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同岳 毕钊 +1 位作者 邱鹏飞 王永胜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7-29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接受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准确性,同时探索IM-SLNB在指导分期、评估预后和优化辅助治疗策略上的优势...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neoadjuvant therapy,NAT)后接受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准确性,同时探索IM-SLNB在指导分期、评估预后和优化辅助治疗策略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0月至2023年11月于山东省肿瘤医院经NAT后行IM-SLNB的132例女性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转移的影响。同时评估NAT后IMLN转移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132例接受NAT后IM-SLNB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和IMLN总体转移率分别为90.9%(120/132)和9.1%(12/132),ALN阳性/IMLN阳性组、ALN阳性/IMLN阴性组、ALN阴性/IMLN阳性组和ALN阴性/IMLN阴性组患者比例分别为8.3%(11/132)、43.1%(57/132)、0.7%(1/132)、47.7%(63/132)。NAT后内乳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8.5%(132/134),其中2例患者因手术困难未行IM-SLNB。12例IMLN转移患者中6例患者术后病理分期发生了改变(2例由ⅢA期→ⅢC期,2例由ⅡB期→ⅢC期,1例由ⅡA期→ⅢA期,1例由ⅡA期→ⅢC期)。IMLN转移状况是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及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和IMLN阴性患者相比,IMLN阳性患者DFS及OS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NAT后淋巴结病理状态应同时考虑ALN和IMLN的病理状态。NAT后IMLN有术中显像患者应接受IM-SLNB,以期获得完整的淋巴结分期。NAT后IMLN转移状况是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结 预后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瑞杰 石志强 +7 位作者 张琦 逯永晋 郑竣升 孙菁 毕钊 孙晓 王永胜 邱鹏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403,共10页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是区域淋巴结微创诊断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并指导辅助治疗决策,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导致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术(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是区域淋巴结微创诊断技术,可以提供准确的淋巴结分期并指导辅助治疗决策,但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导致临床应用一直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探讨IMSLNB在早期乳腺癌中的预后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于我院就诊的7949例乳腺癌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将患者分为IMSLNB组和no-IMSLN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主要研究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次要研究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区域复发生存期(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RRFS)、无局部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本研究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SDTHEC20130324)。结果:990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IMSLNB组330例,no-IMSLNB组660例),IMSLNB组54例患者发现IMSLN转移,IMSLN转移率为16.4%;其中47例伴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7例仅IMSLN转移。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结果显示,IMSLNB组3年DFS(98.4%vs 94.2%,HR=0.509,95%CI:0.312~0.828,P=0.007)和5年DFS(92.5%vs87.3%,HR=0.214,95%CI:0.206~0.222,P=0.011)均显著优于no-IMSLNB组,但3年OS(99.1%vs99.4%,HR=0.618,95%CI:0.231~1.655,P=0.338)和5年OS(98.5%vs99.1%,HR=0.52,95%CI:0.51~0.53,P=0.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SLNB组3年RRFS显著优于no-IMSLNB组(99.09%vs 97.73%,HR=0.066,95%CI:0.061~0.071,P=0.048),但3年LRFS(99.70%vs98.19%,HR=0.209,95%CI:0.201~0.217,P=0.130)和DMFS(95.76%vs96.06%,HR=0.865,95%CI:0.858~0.872,P=0.820)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S的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诊断年龄(≤50岁)、绝经状态(绝经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淋巴管血管侵犯(lymphatic vessel infiltration,LVI)(是)、肿瘤位置(外侧)、分子分型[激素受体阳性(hormone receptor positive,H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阴性(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negative,HER2~-)]、病理学类型(浸润性导管癌)和ALN状态(阳性)各亚组患者可从IMSLNB显著获益(P<0.05)。结论:IMSLNB可以为早期乳腺癌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区域淋巴结分期,优化辅助放疗策略从而改善患者的RRFS和DFS,可作为区域淋巴结的微创分期技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乳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个体化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阳性豁免腋窝清扫后区域淋巴结放疗的回顾性研究
3
作者 逯永晋 石志强 +2 位作者 李彤 王永胜 邱鹏飞 《中国癌症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36,共9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 背景与目的:随着乳腺癌外科治疗逐步朝个体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成为部分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方法。然而,对于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未行ALND的患者是否需要区域淋巴结照射(regional lymph node irradiation,RNI),临床上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SLN阳性未行ALND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情况,评估RNI的临床应用价值,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筛选了2014年9月1日—2023年8月31日在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SLNB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依据术后放疗是否包括区域淋巴结[内乳和(或)腋窝和(或)锁骨上下]照射野,分为RNI组和no-RNI组,并进行一系列随访。此外,根据乳房手术方式、肿瘤分子分型以及组织学分级等因素,将患者进一步划分为多个亚组,比较各亚组之间RNI的临床价值。