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铁求 杨宇 +3 位作者 李琦 邹亚光 石嵘 毛向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81-3485,共5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前列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其中原发性局限性前列腺癌样本61例,前列腺转移癌样本25例,利用BRB-ArrayTools软件、STRING、... 目的:从分子水平揭示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病机制,为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在公共基因芯片数据库(GEO)中下载前列腺癌转移的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其中原发性局限性前列腺癌样本61例,前列腺转移癌样本25例,利用BRB-ArrayTools软件、STRING、ToppGene、GOEAST、DAVID等工具对前列腺癌差异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BRB分析筛选出210个前列腺癌转移差异基因,其中上调84个,下调126个。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AR、FOS、JUN、ACTB、FN1、MYL9、MYH11、MYLK、SPP1等基因以及Rho GTPase调节细胞骨架通路、整合素信号通路、钙粘蛋白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等在前列腺癌转移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能有效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并获取生物内在信息,为下一步实验提供些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生物信息学 前列腺癌转移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T-RC高风险概率联合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郑安琪 李运轩 +4 位作者 王卓楠 沈聪 董伟璇 袁网 段小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预防试验风险计算器(PCPT-RC)联合活体组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并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74例...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预防试验风险计算器(PCPT-RC)联合活体组织穿刺病理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经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并行18F-PSMA-1007 PET/CT检查的74例初诊患者的影像、病理及临床资料。以此为基础,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获得PCPT高风险概率,绘制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约登指数、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单独或联合应用PCPT-RC及Gleason评分对前列腺癌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以PSMA PET/CT成像结果为标准,将74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分为无转移组(46例)和转移组(28例)。转移组PCPT高风险概率[41.14%(16%~67%)]vs.[30.89%(5%~65%)]、Gleason评分[8.5(6~10)分]vs.[7.7(6~9)分]、tPSA[26.24(5.70~42.32)ng/mL]vs.[19.58(2.47~49.35)ng/mL]及fPSA[3.94(0.82~12.00)ng/mL]vs.[2.33(0.35~10.20)ng/mL]均高于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得到PCPT高风险概率、Gleason评分及PCPT阴性概率可能是影响前列腺癌发生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单独用PCPT阴性概率不能预测前列腺癌转移(P=0.172),单独用Gleason评分和PCPT高风险概率预测前列腺癌转移的准确性分别为0.715和0.679,二者联合预测的准确性提高至0.809。结论PCPT-RC高风险概率联合Gleason评分对初诊前列腺癌患者转移风险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临床个体化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预防试验风险计算器 GLEASON评分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PET/CT 前列腺癌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力引导多任务学习的前列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预测
3
作者 张志远 胡冀苏 +3 位作者 张跃跃 钱旭升 周志勇 戴亚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6-1224,共9页
基于前列腺癌原发灶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定量特征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是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现有预测方法对肿瘤原发灶内部的异质性信息提取不足,导致提取的图像定量特征与PLNM关联性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以肿瘤... 基于前列腺癌原发灶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定量特征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PLNM)是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现有预测方法对肿瘤原发灶内部的异质性信息提取不足,导致提取的图像定量特征与PLNM关联性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以肿瘤分割任务为辅助任务的注意力引导多任务学习网络用于PLNM预测.首先,在肿瘤分割网络中,提出多分支各向异性大核注意力模块,通过不同分支和各向异性大卷积核的融合扩大的感受野以有效捕获肿瘤的局部和全局信息.其次,在PLNM预测网络中,设计多尺度特征交互融合注意力模块,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层次化融合筛选.在320例数据集的实验中,所提方法的精度召回曲线下面积值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分别为(85.44±2.04)%和(91.86±2.18)%,优于经典的单任务分类方法和多任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盆腔淋巴结转移 多任务学习 多分支各向异性大核注意力模块 多尺度特征交互融合注意力模块 多参数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俊洋 余晓东 +5 位作者 吕宗应 陈贵源 胡安能 朱潇乐 林宇航 郑永波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探寻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首次入院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质指数、Gleason评分、术前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 目的:探寻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4年3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首次入院后病理检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体质指数、Gleason评分、术前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PSA)/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比值(F/T比值)、血浆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单核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monocyte-lymphocyte count ratio,MLR)、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前列腺体积、TPSA,碱性磷酸酶、吸烟史、饮酒史。根据诊断分为局限性前列腺癌组99例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组81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变量进行分析,探寻转移性前列腺癌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指数(U=-2.456,P<0.014)、Gleason评分(U=6.801,P=0.000)、血浆纤维蛋白原(U=3.360,P=0.001)、淋巴细胞(U=-2.963,P=0.003)、NLR(U=2.096,P=0.036)、PLR(U=2.503,P=0.012)、MLR(U=2.434,P=0.015),TPSA(χ^(2)=30.462,P=0.000),碱性磷酸酶(χ^(2)=36.719,P=0.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降低、Gleason评分升高、TPSA>20 ug/L,碱性磷酸酶≥90 ng/mL是转移性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初次入院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发现其体质指数低,Gleason评分高,TPSA>20 ug/L,碱性磷酸酶≥90 ng/mL的患者应该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以明确是否发生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前列腺 临床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使用地舒单抗导致严重低钙血症1例报告
