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前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获益的临床预测
1
作者 黄勇 周福林 +1 位作者 李静 张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3-469,共7页
目的:开发1种预测模型用于选择适合行最大雄激素阻断(maximum androgen blocking,MAB)治疗的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high-risk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HRLPC)患者。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 目的:开发1种预测模型用于选择适合行最大雄激素阻断(maximum androgen blocking,MAB)治疗的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high-risk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HRLPC)患者。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经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并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96例HRLPC患者,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3个月的MAB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数据、影像学表现、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等。首先探究MAB治疗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分层与病理和生化获益的关系,以确定最佳PSAD组别;随后采用机器学习筛选重要变量,构建预测模型,并通过ROC曲线、校准曲线及临床适用性评估其表现。结果:低PSAD组[PSAD<0.17 ng/(mL·cm^(3))]在围手术期结果、病理降级、术后检测不到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率、尿失禁恢复率及PSA随访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用于模型构建的变量包括前列腺体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PSAD、吸烟史、总胆固醇、PSA、体质量指数,该预测模型的效能较好(AUC=0.769),具备一定的临床适用性。结论:低PSAD组患者具有更好的病理和生化获益。本研究提供了1个可靠的预测模型,以辅助HRLPC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局限性前列腺 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外照射、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凌坚 陈薇 胡见见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外照射、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手术切除组(n=26,... 目的对比分析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外照射、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20年1月-2022年12月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手术切除组(n=26,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外照射组(n=28,使用高能量的X射线或粒子束从体外直接照射肿瘤细胞)与近距放射组(n=26,在前列腺内直接放置放射性物质作用于癌细胞)。统计各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MI)、格里森评分等一般资料。使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量表评估患者勃起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指数(SDI)量表评估患者性欲水平,男性性功能问卷(MSHQ)评估患者性功能。治疗结束后6个月,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各组年龄、BMI、格里森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距放射组勃起功能无障碍率较手术切除组和外照射组增高(P<0.05),勃起功能轻度障碍和中重度障碍率较手术切除组降低(P<0.05);外照射组勃起无障碍率较手术切除组增高(P<0.05),勃起中重度障碍率较手术切除组降低(P<0.05)。近距放射组性幻想、性欲、性频率评分和SDI总评分较手术切除组和外照射组增高(P<0.05),外照射组性幻想、性欲、性频率评分和SDI总评分较手术切除组增高(P<0.05)。近距放射组性功能总评分较手术切除组和外照射组增高(P<0.05),外照射组性功能总评分较手术切除组增高(P<0.05)。近距放射组SAS、SDS评分均较手术切除组和外照射组降低(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治疗方法中,前列腺近距离放射治疗在保持性功能方面相对更有效,尤其是在勃起功能和性欲方面的表现优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和外照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根治切除 外照射 近距离放射 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3
作者 高成菲 顾婕 +3 位作者 张文辉 高佩 高旭 曹洁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9-636,共8页
目的 系统性评价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性能和方法学质量,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 目的 系统性评价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性能和方法学质量,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合适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4年1月23日发表的相关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应用预测模型偏倚风险工具评估所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采用MedCalc软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对验证组的AUC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和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研究,样本量共7 216例,6个模型报告了AUC值,7个模型报告了校准度。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6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最常用的预测模型类型为logistic回归模型,剔除极端AUC值的模型后,随机效应meta分析结果为0.840(95% CI 0.786~0.895),异质性检验I^(2)=0%(P=0.737)。8项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偏倚来源主要为数据来自回顾性队列研究、部分连续性变量转化为二分类变量、缺失数据未处理、基于单因素分析筛选预测因子、未完整报告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及缺乏模型的外部验证等。Egger检验结果提示研究无显著发表偏倚。结论 现有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过程尚不完善,未来研究应构建基于多中心、大样本数据的风险预测模型,加强对模型的临床适用性评估,并严格遵循预测模型报告规范与流程,从而建立可用于临床实践的高质量风险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预测模型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尿失禁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吴奔 周睿 +3 位作者 鲍彤 汪群峰 疏翀 吴骁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202-3207,共6页
