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技术距离的中国区域创新分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冯仁涛 余翔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91-197,共7页
[目的/意义]区域间创新能力在技术领域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识别和分析这种差异对于国家和区域层面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专利数据的IPC分类号与技术领域映射关系,构建技术距离指标,对省区之间创新分布的差异进... [目的/意义]区域间创新能力在技术领域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识别和分析这种差异对于国家和区域层面技术创新政策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基于专利数据的IPC分类号与技术领域映射关系,构建技术距离指标,对省区之间创新分布的差异进行了量化。通过K-means聚类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将1985-2014年期间三个时期的中国省区按照技术距离进行了分类研究,明确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组成和特点。[结果/结论]加入WTO之后,湖南、江苏、浙江、吉林和甘肃等省区技术分布的变化最为显著。金融危机以后,北京、上海和广东三省市在电气工程领域相对优势不断增强,其他省区的技术优势则大多集中于食品化学和药品领域。各省区创新累积的过程大部分都存在较强的路径依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分布 技术距离 K-MEANS聚类 专利 多维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工业创新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斌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2000年第3期5-10,共6页
本文对我国工业创新分布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指出 U- A模式在解释我国工业创新分布上存在一些缺陷 ,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以及处于创新跟随状态企业工业创新分布存在的独特性 ,即“二次创新模式”的成因及其与“U- A模式... 本文对我国工业创新分布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指出 U- A模式在解释我国工业创新分布上存在一些缺陷 ,揭示了发展中国家以及处于创新跟随状态企业工业创新分布存在的独特性 ,即“二次创新模式”的成因及其与“U- A模式”之间的转换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创新 创新分布模式 U-A模式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创新分布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宁 官建成 高柏杨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2001年第1期75-80,共6页
利用 96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规模以企业雇员数量作为分类 ,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准分析了各个规模层次的企业创新费用、R&D费用、销售额及创新率的分布规律 .在... 利用 96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规模以企业雇员数量作为分类 ,按照国际通用的分类标准分析了各个规模层次的企业创新费用、R&D费用、销售额及创新率的分布规律 .在将研究结果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和一般工业企业的情况进行了比较之后发现 :(1 )高新技术企业 R&D强度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呈阶梯下降趋势 ;(2 )创新强度大体呈现“凸 U”型分布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规模 创新费用分布 创新强度 技术创新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创新空间分布式结构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迎成 李金刚 涂曼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5-283,共9页
基于分布式创新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创新空间组织模式的影响,探讨城市内部尺度创新空间的分布式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专利数据识别城市创新活动集聚区并构建创新活动集聚区联系网络。其次,从多中心... 基于分布式创新发展趋势及其对城市创新空间组织模式的影响,探讨城市内部尺度创新空间的分布式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专利数据识别城市创新活动集聚区并构建创新活动集聚区联系网络。其次,从多中心和网络化2个维度探讨其创新空间的分布式结构特征,并基于计量模型检验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创新空间呈现出一定的分布式结构特征,其多中心的形态结构较为明显,但网络化的功能结构发育程度还不高。城市创新载体的多区位分布、创新活动集聚区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主体间的多维邻近是影响其创新空间分布式结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创新空间 城市内部创新网络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观及其对我国学校创新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睿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在现代社会,创新逐渐成为需要高度社会协作的活动,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分布式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心理学都开始关注社会、文化与物质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分布式创新观认为创新不仅是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更是人... 在现代社会,创新逐渐成为需要高度社会协作的活动,因此人本主义心理学、分布式认知理论和社会文化心理学都开始关注社会、文化与物质因素在创新中的作用。在上述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分布式创新观认为创新不仅是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更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基于近距离和远距离两种涵义的分布式创新观,我国学校应关注拔尖人才的团队创造力,发展全体学生的创新鉴赏力,提升教育环境的创新承载力,注重课堂教学的即兴创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分布式创造力 创新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资源分布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贾颖颖 郭鹏 于明洁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0-184,190,共6页
运用基尼系数对我国区域创新资源分布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情况进行测算,对两者之间进行典型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4大区域创新资源分布差异显著,区域创新能力也呈现出不均衡状态,区域创新资源分布与创新能力差异高度相关。
关键词 区域创新资源分布 创新能力 典型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参与者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机制:以开源社区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常静 欧瑞秋 陈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7-23,共7页
开源社区是分布式创新的典范,开源社区参与者知识创新动机与行为备受关注。以我国330名开源社区参与者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参与者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交流动机、兴趣动机和职业发展动机依次通过有... 开源社区是分布式创新的典范,开源社区参与者知识创新动机与行为备受关注。以我国330名开源社区参与者为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参与者动机对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动机、交流动机、兴趣动机和职业发展动机依次通过有用性感知和参与意向间接激发参与行为;动机对行为影响大小的排序为职业发展动机、兴趣动机、学习动机和交流动机。职业发展动机除间接影响参与行为外,还会直接增进学习动机和交流动机。比较研究模型和竞争模型的拟合结果可知,研究提出的"动机-行为过程"分析框架明显优于传统的"动机-行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开源社区 动机 行为 T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中的知识网络构建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国新 李霞 罗建原 《管理学报》 CSSCI 2011年第11期1669-1674,共6页
