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及其时空演化
1
作者 超博 易明 《湖湘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共14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是驱动中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分析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并进行收敛性检验。经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绿...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质态,是驱动中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新动能。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分析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并进行收敛性检验。经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呈现出波动式的非线性动态变化规律,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和梯队性特征;(2)中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具有正向外溢性,大部分省份存在“低—低”和“高—高”的空间集聚特征;(3)中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存在显著的条件β空间收敛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人力资本,提高对外开放度,加强环境规制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效率 效率SBM模型 时空演化 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推动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机制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谭集丹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6,共11页
绿色金融是推动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梳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绿色金融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资本集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 绿色金融是推动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文在梳理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绿色金融影响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发展的作用机制与路径。研究发现:绿色金融的资本集聚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有助于解决企业供应链低碳转型难题;进一步地,绿色金融通过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利用普惠金融渠道、引入数字技术手段等路径促进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低碳发展。本文通过探究绿色金融与供应链低碳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扩宽了供应链低碳转型的研究视角,还补充了绿色金融作用效果在供应链层面的研究,为绿色金融体系提质增效、发挥转型支持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供应链 供应链金融 转型 制造业 绿色制造 减排 “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税金融政策协同与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3
作者 黄彩云 龚佳怡 +1 位作者 唐张立 陈梦秋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83,共12页
在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财税金融政策的绿色低碳转型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2013—2023年江苏省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分别构建总体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协同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两类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路... 在推进“双碳”目标背景下,研究财税金融政策的绿色低碳转型效应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以2013—2023年江苏省上市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分别构建总体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协同效应模型,对比分析两类政策对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路径、施策成效及协同效果。研究发现:两类政策均能促进制造业企业的低碳转型,财税政策即期效果较好,而金融政策功效更“持久”;两类政策均能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增加资本投入和优化融资水平对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产生积极影响;两类政策的部分工具协同效应显著,但也有一些工具存在“各自为政”情形,同时,其对制造业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效果在企业性质、行业、地域方面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绿色金融 绿色财政支出 绿色税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贸易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珊珊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31,共9页
绿色低碳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贸易为此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通过选取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整体上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贸易四个维度对... 绿色低碳转型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贸易为此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通过选取2013—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贸易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整体上促进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数字贸易四个维度对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数字贸易能力、创新要素基础、对外贸易潜力、基础设施环境。数字贸易对沿海地区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内陆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地区,数字贸易的促进效应更强。数字贸易主要通过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和要素配置等渠道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且存在显著的知识产权单一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贸易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被引量:8
5
作者 何可 朱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7,共13页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变得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与储存、供应链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变革等四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精...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变得尤为迫切。本文探讨了数字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与储存、供应链管理以及消费者行为变革等四个方面的作用机制,并针对现实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数字技术通过精准农业、智能装备、科学数据决策等手段,不仅显著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尽管如此,技术接受度、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经济可行性与投资回报、资源消耗与环境影响等挑战依然存在。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包括强化文化适应性教育、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优化经济投入与回报机制、建立政策动态适应机制等,以推动粮食系统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粮食系统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韩晶 李婷婷 张文卿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30,共13页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 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要素收入分配公平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我国持续推进多年的绿色低碳转型能否改善要素收入分配,本文构建要素收入分配理论框架,揭示绿色低碳转型影响要素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进而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对理论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劳资价格加成比显著提高整体劳动收入份额,进而缓解要素收入分配失衡问题,且这一问题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第二产业、碳排强度较低行业要素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此外,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还通过试点带动效应,进一步改善试点城市临近区域要素收入分配,但这一效果依赖于空间距离。因此,要科学选取低碳试点城市,合理规划试点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有力推进共同富裕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要素收入分配 偏向型技术进步 劳资价格加成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陆秋琴 路旭亮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9-789,共11页