5
作者 郭斐 苏湖梅 +2 位作者 贺协荧 邝曾书瑜 唐军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337,共5页
1例86岁男性前列腺癌T4N1M1b期全身广泛骨转移患者为改善骨转移接受地舒单抗120 mg皮下注射,11 d后出现四肢、口角麻木,血钙从2.25 mmol/L降至1.40 mmol/L,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后,明确为成骨型骨转移。经静脉注射联合... 1例86岁男性前列腺癌T4N1M1b期全身广泛骨转移患者为改善骨转移接受地舒单抗120 mg皮下注射,11 d后出现四肢、口角麻木,血钙从2.25 mmol/L降至1.40 mmol/L,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影像学和生化检查后,明确为成骨型骨转移。经静脉注射联合口服钙剂和补充维生素D治疗后症状缓解,血钙升至2.12 mmol/L。出院后继续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随诊4个月发现患者仍反复出现低钙血症。考虑严重低钙血症与使用地舒单抗有关,建议对前列腺癌成骨型骨转移患者使用地舒单抗时,应密切监测血钙水平,防止低钙血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舒单抗 前列腺转移 低钙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P抑制剂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6
作者 刘琳 盛佳丽 +1 位作者 卢彦达 郑少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570-1578,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PARPi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网络检索2015年1月~2023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ce、Clinicial.gov中有关PARPi治疗mCRPC... 目的:系统评价PARPi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决策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网络检索2015年1月~2023年6月PubMed、Web of Science、Embace、Clinicial.gov中有关PARPi治疗mCRPC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使用RevMan5.4及Stata17.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共18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非PARPi组比较,PARPi组(PARPi联合或不联合抗激素治疗)可提高mCRPC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HR=0.52,95%CI=0.34~0.78)和总生存期(HR=0.72,95%CI=0.60~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安全性方面,PARPi组1~2级骨痛、背痛、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腹泻、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PARP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级上述不良反应中与非PARPi组比较,PARPi组中只有恶心和贫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痛、背痛、中性粒细胞减少、呕吐、腹泻、乏力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PARPi比较,PARPi联合或不联合抗激素治疗可提高mCRPC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后前列腺转移一例报道 被引量:4
7
作者 郝元 燕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24-624,F0003,F0004,共3页
关键词 远处转移 前列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丽丽 霍彬 +5 位作者 柳青 王磊 霍小东 王金焕 臧立 王海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845-850,共6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靶向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常规治... 目的:评价甲磺酸阿帕替尼单药靶向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5例常规治疗失败的mCRPC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后的影像学检查,根据最新修订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癌痛评分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变化,回顾性分析阿帕替尼靶向治疗4个疗程(平均约112 d)后患者的近期疗效,并对靶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25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72(53~81)岁,病理类型均为腺癌,除3例失访,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ovtial response,PR)11例(44%),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8例(32%),疾病进展(progresive disease,PD)3例(12%)。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为44%,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76%。25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乏力22例(88%)、胃肠道反应15例(60%),血压升高7例(28%),手足综合征6例(24%),头晕不适、蛋白尿等其他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常规治疗失败的mCRPC近期疗效满意,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多为轻中度反应,需要积极对症处理。今后仍需进一步探索该药治疗mCRPC的机制,为更多患者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 甲磺酸阿帕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崔炳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17-818,共2页
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MRI、CT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比较,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肘静脉注射99mTc-MDP 925MBq,约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 目的:通过99mTc-MDP全身骨显像与MRI、CT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比较,评价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肘静脉注射99mTc-MDP 925MBq,约3小时后行全身骨显像。在行全身骨显像的前后1周内进行MRI、CT、PSA测定。结果:全身骨显像与MRI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阳性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且有较高的阳性一致率,均高于CT检查;全身骨显像显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好发部位为骨盆、脊柱;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SA值明显高于无骨转移者。结论:全身骨显像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有极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前列腺转移 转移特点 临床应用价值 PROSTATE carcinoma OSSEOUS metastasis bone imaging whole body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临床实用价值 PSA MRI 早期发现 阳性率 静脉注射 患者 好发部位 方法 病理证实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预测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阿比特龙初始耐药和预后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晓 郭建功 +1 位作者 黄金明 樊连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6-321,共6页