主要终点为无区域复发生存(loco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RFS),次要终点为无浸润性疾病复发生存(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和总生存(overallsurvival,OS)率。本研究严格遵循《加强流行病学中观察性研究报告质量》(Strengthening the Reporting of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Epidemiology,STROBE)指南中的各项条目。结果:本研究筛选了8328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组和排除标准,356例患者最终纳入分析,其中RNI组186例,no-RNI组17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绝经状态、肿瘤位置、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管血管侵犯、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状态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表达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RNI组患者的阳性SLN数量、肿瘤T分期和全乳切除术(total mastectomy,TM)占比显著高于no-RNI组(P=0.006、P=0.043、P<0.001)。中位随访38个月后,RNI组未观察到任何复发或转移病例,而no-RNI组的复发转移率为3.5%(6/170)。其中,4例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2例发生远处转移。RNI组在iDFS方面优于no-RNI组(P=0.017),但LRRFS和OS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和P=0.356)。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P=0.033)、分子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P=0.020)的患者在LRRFS方面可能从RNI治疗中获益。结论:对于某些高危患者,如肿瘤直径较大、分子分型为TNBC或non-SLN高转移风险的患者,RNI在降低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方面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的淋巴结残留肿瘤负荷、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手术方式制定个体化的RNI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区域淋巴结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腋窝超声正常的临床T1—2 N0乳腺癌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
4
作者 丘海 归奕飞 刘媛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43-2151,共9页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 目的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筛选术前腋窝超声(axillary ultrasound,AUS)正常的临床T1—2 N0患者发生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的高危人群,为腋窝分期的个体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柳州市工人医院普通外科四病区(乳腺)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27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从而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采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准确性和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27例术前AUS评估正常的临床T1—2 N0女性乳腺癌患者,其中47例(11.0%)患者探及正常腋窝淋巴结,余380例(89.0%)患者腋窝超声均未见报告肿大淋巴结。78例(18.3%)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SLN转移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肿瘤最大径、肿瘤位置、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相关(P<0.05),而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OR=4.118,95%CI:1.349~12.571)、肿瘤最大径>2 cm(OR=2.246,95%CI:1.252~4.029)、脉管癌栓(OR=4.477,95%CI:2.207~9.081)和神经侵犯(OR=3.013,95%CI:1.573~5.771)是影响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短径、数目与SLN转移数目无关(P≥0.05),而与病理淋巴结(pathological node,pN)分期有关(P<0.05)。1~2枚SLN转移患者的超声下腋窝淋巴结的阴性或阳性、最长径、最短径、数目与ALN转移数目、pN分期变化均无关(P≥0.05)。根据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的AUC值为0.702(95%CI:0.651~0.749,P<0.0001),该模型预测的敏感度为78.21%,特异度为59.12%。结论肿瘤位于外上象限、肿瘤最大径>2 cm、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是术前AUS正常的临床T1-T2N0女性乳腺癌患者发生SLN转移的显著危险因素。另外,单从对pN分期的影响来说,对于cT1—2 N0且1~2枚SLN转移的绝大部分患者,豁免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是可行的,但尚不能从超声腋窝淋巴结的特征预测与腋窝淋巴结(ALN)转移、pN分期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转移 预测因素 腋窝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MRI研究进展
5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84,共1页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无创性准确评估乳腺癌SLN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方法在乳腺癌检出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显示出巨...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乳腺癌淋巴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无创性准确评估乳腺癌SLN状态对于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检查作为无创性方法在乳腺癌检出和腋窝淋巴结状态评估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 淋巴转移 MRI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6
作者 杨鑫 孙晓(综述) 王永胜(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9-263,共5页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一步核酸扩增(one-step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OSNA)技术是一种分子诊断技术,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细胞角蛋白19mRNA的表达水平来评估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其具有快速、准确、半定量、可重复性高的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淋巴结诊断信息。对于避免二次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或过度ALND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癌降阶梯处理模式是当前外科医生追求的治疗策略,前哨淋巴结活检(SLN biopsy,SLNB)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精准、更为个性化的治疗,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治疗强度和副作用。本文就OSNA检测在SLNB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一步核酸扩增技术 前哨淋巴结活检 淋巴结转移诊断 新辅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活检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陈晓军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技术自1960年由Gould等首先在腮腺癌手术治疗中提出以来,在阴茎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外阴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得到逐步应用。目前,SLN活检在乳腺癌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子宫颈癌也被用于早...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活检技术自1960年由Gould等首先在腮腺癌手术治疗中提出以来,在阴茎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外阴癌、子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中得到逐步应用。目前,SLN活检在乳腺癌已得到广泛应用,在子宫颈癌也被用于早期疾病的淋巴结评估,但在其他肿瘤的应用较为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进展 前哨淋巴结活检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
