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中苏和解的尝试与失败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广金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76,共11页
在中苏两党论战如火如荼的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取代了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完成了苏共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局的变化,为中苏双方寻求改善两党、两国关系提供了机遇。双方以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为契机,在莫斯科举行会谈,... 在中苏两党论战如火如荼的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取代了赫鲁晓夫成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完成了苏共领导人的更替。苏联政局的变化,为中苏双方寻求改善两党、两国关系提供了机遇。双方以参加十月革命47周年庆典为契机,在莫斯科举行会谈,但由于双方的观点差异太大,最终没有能实现中苏和解的初衷,相反两党走向了对抗。这主要是因为中苏双方在此机遇面前都没有能够放弃各自所坚持的原则等而重新走上论战的征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关系 列日涅夫 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译代评与再创阐说——鲁迅《〈穷人〉小引》中的梅列日科夫斯基影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勐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6-49,共4页
鲁迅《〈穷人〉小引》问世近百年来,其论点多被研究界以为是鲁迅的独立识见而广为援引、评说,然内中有大半系移用了俄国文学批评家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见解。通过《〈穷人〉小引》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二作的对读,可以辨明梅氏... 鲁迅《〈穷人〉小引》问世近百年来,其论点多被研究界以为是鲁迅的独立识见而广为援引、评说,然内中有大半系移用了俄国文学批评家梅列日科夫斯基的见解。通过《〈穷人〉小引》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二作的对读,可以辨明梅氏的贡献,以及鲁迅立足以译代评基础上的再创性阐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穷人〉小引》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以译代评 再创阐说 列日科夫斯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评析
3
作者 刘光慧 《北方论丛》 CSSCI 1996年第5期88-93,共6页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评析刘光慧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之后的第四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10月上台执政到1982年11月病逝,历时18年,执政时间...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对外战略评析刘光慧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是苏联历史上继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之后的第四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从1964年10月上台执政到1982年11月病逝,历时18年,执政时间之长,仅次于斯大林,约占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日涅夫时期 苏联共产党 战略评析 对外战略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大俄罗斯沙文主义 霸权主义 世界革命 列日涅夫主义 西欧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4
作者 曹广金 谢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86,共12页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在坚持既定方针原则的基础上试图缓解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未获成功。由此,从1964年11月莫斯科会谈失败后,中苏两党开始了新一轮的论战。在这期间,苏共开始重新制定对华政策。到1965年初,苏共基本确立了...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在坚持既定方针原则的基础上试图缓解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未获成功。由此,从1964年11月莫斯科会谈失败后,中苏两党开始了新一轮的论战。在这期间,苏共开始重新制定对华政策。到1965年初,苏共基本确立了对华和解政策。苏共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中苏关系,但并未在双方所争论的原则问题上有所改变。因此,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实现初衷,而且使苏共陷入了企图摆脱承担中苏分裂责任嫌疑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日涅夫 中苏关系 对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和他的贴身警卫
5
作者 进秀 《国际人才交流》 1994年第1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列日涅夫 列宁墓 安德罗波夫 列日 伊里奇 佐夫 你怎么知道 梅德 杰夫 维克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犹太移民问题
6
作者 维克多·德宁豪斯 安德烈·萨文 +1 位作者 吴颖(译) 俞紫梅(译)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1年第3期25-31,85,90,共9页
20世纪70年代在缓和政策的刺激下苏联有大量的犹太裔公民移民到以色列。1972年8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作出了《关于苏联公民移居海外需向国家缴纳教育费用》的决议,规定犹太人在移民前须向苏联缴纳"高等教育费"。苏联在... 20世纪70年代在缓和政策的刺激下苏联有大量的犹太裔公民移民到以色列。1972年8月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作出了《关于苏联公民移居海外需向国家缴纳教育费用》的决议,规定犹太人在移民前须向苏联缴纳"高等教育费"。苏联在限制移民出境和缴纳费用问题上饱受美国诟病。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杰克逊—瓦尼克修正案》,禁止给苏联、东欧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国家以贸易方面的优惠。受此影响,由尼克松、基辛格政府倡导的缓和政策受阻,这也导致苏联在70年代后半期与西方的接触受到了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犹太移民 苏联移民 列日涅夫 美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遮蔽的“整体性”:对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反思
7
