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楼梦》金陵判词英译“文学性”再现研究——以杨译本和霍译本为例
1
作者 许宗瑞 张云丹 《外国语文研究》 2024年第6期95-107,共13页
基于《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本文以其中金陵判词英译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性、修辞方法、人物形象和命运暗示四个维度,考查并比较原文“文学性”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本研究认为,译文文学性的高低不是简单地量化叠加,而是注重整体艺术... 基于《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本文以其中金陵判词英译为研究对象,从音乐性、修辞方法、人物形象和命运暗示四个维度,考查并比较原文“文学性”在译文中的再现情况。本研究认为,译文文学性的高低不是简单地量化叠加,而是注重整体艺术效果的传达,译文文学性的生成应是以保证整体艺术效果和诗学价值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金陵判词 英译 文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女性主义看《红楼梦》判词的英译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瑞娥 陈德用 《山东外语教学》 2003年第6期91-93,共3页
本文分析了<红楼梦>的创作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倾向,提出十二钗判词的英译除了在形式、韵律和意义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必须体现作者的创作用意即作者所着眼的女性立场和价值标准.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创作用意 女性立场 价值标准 《红楼梦》 判词 英语 文学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并重 情理法兼顾——论蒲松龄的拟判词创作 被引量:2
3
作者 段战戈 《蒲松龄研究》 2013年第1期81-92,共12页
判词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发展到唐代迎来了它创作的繁荣期,经历宋明两个时代的演进,清代才臻于成熟、完善。在从繁荣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判词的结构逐渐固定,分类逐渐明确。制作判词既是科举的需要,更是以后做官的必要技能,蒲松龄一心想... 判词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发展到唐代迎来了它创作的繁荣期,经历宋明两个时代的演进,清代才臻于成熟、完善。在从繁荣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判词的结构逐渐固定,分类逐渐明确。制作判词既是科举的需要,更是以后做官的必要技能,蒲松龄一心想通过科举走向仕途,自然没有放松对判词的重视。他的判词创作唐宋并重、文理优长、情法兼顾,具有鲜明的特色。判词创作既是对屡战屡败的蒲松龄的心理补偿,也是展示其文采和判案断狱之才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判词 唐宋并重 文理优长 情理法兼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主体性与古典诗歌修辞翻译——以《红楼梦·金陵判词》四种英译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风华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4年第6期150-152,共3页
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历来是汉诗英译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那些基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段,更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契机。本文以《红楼梦·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为例,就四种英译... 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历来是汉诗英译中的一大难题。特别是那些基于汉英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而很难在英语中找到对应表达方式的修辞手段,更为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契机。本文以《红楼梦·金陵判词》的修辞翻译为例,就四种英译里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展开探讨,以期对古典诗歌中修辞格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诗歌 《金陵判词 修辞翻译 译者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词的历史沿革及其在宋代的发展
5
作者 姜小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148-154,共7页
判词作为一种独特文体,其产生、成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程息息相关。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判词史上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文学性与实用性进一步演化,由拟判演变为实判,由骈文演变为散文,明确引用法律条文作为判决的依据。本文拟对宋代判... 判词作为一种独特文体,其产生、成熟、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程息息相关。宋代是继唐代之后判词史上的又一重要历史阶段,文学性与实用性进一步演化,由拟判演变为实判,由骈文演变为散文,明确引用法律条文作为判决的依据。本文拟对宋代判词的沿革与发展进行探讨,力图呈现其内在脉络和历史轨迹,从社会环境、文学传统和创作主体等方面揭示其演变过程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沿革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判词文化意象英译对比研究
6
作者 鲁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5年第2期43-45,共3页
《红楼梦》的一大语言特色就是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结晶。本文通过《红楼梦》判词中文化意象英译的对比研究,剖析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对待文化翻译的不同态度和相应采取的翻译策略,尝试探索怎样的译者类型才是符合... 《红楼梦》的一大语言特色就是含有丰富的文化意象,文化意象是不同民族文化的结晶。本文通过《红楼梦》判词中文化意象英译的对比研究,剖析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对待文化翻译的不同态度和相应采取的翻译策略,尝试探索怎样的译者类型才是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判词 文化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十二钗判词排序探析
7
