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机制 被引量:4
1
作者 傅淳华 杜时忠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2,共7页
要真正地将"制度育人"的理想变成现实,探询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内在机制十分必要。学校制度生活的促进机制涵括"强促进性机制"和"弱促进性机制"两类,前者可以分为心理层面的共享性机制和行为层面... 要真正地将"制度育人"的理想变成现实,探询学校制度生活促进个体发展的内在机制十分必要。学校制度生活的促进机制涵括"强促进性机制"和"弱促进性机制"两类,前者可以分为心理层面的共享性机制和行为层面的规限性机制,而后者则可以分为心理层面的生成性机制和行为层面的引导性机制。当然,各类机制的发生需要各方面因素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 个体发展 促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师制度生活中的冲突及消解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兰婷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36-42,共7页
教师制度生活指教师在学校各种正式制度构筑的制度系统规约下所展开的一种规范性与能动性并存的生活。缘于制度设计所依循的人性假设不同,教师在制度生活中时常感到制度与教师主体不协调所带来的张力与冲突:非人格化制度设计与人情化教... 教师制度生活指教师在学校各种正式制度构筑的制度系统规约下所展开的一种规范性与能动性并存的生活。缘于制度设计所依循的人性假设不同,教师在制度生活中时常感到制度与教师主体不协调所带来的张力与冲突:非人格化制度设计与人情化教学生活相争持、理想型制度激励与现实型教师需求相背离、多种制度类型与多重性教师角色相抵牾等。化解冲突带给教师的教学压力,促使教师更加从容地适应制度生活,需要建构对教师主体深层关注的人文制度,营造情理兼备、民主参与的学校环境,培育教师实践理性的主体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 教师制度生活 教学压力 人文制度 情理兼融 主体自觉 实践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生活”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实践与调适——以苏州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勇 夏健 +2 位作者 周敏 秦天 李广斌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7,122,共9页
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传统村落空间日益脱嵌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化为保护制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以苏州为例,从微观动态的视角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实践及效果,并尝... 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传统村落空间日益脱嵌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化为保护制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以苏州为例,从微观动态的视角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实践及效果,并尝试揭示保护制度调适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由于保护制度的初始设计存在“权力和责任不对等”“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等问题,保护制度实践引发了多重生活困境,从而导致村民的不满。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对制度的选择性执行,造成保护制度执行力弱化。基于保护制度实践的反馈,制度制定者基于“责任上移,权利下移”,将日常生活的合理诉求纳入保护制度建设及其修订中,既推动制度与生活的趋同,又提升了保护制度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制度 制度调适 制度生活 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日常生活的遮蔽与澄明
4
作者 王飞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78,F0003,共8页
学校日常生活与学校制度生活相对应,是师生在学校场域中构建和生成社会关系的根基,是师生获得学校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关键,也是学校制度生活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不过,随着专业主义、工具理性、效率至上等理念对校园生活的不断侵入,学... 学校日常生活与学校制度生活相对应,是师生在学校场域中构建和生成社会关系的根基,是师生获得学校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关键,也是学校制度生活开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不过,随着专业主义、工具理性、效率至上等理念对校园生活的不断侵入,学校日常生活逐渐被遮蔽与侵占,这加剧了学校生活的功利化、冷漠化和庸俗化,加重了师生的焦虑。要恢复与重建学校的日常生活,就要在观念上确立学校日常生活是学生生命成长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价值定位,并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学校日常生活进行完善,形成学校日常生活重构的时空合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日常生活 学校制度生活 学校生活 空间之场 时间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与生活的互融: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实践经验及其启示——基于12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胜亮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29,共8页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背景下,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承载着完善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使命。“制度与生活”作为“国家—社会”二元框架的一个突破性视角,为乡村治理法治化研究提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背景下,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承载着完善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使命。“制度与生活”作为“国家—社会”二元框架的一个突破性视角,为乡村治理法治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更加动态化、微观化的分析工具。以“制度与生活”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十二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的经验分析,发现乡村治理法治化实践不仅在制度层面呈现出规范基层政府、村级组织权力以及保障多元主体权利的实际效用,也映射出连接村民实际生活场域的生活融入,并以此构筑了制度与生活一体化的动态互塑关系。在考量乡村社会秩序与村民生活底蕴的基础上,推动法治制度与村民生活秩序的双向调节是各地乡村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基本经验。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建设应注重公权力的法治化与日常生活的法治化“双重维度”,同时应遵循“人民逻辑”实现村民日常生活的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 乡村治理 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与生活视角下封建社会时期的街区空间演变研究
6
作者 张洪恩 刘紫玥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7,共6页
街区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社会治理内涵和居民日常生活。文章以城市空间治理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封建社会发展中街区空间的演变历程,进一步展开分析了空间变革的3个关键节点,即里坊分区空间... 街区作为城市空间构成的基本单元,承载着社会治理内涵和居民日常生活。文章以城市空间治理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制度与生活”的分析框架,回顾了封建社会发展中街区空间的演变历程,进一步展开分析了空间变革的3个关键节点,即里坊分区空间、厢坊多元空间和街坊复合空间,并归纳总结了传统街区空间变革的技术逻辑、目标导向和运作机制,以期为今后探索适应本土化需求的街区空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 街区空间 演变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治理解析框架及其规划路径——基于“制度-生活”分析范式 被引量:15
7
作者 郭紫薇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61,共8页
