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荧光复合扩增体系检测5个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多态性
1
作者 刘秋玲 吕德坚 +5 位作者 赵虎 李新国 陆惠玲 孙宏钰 梁艳芳 伍新尧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为了研究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X-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我们检测了DXS6803、DXS981、DXS6809、DXS6789和DXS71325个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方法】利用荧光标记引物PCR技术复合扩增上述5个基因座,并用ABIPRISM3... 【目的】为了研究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X-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我们检测了DXS6803、DXS981、DXS6809、DXS6789和DXS71325个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多态性。【方法】利用荧光标记引物PCR技术复合扩增上述5个基因座,并用ABIPRISM3100毛细管电泳及GeneMapperID3.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结果】在363个广东汉族无关个体(男性:181个,女性:182个)中5个基因座共检出54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6935~0.8177;女性个体识别率为0.8976~0.9562。三联体非父排除率为0.7805~0.8467。【结论】这5个基因座多态性较高,在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 荧光复合 多态性 广东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PCR扩增产物的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岷 马洪明 +3 位作者 戴继勋 包振民 苏冬梅 邵济钧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8年第2期5-9,共5页
采用台湾报道的白点综合征相关杆状病毒(WSBV)的一对特异引物;对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了预期的1447bp的扩增产物,将PCR产物用QIAEXII(玻璃奶)纯化;直接进行序列测定。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杆... 采用台湾报道的白点综合征相关杆状病毒(WSBV)的一对特异引物;对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进行PCR扩增,获得了预期的1447bp的扩增产物,将PCR产物用QIAEXII(玻璃奶)纯化;直接进行序列测定。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杆状病毒的部分DNA序列与台湾WSBV的相关序列的同源性为98.7%,经计算机分析该段基因序列有6个ORF(开放读框)。该PCR引物可以用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及其相关病毒的检测与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DNA序列 PCR产物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SSR-PCR主要因子对扩增产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沈志军 马瑞娟 +1 位作者 俞明亮 许建兰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以寿星桃为试材,通过Mg^2+和DNA聚合酶、模板DNA和引物用量的两个双因素试验,以及dNTP用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5个主要因子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桃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g^2+和DNA聚合酶的用量对SSR扩增结果起... 以寿星桃为试材,通过Mg^2+和DNA聚合酶、模板DNA和引物用量的两个双因素试验,以及dNTP用量的单因素试验,研究了5个主要因子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桃SS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Mg^2+和DNA聚合酶的用量对SSR扩增结果起着关键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可作效应;dNTP用量也对SSR的扩增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当浓度在200~300μmol/L时效果较好;模板DNA与引物用量之阃没有很明显的互作效应,适当增加引物用量可以提高SSR的正确扩增;优化的桃SSR反应体系为:25μl的总反应体积中含1×PCR Buffe、Mg^2+ 3mmol/L、DNA聚合酶1.5U、SSR引物各0.4μmol/L、模板DNA 50ng、dNTP 200 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序列重复 PCR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ACTR基因多聚谷氨酰胺通道的编码序列多态性分析
4
