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酵体系pH控制对短双歧杆菌分裂周期的影响
1
作者 李民 杨展 +5 位作者 刘凯龙 张晓源 张怡 张文羿 张和平 姚国强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232-239,共8页
pH控制是双歧杆菌高密度培养过程中关键的调控手段之一,但关于pH调控菌体分裂增殖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短双歧杆菌B2798为研究对象,基于细胞增殖荧光探针(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对菌体细胞进行... pH控制是双歧杆菌高密度培养过程中关键的调控手段之一,但关于pH调控菌体分裂增殖机制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短双歧杆菌B2798为研究对象,基于细胞增殖荧光探针(Carboxyfluorescein Diacetate,Succinimidyl ester,CFDA-SE)对菌体细胞进行标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菌株在不同发酵体系pH条件下的菌体分裂进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技术对菌体分裂过程中关键基因进行定量检测,探究不同发酵体系pH对其分裂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30的发酵体系中菌体分裂数可达7次,高于其他pH条件的试验组,进一步测定活菌数达(1.39±0.04)×10^(10) CFU/mL,显著大于其他pH条件试验组(P<0.05),说明在此pH条件下菌体不仅分裂旺盛,且存活率高。发酵体系pH5.30时,分裂相关基因ftsZ与sepF表达量较pH6.30试验组显著上调61.86%与131.36%(P<0.05),较pH4.30组显著上调78.13%和80.31%(P<0.05)。综上所述,发酵体系pH通过调控菌体分裂,影响活菌数量以及调控分裂相关基因的表达,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有利于菌体快速分裂增殖的环境,为精准发酵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双歧杆菌 发酵体系 PH 荧光探针 流式细胞术 分裂周期 分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藻质体分裂相关基因CrFtsZ2的克隆及其进化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胡勇 王东 +2 位作者 孔冬冬 鞠传丽 何奕昆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7-132,共6页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chloroplast was originated from a photosynthetic cyanobacterium by endosymbiosis. Recent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 FtsZ like protein, which was the homologue of the essential prokaryotic ...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chloroplast was originated from a photosynthetic cyanobacterium by endosymbiosis. Recent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 FtsZ like protein, which was the homologue of the essential prokaryotic cell division protein, involved in the division of chloroplasts in plants. Using degenerat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 primers based on conserved regions of the prokaryotic cell division protein FtsZ, a 570?bp cDNA fragment, named CrFtsZ 2, was isolated from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by RT PCR. It was used to search the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EST Database, and several contig EST sequences were found. The complete CrFtsZ 2 cDNA sequence was assembled by software and was amplified by RT PCR. With a 1?305?bp ORF(opening reading frame), the full length 1?815?bp CrFts Z cDNA had a 19?bp 5′UTR and a 490?bp 3′UTR. The CrFtsZ 2, which showed significant homology with other FtsZs , was a typical FtsZ gene, and encoded a precursor of 434 amino acid residues with a putative transit peptide in its N terminal. Phylogenetic tree of 23 FtsZs homologies reconstructed based on 300 conserved amino acid regions of the FtsZs suggested that CrFtsZ2 shared an ancestor probably with the FtsZ in cyano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藻质体分裂相关基因 CrFtsZ2 克隆 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伟 闫俊 +5 位作者 王力芳 曲梅 阮燕燕 卢天兰 岳伟华 张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与精神分裂症及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应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4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51例正常对照者DISC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进一步分析PANSS因子分与DISC1多态性的关联。结果:DISC1基因的两个多态性位点rs821597(等位基因A>G,χ2=6.009,P=0.014;基因型:χ2=6.505,P=0.039)和rs821616(等位基因A>T,χ2=7.063,P=0.008;基因型:χ2=6.928,P=0.031)均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由上述2个SNPs组成的多个单体型均与精神分裂症关联[如AT(χ2=7.065,P=0.008,OR=1.42,95%CI=1.10~1.83)和GA(χ2=6.009,P=0.014,OR=0.80,95%CI=0.68~0.96)]。上述2个SNPs组成的风险单体型AT间PANSS量表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ISC1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显著关联,但与精神分裂症症状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前应激诱导的产后抑郁模型小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9