8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宫颈癌专业委员会 吴强 +1 位作者 林仲秋 周晖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5-359,共5页
外阴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of the vulva)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5%,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肿瘤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组织,主要病理学类型有鳞癌、恶性黑色素... 外阴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 of the vulva)是一种少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占所有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2%~5%,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肿瘤可发生于外阴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组织,主要病理学类型有鳞癌、恶性黑色素瘤、腺癌、基底细胞癌、肉瘤及转移性癌等。其中鳞癌、腺癌等外阴上皮性肿瘤的转移以淋巴转移为主,许多研究均显示外阴癌的预后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外阴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手术治疗包括外阴肿瘤部位的根治性切除以及腹股沟淋巴结的系统性切除术等。因系统性腹股沟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发生下肢淋巴回流障碍、下肢和外阴淋巴水肿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自1994年MD·安德森癌症中心Levenback等[1]发表第一篇关于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研究成果之后,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200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斌等[2]开始了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技术研究;2012年,Levenback等[3]提出对于外阴肿瘤直径≤4 cm的早期外阴癌且腹股沟淋巴结没有明显肿大的患者,可以采用腹股沟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取代腹股沟淋巴结系统性切除术;2017年江苏省肿瘤医院吴强等[4,5]研究发现,外阴癌腹股沟前哨淋巴结大多数位于耻骨联合两侧的耻骨结节旁,命名为耻骨结节旁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江苏省肿瘤医院 临床研究成果 外阴癌 耻骨联合 腹股沟淋巴结 淋巴水肿 恶性黑色素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影像病理特征及肿瘤标志物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风险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劭晋 郑世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418-2424,共7页
目的 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影像病理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来构建预测模型以预测前哨淋巴结(SLN)的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2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并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 目的 根据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影像病理特征以及肿瘤标志物指标来构建预测模型以预测前哨淋巴结(SLN)的转移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32例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检查资料,并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174例)和验证集(58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影响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校正曲线分析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准确性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可触及性、CA153、钙化、ALN血流信号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将4个独立变量整合到nomogram图中,并绘制ROC,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10(95%CI:0.744~0.876)、0.737(95%CI:0.606~0.867),校准曲线显示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建立一种nomogram来术前预测乳腺癌患者SLN转移风险,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并作为一种可靠的工具来识别不必要SLN活检的乳腺癌患者,有助于制定进一步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及辅助治疗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预测模型 前哨淋巴结 多维度指标 影像学特征 肿瘤标志物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术前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0
作者 施益洁 陈青青 +1 位作者 何杰 胡红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 目的探讨MRI多模态参数对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预测价值,并制订有效预测模型,以降低SLN的不必要活检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0例c N0乳腺癌的术前MRI影像资料,根据SLN有无转移分为阳性组及阴性组。由2名放射科医师独立评估乳腺病变的影像特征,比较两组参数差异,并筛选独立预测因子构建模型、评估诊断效能。结果SLN阳性组乳腺病变位于外上象限(χ^(2)=14.94)、非单发(χ^(2)=9.29)、环形强化(χ^(2)=9.23)及邻近血管增多征象阳性比例(χ^(2)=9.91)均高于阴性组,阳性组病变更大(Z=-2.97、-2.73)、早期强化率更高(t=-3.48)、最小表观扩散系数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病变最小表观扩散系数/腺体表观扩散系数)更低(Z=-7.33、-10.74),(P均<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变部位(OR=4.17,95%CI 1.86~9.35,P=0.001)、早期强化率(OR=1.01,95%CI 1.00~1.02,P=0.019)及相对表观扩散系数(OR=54.67,95%CI 23.72~126.02,P<0.001)是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子。联合病变部位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的模型预测性能最佳,其阴性预测值为96.5%,可降低46.1%的不必要活检率。结论基于常规MRI特征参数的SLN术前预测模型(病变部位、相对表观扩散系数)具有可靠的阴性预测价值,有望降低近半数c N0期乳腺癌的不必要活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验证比较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曹迎明 刘淼 +3 位作者 周波 潘璐 王殊 杨德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08-512,共5页
