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新型示踪剂的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田崇麟 孙晓 +6 位作者 刘雁冰 赵桐 陈鹏 丛斌斌 李盼盼 张燕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69-5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并对疾病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该研究将吲哚菁绿和利妥昔单抗进行偶联作为新型示踪剂,采用小鼠后肢引流作为动物模型,模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临床腋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并对疾病的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该研究将吲哚菁绿和利妥昔单抗进行偶联作为新型示踪剂,采用小鼠后肢引流作为动物模型,模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探索其定位效应。方法:小鼠后肢脚背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示踪剂,应用荧光脉管系统成像仪连续观测腘窝淋巴结(作为前哨淋巴结)至3 h,探索最佳注射剂量和显像时间。注射最佳剂量的示踪剂,观察至24 h,探索其持续定位效应。结果:随着注射剂量的增加,前哨淋巴结开始显像与达到最佳显像的时间均逐渐缩短,次级及第3级淋巴结显像率逐渐升高。新型示踪剂的最佳注射剂量为0.12μg(吲哚菁绿的含量),达最佳显像时间约为34 min。观察至24 h,前哨淋巴结显像率维持在100%,次级及第3级淋巴结显像率由6 h的0%和0%上升至20%和10%。结论: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能清晰定位前哨淋巴结且6 h内无次级淋巴结显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新型示踪剂 吲哚菁绿-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新型示踪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盼盼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31-1036,共6页
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关于活检示踪剂的研究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示踪剂包括蓝染料、核素及二者的结合,但这两种示踪剂存在的某些不足导致发达国家仅... 随着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处理模式,关于活检示踪剂的研究成为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示踪剂包括蓝染料、核素及二者的结合,但这两种示踪剂存在的某些不足导致发达国家仅有60%的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国仅占约5%,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少。近年来,各种新型示踪剂的研究层出不穷,如吲哚菁绿、使用微气泡的对比增强超声和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等。该文回顾了这三种物质的特性及作为示踪剂的相关研究,这些新型示踪技术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有待于进一步实验以便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示踪剂^(99)Tc^m-IT-Rituximab的制备及初步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雪鹃 王荣福 +4 位作者 杨志 林保和 徐冰 张岩 张梅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9-143,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特异性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99)Tc^m-IT-Rituximab的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亚氨基噻吩(2-IT)修饰法制备^(99)Tc^m-IT-Rituximab,并评价其定位SLN的生物性能,监测注射显像剂的化学剂量及注射体积对SLN摄取的影响。结果^(99... 目的研究新型特异性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剂^(99)Tc^m-IT-Rituximab的定位效应。方法采用2-亚氨基噻吩(2-IT)修饰法制备^(99)Tc^m-IT-Rituximab,并评价其定位SLN的生物性能,监测注射显像剂的化学剂量及注射体积对SLN摄取的影响。结果^(99)Tc^m-IT-Rituximab标记率大于90%,分子保持完整。^(99)Tc^m-IT-Rituximab可清晰定位小鼠SLN,注射后30min到24h SLN均可显影,未见次级淋巴结显影。注药后24h SLNID%值为4.49%,次级及第三级淋巴结ID%摄取率比值相当于本底,24h注射点滞留率为22.14%。示踪剂的化学量及注射体积均影响SLN显像。随着二者的增加,SLN%ID值逐渐减少,次级及第三级淋巴结%ID值均逐渐上升。结论^(99)Tc^m-IT-Rituximab的标记方法简单,研究结果表明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示踪剂 99^Tc^m-IT-Rituximab 淋巴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吲哚菁绿示踪剂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白海亚 刘慧民 +3 位作者 杨萍 龚晓军 姚东刚 卢俊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及两者联合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7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171例随机分为ICG组、...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及两者联合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7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171例随机分为ICG组、联合组、MB组,每组57例。均按常规行SLNB,然后行Ⅰ、Ⅱ水平腋窝淋巴清扫。结果159例成功检出SLN,共检出SLN 501枚,平均3.2枚/例。ICG组检出SLN 191枚,平均3.5枚/例;联合组检出SLN 186枚,平均3.3枚/例,SLN中荧光显影为184枚,同时蓝染131枚,仅显示荧光未显示蓝染53枚;MB组检出SLN 124枚,平均2.6枚/例。