 R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成忠平 于凯丽 +3 位作者 王若 王晓坤 罗维昊 尹毅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联合超...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C组)和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组(S组)。术毕均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泵,记录患者术后1、6、12、24、48 h静息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VAS≥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补救镇痛,记录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长。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1、6、12 h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S组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明显减少C组[(6.1±0.4)次vs.(18.6±1.4)次,2次vs.17次;P<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P<0.05)。两组患者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可有效减轻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胃癌 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韩超 任鸿飞 +3 位作者 周敏敏 郭燕芬 阮志慧 葛志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组(S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P阻滞,SP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行舒芬太尼PCIA。于术后2、4、8、12、24h行Prince-Henry疼痛评分(PHPS)。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24h内PCIA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D1/D2。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P组PHPS疼痛评分在术后2h[(1.3±0.4)分vs.(3.0±0.5)分]、4h[(1.4±0.5)分vs.(2.9±0.7)分]、8h[(1.7±0.6)分vs.(2.7±0.6)分]明显低于C组(P〈0.05)。S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87±41)μg vs.(375±66)μg]及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54±17)μg vs.(88±25)μg]明显少于C组,D1/D2值(0.88±0.11vs.0.56±0.17)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83
4
作者 张隆盛 林旭林 +5 位作者 张欢楷 杨铎 林耿彬 苏泽耿 张顺才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 目的比较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BMI 18~25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支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术后采用PCIA。S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T组则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两组均使用0.4%罗哌卡因30ml,阻滞完成后30min使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记录阻滞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4、8、12、24、48h的静息和咳嗽VAS评分;记录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总量和哌替啶补救性镇痛例数;记录阻滞相关并发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S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S组术后12h静息时和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S组PCIA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S组PCIA 48h内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减少(P<0.01),两组气胸、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或胸椎旁阻滞均可为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但前锯肌平面阻滞较胸椎旁阻滞作用更持久、操作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且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对阿片类药物的需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椎旁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26
5
作者 张隆盛 林旭林 +4 位作者 林耿彬 陈孟 江燕 张欢楷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 SP)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20.1~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 SP)阻滞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40~65岁,BMI 20.1~24.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SP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S组)和全身麻醉组(N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S组在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SP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 ml。N组不行SP阻滞。术后两组均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24和48 h NK细胞、NKT细胞、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S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毕、术后24、48 h N组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N组比较,术毕、术后24、48 h S组NK细胞、NKT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均无一例不良反应。结论乳腺癌手术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明显缓解术后急性疼痛,减少围术期镇静镇痛药使用并减轻免疫抑制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急性疼痛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皓 江文杰 +3 位作者 马铁梁 韩超 葛志军 赵彦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6-779,共4页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其创伤较大,常造成患者术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术后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能缓解疼痛,但阿片类药物常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近期有研究表明,区域神经阻滞技术能有效降...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其创伤较大,常造成患者术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术后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能缓解疼痛,但阿片类药物常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近期有研究表明,区域神经阻滞技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旁神经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于海荣 袁媛 +3 位作者 柯宏刚 金晓红 王晓莉 王丹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住院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8~67岁,BMI 21.3~26.7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住院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性别不限,年龄48~67岁,BMI 21.3~26.7 kg/m^2,ASAⅠ或Ⅱ级,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记录术后在PACU内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及总用量、48 h内疼痛VAS评分、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记录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记录患者局麻药中毒、皮下血肿、感染、皮肤瘙痒、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P组术后舒芬太尼追加剂量及总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2、4、8、24、48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功能锻炼依从性明显较好(P<0.05)。