在回顾现有分布式创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分布式创新的一般定义,并指出分布式创新知识网络的意义和网络构建障碍。依据管理支持和受益主体2个维度,划分出分布式知识网络的4种类型:个人爱好网络、专业学习网络、最佳实践网络和商机网络。... 在回顾现有分布式创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分布式创新的一般定义,并指出分布式创新知识网络的意义和网络构建障碍。依据管理支持和受益主体2个维度,划分出分布式知识网络的4种类型:个人爱好网络、专业学习网络、最佳实践网络和商机网络。基于对国内企业调研分析和国内外文献研究,提出构建分布式创新知识网络的4个重要阶段,即聚焦知识网络、创建网络背景关系、网络活动惯例化和利用网络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知识网络 价值创造 最佳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概念、系统模型及研究展望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坤 胡斌 吴莹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126-132,共7页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主导或参与分布式创新网络以实现组织内外创新资源的分布式协同,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这一概念有利于从知识管理视角、信息空间的技术范式和分布式创新协同的...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主导或参与分布式创新网络以实现组织内外创新资源的分布式协同,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这一概念有利于从知识管理视角、信息空间的技术范式和分布式创新协同的效能目标来解释及评价分布式创新网络中的知识活动。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概念,初步构建并分析了其系统构成及运行机制模型,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创新网络 技术创新 知识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的动态机制模型研究——基于“理性经济节点”的研究假设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坤 胡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132-140,共9页
基于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及其粘滞效应的过程依赖性、层次复杂性等动态特征,在确定研究假设、研究范围、理论视角并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的动态机制模型以及反映节点间... 基于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流动及其粘滞效应的过程依赖性、层次复杂性等动态特征,在确定研究假设、研究范围、理论视角并进行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动态视角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的动态机制模型以及反映节点间知识粘滞效应的指标模型;然后,通过计算实验分析,提出了揭示该动态机制模型中微观作用机理的相关命题;最后,提出了分布式创新网络中节点间知识粘滞削弱管理系统的框架建议,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创新网络 知识粘滞 知识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的机制及核心过程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国群 李珮璘 《预测》 CSSCI 2008年第5期8-13,共6页
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分布式创新过程是在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的由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创造过程构成的知识流循环;分布式创新有赖于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的知识网络;分布式创新依知识互补性和知识整合类型的不同... 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分布式创新过程是在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的由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创造过程构成的知识流循环;分布式创新有赖于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的知识网络;分布式创新依知识互补性和知识整合类型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分布式特征。分布式创新的核心过程是配置过程和激励过程。配置过程是确保"合适的部门做合适的事情",激励过程则是旨在保证"正确、高效地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知识转移 知识整合 知识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对分布式创新的影响机理——基于创新网络的视角 被引量:25
12
作者 王宇露 黄平 单蒙蒙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7-106,共10页
本文从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分布式创新的特点出发,运用资源基础理论、权力理论、创新网络与结构洞等理论,界定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网络,揭示了影响创新网络顺利运作的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 本文从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分布式创新的特点出发,运用资源基础理论、权力理论、创新网络与结构洞等理论,界定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网络,揭示了影响创新网络顺利运作的三大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双层运作体系,详细分析了平台双层运作体系中治理层的权力结构形成机理,归纳了平台双层运作体系中运行层的4种运行模式,最后剖析了平台的权力结构、平台的运行模式如何影响平台的创新网络,进而对平台的分布式创新效果产生影响,以期提升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创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性技术创新平台 双层运作体系 分布创新 创新网络 权力结构 运行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组织特异性免疫与企业成长绩效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恒 徐睿姝 郞益夫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8-104,共7页
基于组织特异性免疫视角,构建分布式创新、组织特异性免疫与企业成长绩效3者关系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以我国境内的中外跨国企业为背景,结合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假设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分布式创新3个维度分别对组织特... 基于组织特异性免疫视角,构建分布式创新、组织特异性免疫与企业成长绩效3者关系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以我国境内的中外跨国企业为背景,结合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对假设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分布式创新3个维度分别对组织特异性免疫和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特异性免疫对企业成长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分布式创新3个维度可通过组织特异性免疫对企业成长绩效产生间接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分布式创新影响企业成长绩效的内在机理,为企业通过分布式创新增强自身免疫力,提升成长绩效提供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组织特异性免疫 企业成长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视角下分布式创新的形成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建原 刘国新 李霞 《当代经济管理》 2010年第12期30-33,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创新应运而生。其产生根源是知识和技术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具有技术领导者主宰国际知识分散创新的特点。文章认为有多种因素促成...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分布式创新应运而生。其产生根源是知识和技术已超过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并且具有技术领导者主宰国际知识分散创新的特点。文章认为有多种因素促成了分布式创新形成,包括全球化创新和跨国公司发展,发展中国家技术能力不断提升,全球技术标准和主导设计,创新快速响应客户需求,ICT技术广泛应用,日益加深的劳动分工和供应商协同等。为适应全球化创新环境要求,企业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必须调整其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创新环境 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系统模型及运行载体探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坤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47,共8页