ICG组检出率96.5%(55/57),与联合组98.2%(56/57)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MB组检出率84.2%(48/57),明显低于ICG组(χ^2=4.930,P=0.026)和联合组(χ^2=5.371,P=0.020)。SLN检出数目ICG组和联合组分别为(3.5±1.0)、(3.3±1.2)枚,明显多于MB组(2.6±1.4)枚(P值分别为0.000,0.001),但ICG组与联合组无统计学差异(P=0.484)。准确率ICG组98.2%(54/55)、联合组98.2%(55/56)、MB组93.8%(45/48),3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177,P=0.337)。假阴性率ICG组3.8%(1/26)、联合组4.5%(1/22)、MB组14.3%(3/21),3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2.234,P=0.327)。结论含有ICG示踪剂荧光定位,具有良好的可视性,定位准确、检出率高,优于单用MB法。单独使用ICG定位,即可达到理想的SLN检出率,不需要联合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剂 吲哚菁绿 亚甲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荧光靶向前哨淋巴结示踪剂的验证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丛斌斌 刘治国 +7 位作者 孙晓 曹晓珊 邱鹏飞 王春建 张朝蓬 田崇麟 吴爽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9-185,共7页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键,传统荧光示踪剂无法靶向前哨淋巴结且荧光强度弱。探寻一种近红外荧光强度更大、穿透力更好的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聚甲川菁染料分子Cy754,并将其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结合形成新... 背景与目的:示踪剂是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关键,传统荧光示踪剂无法靶向前哨淋巴结且荧光强度弱。探寻一种近红外荧光强度更大、穿透力更好的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聚甲川菁染料分子Cy754,并将其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结合形成新型近红外荧光靶向示踪剂Cy754-Rit。方法:化学合成新型增强近红外荧光示踪剂Cy754,检测其相对分子质量、激发光谱、吸收光谱等,将其与Rit进行直接偶联。测定Cy754-Rit标记率,检测新型示踪剂中单抗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采用近红外成像仪将Cy754-Rit与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Rit的荧光强度作比较,检测其安全限度,通过前哨淋巴结动物模型验证其前哨淋巴结的定位特性,并与Cy754、ICG-Rit、核素进行对比。结果:Cy75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18,激发波长为740 nm,发射波长为760 nm。直接偶联并纯化的Cy754-Rit保持了分子完整性和免疫活性。Rit上的Cy754标记率为100%。Cy754-Rit的荧光强度优于ICG-Rit(3.08×1010 vs 6.56×108)。透析纯化后的新型增强靶向示踪剂中未检测到细菌和热原。实验动物局部注射,观察2周后,局部及全身无红肿也无皮疹,无死亡。Rit与Cy754偶联的最佳的物质的量比为1∶80。Cy754-Rit能够准确地定位前哨淋巴结,其定位特性与核素相似,但发射荧光穿透力优于ICGRit(14.3 mm vs 13.2 mm)。结论:Cy754-Rit的制备工艺简便、高效、无放射性,其荧光强度较传统荧光靶向示踪剂明显增强。经动物模型局部注射能够准确地定位到前哨淋巴结,显像清晰稳定,穿透力好,但仍需临床试验进行相关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靶向示踪剂 利妥昔单抗 聚甲川菁染料 淋巴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爽 孙晓 +1 位作者 丛斌斌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0-544,共5页
传统的示踪剂核素和蓝染料存在一定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试图研发一款功能优化的新型示踪剂,有助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推广。吲哚菁绿价格较低,使用安全,但穿透力有限(1 cm)且缺乏靶向性。超声造影... 传统的示踪剂核素和蓝染料存在一定缺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试图研发一款功能优化的新型示踪剂,有助于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推广。吲哚菁绿价格较低,使用安全,但穿透力有限(1 cm)且缺乏靶向性。超声造影剂可实时动态地观察显影淋巴管和淋巴结,但成功率和准确性相对较低。超顺磁氧化铁作为前哨淋巴结示踪剂,操作方便,可避免医源性核素污染,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光声示踪剂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家贤 王春建 +1 位作者 丛斌斌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73-878,共6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明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标...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代替腋窝淋巴结清扫成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明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标准方法,目前指南推荐蓝染法联合核素法作为标准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示踪方法。示踪剂的选择是进行乳腺癌SLNB研究的关键环节,理想的SLN示踪剂应具备可视性、靶向性及可重复性,同时需要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操作便捷、价格低廉和不良反应轻等特点。当前示踪剂大致可分为可视类示踪剂和造影类示踪剂,前者包括菁染料如亚甲蓝,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悬浮液,示踪用米托蒽醌等;后者包括核素,荧光示踪剂如吲哚菁绿,磁性示踪剂如超顺磁性氧化铁,超声造影剂如六氟化硫微泡等。以上示踪剂均有一定局限性,如亚甲蓝缺乏靶向性,吲哚菁绿的荧光穿透组织厚度低,核素具有放射性污染等。为此,许多研究围绕乳腺癌SLN新型示踪剂的研发及改良进行。