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位导向政策、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格局——来自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斯丽娟 曹昊煜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66,共20页
区位导向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和重塑区域创新格局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和专利引用全量大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法和交错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以创新型城市建设... 区位导向政策是优化资源配置和重塑区域创新格局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中国城市面板和专利引用全量大数据,采用空间双重差分法和交错双重差分法,系统检验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区域创新格局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代表的区位导向政策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边城市的创新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区位导向政策通过强化创新集聚和生产网络中的溢出效应促进城市内和城市间知识溢出,进而实现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城市规模和创新环境是影响本地效应的关键经济特征,城市区位可达性、研发人员密度和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创新协作、产业技术能力是城市内部和外部知识溢出的基础性条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中国区域创新格局的演化提供了政策性解释,并为区域知识溢出基础性条件的塑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格局 区位导向政策 创新型城市建设 知识溢出 专利引用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与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2
作者 张芳 范涛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65-168,共4页
本文试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与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三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通过采用2011-2022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多重时点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创新型... 本文试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产业结构升级与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三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下,通过采用2011-2022年我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多重时点差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深入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现代化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检验发现,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加速流通业现代化进程。据此,本文提出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政策协同等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准自然实验 双重差分模型 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3
作者 李毅 刘俊娇 +1 位作者 黎晓青 苏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38,共12页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数字经济时代下,这种外部条件能否更好地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绿色创新动力,亟须深入探讨。基于此,该研究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机器学习模型实证检验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企业层面的异质性及数字经济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但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质量的正向影响不显著,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②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明显。③机制检验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提升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有效促进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④调节效应结果显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同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基于以上结论,该研究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政府要持续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强化试点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导向;在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重视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多维路径的协同创新作用;明确企业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关键地位,根据企业不同性质制定差异化绿色创新激励策略;建立数字监管和评估机制,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 数字经济 双重机器学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6
4
作者 宣烨 彭婕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文章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以结构优化升级表征的服务业发展质量,... 文章基于2004—2019年中国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创新型城市试点对服务业发展质量提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显著提升以结构优化升级表征的服务业发展质量,且伴有滞后性和长期动态性。基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试点政策对高市场化程度、高网络通达度、高法治化水平和高外商直接投资地区的服务业发展质量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科技创新效应、金融支撑效应、集聚驱动效应这些主要路径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升级,助推试点城市服务业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服务业结构优化 服务业结构高级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4-37,共4页
本文基于2005-2021年我国25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低碳... 本文基于2005-2021年我国25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以上结果经过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人力资本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流通业低碳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低碳绿色发展 流通业 人力资本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袁国强 王欣 +2 位作者 文春波 邱士可 李军利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2,共4页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 通过对创新型城市的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洛阳市情的全面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创新型洛阳建设为例,提出了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总体框架、基本建构、功能联动和要素组合,并从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战略目标出发,提出创新型洛阳建设的有关政策建议,并由此为建设创新型河南提供科学依据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创新型城市 创新型城市建设 洛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聚效应、内生增长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被引量:8
7
作者 沈沁 游士兵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28,共6页
城市聚集效应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与外部经济效应使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城市的长久繁荣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当由内生技术进步来推动,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传播、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是核心。近些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 城市聚集效应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与外部经济效应使城市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然而城市的长久繁荣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应当由内生技术进步来推动,在这一过程中,知识传播、人力资本积累与创新是核心。近些年来,创新型城市建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但是实践经验表明"复制硅谷"并非易事。在目前阶段,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核心在于吸引人才和研发机构的入驻、留住人才与机构并使其长久保持创造性,以及应对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变化与冲击。这一目标可以通过打造城市的独特优势、加速知识传播、提升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水平、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推进城际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关注劳动者的就业与职业发展以及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劳动力队伍等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集聚效应 人力资本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能够深化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吗? 被引量:8
8
作者 陈苗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5,共13页