作者 戴朴 张茜 黄张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ACTR基因 (甲状腺激素受体和视黄醛激活因子activatorofretinoidandthyroidreceptors ,或称乳腺癌扩增基因 )中多聚谷氨酰胺通道编码序列多态性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7个DNA样本来自乳腺癌细胞系、原发性乳腺癌、BRCA... 目的 :研究ACTR基因 (甲状腺激素受体和视黄醛激活因子activatorofretinoidandthyroidreceptors ,或称乳腺癌扩增基因 )中多聚谷氨酰胺通道编码序列多态性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10 7个DNA样本来自乳腺癌细胞系、原发性乳腺癌、BRCA1/BRCA2突变携带者外周血和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 ,应用PCR克隆 /测序方法鉴别个体的每一种特异polyQ编码序列。结果 :共发现 2 3种特异的polyQ编码序列 ,肿瘤细胞系和原发性肿瘤组中拥有超过两个特异polyQ编码序列的个体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肿瘤细胞系和原发性肿瘤组中拥有罕见polyQ编码序列的个体比例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 ,原发性肿瘤组中拥有至少一个小于 2 7个polyQ重复序列的个体比例明显高于BRCA1/BRCA2突变携带者组。结论 :本结果提示ACTR基因的polyQ编码序列的在体不稳定性可能作用于乳腺癌的致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R基因 多聚谷氨酰胺通道 基因编码 基因序列 基因多态性 乳腺肿瘤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源鸭γ-干扰素基因的RT-PCR扩增、序列分析及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晓宇 李凤华 +6 位作者 邵钢 宋晓林 陈艳 康丽娟 江庆国 庄国宏 江国托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16,共3页
从丝裂原刺激的鸭脾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 RNA,采用 RT-PCR 扩增鸭干扰素γ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鸭干扰素γ基因序列全长477bp,开放阅读框架内401个核苷酸,共编码132个氨基酸。将鸭γ-IFN 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 从丝裂原刺激的鸭脾淋巴细胞中提取基因组 RNA,采用 RT-PCR 扩增鸭干扰素γ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鸭干扰素γ基因序列全长477bp,开放阅读框架内401个核苷酸,共编码132个氨基酸。将鸭γ-IFN 基因定向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BV220中,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后,转化到宿主菌 DH5a 中,温度诱导表达,SDS-PAGE 分析,表达产物与标记抗鸡干扰素抗体出现 Dot-ELISA 阳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序列分析 Γ-干扰素基因 RT 开放阅读框架 PBV220 原核表达载体 脾淋巴细胞 ELISA 干扰素γ 分析结果 基因序列 定向克隆 酶切鉴定 重组质粒 诱导表达 PAGE 阳性反应 鸡干扰素 表达产物 RNA 基因组 丝裂原 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汉族群体27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突变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瑛 张楚楚 +4 位作者 李燃 彭珊 欧雪玲 童大跃 孙宏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0-656,共7页
【目的】调查27个Y-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突变情况。【方法】采集885名中国南方汉族无关男性个体血样和911对父子血样,采用YfilerPlus扩增体系对样本进行扩增,并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与分型,统计相关遗传多态性参... 【目的】调查27个Y-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群体的遗传多态性及突变情况。【方法】采集885名中国南方汉族无关男性个体血样和911对父子血样,采用YfilerPlus扩增体系对样本进行扩增,并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与分型,统计相关遗传多态性参数,观察Y-STR基因座突变情况。【结果】885名无关男性个体中共观察到880种单倍型,其中875种单倍型为唯一单倍型,5种单倍型分别出现两次。单倍型多样性(HD)为0.999 987 2,系统识别能力(DC)为0.994 350 3。27个Y-STR基因座基因多态性(GD)在0.434 4(DYS438)-0.960 5(DYS385a/b)之间。在911个父子对共246 23次等位基因传递中共观察到113次突变事件,其中108次突变事件为一步突变,5次突变事件为二步突变。11个父子对观察到2个基因座同时突变,1个父子对发生3个基因座同时突变。平均突变率为4.6×10-3(95%CI:3.8×10-3-5.5×10-3)。【结论】YfilerPlus体系包含的27个Y-STR基因座在中国南方汉族群体中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对于法医学实践中个体识别、父系亲缘关系鉴定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YfilerPlus PCR体系 遗传多态性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汉族22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及遗传关系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石美森 百茹峰 +1 位作者 于晓军 唐剑频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36-1142,共7页