目的探究不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15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等离子电切术组(n=81... 目的探究不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本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15例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治疗的等离子电切术组(n=81)、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治疗的激光切除术组(n=92)、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剜除术治疗的绿激光剜除术组(n=42),比较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血红蛋白浓度、住院时间)、尿动力学指标(RUV、IPSS评分、Qmax、QOL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绿激光剜除术组、激光切除术组总有效率高于等离子电切术组(P<0.05)。3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绿激光剜除术组手术时间>激光切除术组>等离子电切术组(P<0.05),绿激光剜除术组、激光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等离子电切术组,且术后血红蛋白浓度>等离子电切术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RUV、IPSS评分、QOL评分与术前相比均降低,而Qmax与术前相比均升高(P<0.05),且激光切除术组与绿激光剜除术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RUV、IPSS评分、QOL评分均低于等离子电切术组,Qmax均高于等离子电切术组(P<0.05),但激光切除术组与绿激光剜除术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RUV、IPSS评分、Qmax、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绿激光剜除术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激光切除术组<等离子电切术组(7.14%vs.21.74%vs.35.80%,P<0.05)。结论3种手术方式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均具有较好疗效,但经尿道前列腺激光切除术与绿激光剜除术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且经尿道前列腺绿激光剜除术治疗安全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 等离子电切 激光切除 绿激光剜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整合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 朱刚 +1 位作者 刘明 戴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0-902,共13页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局限性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创伤影响,RP后患者将面临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并发症,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程度...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RP)是局限性及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手术创伤影响,RP后患者将面临性功能障碍、尿失禁等并发症,这些问题都将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目前临床上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尚未达成统一意见。因此,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生殖肿瘤整合康复专业委员会召集相关专家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通过查阅和评估相关文献,进行质量等级评价、证据综合及编写初稿后,采用专家会议讨论、德尔菲问卷调查等方法,经过3轮对24个不同医院共计29名专家的意见进行调查,并将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形成《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整合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期为接受RP的患者提供标准化的整合康复意见,提高术后恢复效率,减少RP引起的短期或长期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编号为PREPARE-2024CN666。本共识内容包括围手术期的全面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应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管理与治疗及患者的心理与社会支持等多个方面。在围手术期评估方面,共识强调了术前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营养状态、盆底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旨在制订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优化术前准备,为术后恢复打下基础。ERAS理念则通过减少术前禁食及禁饮时间、改进围手术期管理、开展术前教育和心理干预等措施,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的术后恢复。针对术后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等常见并发症,共识推荐了包括盆底肌训练(pelvic floor muscle training,PFMT)、生物反馈治疗等多种康复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此外,本共识还强调了术后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建议在术后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和社会支持。本共识的发布将为临床医师提供标准化的术后康复指导,有助于提高接受RP患者的术后康复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未来,随着更多临床研究的开展,本共识内容将不断得到验证和优化,从而为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全面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整合康复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MRI分型预测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切缘阳性
6
作者 钟超 王君广 +3 位作者 章柯成 王菁 张晓辉 张宏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2-606,共5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包膜外侵犯(EPE)MRI分型用于预测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后切缘阳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LRP的T3a期PCa MRI数据,根据EPE位置将其分为Ⅰ型(n=14)、Ⅱ型(n=50)及Ⅲ型组(n=50),并根据术后病理所... 目的观察前列腺癌(PCa)包膜外侵犯(EPE)MRI分型用于预测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LRP)后切缘阳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接受LRP的T3a期PCa MRI数据,根据EPE位置将其分为Ⅰ型(n=14)、Ⅱ型(n=50)及Ⅲ型组(n=50),并根据术后病理所见分为切缘阳性组(n=58)与切缘阴性组(n=56)。比较组间临床、影像学、手术及病理资料;将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T3a期PCa LRP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Ⅰ~Ⅲ型组间患者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肿瘤位置及切缘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型组切缘阳性率为68.00%(34/50),高于Ⅰ型[14.29%(2/14)]及Ⅱ型组[44.00%(22/50)](P均<0.05)。切缘阳性组与切缘阴性组间PSA、穿刺阳性针数占比及EPE MRI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穿刺阳性针数占比及EPE MRI分型均为T3a期PCa LRP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MRI PCa-EPE分型可用于预测LRP后切缘阳性;存在MRIⅢ型EPE的PCa更易于LRP后发生切缘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切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初步经验(4例报告)