4
作者 夏宝妹 陈畅 +4 位作者 张海楼 周欣 陶伟伟 吴顥昕 陈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0-235,共6页
目的以孕前应激诱导方式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检测母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酮的变化,揭示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 目的以孕前应激诱导方式建立产后抑郁症(PPD)小鼠模型,评估母鼠产后的异常行为,检测母鼠海马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血清雌二醇、皮质酮的变化,揭示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32只Balb/c母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对照组小鼠不给予任何刺激,模型组小鼠给予慢性束缚刺激。3周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均予雌雄合笼交配怀孕,分娩后即为对照组和孕前应激诱导PPD模型组。于分娩后3周对母鼠进行旷场测试、悬尾测试及糖水偏爱测试以评价造模是否成功。取海马检测DISC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眼眶取血检测血清雌二醇及皮质酮水平。结果产后3周,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在旷场测试中自发活动无改变(P>0.05),在悬尾测试中的绝望不动时间显著增加(t=-4.950,P<0.001),糖水偏爱显著降低(t=2.475,P<0.05)。与对照组相比,PPD模型组海马DISC1基因(t=-8.915,P<0.001)及蛋白(t=-5.004,P<0.01)表达均显著上调,而血清皮质酮及雌二醇均无变化(P均>0.05)。结论慢性孕前应激可诱导Balb/c母鼠表现出产后抑郁样症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DISC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抑郁 孕前应激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雌二醇 皮质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OsMPK14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梁卫红 毕佳佳 +3 位作者 彭威风 张帆 石宏浩 李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生物体内信号转导的重要组分,受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刺激活化。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水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OsMPK14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265780)。该...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生物体内信号转导的重要组分,受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刺激活化。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水稻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OsMPK14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GQ265780)。该序列全长1660bp,包含1个162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由542个氨基酸组成,包含典型的蛋白激酶结构域及磷酸化位点TDY基序。序列比对和分析显示,OsMPK14基因位于水稻第5染色体上,其编码区由9个外显子和8个内含子组成。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了光照、低温、高盐、干旱和脱落酸对该基因在水稻地上部分和根中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高盐、低温、脱落酸都能上调其表达,而干旱对其表达具有微弱的抑制效应,光照可以降低该基因在水稻地上部分的表达,提高在根中的表达。基因可能在水稻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中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受多种因素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 基因克隆 逆境胁迫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判定三角褐指藻生殖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栗 杨官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47,共7页
生殖方式既是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关乎遗传改良策略的选择。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n tricornutum)中,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有性生殖过程从未被观察到。除直接观察有性生殖过程和依据遗传后果判定,还可根据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存在与否... 生殖方式既是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也关乎遗传改良策略的选择。在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n tricornutum)中,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有性生殖过程从未被观察到。除直接观察有性生殖过程和依据遗传后果判定,还可根据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存在与否判定是否存在有性生殖。在三角褐指藻基因组序列中搜索减数分裂特异基因,用ClustalX进行序列比,用Mrbaye3.2软件构建分子系统学树,进行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三角褐指藻缺失7个减数分裂特异基因中的3个,分别是Hop1,Mnd1和Dmc1。不能观察到有性生殖时,绝大多数(或全部)减数分裂特异基因存在可佐证有性生殖存在,而这些基因缺失则意味着减数分裂丧失和专营无性生殖。因三角褐指藻缺失部分减数分裂特异基因,故推论其专营无性生殖。无性生殖可维持遗传稳定,研究结果有助于通过选择优良藻株培育三角褐指藻的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褐指藻 减数分裂特异基因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219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春 石金云 +4 位作者 王楠 李晓敏 周志强 杨建军 徐建国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观察miRNA-219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CaMK2γ)的变化,探讨氯胺酮诱发精神分裂症样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2a细胞分为三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C... 