作者 刘蕊杏 《安顺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2,共2页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 《红楼梦》第五回的"正册"判词,不仅预示了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和结局,而且在排序问题上,作者也匠心独运。判词的排序首先遵从了封建社会主子小姐、媳妇这个大的等级框架,将主子小姐排列在前、媳妇排列在后;接着按人物形象与宝玉的婚恋关系和贾府关系,出场顺序和出场率,还有作者对这个角色的珍爱程度,以及如何达到一种大体的平衡等,将金陵十二钗判词以两两相对的形式排列而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判词 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中的判词与清代实际诉讼判词的比较
8
作者 高璐 《榆林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0-73,共4页
从《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出发,将其与清代实际的诉讼判词做出相应的比较,从而考察《聊斋志异》中判词的实质及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比较,指出《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在性质方面与清代实际诉讼判词有着本质的分野,《聊斋志异》中的... 从《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出发,将其与清代实际的诉讼判词做出相应的比较,从而考察《聊斋志异》中判词的实质及其在小说中所起到的作用。通过比较,指出《聊斋志异》中的判词在性质方面与清代实际诉讼判词有着本质的分野,《聊斋志异》中的判词是以拟判的形式、文学性的实质,帮助作者实现了其小说作品的最终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 《聊斋志异》 文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语言同写著 两部红楼异风流——金陵判词翻译的“信、达、雅”
9
作者 毛新耕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9期81-82,共2页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洋洋洒洒,写尽世间百态,糅杂诗词曲赋多种文体,篇篇都是值得细读的精品。金陵判词是这些精品中的珠玉玫瑰,给《红楼梦》这幅人情世态长卷增添了炫目的色彩。在汉英翻译中,《红楼梦》普通文字的翻译已经十分艰难,... 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洋洋洒洒,写尽世间百态,糅杂诗词曲赋多种文体,篇篇都是值得细读的精品。金陵判词是这些精品中的珠玉玫瑰,给《红楼梦》这幅人情世态长卷增添了炫目的色彩。在汉英翻译中,《红楼梦》普通文字的翻译已经十分艰难,而金陵判词的翻译更是难上加难。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翻译的金陵判词各有千秋,再现了翻译的"信、达、雅",可谓是一种语言同写著,两部红楼异风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判词 信、达、雅 汉英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角度看十二钗判词意象英译
10
作者 梁书恒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102-103,共2页
意象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便富含意象美。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些意象综合使用了原型、现成、即兴、符形组合、符音生象等成象手段,便构成了这些判词意象的能指、所指和符号对象三位一体的美... 意象是诗歌艺术美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便富含意象美。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由于这些意象综合使用了原型、现成、即兴、符形组合、符音生象等成象手段,便构成了这些判词意象的能指、所指和符号对象三位一体的美。然而由于汉字与英语文字一个表意、一个表音的本质不同,这些意象的美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被重意而轻形。本文试以著名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译本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解析了十二钗判词中意象美的来由和其在译文中的传递,指出了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并提出了补救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十二钗)判词 能指 所指 符号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陵十二钗判词中人物姓名的英译本解读——浅谈霍克斯《红楼梦》版本主要人物命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丽娟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2X期51-52,共2页
中国古典名著中有着大量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名字具有一定的象征效果,富有内涵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想要把这些名字所反映的深远含义翻译出来,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译文读者能够记住这些名字背后的人物形象,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尽... 中国古典名著中有着大量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名字具有一定的象征效果,富有内涵文化。所以在翻译过程中,想要把这些名字所反映的深远含义翻译出来,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译文读者能够记住这些名字背后的人物形象,就要求译者翻译时尽量贴近译文读者的文化口味。因此,本文以霍克斯对《红楼梦》译本中人名的翻译为蓝本,以金陵十二钗判词中所暗含的人名含义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认为符合人物特征的翻译才是合理的,值得推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判词 姓名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霍克斯译本之文化缺失浅析——以贾迎春判词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勇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44-47,共4页
著名汉学家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在翻译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与中文版相比较,英译版存在三个方面的文化缺失:文字应用技巧的缺失,寓言寓意的缺失以及中国文化背景的缺失。由此提出可以在译著中采用英汉... 著名汉学家霍克斯的《红楼梦》译本在翻译界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与中文版相比较,英译版存在三个方面的文化缺失:文字应用技巧的缺失,寓言寓意的缺失以及中国文化背景的缺失。由此提出可以在译著中采用英汉结合、图文注释的方式以加强中国文化输出,使外国读者会更好地理解《红楼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英译本 贾迎春判词 文化缺失 文化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离幻境“真事隐”──金陵十二钗判词译文初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绍年 《语言与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48-63,共16页