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平台基础、核心过程机制及运行目标的系统逻辑,总结梳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要素系统、过程系统及效能系统的构... 在对分布式创新、协同创新、知识协同、信息共享空间等理论进行整合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平台基础、核心过程机制及运行目标的系统逻辑,总结梳理并构建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要素系统、过程系统及效能系统的构成展开理论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对分布式创新网络核心功能及目标机制的分析,构建分布式创新网络知识协同空间的运行载体及其与知识协同过程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分别对其机制载体和技术载体的构成及功能展开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创新网络 知识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的知识粘性形成机理及削弱对策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闫俊周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41-145,共5页
全球化意味着存在分布式创新,分布式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实现知识共享,而知识粘性的产生严重制约了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成为分布式创新的阻碍。通过分布式创新在地理上的高度分散性、网络中公司的多样性和组织松散性等特性分析,构建了分布式... 全球化意味着存在分布式创新,分布式创新成功的关键是实现知识共享,而知识粘性的产生严重制约了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成为分布式创新的阻碍。通过分布式创新在地理上的高度分散性、网络中公司的多样性和组织松散性等特性分析,构建了分布式创新知识粘性形成机理模型,认为空间距离加大、知识吸收能力差和创新网络的不稳定性导致了分布式创新知识粘性的产生。基于此,建立了分布式创新知识粘性削弱模型,提出通过构建分布式创新知识交流与共享平台、加强分布式创新知识治理、培育分布式创新实践社群等制度安排来削弱知识粘性的影响,从而提高知识转移效率,提升分布式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知识粘性 形成机理 知识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4
17
作者 闫俊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4-38,共5页
全球化意味着分布式创新。分布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模式,已被许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积极运用和实践。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分布式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基于对国内外分布式创新研究... 全球化意味着分布式创新。分布式创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创新模式,已被许多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积极运用和实践。国内外学者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分布式创新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文章基于对国内外分布式创新研究文献的收集和整理,从分布式创新的涵义和特征、分布式创新过程、分布式创新网络、分布式创新的组织和管理、分布式创新的知识治理等方面对分布式创新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研究结果有利于增进国内学者对分布式创新的理解和认识,对指导我国企业分布式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技术创新 组织管理 知识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企业分布式创新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话语分析和PLS-DEMATEL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曲小瑜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5-232,共8页
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运用话语分析方法探索性地识别制造企业分布式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我国制造企业分布式创新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并运用PLS-DEMATEL方法对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及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制造企业分... 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的混合研究方法,运用话语分析方法探索性地识别制造企业分布式创新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我国制造企业分布式创新影响因素关系模型,并运用PLS-DEMATEL方法对各个影响因素的重要度及类型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制造企业分布式创新受到触发力、使能力、协同力、情境力和摄动力5个因素影响;每个因素又能进一步细化为多个子范畴,如触发力包括区位因素、利益期望、企业家认知、资源因素4个子范畴;各因素重要度排序为使能力>触发力>摄动力>情境力>协同力,触发力、情境力和摄动力为原因型影响因素,使能力和协同力为结果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影响因素 制造企业 话语分析 PLS-DEMAT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边关系质量与合作治理模式:整合分布式创新核心机制的概念模型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丹 杨建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6-11,共6页
分布式创新是近年来技术创新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已有学者发现企业间双边关系质量对分布式创新结果和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关于其对分布式创新过程及治理模式的影响仍缺乏机理性认识。从社会网络视角,基于分布式创新机制与合作治理理论,... 分布式创新是近年来技术创新领域的一个前沿主题,已有学者发现企业间双边关系质量对分布式创新结果和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关于其对分布式创新过程及治理模式的影响仍缺乏机理性认识。从社会网络视角,基于分布式创新机制与合作治理理论,提出了企业间关系质量—分布式创新机制—合作治理模式的分析框架。通过深入分析分布式创新中双边关系质量对合作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一个由分布式创新内在机制和合作涉及的技术范围组成的带有中介和调节作用的路径整合模型。总体来说,解释了双边关系质量通过完善分布式创新机制使得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股权合作模式的内在机理,希望通过该模型为后续学者提供一个分析双边关系特征与合作创新之间关系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边关系质量 分布创新 合作创新机制 合作治理模式 技术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创新、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分工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子明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5-28,共4页
分布式创新以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在保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节省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微观主体发挥比较优势、进行有效知识资源配置有深远影响,对解决区域自主创新和区域分工演进的... 分布式创新以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知识网络,在保证人力资本的专用性和节省交易费用的前提下,对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中微观主体发挥比较优势、进行有效知识资源配置有深远影响,对解决区域自主创新和区域分工演进的问题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创新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分工 比较优势 交易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