7
作者 祝相煜 季旭然 +5 位作者 孟乐 刘华 张国灵 李欣牧 薛岳 王春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71-775,共5页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1])。对大体积BPH(≥80 ml)目前有多种手术选择,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1])。对大体积BPH(≥80 ml)目前有多种手术选择,包括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prostate,HoLEP)以及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RALP)。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意见来确定哪种手术方案适用所有BPH患者^([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切除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初步经验 方案 BPH 泌尿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化复发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勇 戚宇 +5 位作者 王杭 姜帅 施国洪 张旭 郭剑明 徐磊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4-504,共11页
目的预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化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416例。在发生生化复发之前,没有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单因素... 目的预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生化复发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泌尿外科接受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416例。在发生生化复发之前,没有患者接受辅助治疗。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用于确定预测生化复发的变量,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无生化复发生存率。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74(133~209)周。整个队列的生化复发率为21.15%(88/416),生化复发的时间为(51.11±47.71)周。至随访结束,低危、中危、高危、局部进展至随访结束复发率分别为:10%(1/10)、6.12%(3/49)、16.41%(43/262)、43.16%(41/95)。预测生化复发的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数据显示,肿瘤侵犯包膜(HR:2.119,95%CI:1.154~3.891,P=0.016)、肿瘤侵犯精囊(HR:1.824,95%CI:1.034~3.220,P=0.038)、GS评分≥8(HR:2.746,95%CI:1.268~5.943,P=0.01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10~20 ng/mL(HR:4.240,95%CI:2.550~7.050,P<0.001)、PSA>20 ng/mL(HR:6.341,95%CI:3.296~12.202,P<0.001)是预测生化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在中期随访期间可有效控制生化复发。肿瘤侵犯包膜、肿瘤侵犯精囊、GS评分≥8、PSA=10~20 ng/mL、PSA>20 ng/mL是预测生化复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RP) 生化复发(BCR) 前列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危险因素
9
作者 阚艳侠 汤苏红 +1 位作者 谢鑫 马正良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87-1292,共6页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RARP的男性患者622例,年龄18~90岁,ASAⅡ或Ⅲ级。收集基础疾病史、禁食时间和ASA分级,术中手术和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 目的探索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接受RARP的男性患者622例,年龄18~90岁,ASAⅡ或Ⅲ级。收集基础疾病史、禁食时间和ASA分级,术中手术和麻醉时间、液体出入量、麻醉用药、使用降压药和升压药次数,术后24 h内的去向、头晕头痛情况、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根据RARP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存在PONV,将患者分为两组:PONV组和非PONV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CI)评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判别效力。结果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 67例(10.8%)。与非PONV组比较,PONV组BMI、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和术后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脑血管疾病史比例、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和切口疼痛比例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OR=0.900,95%CI 0.818~0.990,P=0.030)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OR=0.945,95%CI 0.894~0.999,P=0.047)与RARP患者术后24 h内PONV的发生率明显负相关,脑血管疾病史(OR=3.788,95%CI 1.501~9.558,P=0.005)、术后24 h内头晕(OR=4.191,95%CI 2.111~8.320,P<0.001)和术后切口疼痛(OR=3.881,95%CI 1.175~12.821,P=0.026)与PONV的发生率明显正相关。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AUC为0.539(95%CI 0.462~0.616),截断值0.5,敏感性11.9%,特异性95.9%。BMI、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史、术中使用地塞米松、术后头晕、服用氨酚曲马多片、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切口疼痛联合预测PONV的AUC为0.739(95%CI 0.674~0.804),截断值0.1,敏感性68.7%,特异性67.4%。结论脑血管疾病史是RARP患者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24 h内的头晕和切口疼痛与PONV明显相关,BMI越高和术中使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PONV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恶心呕吐 腹腔镜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 脑血管疾病史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明矾液在前列腺切除术中的止血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浩然 孔详波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71-171,共1页
