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河子地区近50年各界限温度初终日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田苗 向导 《新疆农垦科技》 2018年第12期31-34,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石河子地区近50年≥0℃、≥5℃、≥10℃、≥15℃和≥20℃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用其线性倾向率来判断变化率,进一步认识石河子地区热量分布情况,对本地区农业生产、农业气候资源区划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石河子地区 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智颖 臧淑英 +1 位作者 周道玮 李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利用中国830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和GIS方法确定了近60 a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并比较分析1957~1986年和1987~2016年2个时段的≥0℃、≥5℃和≥10℃农业界限温度的初... 利用中国830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和GIS方法确定了近60 a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并比较分析1957~1986年和1987~2016年2个时段的≥0℃、≥5℃和≥10℃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957~1986年相比,198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各地区变化幅度不同,东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最大。中国各界限温度的终日变化幅度均较小,初日和持续日数变化较大。≥0℃初日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3~9 d和3~15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3~15 d和2~18 d,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增加4~16 d;≥5℃初日在东北和华中地区分别提前4~9 d和6~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4~13 d和2~14 d,青藏高原地区增加2~23 d;≥10℃初日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2~9 d和2~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增加3~15 d和5~25 d。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变化,使作物生育期延长和种植界线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持续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农业界限温度与生产季节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凌云 李家文 吴炫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802-14805,14851,共5页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农业界限温度,分析柳州市的农业生产季节。结果表...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农业界限温度,分析柳州市的农业生产季节。结果表明,柳州市全年均为"农耕期",全年均适合农作物生长,早春作物播种适宜期从2月上旬中期开始,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约为5个月左右,早稻安全播种期为3月18日以后,安全移栽期在4月15日以后,幼穗分化安全期在5月9日以后,晚稻安全齐穗期在10月7日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保证率 农业生产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8年新疆英吉沙县农业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买尔艳·麦麦提明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第1期75-77,93,共4页
利用1981—2018年英吉沙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依据应用气候学原理,分别对各站≥0、5、10、15、20℃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及积温进行了统计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英... 利用1981—2018年英吉沙县国家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资料,依据应用气候学原理,分别对各站≥0、5、10、15、20℃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及积温进行了统计计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界限温度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结果表明: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增加趋势明显,倾向率分别为144、127、151、208、116℃·d/10年,其中≥15℃的热量资源变幅最大;≥0℃初日平均提前1.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4.0 d/10年;≥5℃初日平均提前3.0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3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8.8 d/10年;≥10℃初日平均提前3.1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2.6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7 d/10年;≥15℃初日平均提前6.8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1.9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5.2 d/10年;≥20℃初日平均提前3.5 d/10年,终日平均延后0.4 d/10年,持续天数平均延长1.8 d/10年;英吉沙县≥0、5、10、15、20℃积温及持续天数普遍增加是受起始日期提前和终止日期廷后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积温 持续天数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裕县积温变化特征研究
5
作者 马繁东 袁湘玲 程义武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33-35,共3页
为了有效利用积温指导农业生产,对富裕县自1961-2014年共54a气温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10℃积温、初终日期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及保证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裕县≥10℃积温呈增加趋势,积温初日呈提前趋势,积温终日呈延后趋势,... 为了有效利用积温指导农业生产,对富裕县自1961-2014年共54a气温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对≥10℃积温、初终日期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及保证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富裕县≥10℃积温呈增加趋势,积温初日呈提前趋势,积温终日呈延后趋势,并给出了保证率等相关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裕县 积温 初终日期 气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东南部气候变暖背景下的霜冻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正旺 刘新莹 +3 位作者 武志跃 杨红峰 孙英杰 王景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4-238,共5页
应用山西省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该地初终霜冻的时域分布特征及成因,气候变暖背景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在1971... 应用山西省东南部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该地初终霜冻的时域分布特征及成因,气候变暖背景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在1971—1996年属震荡缓慢升温期,1997年开始趋于明显增暖期,气候变暖速率为0.3℃·10a-1;初终霜冻日期的时域分布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关系密切;在秋季气候变暖前提下,初霜冻出现日期的推后速率为2 d·10a-1,其年际变化趋势表现为正负震荡推后期、偏早期和平稳推后期三个阶段;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5℃·10a-1,对应终霜冻出现日期呈现为提前趋势,提前速率为4 d·10a-1,年际演变特征可分为偏晚期、偏早期、正负震荡期、偏早期四个阶段;无霜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年际变化特征可分为延长期、缩短期和平稳延长期三个时期,无霜期的线性变化延长速率为7 d·10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初终霜冻日期 无霜期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治市气候与霜冻的变化特征分析
7
作者 王景秀 王正旺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9期34-36,共3页
应用山西省长治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长治市气候变暖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变暖速率为0.30... 应用山西省长治市11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0年春秋季及年平均气温、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对比法,分析了长治市气候变暖下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气温年际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增暖趋势,变暖速率为0.30℃/10 a;在秋季气候变暖前提下,初霜冻出现日期的推后速率为2.0 d/10 a;春季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为0.25℃/10 a,对应终霜冻出现日期呈现为提前趋势,其提前速率为4.0 d/10 a;无霜期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延长速率为7.0 d/10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霜冻 初终霜冻日期 无霜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