调查了广东汉族群体22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通过自行建立的两组Y-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Multiplex Ⅰ: DYS505,DYS533,DYS576,DYS588,DYS634,DYS643;Multiplex Ⅱ: DYS461,DYS48... 调查了广东汉族群体22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情况,探讨其群体遗传学及法医学应用价值。通过自行建立的两组Y-STR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Multiplex Ⅰ: DYS505,DYS533,DYS576,DYS588,DYS634,DYS643;Multiplex Ⅱ: DYS461,DYS481,DYS504,DYS508,DYS607)和应用进口Powerplex Y System(DYS19,DYS389Ⅰ/Ⅱ, DYS390,DYS391,DYS392,DYS393,DYS385,DYS437,DYS438,DYS439),对广东汉族216名无关男性个体进行22个STR基因座的复合分型,用ABI310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统计22个Y-STR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参数,并结合已公开发表的其他12个群体“扩展单倍型”的数据资料,分析广东汉族群体遗传距离和聚类关系。3组复合扩增系统均可成功进行分型,基因多样性GD值在0.3299(DYS634)~0.9425(DYS385);22个Y-STR基因座共同构成的单倍型214种,单倍型多样性为0.9999。广东汉族和潮汕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近(?0.0030),与东北汉族的遗传距离最远(0.0195)。22个Y-STR基因座联合检测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对建立Y染色体STR数据库,研究群体遗传学和进行法医学应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染色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复合 遗传多态性 遗传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地区汉族人群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朱波峰 吕桂平 +4 位作者 沈春梅 姚桂法 田英芳 李涛 王振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0-625,共6页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的ProfileplusTM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调查山东地区汉族100个无关个体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多色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10个基因座,扩增产物进行GeneScan扫描,Genotype分型。建立...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的ProfileplusTM9个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方法调查山东地区汉族100个无关个体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采用多色荧光标记引物,复合扩增10个基因座,扩增产物进行GeneScan扫描,Genotype分型。建立山东地区汉族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数据库。结果共检测出83种等位基因,其频率分布0.0050~0.4050;220种基因型,其频率分布0.0100~0.2100;平均杂合度(H)为0.7778,累计个体识别能力(DP)为0.9999,非父排除率(EPP)为0.9999,多态信息总量(PIC)为0.5823~0.8396。结论经χ2检验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汉族人群 短串联重复序列 复合 基因扫描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A-DQB基因上游调控区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昆 孙东晓 +2 位作者 徐如海 王志刚 张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21-525,共5页
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对BoLA DQB 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对BoLA DQB 基因ex on2的14种等位基因上游调控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每个DQB·exon2 等位基因均与2 种DQB URR相连锁,在14种BoLA DQB·exon2等位... 通过PCR扩增和克隆测序,对BoLA DQB 基因上游调控区的多态性进行研究。对BoLA DQB 基因ex on2的14种等位基因上游调控区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每个DQB·exon2 等位基因均与2 种DQB URR相连锁,在14种BoLA DQB·exon2等位基因上游共检测到15种DQB URR序列。这些序列中均存在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的W box 、X box、Y box、CCAAT box以及类TATA box调控元件,且遵循严格的空间顺序。其中W box 、X box 、Y box及类TATA box是多态的,CCAAT box是保守的,在这些调控元件之间也存在多态座位。这些多态座位的存在有可能对结构基因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游调控区 B基因 多态性研究 等位基因 基因表达调控 box 调控元件 多态座位 PCR 同源性比较 克隆测序 结构基因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汉族人群13个STR基因座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振原 马骏 +2 位作者 徐永城 樊栓良 方俊邦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36-237,240,共3页
