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与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芳 范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本文试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与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三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通过采用2011-2022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多重时点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创新型... 本文试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与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三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通过采用2011-2022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多重时点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现代化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加速流通业现代化进程。据此,本文提出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政策协同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准自然实验 双重差分模型 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位导向政策、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格局——来自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证据 被引量:1
2
作者 斯丽娟 曹昊煜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66,共20页
区位导向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和重塑区域创新格局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和专利引用全量大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法和交错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以创新型城市建设... 区位导向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和重塑区域创新格局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和专利引用全量大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法和交错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代表的区位导向政策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边城市的创新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区位导向政策通过强化创新集聚和生产网络中的溢出效应促进城市内和城市间知识溢出,进而实现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和创新环境是影响本地效应的关键经济特征,城市区位可达性、研发人员密度和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创新协作、产业技术能力是城市内部和外部知识溢出的基础性条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区域创新格局的演化提供了政策性解释,并为区域知识溢出基础性条件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格局 区位导向政策 创新型城市建设 知识溢出 专利引用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省份建设、颠覆性创新与企业新质生产力
3
作者 吕康银 梁孝成 唐志东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2-141,共10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省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省份建设可以显...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3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省份建设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创新型省份建设可以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和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来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对大规模、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提出进一步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为开展颠覆性创新活动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根据企业异质性制定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议,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可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省份建设 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技术创新 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4
作者 李毅 刘俊娇 +1 位作者 黎晓青 苏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基于此,该研究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及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明显。③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④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同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该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要持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试点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维路径的协同创新作用;明确企业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地位,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制定差异化绿色创新激励策略;建立数字监管和评估机制,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5
作者 宣烨 彭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文章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以结构优化升级表征的服务业发展质量,... 文章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以结构优化升级表征的服务业发展质量,且伴有滞后性和长期动态性。基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高市场化程度、高网络通达度、高法治化水平和高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质量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金融支撑效应、集聚驱动效应这些主要路径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试点城市服务业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服务业结构优化 服务业结构高级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37,共4页
本文基于2005-2021年我国25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低碳... 本文基于2005-2021年我国25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以上结果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人力资本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低碳绿色发展 流通业 人力资本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广乐 李海涛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152-157,共6页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关键作用。文章基于2013—202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关键作用。文章基于2013—2023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及东中部地区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作用尤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是重要的传导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数智化和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影响机制与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吕鲲 潘均柏 +1 位作者 林志森 李北伟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50,共14页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位态势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并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框架下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 基于区域创新生态位态势理论测算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并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港澳台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在“创新型省份建设试点—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框架下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和双重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因果推断,研究结论表明:创新型省份建设和数智化均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邻地效应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数智化对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具有负向邻地效应;创新型省份建设能够通过促进区域数智化,间接促进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创新支撑、创新资源、创新活力、创新环境等环节的竞争力;创新型省份建设驱动区域数字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机制路径不仅在处置组有效,也同时在控制组有效。经验证,“创新型省份建设→区域数智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是可行且具备可推广意义的机制路径,同时实证过程中发现的“数智鸿沟”、萌芽型省份政策效应不显著等问题也为相关政策的改进和变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省份建设 数智化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竞争力 空间双重差分模型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 被引量:6
9
作者 袁国强 王欣 +2 位作者 文春波 邱士可 李军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要素组合,并从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议,并由此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学依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知识组织与服务--中国科协第150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陆伟 李纲 +1 位作者 谢阳群 郑彦宁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建设 青年 专家检索 竞争情报 技术预见 同被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聚效应、内生增长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沁 游士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28,共6页
城市聚集效应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与外部经济效应使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城市的长久繁荣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当由内生技术进步来推动,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传播、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是核心。近些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 城市聚集效应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与外部经济效应使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城市的长久繁荣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当由内生技术进步来推动,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传播、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是核心。近些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但是实践经验表明"复制硅谷"并非易事。在目前阶段,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吸引人才和研发机构的入驻、留住人才与机构并使其长久保持创造性,以及应对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变化与冲击。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打造城市的独特优势、加速知识传播、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推进城际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关注劳动者的就业与职业发展以及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队伍等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集聚效应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动因、导向和机制 被引量:7
12
作者 韩维仙 陈世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4-75,共2页
本文分析了理工高校进行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受知识创新、能力建设、深化改革和学科发展等四个主要因素的驱动。阐述了要坚持新战略、创新、激励。
关键词 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 动因 导向 机制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问题思考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伟 王智源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6,共4页
知识产权管理与建设创新型国家之间是互动发展的关系。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面临着国际以TRIPS为核心的体制所带来的挑战、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等一系列问题。厘清这些问题,可引发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 知识产权管理 建设创新型国家 主要问题 启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中国研究生教育的思考与展望——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九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蕾 何峰 黄宗英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4-38,共5页
介绍了北京大学举行的研究生教育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研究生教育发展研讨会的情况。与会代表围绕研究生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中心,研讨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介绍了北京大学举行的研究生教育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中研究生教育发展研讨会的情况。与会代表围绕研究生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中心,研讨了研究生教育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研究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发展与研究生教育的关系、导师队伍建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大学 研究生教育 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深化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吗?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苗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5,共13页
将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 将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中小规模、沿海区域及低市场化程度城市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缓解要素结构错配、前沿数字技术追赶以及服务贸易结构升级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产生推动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全面深化创新型城市战略点布局、推动城际数字经济联动格局建设、统筹构建城际数据统一要素市场的政策建议,为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国际数字价值链地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数字全球价值链 数据要素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英教育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楠 陈晨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精英教育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精英教育既存在着与大众教育相互抑制的关系,也存在着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问题。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精英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精英教育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我国精英教育既存在着与大众教育相互抑制的关系,也存在着不能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的问题。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之间的关系、在精英教育中要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思路、创新精英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机制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教育 大众教育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推动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国杰 吕杰 刘占军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7-39,共3页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农业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就农业高校应发挥人才、科技和资源优势,努力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提出若干工作思路,并建议政府应该为农业高校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关键词 农业高校 创新型城市建设 服务 沈阳 人才优势 师资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宣烨 彭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91,共10页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A股服务业上市企业匹配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试点城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工...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A股服务业上市企业匹配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试点城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工具变量检验、逐年匹配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等主要路径助推服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企业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高知识密集度、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位于沿海城市、高法治水平区域企业的政策效果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现阶段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服务业 资本配置效率 产业协同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薄建柱 曹杰 司福利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20-21,共2页
本文提出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文化构成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构架,归纳了创新要素的广泛参与性、创新要素之间的协调联动性、政府与市场之间双向互动性、城市间交流与合作的开放灵活性四条创新型城市建... 本文提出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文化构成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构架,归纳了创新要素的广泛参与性、创新要素之间的协调联动性、政府与市场之间双向互动性、城市间交流与合作的开放灵活性四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城市文化四个方面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构架主要特征发展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元书 李宏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3,共3页
建设创新型国家包含着科学技术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资源实力、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等硬实力,而且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制度实力、文化实力、教育实力、外交实力等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 建设创新型国家包含着科学技术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包括资源实力、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等硬实力,而且包括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的制度实力、文化实力、教育实力、外交实力等软实力。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和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理论指导。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互为发展的条件。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必须以唯物论、辩证法、系统论等科学的认识论、世界观为指导;促进和影响科学技术创新的政府制度、管理体制、教育方式的创新必须以相应的社会科学理论的创新为前提。科学技术的创新则从方法论、具体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手段等方面影响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学技术 哲学社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