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是利用光声效应成像的新型影像技术,生物内源性生色基团或外源性造影剂吸收脉冲光引起局部热弹性膨胀,随后向外辐射超声波,由于不同组织成分的光吸收系数不同,超声换能器可以检测到不同强度的超声波,分析处理后可形成生物组织光能吸收差异分布图,即成像,具有光学成像高对比度和超声成像高穿透力的优势。PAI技术通过光声造影剂及其偶联基团可对标记组织进行形态显像及功能评估,光声造影剂通过改变生物组织局部的声学和光学特性,来提高PAI分辨率和对比度,从而增强PAI的成像效果并获取一定的光声信息。SLN示踪剂中小分子近红外染料、金属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均在PAI领域中广泛应用,是一种乳腺癌SLN新型示踪方法,可避免放射性损伤。本文对PAI及其造影剂在乳腺癌SLNB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以小分子近红外染料、贵金属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为代表的光声造影剂作为乳腺癌SLN示踪剂的应用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声成像 前哨淋巴结活检 光声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提高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成功率 被引量:14
8
作者 崔嵘嵘 林晓燕 +3 位作者 许诚 胡赟宏 王铮元 蔡丰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2900-2903,2914,共5页
背景近年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愈来愈受到重视,而示踪剂的选择对于其成功率至关重要。目的评价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在乳腺癌SLNB中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乳腺外... 背景近年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愈来愈受到重视,而示踪剂的选择对于其成功率至关重要。目的评价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在乳腺癌SLNB中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9月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乳腺外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44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组(226例,采用染料示踪法)和B组(223例,采用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计算各组患者SLNB成功率。将患者以BMI(≤22.5 kg/m2和>22.5 kg/m2)、年龄(≤55岁和>55岁)进行分层分析。结果 A组患者年龄、BMI小于B组(P<0.05)。223例BMI≤22.5kg/m2患者中,采用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SLNB成功率〔94.7%(108/114)〕高于采用染料示踪法〔78.0%(85/109)〕〔OR=5.082,95%CI(1.988,12.993)〕。226例BMI>22.5 kg/m2患者中,采用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SLNB成功率〔85.3%(93/109)〕高于采用染料示踪法〔63.2%(74/117)〕〔OR=3.378,95%CI(1.763,6.471)〕。不同BMI层之间同质(χ2BD=0.495,P=0.482)。去除BMI的混杂作用后,采用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SLNB成功率高于采用染料示踪法(χ2MH=25.979,P<0.001,ORMH=3.896)。244例≤55岁患者中,采用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SLNB成功率〔92.6%(112/121)〕高于采用染料示踪法〔75.4%(94/123)〕〔OR=3.928,95%CI(1.731,8.515)〕。205例>55岁患者中,采用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SLNB成功率〔87.3%(89/102)〕高于采用染料示踪法〔63.1%(65/103)〕〔OR=4.002,95%CI(1.975,8.111)〕。不同年龄层之间同质(χ2BD=0.006,P=0.939)。去除年龄的混杂作用后,采用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SLNB成功率高于采用染料示踪法(χ2MH=26.686,P<0.001,ORMH=3.92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示踪法、BMI、年龄是SLNB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类预测准确率为80.2%。结论染料示踪法联合荧光示踪法可有效提高乳腺癌SLNB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染料示踪 荧光示踪 吲哚菁绿 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与核素用于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犇龙 焦得闯 +13 位作者 陈嘉健 王春建 金利丹 赵文和 高学强 王海波 李珺 赵海东 吴迪 范志明 王淑君 刘真真 王永胜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6-133,共8页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 背景与目的:国内外指南均推荐核素用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示踪剂,但多种原因导致该技术在国内未得到普及。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mitoxantr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for tracing,MHI)是一种新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示踪剂,其在乳腺癌SLNB中的效果尚未明确。本研究是一项大样本阳性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价MHI和核素在SLNB中的示踪差异。方法:试验纳入了2019年12月—2020年7家医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所有入组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均在手术前注射MHI和核素作为SLN示踪剂。分别统计MHI和核素的SLN检出数量和SLN检出率,分析两种示踪剂示踪效果的差异。