关键词 STR基因座 汉族人群 西安地区 多态性分析 DNA分析技术 短串联重复序列 荧光标记引物 复合 毛细管电泳 多态性分布 检测方法 扫描检测 个体识别 亲权鉴定 系统分析 Plus 国内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及其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英碧 吴谨 +4 位作者 侯一平 张霁 廖淼 张林 陈国弟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4个STR基因座的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方法用6-FAM标记D3S1754引物,HEX标记D4S2366和D12S375引物,TMR标记D1S549引物,PCR复合扩增,310基因分析仪电泳自动收集电泳结果数据,GeneScanAnalysi... 目的建立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4个STR基因座的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方法用6-FAM标记D3S1754引物,HEX标记D4S2366和D12S375引物,TMR标记D1S549引物,PCR复合扩增,310基因分析仪电泳自动收集电泳结果数据,GeneScanAnalysisSoftware3.7NT计算扩增产物片段相对大小,Genotyper誖3.7NT软件进行样本基因型分型。将该方法应用于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结果建立了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4个STR基因座基因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好的灵敏度,分型结果准确。结论研究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分型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遗传多态性研究和法医学亲权鉴定与个人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基因座 荧光标记 法医学应用 检测 310基因分析仪 GENESCAN Analysis PCR复合 个人识别 亲权鉴定 分型结果 基因型分型 多态性研究 自动收集 产物 方法应用 引物 HEX TMR 灵敏度 稳定性 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汉族群体FIBRA、DHFRP_2、ACTBP_2基因座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
12
作者 景强 聂胜洁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7-531,共5页
采用Amp-FLP分型方法,调查云南汉族群体FIBRA、DHFRP2、ACTBP。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将其应用于法医学实践。200份EDTA抗凝血采自昆明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法医物证实际检案及亲子鉴定检材取自昆明医学院法医... 采用Amp-FLP分型方法,调查云南汉族群体FIBRA、DHFRP2、ACTBP。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并将其应用于法医学实践。200份EDTA抗凝血采自昆明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采用酚-氯仿法提取DNA;法医物证实际检案及亲子鉴定检材取自昆明医学院法医系物证教研室检案,各种动物血痕取自动物中心,采用酚-氯仿法或Chelex法提取DNA,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硝酸银染色分型。结果表明,FIBRA、DHFRP2、ACTBP2,基因座分别观察到15、7、13个等位基因,基因型数分别是57、25、61。3个STR基因座的杂合度(H)分别为:0.8940、0.8174、0.9130;多态信息容量(PIC)分别是:0.8908、0.8045、0.9117;个人识别力(Dp)分别是;0.9733、0.9416、0.9772;非父排除率(Epp)分别是;0.7994、0.6542、0.8348,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20个家系调查结果表明,3个基因组均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汉族群体 FIBRA DHFRP2 ACTBP2 基因座 短串联重复序列 片段长度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江牡蛎16S rRNA基因片段序列变异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苏天凤 江世贵 +2 位作者 周发林 朱彩艳 陈丕茂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获得了大约为500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去除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得到了415bp的核苷酸片段.比较并...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Gould)线粒体DNA16S rRNA基因,获得了大约为500bp的片段.PCR产物纯化后进行序列测定,经Clustal X同源排序,去除引物及部分端部序列,得到了415bp的核苷酸片段.比较并分析了该片段的钦洲湾、长沙湾、镇海湾和珠江口共105个近江牡蛎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多态性,共检测到23个多态性核苷酸突变位点,包括16个转换位点和7个颠换位点,发现了1个核苷酸插入突变位点.4个群体可分为12种单倍型.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广西钦洲湾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长沙湾、珠江口群体,镇海湾群体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RNA基因 核苷酸 多态性 序列变异 突变位点 聚合酶链式反应 近江牡蛎 群体遗传 引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16S rRNA基因的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浩吉 谢明权 +3 位作者 张健騑 覃宗华 顾万军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96-601,共6页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 从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的猪场,无菌采集血样,抽提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 rRNA基因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从3 个地理位置不同的猪场均成功地扩增出长度为1 469 bp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3个猪场样品所测序列一致性达99 52%以上,具有相同的基因型,但与国外报道的猪附红细胞体Illinois株同源性为95%,属于同一基因群,但基因型不同;所有种类的附红细胞体和血巴尔通氏体组成同一进化分支,这类血营养菌与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病原最靠近(75%),而与立克次氏体目的病原较远(70%)。