目的: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 目的: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node,NSLN)转移的能力并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20例SLN阳性的乳腺癌病例验证MSKCC和SOC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不同截断值的预测能力来比较两个模型在中国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用MSKCC和SOC模型验证120例中国乳腺癌患者,AUC分别为0.688和0.734。取1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阴性率均为4.4%,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和90.0%。取90.0%为截断值,MSKCC和SOC模型的假阳性率分别为0.0%和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和68.8%。结论:用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NSLN转移,结果皆劣于原始研究,SOC模型的预测能力略优于MSKCC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转移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宏亮 丁昂 +1 位作者 王富文 王懋莉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0-466,共7页
目的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 目的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9.8±10.8)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8±1.1)cm。中位阳性SLN数目为1枚(1~5枚),中位SLN数目为3枚(1~10枚),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枚(8~38枚)。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大小、脉管侵犯、阳性SLN数目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原发肿瘤〉2 cm(P=0.043,OR=3.421)、脉管侵犯阳性(P〈0.000 1,OR=16.332)、阳性SLN数目≥2枚(P=0.007,OR=4.191)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子分型尽管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型NSLN转移风险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7)。结论对于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原发肿瘤〉2 cm、脉管侵犯阳性、阳性SLN数目≥2枚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雄伟 林贤东 +4 位作者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 应敏刚 叶韵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临床意义 分子检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PCR法检测 临床病理资料 常规病理检查 SLN 转移组 微转移检测 乳腺癌患者 淋巴管浸润 CK19 mRNA 肿物大小 联合使用 高乳腺癌 肿瘤预后 统计学 检出率 RT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及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晓珊 丛斌斌 +6 位作者 孙晓 邱鹏飞 刘雁冰 赵桐 陈鹏 王春建 王永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08-613,共6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阴的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ASLNB)能否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背景与目的:临床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后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阴的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ASLNB)能否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尚存在争议,且此前研究只评估ALN病理状况而未评估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lymph node,IMLN)状况。本研究旨在评估NAC后乳腺癌患者接受ASLNB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IM-SLNB)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山东省肿瘤医院乳腺病中心原发性乳腺癌(cT1-4N0-3M0)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A组初始c N0且NAC后为yc N0,B组初始c N+且NAC后为ycN0,C组NAC后为ycN+。术前接受核素注射。术中A组和B组联合亚甲蓝行ASLNB。A组仅对腋窝前哨淋巴结(axillary sentinel lymph node,ASLN)阳性者行ALND;B组行ASLNB后转行ALND;C组直接行ALND。术前淋巴显像和(或)γ探测仪发现内乳前哨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sentinel lymph node,IM-SLN)的患者行IM-SLNB。结果:A组、B组和C组分别收集6例、45例和9例。A组ASLNB成功率为100%(6/6),仅1例ASLN阳性转行ALND。B组ASLNB成功率为100%(45/45),假阴性率为17.9%(5/28)。其中检出1枚、2枚和>2枚ASLN的假阴性率分别为27.3%(3/11)、20.0%(2/10)和0%(0/7)。C组所有患者ALN均有转移。IM-SLN总体显像率为63.3%(38/60)。IM-SLNB的总体成功率为97.4%(37/38),转移率为8.1%(3/37),并发症发生率为5.3%(2/38)。结论:对初始c N0且NAC后为yc N0者ASLN阴性时ASLNB可替代ALND;对初始c N+且NAC后为yc N0者,联合双示踪剂且检出>2枚ASLN可满足临床可接受的假阴性率(<10%);对NAC后仍为yc N+者应行ALND。NAC后IM-SLN显像者应行IM-SLNB,以获得完整分期、评估预后并指导术后放疗,有望完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腋窝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美琴 杨新华 +4 位作者 贺青卿 范林军 岳志强 程鸿 姜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用小型母猪6头,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前第1对乳房皮下注射亚甲蓝4ml,经胸腔镜观察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问,超声刀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记...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实验用小型母猪6头,双腔管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胸前第1对乳房皮下注射亚甲蓝4ml,经胸腔镜观察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问,超声刀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记录手术时间。结果6头小型母猪共12侧内乳前哨淋巴结和内乳淋巴链,采用胸腔镜联合淋巴结蓝染定位法成功切除,内乳前哨淋巴结蓝染时间5~15min,平均8.9min;活检时间15—50min,平均30.4min;内乳淋巴链切除时间分别为左侧30—56min,右侧22~48min,平均38.2min。无出血、肺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内乳淋巴链切除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简便、创伤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前哨淋巴结 内乳淋巴 乳腺癌 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 内乳淋巴链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定位在Ⅱ型子宫内膜癌术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珺 李星 +1 位作者 毛林(综述) 张燕(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12-915,共4页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推荐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EC)手术分期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替代方法。