将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 将创新型城市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1年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应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创新型城市建设可提升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水平,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中小规模、沿海区域及低市场化程度城市参与数字全球价值链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主要通过缓解要素结构错配、前沿数字技术追赶以及服务贸易结构升级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产生推动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全面深化创新型城市战略点布局、推动城际数字经济联动格局建设、统筹构建城际数据统一要素市场的政策建议,为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国际数字价值链地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数字全球价值链 数据要素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推动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国杰 吕杰 刘占军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7-39,共3页
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农业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本文就农业高校应发挥人才、科技和资源优势,努力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出贡献提出若干工作思路,并建议政府应该为农业高校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环境。
关键词 农业高校 创新型城市建设 服务 沈阳 人才优势 师资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薄建柱 曹杰 司福利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20-21,共2页
本文提出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文化构成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构架,归纳了创新要素的广泛参与性、创新要素之间的协调联动性、政府与市场之间双向互动性、城市间交流与合作的开放灵活性四条创新型城市建... 本文提出由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文化构成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构架,归纳了创新要素的广泛参与性、创新要素之间的协调联动性、政府与市场之间双向互动性、城市间交流与合作的开放灵活性四条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从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城市文化四个方面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发展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基本构架主要特征发展走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建设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宣烨 彭婕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2-91,共10页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A股服务业上市企业匹配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试点城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工... 基于2004—2020年中国地级市与A股服务业上市企业匹配数据,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探究试点政策对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试点城市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工具变量检验、逐年匹配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试点政策通过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科技创新水平和产业集聚程度等主要路径助推服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企业与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高知识密集度、低融资约束企业以及位于沿海城市、高法治水平区域企业的政策效果更显著。研究结论可为现阶段我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服务业 资本配置效率 产业协同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成市:打造全国创新型海洋经济发展先行区
12
作者 《中国农村科技》 2019年第12期58-61,共4页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近500公里,近海生物资源丰富,水产品总量连续37年居全国县级第一,是国家海洋“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近年来,荣成市坚持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引领,以新旧动能... 荣成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近500公里,近海生物资源丰富,水产品总量连续37年居全国县级第一,是国家海洋“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科技兴海示范基地。近年来,荣成市坚持以“自由呼吸?自在荣成”为引领,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构建蓝色特征鲜明的科技创新体系,先后获批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试点市、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连续第三年位列山东县域科学发展排行榜榜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总量 科技创新体系 创新型城市建设 新旧动能转换 先行区 海洋经济发展 成果产业化 自由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要适应“新型城市”发展需要
13
作者 田秀萍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22-22,共1页
创新型城市的实质是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用更少的物质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创新型城市建设不仅需要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也需要操作层面的工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职业教育 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人才 创新型人才 人力资源 社会财富 物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创新驱动发展的平台布局和功能定位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国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28-129,共2页
创新驱动平台是支撑创新驱动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的重要基础设施,成为创新驱动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率先现代化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核心支撑力量,
关键词 创新驱动 创新型城市建设 功能 苏州 基础设施 基本建设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科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某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情况调查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齐兰芬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4,共3页
以科学、劳动技能、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 以科学、劳动技能、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为核心课程,以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方法、科技实践能力为目的的中小学科技教育,对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现从人口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以及教育改革与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需要,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根本要求。为推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改革,根据最近对某市中小学科技教育情况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情况报告和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科技教育 科技知识 教育情况 教育存在 调查 科技教育改革 创新型城市建设 综合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技术型外语人才需求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辉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12期60-61,共2页
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背景之下,专业技术型外语人才作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专业技术型外语人才存在文化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管理滞后等缺陷,基于此,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专... 在建设创新型城市背景之下,专业技术型外语人才作为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力量。目前我国专业技术型外语人才存在文化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管理滞后等缺陷,基于此,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专业技术型外语人才结构战略调整,提高创新意识,优化人才制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建设 专业技术型 外语 人才需求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试点”政策协同对数实深度融合的影响效应研究
17
作者 南梦飞 张雅琴 《统计与决策》 2025年第17期42-47,共6页
“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还是实现数实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但现有研究更多局限于对单一政策的效应评估,忽视了二者协同作用的政策红利。文章以2011—2023年中国288个地级及... “宽带中国”战略与创新型城市建设不仅是新时代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措施,还是实现数实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但现有研究更多局限于对单一政策的效应评估,忽视了二者协同作用的政策红利。文章以2011—2023年中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在对数实深度融合指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DID)模型系统探讨“宽带中国”与创新型城市的“双试点”政策协同对数实深度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双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数实深度融合,特别是对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资源型城市和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的促进作用尤为突出;(2)“双试点”政策协同主要通过数字要素集聚、创新要素集聚与产业结构升级三大核心传导路径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中国”试点政策 创新型城市建设 政策协同 数实深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