目的观察miRNA-219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及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CaMK2γ)的变化,探讨氯胺酮诱发精神分裂症样不良反应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N2a细胞分为三组,分别加入DMEM培养液(C组),1μmol/L氯胺酮(K组),1μmol/L氯胺酮+anti-miRNA-219转染(KA组)培养。定量分析miRNA-219,检测DISC1和CaMK2γ。结果与C组相比,K组miRNA-219及DISC1表达显著下调,CaMK2γ显著上调(P<0.01);与K组相比,KA组miRNA-219及DISC1表达显著上调,CaMK2γ显著下调(P<0.01)。结论 miRNA-219下调可介导氯胺酮引起的N2a细胞中DISC1下调及CaMK2γ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miRNA-219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 精神 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营养素-3基因甘氨酸/谷氨酸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室扩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杜海霞 郭素芹 +5 位作者 苏林雁 潘伟盟 郭敬华 郭芳 李强 常克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NT-3)基因甘氨酸(Gly) /谷氨酸(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分析21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正常儿童对照的NT-3基因Gly/Glu多态性;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采用A...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基因(NT-3)基因甘氨酸(Gly) /谷氨酸(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及其脑室扩大的关系。方法分析218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10名正常儿童对照的NT-3基因Gly/Glu多态性;患者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采用Andreason阳性与阴性精神分裂症分型标准分为阴性症状为主型(阴性组)和阳性症状为主型(阳性组)。结果①患者组NT-3基因Gly/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2% vs 64.3%, X2=6.86,P<0.05),等位基因Gly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 vs 81.0%, X2=4.37,P<0.05)。②阴性组与阳性组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不同基因型患者之间各脑室值、PANSS量表总分及因子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患者阴性症状分与哈氏值、三脑室宽度呈正相关(r=0.38,P<0.01;r=0.16,P<0.05),与脑室指数和前角指数呈负相关(r=-0.16,P<0.05;r=-0.19,P<0.05)。结论 NT-3基因Gly/Glu多态性与儿童精神分裂症有关,与患者的脑室扩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儿童神经营养素-3基因脑室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霉素诱导肝细胞黏附分子基因下调肾癌细胞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的表达
9
作者 徐新 罗春丽 +4 位作者 吴小候 贾蓓 刘琪 陶佳 王秋菊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49-752,共4页
目的:研究阿霉素联合hepaCAM基因对肾癌细胞786-0生物学的影响。方法:阿霉素处理后,用腺病毒向肾癌786-0导入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以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抑制率,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阿霉素联合hepaCAM基因对肾癌细胞786-0生物学的影响。方法:阿霉素处理后,用腺病毒向肾癌786-0导入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以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测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测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Western blot检测hepaCAM和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Cell division cycle 2,cdc2)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MTT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抑制率显著升高(P<0.01)。FCM证实:实验组出现明显G2/M期阻滞。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到实验组cdc2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1)。结论:阿霉素处理后,导入hepaCAM基因,可引起细胞抑制率显著升高及G2/M期阻滞,这可能与阿霉素诱导hepaCAM下调cdc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肝细胞黏附分子 阿霉素 细胞周期 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与DISC1基因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盖关臣 郭素芹 +5 位作者 邵荣荣 李文强 郭芳 张红梅 郭敬华 李玉玲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63-268,共6页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6例为患者组,154名健... 目的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neurological soft signs,NSS)的发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 1,DISC1)rs4658971多态性的关系。方法收集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146例为患者组,154名健康儿童为儿童对照组,以及160名健康成人为成人对照组。使用剑桥神经科检查软体征测试分量表评估患者组及儿童对照组的NSS,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患者组及成人对照组DISC1 rs4658971多态性。结果患者组NSS中运动协调因子所有9项条目,以及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等条目的阳性率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均高于儿童对照(均P<0.05)。携带T等位基因的患者左右序列对指运动、左右拳手掌测验、左右皮肤书写感测验、右侧镜像运动1、扫视时头移动、眼睛闪烁的阳性率,及NSS总分、运动协调分、感觉整合分、脱抑制分高于CC型患者(均P<0.05)。患者组与成人对照之间DISC1 rs465897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儿童有明显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系统软体征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 儿童 神经系统软体征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单核苷酸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参与线粒体动力学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裕龙 周珂如 +1 位作者 李传洲 陈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8-101,105,共5页