大量研究证明,SLN定位切除在早期EC分期术中安全可行,不影响肿瘤结局,同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Ⅱ型EC具...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指南推荐前哨淋巴结(SLN)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EC)手术分期的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的替代方法。大量研究证明,SLN定位切除在早期EC分期术中安全可行,不影响肿瘤结局,同时可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Ⅱ型EC具有高度侵袭性,宫外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率高,危险因素不确定,预后差。准确识别淋巴结转移可为准确分期和预测预后提供重要依据。近年来,SLN定位应用于Ⅱ型EC中的应用的研究进展迅速,Ⅱ型EC患者采用SLN定位切除,既要考虑益处,又要谨慎风险。期待更多关于SLN定位技术与Ⅱ型EC的大规模研究,给患者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Ⅱ型子宫内膜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乳房切除切口鉴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建军 任予 +4 位作者 陈武科 任宏 党诚学 常东民 刘大鹏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乳房切除切口鉴别前哨淋巴结 (SLN)的价值及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按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将 72例病人分为经乳房切除切口组 (B组 ,36例 )和腋窝切口组 (A组 ,36例 ) ,采用专利蓝 (Patentblueviolet)癌周注射鉴... 目的 探讨经乳房切除切口鉴别前哨淋巴结 (SLN)的价值及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方法 按接受手术的先后顺序将 72例病人分为经乳房切除切口组 (B组 ,36例 )和腋窝切口组 (A组 ,36例 ) ,采用专利蓝 (Patentblueviolet)癌周注射鉴别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结果 SLN鉴别成功率为 83% ( 60 /72 ) ,SLN有转移的 1 8例中 ,唯一转移者 6例 ( 33 3% ) ,B组鉴别成功率 94% ( 34/36) ,预测腋淋巴结的准确性 1 0 0 % ;A组鉴别成功率为 72 % ( 2 6/36) ,预测液淋巴结的准确性为 1 0 0 %。结论 采用蓝染剂经乳房切除切口 ,比腋窝切口更能精确地鉴别前哨淋巴结 ,提高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前哨淋巴结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燕玉 陈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34-737,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136例乳腺癌... 目的: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转移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6月于本院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136例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对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NSLN转移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患者136例,其中NSLN阴性62例,NSLN阳性74例,比较资料发现原发肿瘤大小、脉管癌栓、SLN阳性数目及SLN阳性比例是影响乳腺癌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脉管癌栓、SLN阳性比例是乳腺癌患者NSLN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脉管癌栓、SLN阳性比例是乳腺癌患者NSLN发生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当乳腺癌患者存在脉管癌栓、SLN阳性比例≥0.5时更容易发生NSLN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前哨淋巴结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陈斌 王春华 +1 位作者 王小农 何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0-593,共4页
目的:探讨定位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体内或体外注射亚甲蓝定位47例SLN,采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HE染色病理检查、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体内定位SLN成功32例,体外定位15... 目的:探讨定位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体内或体外注射亚甲蓝定位47例SLN,采用术中冰冻切片检查、HE染色病理检查、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检测SLN中转移癌。结果:体内定位SLN成功32例,体外定位15例、成功14例。47例患者总淋巴结数目为849枚,平均为18.06枚/例,总SLN定位成功率为97.9%,平均SLN为1.87枚/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K-20发现微转移6例,提升这6例(6/46,13.0%)患者的病理分期至Ⅲ期。结论:直肠癌体内、体外SLN定位均可获得成功;SLNCK-20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直肠癌的病理分期;SLN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术中指导切除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活检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哨淋巴结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孟垒 肖琪 +3 位作者 李钊 何俊峰 王媛媛 谭金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30-1135,共6页
目的探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 NSLN)的转移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2018年SLN 1~2枚阳性并行腋窝清扫的383... 目的探究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 SLN)1~2枚阳性乳腺癌患者腋窝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 NSLN)的转移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2018年SLN 1~2枚阳性并行腋窝清扫的383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383例SLN 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仅149例(38.9%)NSLN阳性。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腋窝超声状态(P<0.001)、SLN阳性数目(P=0.007)、SLN阴性数目(P<0.001)、SLN清扫数目(P<0.001)、SLN转移率(P<0.001)和脉管浸润(lymph-vascular invasion, LVI)(P=0.003)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腋窝超声状态(P=0.001)、SLN阴性数目(P=0.019)、SLN转移率(P=0.037)、LVI(P=0.039)和HER2过表达型(P=0.026)是腋窝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腋窝超声状态、SLN阴性数目、SLN转移率、脉管浸润和HER2过表达型可作为预测NSLN转移的独立因素,在考虑对SLN仅1~2枚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免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应重点关注以上临床病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前哨淋巴结 腋窝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