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与创新工作的叠加、"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对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提出了巨大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论与规划路径相互背离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中微观层面,运用"制度-生活"分析范式,梳理了我国城... 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与创新工作的叠加、"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对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提出了巨大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论与规划路径相互背离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中微观层面,运用"制度-生活"分析范式,梳理了我国城市社区经历的"管制-管理-治理"三个发展阶段,并建立起"制度-生活"视野下社区治理的解析框架,指出在基层社区中,制度与生活的互动推动了社区中权力的再生产。只有建立起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多元参与、找到通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制度应该顺应日常生活的行动逻辑,主动寻求合作;生活主体应通过合理扩大张力空间,推动制度的变迁。基于此,认为社区规划作为导向品质空间的社区治理工具,应当与社区治理的微观机制相结合:首先,在不同介入模式及工作阶段中,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应当在制度主体、生活主体和第三方之间灵活转换;其次,社区规划路径应当围绕重构社区公共领域展开,通过搭建不同主体间对话协商的平台,促进异质群体的共识形成;最后,社区规划应当依靠"社会逻辑+商业逻辑"建立起社区活力的良性机制,使生活主体从旁观、享受到参与、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生活 社区治理 社区规划 社区公共领域 后疫情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35
8
作者 洪大用 刘仲翔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出台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 ,其建立经历了一个由点到面、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但目前仍存在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理解不够 ,资金不能保证 ,宣传不够等问题。由此 ,需要从目标定位、指导性标准、运行模式。
关键词 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家与社会”到“制度与生活”——公共图书馆制度的研究评述与视角转换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涛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7,共7页
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为认识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文章通过引入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渊源,对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秉持"国家与社会"的基本预设和"解放政治"的话语特征进行检... 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为认识公共图书馆提供了新的理论范式。文章通过引入制度分析框架分析当前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渊源,对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秉持"国家与社会"的基本预设和"解放政治"的话语特征进行检视。从"制度与生活"的视角推动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并以民生取向的政治话语、知识信息公平保障的组织场域和公民身份理论来推动公共图书馆制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制度 国家与社会 制度生活 制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就业有利可图——完善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黄晨熹 王大奔 +1 位作者 邱世昌 蔡敏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5年第3期1-9,共9页
随着低保制度建设的逐步深入,有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庭已成为主要的低保群体,如何鼓励他们积极觅职、实现自立是今后完善低保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分析表明,现行的社会救助标准体系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低保家庭退出救助的因素... 随着低保制度建设的逐步深入,有劳动能力者及其家庭已成为主要的低保群体,如何鼓励他们积极觅职、实现自立是今后完善低保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分析表明,现行的社会救助标准体系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利于低保家庭退出救助的因素,如低保的替代率、救助标准抵扣和渐退措施、低保附带福利、工作成本以及工作的稳定性等都会影响低保家庭是否会退出低保。本文以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例,参照国际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就业动机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述评 被引量:19
11
作者 乐章 陈璇 风笑天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48-52,共5页
近年来学术界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有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界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方法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方式等诸多基础性问题上 ,大多数学者基本达成了共识。笔者... 近年来学术界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在有关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界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方法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方式等诸多基础性问题上 ,大多数学者基本达成了共识。笔者选择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二十余篇 ,以内容分析方法试图进行初步的文献整理与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线 城市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调整与转型——地方实践与制度重构 被引量:14
12
作者 祝建华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9期131-140,共10页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至今已经到了制度的拐点,迫切需要进行调整。本文依据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综视决策模型的假定,在总结各个地方城市的具体制度实践创新基础上,从制度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制度的目标重构以及具体的制度架构...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至今已经到了制度的拐点,迫切需要进行调整。本文依据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综视决策模型的假定,在总结各个地方城市的具体制度实践创新基础上,从制度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制度的目标重构以及具体的制度架构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调整的可能方向,提出了在城市低保制度的基础上重构城市居民生活援助制度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制度重构 城市居民生活援助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困境分析与政策转型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峻豪 邓大松 黄玉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59-163,共5页
目前,国内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中,极少从该制度本身着手,深入探讨该制度的缺陷。据此,本文另辟蹊径,将该制度解构为目标层规则(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和执行层规则(前期准入、中期动态管理和后期退出)组成... 目前,国内在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中,极少从该制度本身着手,深入探讨该制度的缺陷。据此,本文另辟蹊径,将该制度解构为目标层规则(保障范围、保障标准和保障方式)和执行层规则(前期准入、中期动态管理和后期退出)组成的二元规则结构,探讨这两个层面规则的演进及协调运行的两个条件:交易费用与产权秩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以分析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的"目标扩张—执行成本控制—产权秩序变迁"理论分析框架。在该分析框架下,"福利污名"被看作是在"应保尽保"目标下,执行层规则中的公示程序带来的污名效应。但由于公示程序具备降低交易费用与推进形成合理产权秩序的优点,使其难以被其他非污名化的规则取代。而"福利依赖"则被看作在政府交易费用控制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城市居民最低保障制度运行中低保对象利用其在制度产权秩序中的优势地位,谋取更多利益与利益机会的行为。要避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困境,就应该使该制度在运行中,能够尽量降低交易费用,并达到合理的产权秩序,而这正是该制度的政策转型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困境分析 政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伦理缺陷 被引量:28
