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华和解政策探析

Brezhnev's Conciliatory Policy toward China in his Early Ruling Peri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共在坚持既定方针原则的基础上试图缓解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未获成功。由此,从1964年11月莫斯科会谈失败后,中苏两党开始了新一轮的论战。在这期间,苏共开始重新制定对华政策。到1965年初,苏共基本确立了对华和解政策。苏共制定这一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中苏关系,但并未在双方所争论的原则问题上有所改变。因此,这一政策不仅没有实现初衷,而且使苏共陷入了企图摆脱承担中苏分裂责任嫌疑的困境。 After Brezhnev came to power in 1964,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attempted to ease the tensions with China based on adhering to the established principles but without success. Thus,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talks in Moscow in November 1964 the two sides began a new round of polemic.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m- 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began to re-enact its policy toward China. To the early of 1965, the two sides ba- sically established the conciliatory policy to China. The purpose of formulating this policy was to restore Sino-Sovi- et relations, but got no change on the principal issues discussed by the two sides. Therefore, this policy not only failed to achieve original intention, but also made the Communist Party of the Soviet Union into the plight of attempting to get rid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undertaking Sino-Soviet split.
作者 曹广金 谢勇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5-86,共12页 CPC History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1

  • 1《中苏今年换货议定书在莫斯科签订》,《人民日报》1965年5月1日.
  • 2《由苏共中央委员主编的(和平和社会主义问题)杂志刊载大量诽谤和攻击中共的文章材料并鼓吹召开分裂国际共运的国际会议》,《人民日报》1964年11月21日,第3版.
  • 3曹广金.马利诺夫斯基事件及其对中苏关系影响探析[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3(1):46-54. 被引量:1
  • 4《中苏友协代表团等访苏后回到北京》,《人民日报》1965年2月22日.
  • 5《中苏友协代表团在苏各地访问鲁德涅夫副主席接见我代表团》,《人民日报》1965年2月20日.
  • 6《苏中友协代表团等离京回国》,《人民日报》1965年2月23日.
  • 7《契尔沃年科大使的讲话》,《人民日报》1965年2月16日.
  • 8《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庆祝中苏同盟十五周年招待会上陈毅副总理的讲话》,《人民日报》1965年2月16日.
  • 9《苏联驻华大使馆举行招待会庆祝中苏同盟条约签订十五周年》,《人民日报》1965年2月16日.
  • 10《苏共中央委员、交通部长别谢夫的报告》,《人民日报》1965年2月15日.

二级参考文献9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