目的·确定治疗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其变化是否可以用来判断阿比特龙(abiraterone,AA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的初始疗效和预测患... 目的·确定治疗前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 nutritional index,PNI)及其变化是否可以用来判断阿比特龙(abiraterone,AA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患者的初始疗效和预测患者预后。方法·纳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接受AA治疗的112例mCRPC患者。在AA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计算PNI值[10×血清白蛋白水平(g/dL)+0.005×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μL^(-1))]。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判断AA治疗初始疗效的预测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以确定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无进展生存期(PSA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SA-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adiographic PFS,r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的预测因素。结果·在112例mCRPC患者中,81例(72.3%)患者对AA治疗初始有效,其中15例患者在AA治疗期间出现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闪烁现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基线PNI值、AA治疗1个月后PSA水平降低和AA治疗1个月后PNI值增加与对AA初始有效显著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基线PNI值是接受AA治疗患者OS、rPFS和PSA-PFS的独立预后预测因素。结论·独立于治疗后PSA水平变化,AA治疗1个月后PNI值增加和高基线PNI值与对AA初始有效显著相关。此外,治疗前低基线PNI值是AA治疗mCRPC患者较差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 阿比特龙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闪烁现象 初始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7)Lu-PSMA-617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温健男 程超 +3 位作者 陈锐 李葇 姜鸿媛 左长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7-384,共8页
姑息性手术、试验性局部治疗、外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有限。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为靶点的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有望改变mCRPC患者生存... 姑息性手术、试验性局部治疗、外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等常规治疗手段对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有限。以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为靶点的放射性配体治疗(RLT)有望改变mCRPC患者生存期短、生活质量差的现状。^(177)镥(^(177)Lu)标记的PSMA-617(^(177)Lu-PSMA-617)的理化性质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优异,与其他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治疗探针相比,已积累了较多临床研究数据和经验,有效性、安全性、易获得性高,显示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但尚存在一些局限。目前,^(177)Lu-PSMA-617 RLT仍以小样本单中心研究为主,但随着全球研究大数据的积累,其有望成为mCRPC临床常规治疗的延伸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 放射性配体治疗 ^(177)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对小动物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观察研究
12
作者 钟志宏 周葳 +3 位作者 余灏涛 严蔚明 沈华伟 张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6-300,306,共6页
目的探讨小动物PET/CT扫描在小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裸鼠2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只,前列腺原位注射组、左心室注射组、胫骨腔内注射组每组各7只。分别采用前列腺原位注射、左心室内注射、胫骨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小动物PET/CT扫描在小鼠前列腺癌骨转移检测中的可行性。方法裸鼠23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只,前列腺原位注射组、左心室注射组、胫骨腔内注射组每组各7只。分别采用前列腺原位注射、左心室内注射、胫骨腔内注射的方法建立前列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饲养40天,原位注射及左心室注射组采用PET/CT扫描检测,胫骨腔注射组采用小动物高分辨率CT检测,对可疑的骨转移灶行解剖学观察及HE染色明确。结果前列腺原位注射组肿瘤细胞聚集腹腔软组织内生长,均未发现明显骨质破坏(0/7);左心室注射组均发生皮下等软组织转移(7/7),PET/CT检测出一例胫骨上端骨质破坏,组织学检测证实为骨转移灶(1/7);胫骨腔注射组所有动物均形成明显骨质破坏(7/7)且高分辨率CT检测见骨破坏分级良好。结论小动物PET/CT扫描能够良好的显示转移灶在小鼠体内的定位,且能良好的显示骨破坏情况,因此该技术在检测小动物骨转移上有着良好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转移 动物模型 小动物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通过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钟少文 王斌 +3 位作者 黄帅 林卓远 刘畅 陈斌伟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3-431,共9页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和C4-2B体外培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用ANDRO处理人源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C4-2B,MTS检测ANDRO对PC-3、C4-2B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 50,将实验分为IC 50药...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ANDRO)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和C4-2B体外培养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用ANDRO处理人源性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PC-3、C4-2B,MTS检测ANDRO对PC-3、C4-2B细胞的半抑制浓度IC 50,将实验分为IC 50药物浓度干预的ANDRO组和对照组,通过MTS检测不同时间下ANDRO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NDRO对细胞周期的影响;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纤维连接蛋白检测细胞黏附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otch信号通路Notch-1、NICD、Hes-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ICAM-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ANDRO作用48 h的IC 50均约15μmol/L,且随浓度和时间的增加ANDRO对PC-3与C4-2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越显著(P<0.01).ANDRO组PC-3与C4-2B细胞周期分布G1期比例较对照组均呈升高,S期比例相应降低(P<0.05).ANDRO组PC-3与C4-2B细胞相较对照组的迁移、侵袭和黏附能力均明显下降(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NDRO能显著抑制PC-3与C4-2B细胞Notch信号通路相关因子Noth-1、Hes-1和NICD的表达,同时也降低肿瘤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及ICAM-1的表达(P<0.01).结论:ANDRO可以抑制前列腺癌骨转移细胞株体外增殖、迁移、侵袭、黏附的能力,并影响其细胞周期分布,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NDRO抑制Notch信号通路蛋白及肿瘤转移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ANDRO) 前列腺转移 体外培养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樊连城 董柏君 +7 位作者 迟辰斐 潘家骅 王艳青 邵晓光 徐凡 上官勋 周立新 薛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2-1488,共7页