神经细胞冲动的产生、突触的形成和神经信号的传递等都是大量耗能的过程,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来产生细胞所需的大部分ATP,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作为细胞供能的细胞器,线粒体还参与维持细胞内的钙离子稳态、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内信号... 神经细胞冲动的产生、突触的形成和神经信号的传递等都是大量耗能的过程,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来产生细胞所需的大部分ATP,是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作为细胞供能的细胞器,线粒体还参与维持细胞内的钙离子稳态、调节细胞生长、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细胞凋亡等生理活动。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动态性的细胞器,线粒体在细胞内不断地进行着转运、融合、分裂和自噬等过程,这些动态过程对于维持线粒体正常的形态、数量和细胞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1],也是线粒体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线粒体动态 线粒体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精神分裂断裂基因1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兆涛 徐如祥 +2 位作者 马全红 王业忠 姬云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7-1121,1126,共6页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断裂基因1(DISC1)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比较正常人和AD患者脑组织中DISC1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C57胎鼠神经元,分为GFP组、GFP+... 目的探索精神分裂断裂基因1(DISC1)对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突触可塑性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Western blot比较正常人和AD患者脑组织中DISC1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C57胎鼠神经元,分为GFP组、GFP+Aβ组、DISC1+Aβ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神经元树突棘。取2月龄的C57小鼠,海马注射对照病毒和DISC1过表达病毒,切脑片后Aβ处理,膜片钳技术检测长时程增强(LTP),评价突触可塑性。将C57小鼠分为WT+GFP组、TG+GFP组、TG+DISC1组三组,免疫荧光染色方法检测细胞中小鼠脑中Aβ斑块沉积;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正常人比较,AD患者大脑中DISC1的表达量减少(P <0.05);与GFP组比较,GFP+Aβ组树突棘数量减少,而DISC1+Aβ组较GFP+Aβ组树突棘数量增多;Aβ处理后,小鼠脑切片的LTP减弱,而过表达DISC1后再行Aβ处理,LTP较只用Aβ处理增强;TG+DISC1组较TG+GFP组小鼠海马中的Aβ斑块减少(P <0.05),且寻找平台的时间更短、穿越平台的次数更多(P <0.05)。结论过表达DISC1对APP/PS1转基因AD小鼠突触可塑性具有保护作用并能够改善其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1转基因小鼠 突触可塑性 Β-淀粉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据减数分裂相关基因数量判别赫氏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繁殖方式研究
13
作者 胡永梅 郭栗 杨官品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共7页
繁殖方式是生物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了解生物繁殖方式对遗传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赫氏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呈世界性分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繁殖方式未知。本研究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有基因组序列且行有性生殖... 繁殖方式是生物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了解生物繁殖方式对遗传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赫氏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呈世界性分布,在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繁殖方式未知。本研究用分子系统学方法确定有基因组序列且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相关基因数量,建立了"减数分裂相关基因≥19个,其中减数分裂特异基因≥5个"的有性生殖判别标准;发现赫氏球石藻具有25个减数分裂相关基因,包括6个减数分裂特异基因。依据建立的标准判定赫氏球石藻行有性生殖。研究结果将有助于赫氏球石藻生活史和遗传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氏球石藻(Emiliania huxleyi) 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相关基因 繁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启动子的高甲基化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14
作者 鲍荣荣 陈韦华 +8 位作者 王欣 许春双 牛艳芳 王芳 楼琼 宋飞 朱斌斌 王钦文 徐淑君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8-674,共7页