煤电企业化石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在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影响下,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企业发展都要求煤电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陕西省煤电企业规模和数量均大,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为此,必须探索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转型... 煤电企业化石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在环境和能源政策的影响下,实现“双碳”目标以及企业发展都要求煤电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陕西省煤电企业规模和数量均大,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为此,必须探索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转型路径。通过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低碳内涵界定,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确定陕西省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影响因素;对系统进行分析,以管理、能源、生产、经济和创新5个子系统构建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Vensim PLE软件模拟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结果显示,各调整路径对煤电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通过加强绿色转型投入以构建绿色管理,降低生产能耗,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积极创新和技术引进等可以有效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绿色转型路径对煤电企业具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煤电企业 绿色转型 发展 关联度分析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动态能力视角下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赋能作用机理研究
8
作者 王翔 杨建飞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7-120,160,共15页
从动态能力理论出发,以2012—2021年中我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赋能作用,并探讨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和正式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及伴随的数字能力提升... 从动态能力理论出发,以2012—2021年中我国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赋能作用,并探讨绿色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和正式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及伴随的数字能力提升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并且高层次水平的绿色动态能力(包括绿色资源整合能力和绿色资源重构能力)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而低层次水平的绿色动态能力不发挥中介效应甚至可能产生遮掩效应,绿色动态能力呈现阶段性跃迁的发展态势。正式环境规制在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排放的影响过程中发挥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碳减排的赋能作用在国有企业和非高新技术企业中更加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推动企业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理论研究从分散孤立向关联整合的方向推进,也为数字经济新时代制造企业充分挖掘数字红利建设绿色能力、深化赋能绿色低碳发展提供行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放 绿色发展 绿色动态能力 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驱动机制研究
9
作者 闫晓霞 张斐斐 张妍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0-103,共14页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 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但哪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可以/如何显著驱动地区能源结构转型还亟待研究。本文利用2006—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年份-省份”双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均能正向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但影响程度各异;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对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影响不明显,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能源结构转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及降低碳排放强度是五类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影响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关键渠道;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正向调节了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能够正向调节节能和能量回收利用技术创新、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储能技术创新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促进作用,对化石能源降碳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对地区能源结构转型的调节作用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以为不同省份了解各自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及能源结构转型情况提供依据,可以为各省制定差异化能源结构转型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强度 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基础、理论机理与路径选择
10
作者 张平淡 郝时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8-128,共11页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引领作用。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总体上呈同步协同的态势,区域层面上呈由西向东梯度推进格局,产业层面上呈一二三产业渐次提升趋势。我国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对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引领作用。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总体上呈同步协同的态势,区域层面上呈由西向东梯度推进格局,产业层面上呈一二三产业渐次提升趋势。我国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数字经济引领绿色低碳转型主要通过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的双向赋能机制、对资源配置格局的重塑机制、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推动机制发挥作用;路径在于:夯实数字经济赋能绿色低碳转型的技术基础、打造空间动态均衡的要素资源配置格局、构建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转型 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 “十五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SD的平板玻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研究
11
作者 陆秋琴 董梦晗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339-3351,共1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消耗大、排放强度高的平板玻璃企业急需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研究首先界定平板玻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涵,识别出技术、能源、资源、经济与管理五大核心维度,并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了22个关...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消耗大、排放强度高的平板玻璃企业急需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研究首先界定平板玻璃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涵,识别出技术、能源、资源、经济与管理五大核心维度,并基于文献分析法系统梳理了22个关键影响因素。其次,引入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DEMATEL)方法刻画因素间的因果关系,识别关键驱动因素。最后,使用Vensim PLE软件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并验证合理性与有效性。此外,研究围绕五大核心维度设计生产技术改进、能源结构优化、资源优化配置、绿色价值提升、管理调整升级5条转型路径,对现有路径与综合调整路径共七类路径情景开展仿真模拟。仿真结果显示:各路径对转型均具有正向作用,同时与单一路径相比,综合调整路径更能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且该路径下绿色低碳转型指数增长了55.15%;在转型初期,能源结构优化路径作用显著;长期来看,生产技术改进路径发挥关键作用,后期对综合调整路径的贡献率高达49.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平板玻璃企业 绿色转型 系统动力学 决策试验和评价试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新机遇及实现路径
12
作者 张辉 杨浩 +1 位作者 杨米 柏振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07-212,222,共7页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和变革的重点战略方向,既为中国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全新挑战。对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基本状况与新机遇进行梳理,分析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通过打造新...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发展和变革的重点战略方向,既为中国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机遇,也带来了全新挑战。对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基本状况与新机遇进行梳理,分析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通过打造新型产业模式、提升低碳创新技术的适用性与推广性、推动西部地区深度参与全球绿色产业分工、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撑体系等举措,探索加快西部地区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新机遇 实现路径 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助力常州低碳转型的路径探析
13
作者 陈淼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80-85,共6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当前,常州市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着缺乏内驱力、项目识绿难、市场对接难、创新持续难等多重困境。通过分析市域实际情况,从绿色金融激... 在国家“双碳”目标引领下,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当前,常州市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着缺乏内驱力、项目识绿难、市场对接难、创新持续难等多重困境。通过分析市域实际情况,从绿色金融激励机制、监管约束、信用机制,以及绿色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着手,以政策引领和金融机构市场化参与为基础,全面提升绿色金融支持水平,助力常州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协调、创新的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转型 可持续发展 “双”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能助力制造业绿色发展吗?——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8
14