14
作者 吴玲 施国庆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5,共6页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伦理缺陷:从救济对象看存在歧视性, 占我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无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遭受歧视;从实施理 念看,传统救济“三无”对象的情结难解,恩赐思想仍有市场...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伦理缺陷:从救济对象看存在歧视性, 占我国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无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遭受歧视;从实施理 念看,传统救济“三无”对象的情结难解,恩赐思想仍有市场;从救助方式看,在救济对象的认定过 程中,选择标准苛刻,无视救济对象的权利,实施过程缺乏人文关怀。这些伦理缺陷如果得不到解 决,将影响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不利于我国社会公正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伦理缺陷 救助理念 救助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6
15
作者 景跃军 孙昱淇 李元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88,共8页
我国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个与反贫困理念发展相伴随的概念,是具有发展型社会政策特征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该制度通过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资源再分配,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以达到真正的脱贫。该制度具有使我国农村最... 我国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一个与反贫困理念发展相伴随的概念,是具有发展型社会政策特征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该制度通过对农村贫困人口的资源再分配,使其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以达到真正的脱贫。该制度具有使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的效益性特征,使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具有抗击贫困风险的内生性特征。同时,该项制度具有持久发展动力的可持续特征。这些特征扩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涵。本文提出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并构建一套体系对我国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客观的度量,可以为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优化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国 农村发展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失范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方菲 李华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社会制度。近年来,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失范效应——规范真空、规范劣质、规范虚置等规范解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按照相关法律、政策规定对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社会制度。近年来,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一些失范效应——规范真空、规范劣质、规范虚置等规范解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交集影响的结果。矫治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范的路径应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树立政府"公共人"角色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制度安排,建立一系列有效的规范体系;进行伦理定位,建构共享价值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规范 失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城乡差异 被引量:14
17
作者 郝悦 吕学静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1-96,共6页
通过对我国民政部和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差距过大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索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缓解低保制度城乡差异的对策,以使我国低保制度更能体现社会公正,实现"底线公平&qu... 通过对我国民政部和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揭示了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差距过大的现状,并进一步探索了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缓解低保制度城乡差异的对策,以使我国低保制度更能体现社会公正,实现"底线公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差异 城乡统筹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玉君 吕博 邓大松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6期45-51,共7页
实现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城乡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城乡低保在立法、管理体制、资金筹集及待遇方面差异较大,影响低保制度统筹发展的步... 实现低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也是社会保障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经阶段。目前城乡低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之间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城乡低保在立法、管理体制、资金筹集及待遇方面差异较大,影响低保制度统筹发展的步伐。提出完善低保立法、统一管理体制,整合经办力量,规范财政投入,建立统一的低保待遇调整机制以及加强低保制度的内部衔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城乡统筹 发展历程 待遇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构建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琪 成志刚 《学习论坛》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有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注意合理界定保障对象,科学厘定保障标准,切实完善资金筹措机制,适时出台相关的配套...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有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注意合理界定保障对象,科学厘定保障标准,切实完善资金筹措机制,适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易根花 吴国权 《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9期9-12,共4页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相比较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中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同时学者们对于我国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经济可行性问题持有不同意见。通过对...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全体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相比较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而言,中国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同时学者们对于我国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经济可行性问题持有不同意见。通过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需求面进行供给面经济学分析,可以证明中国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确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需求 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