结果:MHI的SLN检出率为96.9%(370/382),核素的SLN检出率为97.4%(372/382),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示踪剂共同检测到362例(94.7%)受试者的SLN;16例(4.1%)发生可能与试验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本研究发现MHI示踪效果不劣于核素。且MHI的使用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用盐酸米托蒽醌注射液 淋巴示踪剂 核素 腋窝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光声传感及成像系统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家贤 江道淮 +2 位作者 丛斌斌 高飞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lymph node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分期技术,蓝染法联合核素法作为SLNB的标准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是临床淋巴结(lymph nodes,LN)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分期技术,蓝染法联合核素法作为SLNB的标准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应用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与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IT)偶联物(indocyanine green-rituximab,ICG-RIT),搭建手持式光声信号传感系统(photoacoustic signal sensing system,PASS)及手持式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系统,探索其探测富集ICG-RIT的淋巴组织穿透深度,研究其定位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为探索PASS及PAI的组织穿透能力及定位能力,通过仿体实验将鸡胸组织覆盖于ICG-RIT染色的明胶仿体上模拟体内LN,通过PASS探测不同深度下ICG-RIT仿体的光声信号强度;同时设计人体组织试验—术前于患乳外上象限注射ICG-RIT,取荧光显像的LN于腋窝脂肪下,对比PASS、PAI及超声成像深度区别。通过SD大鼠后肢淋巴引流模型探索该技术作为SLNB的可行性,在SD大鼠后肢足垫皮下注射ICG-RIT,比较SD大鼠腘LN及髂LN的PASS及PAI定位区别。结果:仿体实验结果显示,PASS探测鸡胸组织下ICG-RIT仿体呈现特征性单峰信号,且信号强度与组织深度成反比,最大探测深度平均达52.42 mm。人体组织试验结果显示,PASS探测腋窝脂肪下ICG-RIT染色LN最大探测深度达32.72 mm,对比鸡胸组织下6.25%浓度ICG-RIT染色仿体最大探测深度达39.72 mm;PAI探测腋窝脂肪下ICG-RIT染色LN深度达25 mm。SD大鼠模型结果显示,ICG-RIT停留于SD大鼠腘LN,在PASS中光声信号呈现特征性单峰曲线,PAI呈现特征性“热点”图,而髂LN未见明显光声信号,对比亚甲蓝则同时染色腘LN及髂LN。结论:利用ICG-RIT的光声效应及靶向LN特性,通过手持式PASS及手持式PAI能准确定位SLN,同时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深度,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进一步临床试验数据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光声成像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荧光靶向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核素示踪技术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宝伟 赵娜 +5 位作者 毕钊 邱鹏飞 许兴和 陈玉光 樊庆达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4-141,共8页
背景与目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前期研发新型核素示踪技术,显著提高了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率,但该技术获得的IMSLN显像率相较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 背景与目的: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前期研发新型核素示踪技术,显著提高了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率,但该技术获得的IMSLN显像率相较于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旨在通过优化新型核素示踪技术,进一步提高IMSLN显像率,推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广泛应用。方法:前瞻性入组159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组(n=81,A组)和新型核素示踪技术组(n=78,B组)。A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腺体最丰富的3个区域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B组在超声引导下将99mTc-硫胶体平均注射在乳腺6点和12点腺体实质内(总放射强度1.0~1.3 mCi;0.8~1.0 mL/点)。术前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淋巴显像,术中γ探测仪探测前哨淋巴结。比较两组患者IMSLN及ASLN显像率的差异,同时分析可能影响IMSLN显像率的因素。结果:术前SPECT/CT IMSLN显像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术中IMSLN显像率A组显著高于B组(87.65%vs 70.51%,P=0.008)。亚组分析显示,A组年龄≤50岁和>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分别为92.31%和83.33%(P=0.315),B组年龄≤50岁患者术中IMSLN显像率显著高于>50岁患者(81.58%vs 60.00%,P=0.037)。A组IMSLN的中位体外放射性计数显著高于B组(160.50 vs 59.00,P=0.005)。