迷离幻境“真事隐”──金陵十二钗判词译文初析《红楼梦》翻译研究系列之四李绍年《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分正册、副册、又副册共十四首。它出现在第五回,是贾宝玉在贾蓉之妻秦氏(可卿)房中梦幻游仙境时看到的。词隐喻了金陵主... 迷离幻境“真事隐”──金陵十二钗判词译文初析《红楼梦》翻译研究系列之四李绍年《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分正册、副册、又副册共十四首。它出现在第五回,是贾宝玉在贾蓉之妻秦氏(可卿)房中梦幻游仙境时看到的。词隐喻了金陵主要女子们的未来和命运。十二钗即林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十二钗 正册判词 维吾尔文 哈萨克 译文 《红楼梦》 薛宝钗 林黛玉 咏絮才 文化内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判词的现实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静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2期104-105,共2页
“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细和悦耳”我国古代的判词则往往既是法律文本,又是精美的文学文本。本文拟以分析经典妙判——清于成龙(1617—1684)之《婚姻不遂之妙判》为切入点,总结古代判词语言文化之特色,探讨其现实适用性。
关键词 判词 语言特点 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评析金陵判词中译本——以杨宪益译本和霍 克斯译本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小路 史耕山 《海外英语》 2020年第13期166-167,共2页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使我们能从中窥察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其对作品的完整艺术构思,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该文通过借助王宏印提出的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对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对于金陵判词的译文展开...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使我们能从中窥察到作者对人物的态度,以及其对作品的完整艺术构思,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该文通过借助王宏印提出的文学翻译批评“六条标准”,对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对于金陵判词的译文展开对比研究,有助于领略《红楼梦》的文学内涵,同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金陵判词 文学翻译批评标准 杨、戴译 霍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体分析的金陵十二钗判词翻译研究
16
作者 李玺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8年第2期26-27,共2页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们,曹雪芹在文中运用了判词对这些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用高度精炼的语言加以综述。本文意在从判词本身的文体及其对通篇小说的作用着眼,并就判词高度精炼的语言,分析在翻译中判词的可译张...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人物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们,曹雪芹在文中运用了判词对这些人物的性格、命运等用高度精炼的语言加以综述。本文意在从判词本身的文体及其对通篇小说的作用着眼,并就判词高度精炼的语言,分析在翻译中判词的可译张力和精炼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词文体 可译性 精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元春判词
17
作者 韩延波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98-102,共5页
曹雪芹的《红楼梦》并不完整,后四十回的著作权问题争议依然很大,因此不断有学者根据前八十回去推测其后的情节,推测的依据就是书中大量的"谶语"等暗示性的内容。第五回中的判词对人物命运有着极为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也是学... 曹雪芹的《红楼梦》并不完整,后四十回的著作权问题争议依然很大,因此不断有学者根据前八十回去推测其后的情节,推测的依据就是书中大量的"谶语"等暗示性的内容。第五回中的判词对人物命运有着极为重要的暗示作用,因此也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其中由于元春身份的独特性,其判词旨意深微,难以确解。尤其是对"二十年""是非""榴花""虎兕"等的解读各执一词,争议很大。而通过梳理前人的各种观点,可以提出一种相对合理化的解读:元春二十岁晋封为贤德妃,但是她的生命却如榴花一般,在艳极之后香消玉殒,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令人感叹。而元春死后,贾府亦随之败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春 判词 二十年 榴花 虎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判词的艺术之美
18
作者 张玲 《艺术科技》 2021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好的判词不仅要正确适用法律、在解决纠纷中发挥作用,还应该起到教化社会的作用,而其说理也应该兼备文采与情理。中国古代判词言辞华美、声情并茂、引经据典、博雅晓畅、措辞简洁、短小精悍、富有气势,可以说是风格鲜明、独树一帜。
关键词 古代判词 艺术风格 裁判文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妙判词
19
《语文世界(上旬刊)》 1997年第2期41-41,共1页
宋代张咏中举后,任崇阳县令,到任不久,巡查衙门钱库,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回家时随手把一枚小钱放进帽子边缝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见小吏每天如此。有一天,正当小吏故伎重演时。
关键词 判词 崇阳县 小吏 御史 杀人放火 狗咬伤 康熙年间 仆役 莆田县 魏忠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观指导下《黑神话:悟空》角色“判词”英译研究
20
作者 吴继红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5年第7期15-18,共4页
《黑神话:悟空》自上线以来,在展现乃至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英译版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对《黑神话:悟空》影神图中的角色“判词”英译进行研究,重点分析译者在翻译中保留和输出源... 《黑神话:悟空》自上线以来,在展现乃至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英译版本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对《黑神话:悟空》影神图中的角色“判词”英译进行研究,重点分析译者在翻译中保留和输出源语文化的策略,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相关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观 《黑神话:悟空》 英译 判词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