目的·评价阿比特龙(AA)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治的11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先前接受... 目的·评价阿比特龙(AA)联合泼尼松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疗效,并分析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治的112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先前接受过化疗,70例先前未接受过化疗。观察终点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无进展生存期(PSA PFS)、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r PFS)以及总生存期(OS)。采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患者PSA PFS、rPFS以及OS相关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2个月,59例患者死亡。中位PSA PFS 8.9(7.8~10.0)个月,中位rPFS 9.7(9.0~10.4)个月,中位OS 22.2(20.3~24.1)个月。多因素分析中,先前是否接受化疗、粒淋比(≥3 vs<3)、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196 U/L vs<196 U/L)、先前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12个月vs≥12个月)、ECOG评分(≤1 vs 2)与mCRPC患者接受AA联合泼尼松治疗的PSA PFS与rPFS显著相关,先前是否接受化疗、ECOG PS(≤1 vs 2)与OS显著相关。结论·AA联合泼尼松治疗中国mCRPC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先前是否接受化疗、ECOG PS(≤1 vs 2)与接受AA治疗的mCRPC患者OS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比特龙 未经化疗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 疗效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多学科临床讨论 被引量:6
15
作者 钱苏波 沈海波 +5 位作者 叶定伟 叶明 王辉 傅宏亮 蒋马伟 齐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687-690,共4页
目的: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 CRPC)多学科协作体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诊治流程。方法:分析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m CRPC患者... 目的:探讨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 CRPC)多学科协作体系(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的诊治流程。方法:分析2017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m CRPC患者的MDT诊疗过程。患者经MDT讨论后采用阿比特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辅以左股骨下段转移病灶局部放疗,并密切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变化及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PSA逐渐下降,4个月后随访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t PSA)已下降至1.29 ng/m L,且无明显相关不良反应。结论:个体化治疗是m CRPC未来的发展趋势,平衡疗效和不良反应是临床医生应重点考虑的问题。采取MDT有利于制定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针对m CRPC患者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让更多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 多学科协作体系 个体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罗他胺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成本-效用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世贤 李顺平 +5 位作者 窦蕾 王凯旋 史钊 王瑞雪 朱晓红 宋泽华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00-1406,共7页
目的评估达罗他胺、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成本-效用。方法构建三状态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患者25年的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 目的评估达罗他胺、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的成本-效用。方法构建三状态分区生存模型,模拟患者25年的总成本、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和增量成本-效用比(ICUR),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检验模型的稳健性。结果基础分析结果显示,达罗他胺三联疗法较安慰药多获得1.93个QALYs,同时多花费443434.97元,ICUR值为230204.49元/QALY,略低于3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当达罗他胺价格下降30%时,ICUR低于2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mHSPC状态的健康效用值和达罗他胺的成本对基础分析结果影响较大;概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当意愿支付阈值为242928元/QALY时,达罗他胺三联疗法具有成本-效优势用的概率为63.30%。结论从中国卫生体系角度来看,达罗他胺、ADT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mHSPC患者更具有成本-效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罗他胺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 成本-效用分析 分区生存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为去势抵抗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信韬 黄卓韦 +4 位作者 刘秋礼 彭松 黄义强 唐堂 江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431,共7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为去势抵抗的预测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确诊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且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患者(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进展为去势抵抗的预测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确诊为前列腺癌伴骨转移,初始治疗为内分泌治疗,且进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患者(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118例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服用二甲双胍、诊断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PSA的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睾酮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Gleason评分、骨转移数目、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白蛋白、乳酸脱氢酶、尿酸、胱抑素C等。