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复合材料箱形梁的初始破坏载荷研究
1
作者 丁国平 朱勇 +2 位作者 代子伦 谭建 洪涛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5-11,共7页
结合复合材料经典层合板理论和折板理论建立一种适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箱形梁初始破坏载荷的理论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分别对[0_4/±45/0_4]、[0_2/±45/0_2/±45/0_2]和[±45/0_2/±45/0_2/±45]三种铺层方案... 结合复合材料经典层合板理论和折板理论建立一种适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箱形梁初始破坏载荷的理论计算方法。应用该方法分别对[0_4/±45/0_4]、[0_2/±45/0_2/±45/0_2]和[±45/0_2/±45/0_2/±45]三种铺层方案的箱形梁进行初始破坏载荷计算,得出其初始破坏载荷值。同时使用DNS100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复合材料箱形梁三种铺层方案的试件进行三点弯曲实验。比较复合材料箱形梁初始破坏载荷的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三种铺层方案的箱形梁理论计算误差小于4%。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复合材料箱形梁初始破坏载荷的理论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复合材料箱形梁的0°铺层比例越高,箱形梁的初始破坏载荷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箱形梁 初始破坏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静态径向压缩载荷下碳纤维缠绕薄壁铝管吸能特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查一斌 马其华 周天俊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430-1437,共8页
利用实验研究、理论以及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碳纤维缠绕薄壁铝管的准静态径向压缩性能。考虑铝管和碳纤维管的共同作用,首先建立了Al-CFRP混合管在径向压缩作用下的初始破坏载荷以及总吸能的理论模型。然后对Al-CFRP混合管进行... 利用实验研究、理论以及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碳纤维缠绕薄壁铝管的准静态径向压缩性能。考虑铝管和碳纤维管的共同作用,首先建立了Al-CFRP混合管在径向压缩作用下的初始破坏载荷以及总吸能的理论模型。然后对Al-CFRP混合管进行准静态径向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与理论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并通过有限元仿真进行了补充改进。基于建立的理论模型,研究了碳纤维缠绕角度以及铝管层与纤维层的层厚比对混合管初始破坏载荷和总吸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准静态径向压缩作用下,Al-CFRP混合管具有稳定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其初始破坏载荷和总吸能均高于铝管;混合管的初始破坏载荷与总吸能均随着碳纤维缠绕角度以及Al-CFRP层厚比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压缩 Al-CFRP混合管 初始破坏载荷 总吸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纫泡沫夹层结构弯曲性能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黄涛 矫桂琼 潘文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538,共4页
本文对缝纫泡沫夹层复合材料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讨论了缝纫夹芯剪切模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实验表明缝纫提高了泡沫夹层板三点弯曲破坏载荷。针对实验结果研究了材料性能和试件几何的关系,给出了缝纫泡沫夹层板破... 本文对缝纫泡沫夹层复合材料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三点弯曲实验研究。讨论了缝纫夹芯剪切模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实验表明缝纫提高了泡沫夹层板三点弯曲破坏载荷。针对实验结果研究了材料性能和试件几何的关系,给出了缝纫泡沫夹层板破坏模式的判别公式并基于经典夹层梁理论建立了初始破坏载荷预估方法,预估值和实验值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缝纫泡沫芯材 破坏模式 初始破坏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层合板胶接头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毅 蒋志强 王佩艳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78-80,106,共4页
采用试验方法对3组不同温度下层合板胶接头(T100/T500)的拉伸破坏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试样初始破坏载荷约为室温试样的1/2,但最终破坏载荷均值为室温试样的1.79倍,而低温试样的最终破坏载荷的均值为室温试样的72.64%.... 采用试验方法对3组不同温度下层合板胶接头(T100/T500)的拉伸破坏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试样初始破坏载荷约为室温试样的1/2,但最终破坏载荷均值为室温试样的1.79倍,而低温试样的最终破坏载荷的均值为室温试样的72.64%.因此,胶接头(T100/T500)在高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要优于常温和低温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合板胶接头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 初始破坏载荷 最终破坏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合精度对复合材料板螺栓接头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晓平 曹增强 高星海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1年第6期80-83,共4页
运用ANSYS12.0软件对不同配合精度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接头强度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ANSYS自带的Tsai-Wu(蔡-吴)法则作为失效判断依据,计算接头的初始破坏载荷。对试件进行相关试验,通过与计算结果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 运用ANSYS12.0软件对不同配合精度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接头强度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采用ANSYS自带的Tsai-Wu(蔡-吴)法则作为失效判断依据,计算接头的初始破坏载荷。对试件进行相关试验,通过与计算结果对比,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结果表明:在间隙配合情况下,随着配合间隙的减小,接头初始破坏载荷逐渐增加,复合材料孔边的应力集中程度随着减小;接头在小干涉量配合情况下具有较高的破坏载荷和低的应力集中程度,在大干涉量配合情况下接头强度迅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配合精度 螺栓连接 初始破坏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