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亦果亦药的刺果番荔枝 被引量:9
1
作者 陈建白 《云南热作科技》 2002年第2期36-36,42,共2页
关键词 刺果番荔枝 番荔枝 抗肿瘤活性 热带水 药用功能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果番荔枝根提取物改善2型糖尿病药效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龚晶雯 陈永康 +1 位作者 李海龙 李友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研究刺果番荔枝根提物(AME)对2型糖尿病(T2DM)ICR小鼠的作用效果,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周高脂饮食后,给予ICR小鼠口服1 g/kg烟酰胺和12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构建T2DM模型。按照模型组、200 mg/kg二甲双胍组和50、100、200 mg/k... 目的:研究刺果番荔枝根提物(AME)对2型糖尿病(T2DM)ICR小鼠的作用效果,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周高脂饮食后,给予ICR小鼠口服1 g/kg烟酰胺和12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构建T2DM模型。按照模型组、200 mg/kg二甲双胍组和50、100、200 mg/kg AME组将T2DM鼠随机分为5组,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空腹血糖和体重。实验结束前一周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OGTT)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给药结束后血清学检测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低密度脂蛋白水平(LDL-C)和胰岛素水平;计算稳态评估模型HOMA-IR和HOMA-%β。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中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葡萄糖-6-磷酸羧化酶(G6Pase)和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CK1)表达量。结果:200 mg/kg AME明显降低了TT2DM小鼠空腹血糖、HbA1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了HOMA-IR和HOMA-%β指数;降低了OGTT曲线下面积;抑制了ACC和G6Pase蛋白表达水平,并激活了AMPK蛋白表达。结果:AME表现出了对T2DM良好的治疗活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蛋白,抑制ACC和G6Pase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果番荔枝 2型糖尿病 AMPK 肝糖异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果番荔枝果实乙醇提取物抑制α⁃葡萄糖苷酶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秦海龙 姚佳惠 +4 位作者 王燕 许奇鹏 刘征 李友宾 龚晶雯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481-487,共7页
目的:研究95%乙醇回流提取的刺果番荔枝果实提取物(AME)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发ICR小鼠建立2型糖尿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50 mg/kg阿卡波糖或者AME(200、100和50 mg/kg),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定小鼠体... 目的:研究95%乙醇回流提取的刺果番荔枝果实提取物(AME)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发ICR小鼠建立2型糖尿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50 mg/kg阿卡波糖或者AME(200、100和50 mg/kg),连续给药4周。每周测定小鼠体重、餐后血糖水平。第3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给药结束后进行OGTT实验,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通过酶抑制实验测定AME对体内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和选择性。结果:AME能控制2型糖尿病小鼠的体重增长,显著降低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强小鼠机体糖耐受的能力;非竞争性抑制小鼠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活性。结论:AME可能非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以控制机体对餐后葡萄糖摄入,发挥2型糖尿病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果番荔枝 2型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 餐后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果番荔枝叶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4
4
作者 孔方南 李文砚 +4 位作者 韦优 赵静 周婧 杨志强 张秀芬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62-168,共7页
本试验选用原料为刺果番荔枝叶,使用乙醇溶剂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分别比较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4个要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 本试验选用原料为刺果番荔枝叶,使用乙醇溶剂提取其中的多酚类物质,分别比较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4个要素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中的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确定最优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法研究刺果番荔枝叶多酚抗氧化活性,比较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刺果番荔枝叶多酚与抗坏血酸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乙醇体积分数55%、液料比50∶1(mL/g)、提取时间96 min、提取温度60℃时,多酚提取量最大,达到(20.37±0.34)mg/g。刺果番荔枝叶多酚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3.33、264.65μg/mL,样品在试验范围内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51.34%±2.68%)、(52.50%±2.29%)。综上表明,刺果番荔枝叶多酚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果番荔枝 多酚 提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果番荔枝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被引量:5
5
作者 成翠兰 《热带农业科学》 2001年第5期62-70,共9页
概述了刺果番荔枝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 10a来国内外学者从该植物中分离和鉴定出的具有抗癌、抗肿瘤、杀虫、拒食等生物活性的内酯类化合物 ,并指出了进一步开发该植物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刺果番荔枝 化学成分 番荔枝内脂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荔枝科两种植物花器官形态发生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倩 徐凤霞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囊瓣木(Saccopetalum prolificum)和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花器官的形态发生过程。刺果番荔枝和囊瓣木花被片均为3轮,其中刺果番荔枝内轮花被片数目为3枚、5枚或7枚。囊瓣木花原基最初为圆锥形,最外轮3枚花被片... 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囊瓣木(Saccopetalum prolificum)和刺果番荔枝(Annona muricata)花器官的形态发生过程。刺果番荔枝和囊瓣木花被片均为3轮,其中刺果番荔枝内轮花被片数目为3枚、5枚或7枚。囊瓣木花原基最初为圆锥形,最外轮3枚花被片很快发生,之后中、内轮花被片原基连续发生,3轮花被片互生。此时花原基为六边形。花被片分化完成时,圆球形雄蕊原基沿六边形花原基的6个边螺旋向心发生,最终近轮状排列于花原基上。刺果番荔枝的雄蕊较多(约1000枚),首先在中轮花被片所对的花原基边缘发生,之后大量雄蕊螺旋状发生。心皮分化的早期阶段,与雄蕊原基很相似,当心皮数目逐渐增多时,不能分辩出发生的顺序。成熟花中,心皮和雄蕊全都被毛覆盖,毛具有粘住传粉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 囊瓣木 刺果番荔枝 形态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国资助牙买加水果业
7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5年第7期8-9,共2页
关键词 生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 市场 刺果番荔枝 农业生产 番石榴 FAO 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