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排气道压力波动对发动机二冲程减压制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欧阳裕茹 倪计民 +6 位作者 刘勇 黄荣 乔瀚平 尹升 石秀勇 欧成 唐田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分析排气管内压力波动对发动机二冲程制动功率的影响,以某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GT-Power建立发动机二冲程制动一维模型,通过修改排气型线开展排气道压力波动对制动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减压制动(the second compressi... 为分析排气管内压力波动对发动机二冲程制动功率的影响,以某重型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利用GT-Power建立发动机二冲程制动一维模型,通过修改排气型线开展排气道压力波动对制动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二次减压制动(the second compression release braking,2nd CRB)相位开启时的压力波动会影响到其他气缸的排气回流,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制动功率。进一步对排气管进行三维流场计算,证明了其他气缸2nd CRB相位排气门开启时的压力波传递对排气回流阶段排气回流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结合响应面拟合和粒子群算法对排气管几何尺寸进行优化,优化后该柴油机二冲程减压制动模式下2100 r/min工况的最大制动功率可达到395.08 k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冲程制动 减压制动 排气回流 进气道压力 排气道压力 试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减压制动性能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龚金科 王云科 贾国海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0-146,共7页
为研究发动机减压制动性能,在分析其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三维网格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发动机减压制动工作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仿真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越高,制动性能越好;减... 为研究发动机减压制动性能,在分析其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建立三维网格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对发动机减压制动工作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仿真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越高,制动性能越好;减压气门开度越大,制动功率峰值越高,但减压气门最大开度受到压缩间隙和活塞运动规律的限制;转速一定时,每个减压气门开度都对应一个最佳减压气门提前角,使得发动机的减压制动性能最佳,并且最佳气门提前角随减压气门开度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减压制动 计算流体力学 动网格技术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组合列车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原因研究
3
作者 王刚 卢小永 +2 位作者 钱耀东 林小杰 田野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89,共7页
车辆制动缓解的不同步性是导致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冲动大的主要原因,针对重载组合列车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空气制动原理、车辆加速缓解作用特点;利用全真试验台进行不同机车制动减压量条... 车辆制动缓解的不同步性是导致2万t重载组合列车纵向冲动大的主要原因,针对重载组合列车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研究2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空气制动原理、车辆加速缓解作用特点;利用全真试验台进行不同机车制动减压量条件下的制动缓解试验,并统计不同位置车辆在对应工况下的缓解情况;通过分析重载组合列车在缓解过程中车辆各风缸的压力变化规律,得出制动减压量对尾部车辆延时集中缓解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2万t重载组合列车充气缓解时,大部分车辆在机车充气与车辆加速的共同作用下引发缓解,延时集中缓解车辆数随制动减压量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制动减压量高于临界范围(约60 kPa)时,不会出现延时集中缓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组合列车 纵向冲动 延时集中缓解 制动减压 机车充气 车辆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发生紧急制动的原因与分析
4
作者 陈纯北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0,共4页
列车运行中发生紧急制动时,其成因主要分为非可控性与可控性故障。非可控性故障属突发性的;可控性故障是在机车制动机实施制动减压进程中所发生的,其处理与防止措施也有所区别。
关键词 紧急制动 制动减压 制动波速 回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低压缩比发动机二冲程制动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历海 崔靖晨 +3 位作者 王晓艳 郝彩虹 田华 隆武强 《内燃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5-51,共7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制动模式、压缩比、海拔高度等对制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比的降低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均导致发动机制动功率大幅度降低。提高压缩比和采用二冲程制动模式是提高低压缩比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有效措施。压...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制动模式、压缩比、海拔高度等对制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压缩比的降低和海拔高度的增加均导致发动机制动功率大幅度降低。提高压缩比和采用二冲程制动模式是提高低压缩比发动机制动功率的有效措施。压缩比为11.6时,与四冲程制动模式相比,二冲程制动模式产生的制动功率可提升69.6%~80.5%,最大缸压低于6.0 MPa的限值,并且其可运行转速范围不受涡轮增压器危险区的限制。当前应用领域中,高压缩比(17.0)发动机上采用四冲程制动模式获得的制动功率最高。由于短期内难以提高低压缩比发动机的压缩比,仅通过在低压缩比(11.6)发动机上采用二冲程制动模式仍可将制动功率提高17.5%~30.4%,最大缸压降低25.2%~29.3%。故在应用天然气机等低压缩比发动机的中重型载货汽车上推荐采用二冲程制动模式,这将大幅度提高车辆制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重型载货汽车 二冲程制动模式 四冲程减压制动模式 压缩比 海拔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操纵优化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魏伟 张益铭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40,共6页
2万t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缓解时车钩力较大等问题。以某重载线路长大坡道为例,使用列车空气制动与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将原来循环制动的四把闸优化到两把闸通过。仿真计算表明,易产生较大车钩力的地点可避开,最大拉钩力和压钩力... 2万t列车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缓解时车钩力较大等问题。以某重载线路长大坡道为例,使用列车空气制动与纵向动力学联合仿真系统,将原来循环制动的四把闸优化到两把闸通过。仿真计算表明,易产生较大车钩力的地点可避开,最大拉钩力和压钩力分别可减小32.1%和11.4%。基于此种操纵优化方法,对两把闸操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车自动制动机减压量显示准确度问题、制动减压量准确度问题、机车自动制动机评价指标问题和最小列车管减压量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列车 操纵优化 车钩力 制动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