两组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镇痛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的多模式镇痛可有效控制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的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慢性疼痛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肺癌根治术 功能锻炼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朱小兵 张喜洋 +3 位作者 吴论 彭学强 陈浩 何佩玲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6-149,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n=39),不行神经阻滞;常规SAPB组(SAPB组,n=4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C组,n=39),不行神经阻滞;常规SAPB组(SA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5肋水平前锯肌平面阻滞;低位SAPB组(SSPB组,n=40),全麻诱导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腋中线第8肋水平前锯肌平面阻滞。三组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术中静-吸复合麻醉维持,术毕行舒芬太尼PCIA。术后48 h内VAS疼痛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补救镇痛,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于麻醉前、术后4、24、48 h采集静脉血,采用ELL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IL-10浓度。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SSPB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补救镇痛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24、48 h SSPB组血清IL-1及IL-6浓度明显低于C组,IL-10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C组、SAPB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术后不同时点血清IL-1、IL-6、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常规前锯肌平面阻滞,减轻炎症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超声 术后镇痛 上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胸腔镜术后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隆盛 张楷弘 +4 位作者 杨铎 张欢楷 林旭林 林耿彬 黄志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4-659,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胸腔镜术后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CT组。C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行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CT组行连续胸椎旁阻滞。记录阻滞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术后2... 目的比较老年胸腔镜术后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胸腔镜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CS组和CT组。CS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行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CT组行连续胸椎旁阻滞。记录阻滞操作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记录术后2、6、12、24、48 h静止和咳嗽疼痛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A次数、舒芬太尼补救性镇痛例数、满意度评分;术前24 h和术后24、48 h评估患者睡眠质量;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T组比较,CS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降低(P<0.05),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静止和咳嗽疼痛VAS评分、PCA次数和舒芬太尼补救性镇痛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与连续胸椎旁阻滞均能减轻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疼痛,镇痛效果相当,但前锯肌平面阻滞操作时间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镇痛期间低血压发生率低且改善睡眠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胸腔镜 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 连续胸椎旁阻滞 镇痛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时蓉 吴安石 +3 位作者 王云 马丹旭 杨宜南 戈晓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0月159例全麻择期初次胸腔镜手术,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n=80)和对照组(C组,n=79)。S组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 目的探讨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6月~2019年10月159例全麻择期初次胸腔镜手术,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n=80)和对照组(C组,n=79)。S组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患侧前锯肌平面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20 ml,C组不进行前锯肌平面阻滞。2组麻醉诱导和全麻维持、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相同。记录2组术后24 h、48 h PCIA按压次数。术后2个月电话随访,记录慢性疼痛情况,并评价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处理措施等级。结果与C组比较,S组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0~24 h:3(3~6)vs.9(7~12)次,Z=-10.794,P=0.000;0~48 h:8(6~8)vs.20(17~25)次,Z=-10.457,P=0.000]。2组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45.0%(36/80)vs.46.8%(37/79),χ^2=0.054,P=0.816],但S组术后慢性疼痛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减轻(Z=-3.629,P=0.000),疼痛处理措施等级降低(Z=-3.790,P=0.000)。结论前锯肌平面阻滞不能降低胸腔镜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但可减轻术后慢性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T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夏梦 孙杨 姚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5~78岁,BMI 19~26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APB组(A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心肌酶和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男24例,女36例,年龄65~78岁,BMI 19~26 kg/m^2,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SAPB组(A组)和对照组(G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SAPB,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中均行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记录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麻醉诱导前、术毕、术后6、24、48 h的MAP、HR、CVP,同时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心肌酶和cTnT,包括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并评估术后6、24、48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PCIA给药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结果术后24 h内A组HR明显慢于、MAP明显低于G组(P<0.05)。术后24 h内A组静息与咳嗽时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术后48 h内PCIA给药总量、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均明显低于G组(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术后6、24、48 h两组cTnT,术毕、术后6、24、48 h两组CK,术后6、24 h两组CK-MB和术毕、术后6、24 h LDH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6、24、48 h,A组cTnT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全麻有助于降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术后肌钙蛋白T水平,起到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钙蛋白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及炎症氧化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4
12