1材料和方法 制备4%明矾溶液纱布:明矾8克溶予蒸馏水200ml(即4%),高压消毒(117℃,15min)以2~3块纱布,浸在4%明矾溶液60~80ml中备用。 作常规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剜除后,吸尽腺窍内积血,然后将浸有4%明矾溶液纱布2~3块填塞... 1材料和方法 制备4%明矾溶液纱布:明矾8克溶予蒸馏水200ml(即4%),高压消毒(117℃,15min)以2~3块纱布,浸在4%明矾溶液60~80ml中备用。 作常规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剜除后,吸尽腺窍内积血,然后将浸有4%明矾溶液纱布2~3块填塞于前列腺窝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矾 前列腺 切除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9
11
作者 卞军 刘春晓 +5 位作者 郑少波 李虎林 徐亚文 方平 徐啊白 陈玢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42-745,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BPH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PKEP与PKRP;测定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比较2组术中冲洗液吸收... 目的比较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腔内剜除术(PK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BPH患者完全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行PKEP与PKRP;测定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比较2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及术后下降程度、残留前列腺重量及前列腺重量下降程度、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的变化。结果PKEP组、PKRP组术中冲洗液吸收量、出血量、前列腺切除重量、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20.8±201.6)和(627.4±243.2)ml、(126.5±18.3)和(180.3±38.5)ml、(36.5±7.4)和(25.2±5.8)g、(42.3±23.5)和(55.1±26.3)min、(1.2±0.3)和(2.0±0.5)d、(2.2±0.2)和(3.4±0.3)d、(3.4±1.1)和(4.5±1.3)d,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个月96例PKEP组患者和97例PKRP组患者完成随访,Qmax、PVR、IPSS、QOL较术前均有改善(P<0.01);组间比较术后3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Qmax的改善无显著差别,术后6个月2组间IPSS、QOL评分的改善仍无显著性差异,而Qmax、PVR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KEP术与PKRP术相比,近期手术疗效相似,安全性无显著差异。PKEP组组织标本获得率较PKRP组高,可增加前列腺偶发癌的检出率;前列腺切除率亦高于PKRP组,有利于减少术后BPH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双极等离子切除 冲洗液吸收 剜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前列腺切除术中前列腺偶发癌发生率及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沈棋 胡帅 +2 位作者 李峻 王静华 何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5-518,共4页
目的:分析因膀胱癌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例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共865例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 目的:分析因膀胱癌行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的病例中前列腺偶发癌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2005年1月至2014年3月共865例膀胱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cystoprostatectomy,RCP)标本,所有病例术前均未发现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结果:865例病例中,有235例(27.2%)发现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e cancer,IPCa),大部分肿瘤(228/235,97.0%)局限于前列腺内(分期在pT2以内),7例(3.0%)分期为pT3。Gleason score评分84例<6分(35.7%),77例为6分(32.8%),64例为7分(27.2%),10例>7分(4.3%)。结论:本研究RCP术IPCa发生率为27.2%,大部分前列腺偶发癌病例局限于前列腺内且Gleason score评分≤7分,临床病理诊断时充分取材可以提高前列腺偶发癌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膀胱切除 前列腺切除 肿瘤分级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陈晖 汤平 +2 位作者 欧汝彪 邓向荣 谢克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2-885,共4页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中HoLEP和OP治疗大体积BPH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篇。术后HoLEP... 目的比较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HoLEP)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中HoLEP和OP治疗大体积BPH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3篇。术后HoLEP组和OP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IPSS、Qmax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前列腺切除重量、术后停留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术中输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尿道狭窄、尿失禁及二次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oLEP和OP对大体积BPH有相同的近期疗效。HoLEP组手术时间长、切除前列腺组织少,但是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 开放前列腺切除 大体积前列腺 疗效和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前列腺切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晖 汤平 +2 位作者 欧汝彪 邓向荣 谢克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00-1802,共3页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prostate,TURP)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en prostatectomy,O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prostate,TURP)和开放前列腺切除术(open prostatectomy,O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安全性。