比较发生CRPC快和慢的不同组间各因素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分组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时间的差异,应用COX多因素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评估这些因素对进展为CRPC时间的影响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再用ROC曲线检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118例mCRPC的患者进展为CRPC的中位时间为17(9.5~28.0)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PSA的最低值及降到最低值时间、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骨转移数目与进展为CRPC时间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SA的最低值(HR=2.549,95%CI:1.565~4.151,P<0.01)、PSA降到最低值时间(HR=0.373,95%CI:0.227~0.612,P<0.01)、骨转移数目(HR=2.393,95%CI:1.292~4.43,P=0.006)、乳酸脱氢酶(HR=1.681,95%CI:1.045~2.703,P=0.032)是快速进展为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4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得到方程:PI=1.788 PSA的最低值-1.275 PSA降到最低值时间+0.441乳酸脱氢酶+1.114骨转移数目-1.5,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95%CI:0.731~0.893,P<0.01,β=0.041)。敏感度为0.803,特异性为0.718,约登指数为0.521。结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经过内分泌治疗后,PSA的最低值、PSA降到最低值时间、骨转移数目、乳酸脱氢酶是快速进展为mCRPC的主要危险因素,建立的CRPC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前列腺 去势抵抗 PSA最低值 乳酸脱氢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CC晚期前列腺癌中国专家共识——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起始应用新型内分泌治疗的全程管理(2022年版) 被引量:12
18
作者 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PCC) 叶定伟 +1 位作者 黄健 朱耀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42-1259,共18页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HSPC)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男性健康问题。2021年国内外各大指南关于mHSPC初始系统治疗推荐进行了重要更新,新型内分泌治疗(novel hormone therapy,NHT)联合雄激...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HSPC)是需要持续关注的男性健康问题。2021年国内外各大指南关于mHSPC初始系统治疗推荐进行了重要更新,新型内分泌治疗(novel hormone therapy,NHT)联合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ADT)成为最重要的系统治疗方案。同时转移性前列腺癌原发灶局部治疗、转移灶定向治疗(metastasis-directed therapy,MDT)、基因检测、新型影像学(next-generation imaging,NGI)等新技术、新理念快速发展,推动mHSPC全程诊疗格局进一步改变。中国与欧美地区前列腺癌在遗传背景、早筛开展、初诊疾病分布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为解答中国mHSPC临床管理相关的热点及争议问题,由中国前列腺癌研究协作组(Chinese Prostate Cancer Consortium,CPCC)组织多学科专家筛选关键决策问题,结合最新发表数据,经过多轮投票及讨论,最终形成《CPCC晚期前列腺癌中国专家共识——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起始应用新型内分泌治疗的全程管理(2022年版)》,以期为mHSPC真实世界临床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 新型内分泌治疗 全程管理 精准诊断 多模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帕他胺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文强 袁仁斌 +6 位作者 刘爽 赖飞 杨丁源 李康 王宇 邱明星 李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评估四川省成都地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HSPC)使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ed therapy,ADT)联合阿帕他胺治疗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缓... 目的:评估四川省成都地区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hormone-sensitive prostate cancer,mHSPC)使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ndrogen deprived therapy,ADT)联合阿帕他胺治疗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缓解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于成都地区4家三甲医院泌尿外科使用阿帕他胺联合ADT治疗的mHSPC患者,观察患者治疗1个月与3个月后的PSA50、PSA90缓解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81例mHSPC患者,治疗1个月后,PSA50、PSA90缓解率分别为81.48%和48.15%,3例(3.7%)患者PSA值≤0.2 ng/mL。治疗3个月后,PSA50、PSA90缓解率分别为97.53%和86.42%,35例(43.21%)患者PSA值≤0.2 ng/mL。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28.40%),疲乏(23.46%),腹泻(6.17%),高血压(2.47%)。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皮疹(4.93%)和疲乏(2.47%)。结论:成都地区mHSPC患者数据显示接受ADT联合阿帕他胺治疗具有较好的PSA缓解率及耐受性,可作为中国mHSPC患者的治疗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 阿帕他胺 前列腺特异抗原缓解率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碱性磷酸酶、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桃芬 林雯丽 +3 位作者 范华娜 陈艳芬 翁湘涛 古炽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16-920,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患者发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患者发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广东省中医院确诊为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CRPC分为2组,CRPC组26例,非CRPC组2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患者血清TGF-β1、ALP、PSA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在2组单因素比较中,血清PSA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Ρ>0.05),血清TGF-β1、ALP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F-β1是CRP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CRPC患者血清中TGF-β1和AL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GF-β1及ALP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疾病侵袭和进展密切相关,可能为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及预后提供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前列腺转移 转移性去势抵抗型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