结论:优化核素示踪技术能有效地增加核素内乳区淋巴引流及摄取,可在不影响ASLN显像率的同时显著提高IMSLN显像率,有利于IM-SLNB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乳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核素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及其量效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欣 崔嵘嵘 +1 位作者 周晓云 王铮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4-163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ICG)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皮下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寻找最佳浓度以提高SLNB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339例,采用ICG和亚甲蓝双...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吲哚菁绿(ICG)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皮下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寻找最佳浓度以提高SLNB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339例,采用ICG和亚甲蓝双示踪法行SLNB。浓度为1.25 mg/mL的ICG原液,稀释至不同浓度,注射体积1 mL;亚甲蓝注射1 mL(10 mg/mL)。记录注射不同浓度的ICG后,皮下淋巴管、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及SLNB成功率。结果·ICG浓度对淋巴管及淋巴结显影率和最终活检成功率有影响(P=0.001)。在肿瘤位于乳房非外上象限(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及肿瘤位于外上象限未行切除活检(穿刺活检)组中,达到80%的皮下淋巴管显影率的ICG浓度为0.723 mg/mL(95%CI为0.595~0.915 mg/mL)。该浓度范围在这组患者中皮下淋巴结显影率为28%~53%,SLNB成功率为88%~92%;在肿瘤位于外上象限且已切除组中,皮下淋巴管和淋巴结显影率分别为50%~69%和20%~42%,SLNB成功率为76%~81%。2组的皮下淋巴管显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淋巴结显影及SLNB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8,P=0.232)。结论·ICG荧光法+亚甲蓝染色法的双示踪法行SLNB简单易行且活检成功率高,ICG最佳浓度为0.723 mg/mL,可提高淋巴管及淋巴结的显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活检 示踪剂 吲哚菁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延伟 师英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20-723,共4页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乳腺癌和恶性黑素瘤中的研究较成熟,已应用于临床。对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胃癌诊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组成。有研究提示,SLN在临床上的评估T1N0M0期胃癌或早期胃癌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乳腺癌和恶性黑素瘤中的研究较成熟,已应用于临床。对胃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目前已成为胃癌诊治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组成。有研究提示,SLN在临床上的评估T1N0M0期胃癌或早期胃癌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均较高;而在进展期胃癌中,则敏感性较低且假阴性率较高。因此本文就胃癌SN示踪剂、适应证、微转移、成像系统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胃癌 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学武 何杏勤 刘旭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2690-2691,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美蓝溶液或联合使用美蓝溶液及99mTc-右旋糖酐(DX)示踪,γ记数探测仪定位,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SLNB)。结果:SLN检出率...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使用美蓝溶液或联合使用美蓝溶液及99mTc-右旋糖酐(DX)示踪,γ记数探测仪定位,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SLNB)。结果:SLN检出率为95.0%,准确度为94.7%,敏感度为87.5%,假阴性率为14.3%。SLN的冰冻与石蜡切片病理符合率为94.7%。结论:蓝染法和放射性同位索法联合应用可提高SLN的检出率,SLNB可减少乳腺癌的手术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示踪剂 活体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引流模式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宇思(综述) 欧阳忠(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05-509,共5页
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结果对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在指导分期、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SLNB示踪剂的种类、剂量与注射方式的选择是基于淋巴网络结构和淋巴管的流动理论[... 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结果对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在指导分期、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起重要作用。SLNB示踪剂的种类、剂量与注射方式的选择是基于淋巴网络结构和淋巴管的流动理论[1],因此,明确原发肿瘤如何通过不同的淋巴引流模式转移到具体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成功开展SLNB的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原发肿瘤 预测价值 流动理论 淋巴引流 示踪剂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热点与评价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培 陈嘉健 吴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1-165,共5页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评估的标准术式。