作者 王有全 毛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4期1375-1378,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及炎症氧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常规麻醉的实验组...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及炎症氧化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常规麻醉的实验组、接受常规麻醉的对照组。手术前及手术后3d时,测定疼痛介质及炎症分子、氧化应激分子。结果:与组内手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NPY、SP、PGE2、CGRP、IL-1β、IL-18、TNF-α、MDA、8-iso-PGF2α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NF-κB、NLRP3、NOX4、MPO的表达强度均呈升高趋势,血清中SOD的含量均呈降低趋势,且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血清中NPY、SP、PGE2、CGRP、IL-1β、IL-18、TNF-α、MDA、8-iso-PGF2α的含量以及外周血中NF-κB、NLRP3、NOX4、MPO的表达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血清中SOD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疼痛及炎症氧化程度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 疼痛介质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 被引量:30
13
作者 赵定亮 王然 +4 位作者 马超 陆丽娟 马正良 顾小萍 杨学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和单纯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的疗效,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9月在本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和单纯氟比洛芬酯进行术后镇痛的疗效,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在预防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疼痛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9月在本院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20例,年龄30~82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和全身麻醉组(G组),每组60例。G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0.375%罗哌卡因行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镇痛,G组单纯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静滴镇痛。记录患者术后1、7 d,1、3、6、12个月的疼痛缓解情况,采用VAS评分评估。记录患者术后1、3、6个月的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简明SF-36健康简明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8项评分。记录患者术后1、3、6、12个月SF-36生活质量指数8项评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20例,剔除4例后,两组分别有58例患者纳入研究。术后1、7 d,1、3、6、12个月G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术后1、3、6个月GB组慢性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G组(P<0.05),SF-36生活质量指数中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活力、情感职能、社会功能8项评分均明显高于G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氟比洛芬酯可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有效且安全性较高,适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 前锯肌平面阻滞 氟比洛芬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与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0
14
作者 庄凌云 齐敦益 +2 位作者 徐达 陆瑞斌 陆志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59-1664,共6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和前锯肌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1月从我院选择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TPVB组:...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和前锯肌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11月从我院选择单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9例,随机分为3组,TPVB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组(n=29)、SPB组:静脉自控镇痛复合单次前锯肌阻滞组(n=30)、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组(n=30).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术侧TPVB和SPB,两组均注射0.5%罗哌卡因25 mL,对照组患者行全凭静脉麻醉.术后3组均予枸橼酸芬太尼PCIA.于术后2、4、6、24、48、72 h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并记录术后24、48、72h内芬太尼用量,检测并记录3组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在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4 h(T2)、术后24 h(T3)的值.记录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比较术后3组患者的芬太尼消耗量和VAS评分,比较3组的有效镇痛时间,比较3组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后TPVB组的镇痛时间长于SPB组(P<0.05).术后3组的芬太尼消耗量均随时间而增加,TPVB组0.05),术后3组的IL-6水平均随时间先升高后降低,TPVB组0.05).呕吐:PVB组和对照组,SPB组和对照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和SP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PVB与SPB都能减少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都能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但TPVB的炎症因子释放更少,有效镇痛时间更长,芬太尼的消耗量更少,患者的VAS评分更低,镇痛效果更佳,TPVB组和SPB组与对照组相比不良反应发生率都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胸椎旁阻滞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炎症因子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和腰方肌阻滞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比较 被引量:17
15
作者 丁可 单涛 +5 位作者 曹媛媛 张晨 孙蓓 葛德高 鲍红光 陈利海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9-932,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SAPB联合全麻...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和腰方肌阻滞(QLB)用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90例,男55例,女35例,年龄18~80岁,BMI 19~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SAPB联合全麻组(S组)、QLB联合全麻组(Q组)和单纯全麻组(G组),每组30例。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范围、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后0.5、2、12、24、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例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患者镇痛满意度评分。结果S组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Q组(P<0.05)。术后0.5、2、12、24 h S组和Q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以及术后48 h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G组(P<0.05)。S组和Q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G组(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低于G组(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少于G组(P<0.05),镇痛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G组(P<0.05)。S组阻滞平面集中在T_(6)—T_(1)1,Q组阻滞平面集中在T_(7)—L_(1)。结论低位SAPB和QLB均可有效缓解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切口痛,减少术中全麻药物用量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与QLB比较,低位SAPB操作更简单、起效时间短,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腰方阻滞 腹腔镜 肾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半数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铎 张隆盛 +2 位作者 陈哲璇 林耿彬 黄志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29-1033,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对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0-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作为佐剂对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半数有效浓度(EC_(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40-64岁,BMI 18.5-24.0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组,n=21)和罗哌卡因组(R组,n=23)。