方法: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Library中有关TURP和OP治疗大体积BPH的文献。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篇。TURP术中输血、术后尿道狭窄、再手术发生率均高于OP。结论:治疗大体积BPH,TURP较OP术中出血多,术后尿道狭窄、二次手术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开放前列腺切除 大体积前列腺 疗效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朱聪辉 林文集 +1 位作者 黄志扬 蔡经爽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4-138,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泄后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间术前IPSS、QOL、PV、PVR、Qmax、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IPSS、QOL、PV、PVR、PSA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5),Qmax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2组间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E组(χ~2=4.329,P=0.037)。2组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结论 PAE和TURP治疗BPH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TURP疗效优于PAE,但PAE更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栓塞 治疗性 前列腺动脉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疗效评价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磊 侯小飞 +2 位作者 马潞林 赵磊 张洪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7-600,共4页
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 TUR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所... 目的:评估晚期前列腺癌合并严重膀胱出口梗阻患者实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palliative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p TURP)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2007年1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实施p TURP的16例晚期前列腺癌膀胱出口梗阻患者,这16例患者的肿瘤分期为Ⅲ期或Ⅳ期,均伴严重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内分泌治疗后仍有尿潴留、大量残余尿及合并上尿路积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以及术后随访情况,并通过Kaplan-Meier分析计算病例的肿瘤特异生存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73.8岁(63~81岁),其中前列腺癌Ⅲ期5例、Ⅳ期11例;手术指征为12例反复发生尿潴留,4例大量残余尿伴尿路积水;手术前平均前列腺体积43.2 m L(28~78 m L),术前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48.2μg/L(ng/m L,2~107μg/L),残余尿量166.4 m L(50~450 m L),术前平均尿流率为3.6 m L/s(0~6 m L/s,n=7)。手术时间62.9 min(35~94 min),出血量126.9 m L(30~263 m L),手术切除组织14.1 g(10~22 g),无输血病例。术后PSA平均20.5μg/L(1~41μg/L),残余尿量平均43.4 m L(0~400 m L),平均尿流率为10.1 m L/s(7~16 m L/s,n=7);1例出现术后持续血尿,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6例患者延迟排尿,1例需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2例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切除。与术前相比,患者p TURP术后血清PSA下降(P〈0.001),残余尿量减少(P〈0.001),平均尿流率增加(P=0.001)。平均随访时间36个月(1~86个月),3例患者死于前列腺癌的进展,患者p TURP术后2年、3年及5年肿瘤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1%、78%、58%。结论:p TURP对缓解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膀胱出口梗阻有效,但组织切除量少、术后延迟排尿及二次手术率高,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手术对生存率的不良影响,但术后相对较高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提示p TURP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 前列腺肿瘤 膀胱颈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再入院分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肖春雷 陈忠新 +3 位作者 田晓军 卢剑 庄申榕 马潞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较严重并发症需再入院原因。 方法 分析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14例 )、电汽化术 (3例 )、激光切除术 (9例 )及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1例 )后再入院共 2 7例的...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出现较严重并发症需再入院原因。 方法 分析 1998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我院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14例 )、电汽化术 (3例 )、激光切除术 (9例 )及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1例 )后再入院共 2 7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再入院原因为术后膀胱内大出血 4例 ,尿潴留 15例 ,尿道狭窄 3例 ,膀胱颈挛缩 2例 ,严重尿频 2例 ,尿失禁 1例。 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切除的各种手术方式均可产生后期严重并发症 ,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 前列腺切除 后并发症 再入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及以上前列腺癌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围手术期参数及预后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帆 张树栋 +2 位作者 肖春雷 黄毅 马潞林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2-827,共6页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超高龄(≥80岁)前列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及肿瘤学预后,探讨中国人群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6年1... 目的: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超高龄(≥80岁)前列腺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参数、术后控尿功能恢复及肿瘤学预后,探讨中国人群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接受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因前列腺腺癌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的超高龄(≥80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为患者年龄≥80岁,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前列腺腺癌,临床资料齐备。