随着乳腺癌精准诊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临床上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新型示踪剂的临床应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淋巴结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 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早期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评估的标准术式。随着乳腺癌精准诊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临床上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新型示踪剂的临床应用、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在乳腺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淋巴结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等。从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出发,引用近期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就这些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以推动早期乳腺癌外科诊疗的规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示踪剂 内乳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毕钊 刘静静 +5 位作者 陈鹏 刘雁冰 赵桐 孙晓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 目的: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目前已成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本研究旨在评估乳腺癌患者在NAC后接受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获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收治的202例接受NAC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入组患者术前均采用"新型注射技术"注射核素示踪剂。术前哨位淋巴结显像和(或)术中γ探测仪发现内乳区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显像者行经肋间IMSLNB。根据目前的指南评估NAC后接受IMSLNB的临床获益。结果:入组202例患者,NAC后IMSLN显像率为34.2%(69/202),且与临床肿瘤分期相关(P=0.017),IMSLN显像患者中,临床淋巴结阴性和临床淋巴结阳性(clinical lymph node-positive,cN^+)患者分别占11.6%(8/69)和88.4%(61/69)。NAC后IMSLNB的成功率为98.6%(68/69),IMSLN的检出率为33.7%(68/202),转移率为11.8%(8/68),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淋巴结分期发生了改变,其中1例患者不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pN_0至pN_(1b)),2例伴1~3枚ALN转移(pN_(1a)至pN_(1c)),4例伴4~9枚ALN转移(pN_(2a)至pN_(3b)),1例伴≥10枚ALN转移(pN_(3a)至pN_(3b)),术后病理学分期也发生了改变(0期至ⅠB期,ⅡA/ⅢA期至ⅢC期),这8例IMSLN转移患者术后均接受了内乳区放疗(internal mammary node irradiation,IMNI)。结论:NAC后IMSLN有显像的患者,尤其是cN^+患者,NAC后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IMSLNB能够进一步完善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定义并指导IM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内乳区前哨淋巴结活检 新型注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碳联合吲哚菁绿在早期非低危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应用中的价值
18
作者 陈曼玲 闫刚 +1 位作者 林叶飞 牛海艳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5年第10期876-878,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纳米碳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双标记术在早期非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16日至2023年9月16日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明确诊断为早期(FIGOⅠ~Ⅱ期)非低危子宫内膜癌90例患...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联合纳米碳前哨淋巴结(SLN)示踪双标记术在早期非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9月16日至2023年9月16日于海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明确诊断为早期(FIGOⅠ~Ⅱ期)非低危子宫内膜癌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所采用的不同示踪方法分为纳米碳组(29例)、ICG组(31例)、联合组(30例),分析不同染色方式用于SLN的定位及检出情况。结果:与纳米碳组、ICG组比较,联合组示踪时间较短(P<0.05),而示踪持续时间较长。9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检出SLN 78例,共检出SLN 312枚,主要分布在髂外淋巴结126枚(40.5%),闭孔淋巴结14枚(36.5%)。联合组的总检出率高于纳米碳组和IC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患者中检出SLN微转移6例(7.7%),包括4例微转移和2例孤立肿瘤细胞转移。结论:ICG联合纳米碳注射示踪剂应用于早期非低危子宫内膜癌患者既具快速显影优势,又具备良好的显影稳定性,对SLN及盆腔以外淋巴结有较高的检出率,临床实用价值较高。SLN与病理超分期技术结合能提高微转移的肿瘤细胞或孤立肿瘤细胞的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示踪剂 联合示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