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SAPB,DR组注入含右美托咪定1.0μg/kg的罗哌卡因混合溶液30 ml,R组注入罗哌卡因30 ml。罗哌卡因初始浓度为0.4%,按照序贯法确定下一例罗哌卡因浓度,相邻浓度比值为1.1。若上一例阻滞效果评定为良好,则下一例采用低1个等级的浓度,反之则采用高1个等级的浓度,获得7个上下交叉点后结束试验。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的EC_(50)及其95%CI。记录神经阻滞前和神经阻滞后10、20、30 min的MAP、HR、麻醉趋势指数(NI)和Ramsay镇静评分。神经阻滞前以及神经阻滞后30 min,采用视觉模拟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程度。记录神经阻滞后30 min内心动过缓、低血压、镇静过度、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局部血肿、气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DR组和R组罗哌卡因EC_(50)分别为0.26%(95%CI 0.23%-0.28%)和0.32%(95%CI 0.30%-0.34%)。与R组比较,神经阻滞后30 min DR组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R组比较,神经阻滞后20、30 min DR组NI明显降低,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R组比较,神经阻滞后30 min DR组视觉模拟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可降低罗哌卡因前锯肌平面阻滞的EC_(50),提供有效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较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半数有效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侯雪琦 柴彬 +2 位作者 林文新 李世英 马保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RISS)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C组)和全麻联合RISS平面阻滞组(T组),...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RISS)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肾切除术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5~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C组)和全麻联合RISS平面阻滞组(T组),每组20例。T组在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患侧RISS平面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30 ml,C组不行RISS平面阻滞。两组患者手术后均行PCIA。观察术后1、6、12、24、48 h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以及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或并发症情况。结果 T组术后1、6、12、24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C组(P<0.05)。两组均未观察到气胸、局麻药中毒、血肿、严重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诱导前RISS平面阻滞可有效提高腹腔镜肾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肋间-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腹腔镜肾切除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减轻胸腔镜术后阿片类药物镇痛所致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郝泉水 卢柱 +2 位作者 李太子 吴耀华 付丽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75-779,共5页
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用于减轻胸腔镜术后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 目的评价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anterior plane block,SAPB)用于减轻胸腔镜术后阿片类药物所致恶心呕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ISI Web of knowledg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SAPB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为注入安慰剂或不阻滞,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9年12月。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个RCT共703例患者。在有效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SAPB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状态、运动状态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安全性方面,与对照组相比,SAPB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6,95%CI:0.20~0.65,P=0.0006),SAPB组术后24 h吗啡累积使用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51,95%CI:-1.93^-1.10,P<0.00001)。结论SAPB能够降低胸腔镜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用于胸腔镜术后镇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胸腔镜手术 术后恶心呕吐 术后镇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骆艺菲 何开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的疗效,探讨其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作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erratus plane block,SP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镇痛的疗效,探讨其对预防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post-mastectomy pain syndrome,PMPS)的作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全麻组(G组)和全麻联合神经阻滞组(GB组)。麻醉诱导前,GB组行超声引导下术测SPB,注射0.33%罗哌卡因30 mL;G组行模拟阻滞,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2组均给予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随访术后4 h、12 h、24 h、48 h疼痛数字等级(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NRS评分和PMPS发生率。结果:①GB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0)、48 h(P=0.001)静息NRS评分低于G组;术后4 h(P=0.000)、12 h(P=0.000)、24 h(P=0.002)、48 h(P=0.001)活动NRS评分低于G组;②GB组术后PCA按压次数(0.07±0.34)比G组(0.56±0.82)减少(P=0.001);镇痛补救比例(4.77%)比G组(35.90%)降低(P=0.000)。③GB组患者术后6个月(47.62%)PMPS发生率低于G组(71.80%)(P=0.041);术后9个月(35.71%)PMPS发生率低于G组(61.54%)(P=0.020)。④GB组在术后6个月(P=0.020)、9个月(P=0.016)静息NRS评分均明显低于G组。⑤急性NRS评分与术后慢性NR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结论:超声引导下SPB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消耗,并降低PMPS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此外,术后急性疼痛NRS评分和PMPS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乳腺癌术后疼痛综合征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0
作者 曾晓平 施宏 +3 位作者 吴玮 杜荣 张熙若 吕欣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91-993,共3页
前锯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颖的局部肌肉筋膜阻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胸部及腹部手术后的疼痛管理。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具有可视化、定位准确、安全性高、舒适度高等优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研究,对前锯肌... 前锯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颖的局部肌肉筋膜阻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胸部及腹部手术后的疼痛管理。超声引导下平面阻滞具有可视化、定位准确、安全性高、舒适度高等优点。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研究,对前锯肌阻滞的解剖,超声引导下阻滞层面,穿刺入路,不同手术中的应用和使用的药物种类与注射容量方面进行综述,为其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锯肌平面阻滞 术后疼痛 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