目的基因的表观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1,DISC1)是AD的候选基因。然而DISC1启动子甲基化与AD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焦磷酸测序分析的方法检测中... 目的基因的表观修饰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密切相关,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rupted in schizophrenia1,DISC1)是AD的候选基因。然而DISC1启动子甲基化与AD发生的关系尚不清楚。方法采用亚硫酸氢盐转化后焦磷酸测序分析的方法检测中国汉族51例AD患者和63例健康对照者血液样本中DISC1的甲基化水平。采用标准方法检测血样中各生化指标。结果AD组DISC1的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2)。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ApoA)、血清脂蛋白(lipoprotein A,Lp(a))和DISC1 CpG3甲基化之间发现了显著的关联。其中,女性AD患者中DISC1甲基化与血浆ApoA水平呈正相关(P=0.010,P=0.003)。男性AD患者中DISC1甲基化与血浆Lp(a)水平呈正相关(P<0.0001)。DISC1启动子甲基化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26(95%CI:0.626~0.82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569和0.869。结论外周血DISC1启动子高甲基化是AD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其可能是AD诊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丝分裂诱导基因6(MIG-6)可诱导人成纤维细胞发生提前衰老
15
作者 赵林 卓德祥 毛泽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18-922,共5页
年老细胞许多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中有些基因的表达可以诱导成纤维细胞早衰.癌基因诱导的衰老(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OIS)是由一些连续癌症基因的信号,以阻止细胞增殖造成的反应.有丝分裂诱导基因6(mitogen-inducible gene-6,MIG... 年老细胞许多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其中有些基因的表达可以诱导成纤维细胞早衰.癌基因诱导的衰老(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OIS)是由一些连续癌症基因的信号,以阻止细胞增殖造成的反应.有丝分裂诱导基因6(mitogen-inducible gene-6,MIG-6)是一个抑癌基因,是ErbB RTK通路的负调控因子,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本文以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为对象,研究MIG-6蛋白在细胞衰老中的作用.通过Western印迹发现,在老年细胞中MIG-6表达升高.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将MIG-6基因转入年轻的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中,通过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是否过表达MIG-6,然后通过SA-β-gal染色检测其阳性率,发现转染MIG-6基因后的成纤维细胞SA-β-gal染色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长缓慢.实验结果证实,MIG-6蛋白可以诱导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提前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诱导基因6(MIG-6) 细胞衰老 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信号通路
16
作者 毛金丽 李文玲 娄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8-1082,共5页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许多遗传研究证实,DISC1不只是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与各种伴有神经发育异常和细胞内的脑功...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DISC1)是精神疾病的重要候选基因,是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的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许多遗传研究证实,DISC1不只是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而且与各种伴有神经发育异常和细胞内的脑功能障碍信号通路有关。目前对DISC1在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元发生和神经元突触发育方面,如神经元的成熟、增殖、迁移、定位、分化,树突生长和突触可塑性等。DISC1编码DISC1蛋白,DISC1蛋白是一种多功能支架蛋白,它在成人大脑,尤其在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和神经发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DISC1有望成为精神疾病和癫的一个治疗靶点。本文就DISC1的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相关信号通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断裂基因1 信号通路 神经发生 癫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补体因子H的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耿瑞杰 鲍晨曦 +7 位作者 陆燕华 程小燕 朱明环 贾思 赵静 张晨 吕钦谕 易正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1-895,共5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补体因子H(CF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 Pshot法,对4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655个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CFH基因5个SNP位点(rs800292、rs1061170、rs108...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补体因子H(CF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Na Pshot法,对4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和655个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CFH基因5个SNP位点(rs800292、rs1061170、rs10801555、rs10922096、rs2019727)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单体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成功检测5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关联分析显示rs1061170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值=0.045),其他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校正P值>0.05)。由rs800292-rs1061170-rs10801555-rs10922096-rs2019727组成的单体型C-A-T-A-A频率分布在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值=0.013)。结论·CFH基因rs1061170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以及rs800292-rs1061170-rs10801555-rs10922096-rs2019727单体型C-A-T-A-A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中的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 补体因子H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连锁不平衡检验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C2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波 郑永晨 费邵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34-836,共3页