上述研究证实,广东所流行的猪附红细胞体是一种新基因型的猪附红细胞体,建议命名为猪附红细胞体广东株型;为反映进化关系,猪附红细胞体和其它血营养菌应划归于支原体科的支原体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附红细胞体 系统进化分析 rRNA基因 16S 序列测定 附红细胞体感染 基因组DNA 核苷酸序列 立克次氏体 支原体 基因型 通用引物 基因 产物 地理位置 进化关系 猪场 真细菌 分析表 一致性 同源性 基因群 体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NBS类抗病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秀红 陈庆山 +1 位作者 杨庆凯 李文滨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1-78,共8页
根据拟南芥RPS2基因、烟草N基因和亚麻L6基因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品种绥农10号的RNA中扩增获得两个通读的大豆NBS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NEAU-1和RNEAU-2,长度均为513bp,编码171个氨基酸.以RNEAU-1... 根据拟南芥RPS2基因、烟草N基因和亚麻L6基因的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大豆抗疫霉根腐病品种绥农10号的RNA中扩增获得两个通读的大豆NBS类抗病基因同源片段RNEAU-1和RNEAU-2,长度均为513bp,编码171个氨基酸.以RNEAU-1为靶序列,采用RACE方法获得了全长3574bp的大豆抗病相关基因SR1,该基因包括3411bp的开放读码框,72bp的5′非翻译区(non-translated region,NTR),68bp的3′非翻译区和20bp的多聚腺苷酸尾.编码1137个通读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基因编码产物具有TIR、NBS、LRR、HD(conserved domain 1)和conserved domain 2等一系列抗病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同源性比较和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为大豆中TIR-NBS-LRR类抗病相关基因.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SR1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在大豆中具有2~4个拷贝.RT-PCR检测表明,SR1基因在大豆中为低丰度组成型表达,其表达不受病原菌接种和水杨酸的诱导,亦无组织特异性.以绥农10号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得到长度为3972bp的SR1基因转录区核苷酸序列,其结构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SR1基因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AY1938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病相关基因 抗病基因 疫霉根腐病 序列分析 N基因 烟草 NBS 基因编码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转血矛线虫(H.contortus)ZJ株H11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杜爱芳 李孝军 +1 位作者 侯玉慧 王素华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参照已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H11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H.contortusZJ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2PCR扩增,成功扩增出H11基因。将PCR产物与pUCm2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 参照已发表的捻转血矛线虫H11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H.contortusZJ株的总RNA为模板,进行RT2PCR扩增,成功扩增出H11基因。将PCR产物与pUCm2T载体连接后,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序列与国外报道的H11基因的同源性为99.5%。编码氨基酸序列具有氨基肽酶的保守序列,推测可使虫体不能获得所必需的氨基酸而导致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蛋白基因 ZJ株 序列分析 PCR PCR产物 感受态细胞 核苷酸序列 氨基酸序列 序列设计 总RNA 阳性克隆 保守序列 氨基肽酶 T载体 分析表 同源性 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和浩特等地区嗜尸性苍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检测及法医学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蔡继峰 董建国 +7 位作者 刘敏 应斌武 陶涛 潘洪富 张林 闫红涛 张嘉陵 廖志钢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0-103,10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嗜尸性苍蝇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中278bp基因序列的分析,对其成虫及其幼虫、蛹、卵的种属进行鉴定,解决依据形态学方法难以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分别采集呼和浩特和甘肃敦煌地区兔和猪尸体上的嗜尸... 目的通过对嗜尸性苍蝇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中278bp基因序列的分析,对其成虫及其幼虫、蛹、卵的种属进行鉴定,解决依据形态学方法难以鉴定的难题。