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多参数MR成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在前列腺病灶诊断、恶性度评估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扫描序列增多,且在前列腺不同区域、不同序列所占的权重并不一样,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基于此基...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多参数MR成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在前列腺病灶诊断、恶性度评估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扫描序列增多,且在前列腺不同区域、不同序列所占的权重并不一样,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基于此基础上的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应运而生。为推广PI-RADS V2,本研究就其对前列腺病灶评估的一致性及准确性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符合PI-RADS V2评估要求并有病理资料的患者,共141个病灶。邀请两位不同年资的影像学医师独立评估病灶。采用kappa系数评估两名医师PI-RADS V2分类评分的一致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法来分析两名医师诊断出Gleason score≥7的病灶的准确性,并分别计算出各ROC曲线的cut-off值来确定PI-RADS V2评分的最佳界值。结果:对于PI-RADS V2≥3分的病灶,两名医师对外周带病灶评估一致性较好(非外周带和外周带kappa值分别为0.668和0.769)。对于PI-RADS V2≥4分的病灶,其评估一致性更好(非外周带和外周带kappa值分别为0.710和0.843)。影像学医师1、2诊断出Gleason score≥7的病灶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16、0.792,且非外周带的AUC均比外周带的高(AUC1:0.886 vs 0.791;AUC2:0.791 vs 0.730)。另外,两名医师在评估外周带及非外周带病灶良恶性的最佳PI-RADS V2评分界值均为3分。结论:PI-RADS V2评价前列腺病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准确性。PI-RADS V2可能更适合非外周带病灶的评估,尚需进一步验证。展开更多
目的 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 PI-RADS v2.1)的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RI, bp-MR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等临床指标,构建鉴...目的 基于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2.1版(Prostate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 PI-RADS v2.1)的双参数磁共振成像(biparametric MRI, bp-MR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等临床指标,构建鉴别诊断PSA(4-20 ng/mL)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的列线图模型。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7年10月至2022年2月206例行bp-MRI检查并有病理学结果的患者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PCa组(n=66)和前列腺增生和(或)炎症组(n=140),经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SA (4-20 ng/mL) PCa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使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模型,并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其临床净效益。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评价诊断效能,并通过DeLong检验比较AUC值间的差异。结果 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tPSA)、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 PV)、PI-RADS v2.1是预测PSA (4-20 ng/mL) PCa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4个独立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诊断效能最好(AUC=0.945),明显高于PI-RADS v2.1(AUC=0.816)、PV(AUC=0.772)、tPSA(AUC=0.737)、年龄(AUC=0.680)。结论 基于bp-MRI的PI-RADS v2.1评分联合临床相关指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预测PSA (4–20 ng/mL) PCa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单一指标,可作为一种无创精准化预测工具,将更全面、准确地预测罹患PCa的风险概率,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疗指导。展开更多
目的初步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条件下,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rostate image report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诊断方法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目的初步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条件下,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rostate image report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诊断方法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l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6分区切割模型进行前列腺中央腺体分区。两位观察者根据PI-RADS V2评分标准及常规阅片,对入组病例Mp-MRI前列腺图像的有效预定义分区进行评分,分析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评分结果与该分区相应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PI-RADS V2、常规阅片对前列腺中央腺体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PI-RADS V2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的Mp-MRI前列腺图像共分割为300个前列腺中央腺体分区,获得有效预定义的分区238个。结果显示,2位观察者PI-RADS V2诊断结果一致性极佳(K=0.84)。PI-RADS V2评分"4"分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结果准确度为79.2%,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3.8%。常规阅片诊断结果准确度为72.7%,敏感度为49.7%,特异度为92.3%。PI-RADS V2评分诊断效能优于常规阅片。结论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Mp-MRI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诊断中,应用PI-RADS V2进行评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与目的:随着前列腺多参数MR成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学在前列腺病灶诊断、恶性度评估及疗效评估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的临床意义。但扫描序列增多,且在前列腺不同区域、不同序列所占的权重并不一样,给临床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基于此基础上的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应运而生。为推广PI-RADS V2,本研究就其对前列腺病灶评估的一致性及准确性进行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符合PI-RADS V2评估要求并有病理资料的患者,共141个病灶。邀请两位不同年资的影像学医师独立评估病灶。采用kappa系数评估两名医师PI-RADS V2分类评分的一致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方法来分析两名医师诊断出Gleason score≥7的病灶的准确性,并分别计算出各ROC曲线的cut-off值来确定PI-RADS V2评分的最佳界值。结果:对于PI-RADS V2≥3分的病灶,两名医师对外周带病灶评估一致性较好(非外周带和外周带kappa值分别为0.668和0.769)。对于PI-RADS V2≥4分的病灶,其评估一致性更好(非外周带和外周带kappa值分别为0.710和0.843)。影像学医师1、2诊断出Gleason score≥7的病灶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16、0.792,且非外周带的AUC均比外周带的高(AUC1:0.886 vs 0.791;AUC2:0.791 vs 0.730)。另外,两名医师在评估外周带及非外周带病灶良恶性的最佳PI-RADS V2评分界值均为3分。结论:PI-RADS V2评价前列腺病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准确性。PI-RADS V2可能更适合非外周带病灶的评估,尚需进一步验证。
文摘目的初步探讨3.0 T磁共振成像条件下,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rostate image report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PI-RADS V2)评分诊断方法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的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tli-paramet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资料和临床资料。根据6分区切割模型进行前列腺中央腺体分区。两位观察者根据PI-RADS V2评分标准及常规阅片,对入组病例Mp-MRI前列腺图像的有效预定义分区进行评分,分析评分结果的一致性。评分结果与该分区相应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PI-RADS V2、常规阅片对前列腺中央腺体诊断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价PI-RADS V2在前列腺中央腺体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50例患者的Mp-MRI前列腺图像共分割为300个前列腺中央腺体分区,获得有效预定义的分区238个。结果显示,2位观察者PI-RADS V2诊断结果一致性极佳(K=0.84)。PI-RADS V2评分"4"分为诊断界值时,诊断结果准确度为79.2%,敏感度为70.4%,特异度为83.8%。常规阅片诊断结果准确度为72.7%,敏感度为49.7%,特异度为92.3%。PI-RADS V2评分诊断效能优于常规阅片。结论在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Mp-MRI前列腺中央腺体癌诊断中,应用PI-RADS V2进行评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高,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