作者 孟小非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31-34,共4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理论始终要面对现实,并以人类实践为中介,使理论成为现实本身的构成要素,从而打破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两者之间的二元分立。然而这一具有变革意义的整体性思维方...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它强调理论始终要面对现实,并以人类实践为中介,使理论成为现实本身的构成要素,从而打破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两者之间的二元分立。然而这一具有变革意义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在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却被一种"超越阶段"发展的思维所遮蔽,当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旨是论证和宣扬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它企图用人们对理论预设出的"美好现实"的接受和憧憬代替对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认知和解决,这种回避矛盾、美化现实的做法造成了理论和现实的颠倒错位,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思维方式所实现的理论和现实的统一就被重新"遮蔽"了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性 理论与实践 列日涅夫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应勃列日涅夫命令出场的人物——评《外来人》
8
作者 北京师大外语系大批判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4年第2期62-66,共5页
苏修一九七一年底以来上演了一出轰动一时的话剧《外来人》。该剧先后在苏联七十几个大、中城市上演,并被搬上了银幕。话剧公演后,苏修各主要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发表评论文章,吹捧它是“苏联好久没有上演过”的好戏。说剧中主人公切什... 苏修一九七一年底以来上演了一出轰动一时的话剧《外来人》。该剧先后在苏联七十几个大、中城市上演,并被搬上了银幕。话剧公演后,苏修各主要报刊杂志连篇累牍发表评论文章,吹捧它是“苏联好久没有上演过”的好戏。说剧中主人公切什科夫是苏修“用新的方式进行工作”时,“必然要到来的”、“关键性的、意义重大的人物”。他的出现是“时代的命令”,是“在塑造当代英雄的高大形象道路上的一个有意义的预兆”。这个被苏修叛徒集团及其文艺界捧上天的切什科夫究竟是个什么人物?他是应谁的命令而出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日涅夫 外来人 叛徒 命令 主父 血汗制度 列宁 法西斯 纪律精神 盗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勃列日涅夫以后的苏联
9
《社会主义研究》 1979年第3期8-13,共6页
西方看苏联领导的继承问题近年来,西方对苏联领导人的继承问题十分注意。报刊和学者发表大量文章,探讨勃列日涅夫的继任人,分析未来的苏联政局和政策。“美国官员曾私下对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前途表示十分关注”,“担心新领导人在处理与西... 西方看苏联领导的继承问题近年来,西方对苏联领导人的继承问题十分注意。报刊和学者发表大量文章,探讨勃列日涅夫的继任人,分析未来的苏联政局和政策。“美国官员曾私下对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前途表示十分关注”,“担心新领导人在处理与西方关系时不如前任克制”,给美苏关系带来“变化”。(美国《奥比斯》季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日涅夫 苏联 领导人 继承问题 美苏关系 西方 内外政策 领导权 官僚主义 美国官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勃列日涅夫叛徒集团——学习列宁《中国的战争》一文的体会
10
作者 汪恩枫 《北方论丛》 1975年第2期39-44,共6页
一九〇〇年十二月,当沙俄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联军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淫、掠,血惺地续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忙于分赃争吵不休的时候,当沙皇俄国政府为其殖民掠夺战争的“新成功”狂呼喝彩的时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 一九〇〇年十二月,当沙俄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联军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淫、掠,血惺地续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忙于分赃争吵不休的时候,当沙皇俄国政府为其殖民掠夺战争的“新成功”狂呼喝彩的时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充满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光辉著作——《中国的战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主义精神 无产阶级 列日涅夫 战争 中国 列宁 学习 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决策过程新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锐 于翠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36-41,共6页
苏联领导人原本准备在 7月底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装干涉 ,但由于在切尔纳会议上 ,杜布切克向苏联领导人达成了口头妥协 ,苏联不得不推迟干涉。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不愿与苏联领导人会见 ,引起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忠诚的怀疑 ;苏联... 苏联领导人原本准备在 7月底对捷克斯洛伐克进行武装干涉 ,但由于在切尔纳会议上 ,杜布切克向苏联领导人达成了口头妥协 ,苏联不得不推迟干涉。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不愿与苏联领导人会见 ,引起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忠诚的怀疑 ;苏联对杜布切克选择中央领导人的模糊态度表示不满 ,这增加了苏联对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动机的怀疑 ;捷克斯洛伐克领导人许诺恢复对改革进程的控制 ,但却没有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以上三点原因成为引发 8月 2 0日苏联武装干涉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布切克 列日涅夫 切尔纳会议 武装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全民国家”理论的过去和现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正泉 《社会主义研究》 1982年第5期47-55,共9页