所有患者均经腹膜外途径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围手术期参数、术后病理资料等。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对患者控尿功能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定期检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水平,将生化复发定义为连续两次血清PSA水平大于0.2μg/L者,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无生化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所有51例患者年龄(81.6±1.6)岁,穿刺前PSA(15.19±13.68)μg/L,穿刺Gleason评分为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14例(27.5%)、19例(37.3%)和18例(35.3%),临床分期为T1、T2和T3期者分别为6例(11.8%)、31例(60.8%)和14例(27.5%),ASA分级Ⅰ级者6例,Ⅱ级者4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9.6±69.1)min,手术出血量(169.9±163.5)m L,11例(21.6%)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通过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术后的大体标本病理进行分析,术后病理分期T2期者29例(56.9%),T3期22例者(43.1%),其中包膜侵犯者18例(35.3%),精囊侵犯者4例(7.8%);大体病理Gleason评分6分、7分和≥8分者分别为8例(15.7%)、21例(41.1%)和22例(43.1%),术后病理切缘阳性者14例(27.5%)。截止2017年10月术后随访10~11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2个月,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行LRP术后的尿控率分别为64. 7%(33/51)、82. 4%(42/51)和92. 2%(47/51)。在随访过程中,12例(23. 5%)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LRP术后出现生化复发,平均生化复发时间为40. 9个月; 4例(7. 8%)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死亡,其中1例(2. 0%)患者因前列腺癌进展死亡,3例(5. 9%)患者因其他疾病死亡。经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因素主要为高PSA水平(P=0. 019)、病理分期≥T3期(P=0. 017)和切缘阳性(P=0. 020)。结论:对选择恰当的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施行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是可行的,并且远期肿瘤控制情况良好,高PSA水平、病理分期≥T3期和切缘阳性可能是超高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此结论尚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恶性肿瘤 前列腺切除 超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初步报告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健 姚友生 +3 位作者 许可慰 郭正辉 江春 韩金利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为4例52~65岁男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手术。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由脐上或脐下套管针进入,手术者经左侧2个套管针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针操作。游离输精管、精...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前列腺全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方法。【方法】为4例52~65岁男性膀胱癌患者施行了手术。采用5个套管针,腹腔镜由脐上或脐下套管针进入,手术者经左侧2个套管针操作,助手经右侧2个套管针操作。游离输精管、精囊,剪开狄氏筋膜分离前列腺后面;游离输尿管下段在其末端切断;剪开前腹壁腹膜反折,游离膀胱前壁;缝扎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游离膀胱侧韧带及前列腺侧韧带;在结扎线近端剪断阴茎背深静脉复合体,紧贴前列腺尖端离断尿道;下腹正中耻骨上作6cm切口,取出切除的膀胱前列腺,将回肠拉出切口外,隔离50cm回肠剖开后“M”形折叠形成贮尿囊,将输尿管末段1cm插入贮尿囊后顶部作吻合,贮尿囊最低位开口与尿道断端6针吻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约为8h,出血量平均为650mL。术后3周作腹部平片、静脉尿路造影,以及新膀胱造影检查,显示:新膀胱充盈良好,容量约300mL,无输尿管返流及梗阻,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控尿功能。无排尿困难及残余尿。【结论】腹腔镜下切除膀胱前列腺视野清楚,可减少出血,避免尿道括约肌损伤,保留神经血管束;可减少肠管暴露时间,有利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作一小切口取出膀胱前列腺,并将肠管拉出体外形成贮尿囊,可大大缩减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膀胱切除 前列腺切除 原位回肠新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被引量:9
20
作者 杨飞亚 邢念增 +2 位作者 王建文 张军晖 郭应禄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45例患者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了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年龄47~83岁,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45例患者于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接受了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患者年龄47~83岁,平均(70.5±7.2)岁。经直肠前列腺B超显示前列腺大小为62~365mL,平均(126.1±52.4)mL。合并膀胱结石3例,膀胱憩室1例。腹腔镜手术包括耻骨后腹膜外腔的建立、排列成倒U字形5个穿刺套管的放置、前列腺被膜的切开、增生腺瘤的切除、前列腺部尿道的保护及前列腺被膜的缝合等主要步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对患者进行随访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无术中输血者。手术时间为37~270min,平均(123.9±51.3)min;术中出血50~800mL,平均(230.6±194.5)mL。除最初2例外,术后患者均无需膀胱冲洗,恢复良好,平均留置尿管(7.5±3.5)d(2~14d)。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core symptoms,IP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s,QOL)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前有性功能的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恢复正常,且为顺行射精;无尿失禁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耻骨后腹膜外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是可行的,术后无需膀胱冲洗且保留顺行射精功能。患者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腹腔镜 前列腺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