作者 俞中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国家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LCCP)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揭示城市低碳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LCCP政策显著提高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国家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LCCP)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揭示城市低碳转型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LCCP政策显著提高地区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并助力其绿色发展;LCCP政策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降低能源消耗助力制造业绿色发展;LCCP政策对东部地区大城市制造业GTFP改善效果最为优越,但对中西部小城市制造业GTFP影响效果却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制造业绿色转型 绿色技术创新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技术创新如何助推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基于京津冀地区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灵珊 熊萍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70,共8页
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的本质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在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助推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理,运用京津冀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及环境规制的中介... 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的本质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其核心在于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助推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的作用机理,运用京津冀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模型及环境规制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发现:(1)京津冀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具有显著相关性,但具有区域异质性;(2)环境规制作为“动力性”因素,在绿色技术创新助推制造业企业低碳转型中产生完全中介作用。(3)绿色技术创新作为企业低碳转型的“方向性”因素,只有被企业恰当利用,其有效助推作用才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 转型 环境规制 制造业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凌飞 朱敏婷 李尧远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71,共12页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针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路径问题,构建了金融发展支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四维机制,即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创新四个维度分析对能源...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针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金融支持路径问题,构建了金融发展支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四维机制,即从金融规模、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创新四个维度分析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机理,并基于2005—2022年能源富集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PLS-SEM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金融规模扩大有利于能源产业技术进步和能源产业升级,但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金融规模对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整体作用是正面的;(2)金融结构和金融创新对能源产业技术进步、能源产业升级和能源产业环境改善效果并不显著;(3)金融效率提升受制于当下的资金配置导向,难以有效地促进能源产业的技术进步和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4)技术进步是金融发展和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媒介,是推动能源产业升级和能源产业环境改善的重要力量。最后,结合实证结果,从扩大绿色金融规模、完善多层次能源资本市场、发展智慧金融以及开展能源金融创新四个维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一,基于能源富集区资源禀赋打造绿色能源金融中心,扩大能源富集区的金融规模化发展;第二,优化能源富集区的金融结构,提高资本风险偏好,发展多层次能源资本市场;第三,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提高能源产业融资效率;第四,基于能源禀赋,加强能源金融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产业 绿色转型 金融发展 金融创新 PLS-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视角下的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洪远 唐文苏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8,共14页
基于消费促进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现实基础与主要问题,提出了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化路径。中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在保障播种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资利用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 基于消费促进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理论框架,结合中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现实基础与主要问题,提出了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的优化路径。中国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在保障播种面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农资利用率,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食品发展等方面具备一定现实基础,但消费者对粮食生产的环境影响认知不足、绿色低碳产品市场供给不足、消费者行为与绿色低碳转型的矛盾限制了粮食系统向绿色低碳转型。强化消费者对粮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认知和教育、优化绿色低碳粮食产品市场供给、引导消费者行为改变等措施,有助于加快促进粮食系统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 粮食系统 绿色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背景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绿色经济转型的机制与检验——来自低碳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春 张奥 刘荣增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105,共10页
绿色经济转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05—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经济转型的影响,并从城市特质详细考察试点... 绿色经济转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论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中国2005—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经济转型的影响,并从城市特质详细考察试点政策影响城市绿色经济转型的异质性,然后进一步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有效提升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转型水平,并且结论具有稳健性;异质性检验表明,在资源型城市、大城市或者东部地区城市,试点政策的作用效果要更加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等方式促进城市绿色经济转型。这一研究对推进低碳城市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试点政策 绿色经济转型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石庆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任务,也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内在要求。在内在逻辑上,山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打造现代化强省的客观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培... 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战略使命任务,也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的内在要求。在内在逻辑上,山东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是打造现代化强省的客观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在重要意义上,山东全面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发展有助于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缩小南北经济失衡。虽然山东在能源结构、节能降耗、提档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在产业结构、创新能级、要素配置等领域仍面临制约。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发挥核心城市引领作用,推行全面节约战略,提高资源要素投入质效水平,推动促进经济社会向绿、向高、向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转型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转型、绿色再贷款与宏观审慎政策
20
作者 曹春玉 朱孟楠 《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36,共23页
本文构建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研究绿色再贷款与宏观审慎政策应对低碳转型冲击的政策组合效应。研究发现,引入碳税有助于减排,降低银行棕色资产规模,但对实体经济投资及产出的低碳转型效应不足。对碳税逆... 本文构建环境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研究绿色再贷款与宏观审慎政策应对低碳转型冲击的政策组合效应。研究发现,引入碳税有助于减排,降低银行棕色资产规模,但对实体经济投资及产出的低碳转型效应不足。对碳税逆周期调节可提升绿色投资与产出,但造成银行资产规模及价格波动。绿色再贷款规模的逆周期调节能够减少碳排放和污染存量,但以银行资产波动为成本。再贷款利率逆周期调节在助力减排和提升产出的同时,导致银行净资产波动。再贷款搭配准备金率及资本充足率等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有效促进低碳转型,且对银行净资产具有温和的提升效应,有助于应对气候风险,维持金融稳定。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对再贷款的鼓励性调节比惩罚性调节导致的宏观经济及金融波动更小。当低碳转型成为长期政策后,再贷款搭配宏观审慎政策组合有效促进减排,缓解转型冲击带来的宏观经济金融波动。在再贷款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准备金率和资本充足率逆周期调节的动态协调能够有效减少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福利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转型 绿色再贷款 宏观审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