“全民国家”问题,在苏联的政治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苏联理论界长期以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著作详加论述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二十多年来,这仑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它已被纳入一个新的、更大的理论体系... “全民国家”问题,在苏联的政治理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苏联理论界长期以来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和著作详加论述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二十多年来,这仑理论经历了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它已被纳入一个新的、更大的理论体系——“发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之中。对于“全民国家”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苏联理论界始终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至今还在进行讨论和争辩。了解和研究这个理论的由来、演变和当前的争论情况,有助于我们掌握苏联的理论动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 发达社会主义社会 赫鲁晓夫 苏联 共产主义 苏共二十大 列日涅夫 社会团体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的茶炊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清玲 《俄语学习》 1999年第1期41-42,共2页
关键词 俄罗斯 高脚玻璃杯 博物馆 小饭馆 制作工艺 乌拉尔地区 巴塔 列日涅夫 机器制造厂 装饰图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的科际音乐理论杂志
14
作者 徐康荣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音乐理论 音乐特征 雷娜 音乐评论 列日 民间音乐 实验论文 持不同政见者 勋伯格 大学音乐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农业管理的新体制
15
作者 厉为民 《世界农业》 1988年第10期6-8,共3页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农业管理体制有了较大的变动,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一、成立国家农工委员会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的农业问题,突出表现为食品供应不足,谷物大量进口,
关键词 农业管理体制 农业问题 供应不足 苏联 戈尔巴乔夫 列日涅夫 经济改革 新体制 谷物 苏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苏联从变革走向倒退的历史教训
16
作者 张雪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9-12,共4页
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无法面对"集体领导"与威权丧失的两难困境,最终为体制所吞嚼。勃列日涅夫既得益于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体制,又利用和享有了赫鲁晓... 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无法面对"集体领导"与威权丧失的两难困境,最终为体制所吞嚼。勃列日涅夫既得益于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体制,又利用和享有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但勃氏维稳怕乱、放弃改革的后果,是戈尔巴乔夫的迎合人心的"新思维",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成为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又一大深刻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鲁晓夫改革 列日涅夫时期 共产主义运动 “发达社会主义” 权贵势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干部讲话要避免出丑
17
作者 蒋光宇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22-22,共1页
关键词 领导干部 讲话稿 美国空军 劳动模范 辩证观点 列日涅夫 提高综合素质 外部环境 片面性 驷马难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外脑须防生“痴病”
18
作者 刘伯光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9-39,共1页
时下,不少领导干部在想问题、作决策时,把借外脑即听取同事、特别是有识之士的意见,作为必经的工作程序。这样做有利于科学决策,把工作干得更好,以不负党在借外脑上,也有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情形,让人深感忧虑。有的领导干部,... 时下,不少领导干部在想问题、作决策时,把借外脑即听取同事、特别是有识之士的意见,作为必经的工作程序。这样做有利于科学决策,把工作干得更好,以不负党在借外脑上,也有与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情形,让人深感忧虑。有的领导干部,在所承担的工作中,一切依赖外脑,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外脑 学习体会 列日涅夫 提高素质 科学决策 述职报告 工作程序 卡特总统 萎缩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干部任命制的视角解读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写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
19
作者 彭雪莲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Z期18-20,共3页
苏联解体、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其观点众说纷纭。本文拟从苏共干部任命制的视角来解读苏共丧失政权的原因,希望对人们进一步深刻理解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有所裨益,也希望对我们的干部选... 苏联解体、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一直是中外学者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丰硕,其观点众说纷纭。本文拟从苏共干部任命制的视角来解读苏共丧失政权的原因,希望对人们进一步深刻理解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有所裨益,也希望对我们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所警示。一、苏共干部任命制的演进干部任命制和变相任命制是指在任用干部时,无论是以委任方式产生的干部,还是以选举方式产生的干部,都统一由党的上级领导机关或党的上级负责人来直接任命或变相任命,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整套权力运作机制。干部任命制发端于苏共建党之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命制 干部任用 上级领导机关 权力运作 选举方式 斯大林时期 列日涅夫 初始提名权 提拔任用 苏共二十二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国歌老曲新唱
20
作者 戴桂菊 《俄语学习》 2001年第4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俄罗斯 国歌 苏联 俄罗斯联邦 发达社会主义 歌词 俄国 彼得一世 格林卡 列日涅夫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