方法随机分别采集呼和浩特和甘肃敦煌地区兔和猪尸体上的嗜尸性苍蝇、幼虫、蛹及其腹中的卵,提取其mtDNA,经PCR扩增、产物检测与纯化、测序等,进行序列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双翅目嗜尸性苍蝇的种内基因差异均数小于1%,种间差异均数大于3%,成虫与幼虫、蛹、卵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tDNA上COⅠ序列分析均可以有效地对嗜尸性苍蝇及其幼虫、蛹、卵进行种属鉴定,方法快速、简便和精确,可作为法医学嗜尸性苍蝇种属鉴别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DNA 呼和浩特 基因序列 法医学应用 苍蝇 CO 细胞色素氧化酶 序列分析 形态学方法 PCR 显著性差异 敦煌地区 产物检测 系统发育 基因差异 种间差异 幼虫 线粒体 鉴定 种属 双翅目 成虫 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农萨能奶山羊CSN1S2基因多态与产奶量、体尺指标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蓝贤勇 陈宏 +6 位作者 张润锋 田炎炎 张永德 房兴唐 孙维斌 雷初朝 胡沈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8-322,共5页
利用PCR2RFLP技术对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的CSN1S2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扩增产物为310bp的CSN1S2F基因片段,被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表现多态性。F等位基因为310bp,N等位基因为179和131bp,相应地,FF基因型为310bp,NF基因型为310,179和1... 利用PCR2RFLP技术对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的CSN1S2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扩增产物为310bp的CSN1S2F基因片段,被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表现多态性。F等位基因为310bp,N等位基因为179和131bp,相应地,FF基因型为310bp,NF基因型为310,179和131bp,NN基因型为179和131bp。在该群体中,F等位基因频率为010870,N等位基因频率为019130,处于Hardy2Weinberg平衡状态。将西农萨能奶山羊CSN1S2F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平均产奶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SN1S2的不同基因型对平均产奶量有显著影响,NN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高,FF基因型个体产奶量最低,且FF基因型个体平均产奶量显著低于NN基因型个体(P<0105)。将西农萨能奶山羊CSN1S2F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体尺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初生重和体高指标上,NF基因型个体显著优于NN基因型个体(P<0105);在体斜长和管围指标上,NF基因型个体略优于NN基因型个体,但差异不显著(P>0105);在成年体重和胸围指标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间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能奶山羊 相关分析 体尺指标 产奶量 基因多态 等位基因频率 RFLP技术 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型 多态性分析 Hardy 基因片段 产物 平衡状态 基因座 个体 PCR FF 平均 初生重 体斜长 消化 体高 胸围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随机PCR技术检测未知病毒基因序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四新 宋东亮 +2 位作者 王宪文 刘金华 刘兴友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PCR技术 技术检测 随机引物 病毒基因序列 DNA多态性 应用 基因组DNA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质雄性不育白菜叶绿体ndhJ-trnF区域序列发生变异
20
作者 蒋明 曹家树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97-502,共6页
以来自Polima胞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源转育获得的不育白菜'Bpol97-05A'和其回交亲本即保持系'Bajh97-01B'为材料,利用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技术获得一条长约330bp的特异片段P1708,RT-PCR验证确认该序列... 以来自Polima胞质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源转育获得的不育白菜'Bpol97-05A'和其回交亲本即保持系'Bajh97-01B'为材料,利用c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技术获得一条长约330bp的特异片段P1708,RT-PCR验证确认该序列为不育白菜材料所特有,经测序和BLAST比对,发现该片段除54bp的插入序列外,其余部分与大白菜和甘蓝叶绿体ndhJ-trnF基因之间的一段序列完全一致.根据基因区域两端的保守部位设计引物,以Polima不育白菜DNA和可育甘蓝型油菜的DNA为模板,分别获得了长约1900bp的序列,比较序列发现:不育白菜与可育白菜、甘蓝型油菜的DNA序列存在一定差异,'Bpol97-05A'中除多个位点发生变异外,另有108bp的插入序列,该插入由2个长度为54bp的重复序列组成,重复序列中除5′端3个碱基CTT外,其余部分均与trnF基因3′端51bp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 cDNA片段长度多态性(cDNA-AFLP) ndhJ-trnF区域 序列变异 细胞质雄性不育 叶绿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