目的:从人肝癌组织中克隆出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CDC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DC2蛋白。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采用RT-PCR法扩增CDC2cDNA,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并回收RT-PCR产物,将RT-PCR产物插入pET28a(+)载体NdeⅠ和XhoⅠ两酶... 目的:从人肝癌组织中克隆出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CDC2),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DC2蛋白。方法:从人肝癌组织中提取RNA,采用RT-PCR法扩增CDC2cDNA,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纯化并回收RT-PCR产物,将RT-PCR产物插入pET28a(+)载体NdeⅠ和XhoⅠ两酶切位点之间,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人CDC2蛋白。结果:RT-PCR扩增出约894bp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的CDC2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经限制性内切图谱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pET28a(+)/CDC2原核表达载体。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人CDC2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已表达。结论:从人肝癌组织中成功地扩增出CDC2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2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4和白介素-13促进人肺成纤维细胞ADAM3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揭志军 金美玲 +3 位作者 蔡映云 袁正宏 胡芸文 徐杨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ADAM33(a disintegrin and a metal-loproteinase33,ADAM3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L-4或/和IL-13刺激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然后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3(IL-13)对人肺成纤维细胞ADAM33(a disintegrin and a metal-loproteinase33,ADAM3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IL-4或/和IL-13刺激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MRC-5),然后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法测定ADAM3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人肺成纤维细胞上存在着ADAM33mRNA的表达,当分别以10ng/mL的IL-4或IL-13刺激时,AD-AM33mRNA的表达增加呈现时间依赖性,至24h达到高峰。随着IL-4和IL-13刺激浓度的增加,ADAM33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加:以100ng/mL的IL-4和100ng/mL的IL-13刺激时,ADAM33mRNA的表达较未刺激细胞分别增加了(9.49±2.83)倍和(14.21±3.35)倍(P<0.01);而以10ng/mL的IL-4和10ng/mL的IL-13联合刺激时,ADAM33mRNA的表达较未刺激细胞增加了(15.06±4.57)倍(P<0.01)。结论IL-4和IL-13能明显促进肺成纤维细胞ADAM33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裂素区和金属蛋白酶区基因 哮喘 成纤维细胞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细胞分裂周期蛋白N端编码序列在酿酒酵母中的启动子活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远洪 李能章 +3 位作者 林立鹏 潘国庆 李田 周泽扬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88-694,共7页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长期专性细胞内寄生,其基因组表现出显著的减缩性。利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基因组数据库探究在其显著减缩的基因组中是否有编码序列发挥调控序列的作用,结果发现在DNA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 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长期专性细胞内寄生,其基因组表现出显著的减缩性。利用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基因组数据库探究在其显著减缩的基因组中是否有编码序列发挥调控序列的作用,结果发现在DNA转录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的N端编码序列具有典型的真核生物启动子序列特征。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N端590 bp包含启动子基序的序列(C启动子序列),将该启动子序列克隆到载体启动子(MET25-P)被终止序列(CYC1-T)替代的pUG35载体上,构建由该启动子序列启动下游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的克隆载体ΔpUG35-CYC1-T-C-yEGFP-CYC1-T,并将其电击转化酿酒酵母CEN.PK2菌株,经筛选及诱导培养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酵母中有GFP表达,证实了家蚕微孢子虫细胞分裂周期蛋白的N端编码序列包含具有启动子活性的序列,表明家蚕微孢子虫基因组减缩后,部分编码序列可能扮演了调控序列的角色。研究结果也为微孢子虫启动子的活性验证提供了一个简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基因 启动子 绿色荧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