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决策树分类分析法在资源护士调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吴疆 李静媛 +7 位作者 肖红著 周宇光 夏丽娅 伍艳玲 甘露 李劼 邓晖 张福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1期50-52,共3页
目的科学有效地调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满足病区护理工作需求。方法将床护比设为应变量,各病区的入院患者数、特级护理人数、特级护理天数、危重患者数、I级护理天数等19项指标工作量设为自变量,进行决策树分析;选取终末结点实际工作量... 目的科学有效地调配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满足病区护理工作需求。方法将床护比设为应变量,各病区的入院患者数、特级护理人数、特级护理天数、危重患者数、I级护理天数等19项指标工作量设为自变量,进行决策树分析;选取终末结点实际工作量最大的病区为配备人员接受单位。结果45名护理管理者对资源护士调配的客观性、适用性、接受度及对调配效果均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结论决策树分析法能为资源护士的调配提供客观、有效的决策指导,有利于满足病区护理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护士 工作量 人力调配 病区单元 决策树分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入式分类分析法在潜在剖面模型的后续多元回归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洁婷 张敏强 焦璨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6,共7页
纳入式分类分析法能克服传统的分类分析法对后续一元回归模型参数的低估,发挥潜在类别模型的后续分析简化变量间交互作用的功能。本文进一步将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拓展至潜在剖面模型后续的多元统计分析中。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实验,比较各种... 纳入式分类分析法能克服传统的分类分析法对后续一元回归模型参数的低估,发挥潜在类别模型的后续分析简化变量间交互作用的功能。本文进一步将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拓展至潜在剖面模型后续的多元统计分析中。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实验,比较各种纳入变量的方法思路与后续分析模型在四种常见的多元回归模型中参数估计的表现。结果发现,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所需纳入的变量取决于后续分析中与因变量、潜类别变量的关系,且后续分析使用含交互作用的模型更为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剖面模型 后续分析 纳入式分类分析法 多元回归 中介 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在剖面模型的后续分析--比较分类分析法改进后的偏差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洁婷 张敏强 黎光明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440,共7页
传统的分类分析法虽然是潜在类别模型常用的后续分析方法,但容易导致后续模型中潜在类别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低估。现阶段已发展出多种改进的方法:一步法、基于模型的方法、Bartlett法,改进的分类分析法(包括ML三步法、BCH法、纳入式... 传统的分类分析法虽然是潜在类别模型常用的后续分析方法,但容易导致后续模型中潜在类别与其他变量之间关系的低估。现阶段已发展出多种改进的方法:一步法、基于模型的方法、Bartlett法,改进的分类分析法(包括ML三步法、BCH法、纳入式分类分析法)。本文对这些方法研究进行综述总结,进一步针对心理学研究数据的特点,使用模拟实验探讨适用于潜在剖面模型的分类分析方法,结果发现:传统方法低估潜在类别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ML三步法只有在潜在类别概率分布平均时估计精确;BCH法估计最接近真值,但在低分类区分度、大效果量时出现概率估计为负值的情况;纳入法虽有轻微的高估,但在各种模拟条件下参数估计最为稳健。这些方法受分类区分度、类别概率均匀性以及潜在类别变量与附属变量关系的效果量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类别分析 潜在剖面模型 后续分析 分类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与分类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量分析法相结合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测量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苓苓 潘耀忠 +2 位作者 张锦水 宋国宝 侯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0-217,共8页
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时,需要结合作物物候特征,以提高面积的提取精度。该文以北京市通州区西南部为试验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的环境减灾小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基于支持向量机二分法的分类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 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农作物种植面积时,需要结合作物物候特征,以提高面积的提取精度。该文以北京市通州区西南部为试验区,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时相的环境减灾小卫星遥感影像数据,通过基于支持向量机二分法的分类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量分析法进行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测量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测量结果总体精度、Kappa系数分别为95%、0.90,远高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后直接比较方法(总体精度91%,Kappa系数0.79);解决了实际应用中的变化阈值选取的主观性问题,该方法的频度直方图两极化现象使得变化阈值取值部分频度被压低摊平,阈值敏感度降低,变化阈值取值更为客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阈值难以设定的问题;SVM二分法和变化向量分析的结合增强了对光谱的敏感性,能够监测不同季相上植被的长势变化,进而提高了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测量的精度,同时对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测量提供了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SVM) 作物 遥感 混合 二分 分类后验概率空间变化向量分析(PCVA)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家福 干友民 +1 位作者 李志丹 张锦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7-210,共4页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法,对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45个样方植被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 在野外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应用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法,对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演替群落进行了多元分析。根据TWINSPAN分类结果,并结合生态特性,将所调查的45个样方植被分为12个群丛,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DCA二维排序图较好地验证了TWINSPAN的分类结果,第1轴主要反映了植物群落所在环境的水分条件梯度,第2轴基本反映了高寒草地不同退化的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退化演替 双向指示种分析分类 除趋势对应分析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野生春兰伴生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涛 何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2-80,共9页
对重庆地区的春兰伴生群落进行了区系成分分析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春兰的伴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8科110属131种,属种系数大,区系丰富度小;用Pcord4.0的Twinspan程序可以将春兰伴生群落划分为2个群系(马尾松林和糙皮桦林)5个群丛;5... 对重庆地区的春兰伴生群落进行了区系成分分析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春兰的伴生群落共有维管植物68科110属131种,属种系数大,区系丰富度小;用Pcord4.0的Twinspan程序可以将春兰伴生群落划分为2个群系(马尾松林和糙皮桦林)5个群丛;5个群丛分别为:Ⅰ.马尾松+白栎—铁仔—五节芒+蝴蝶花+春兰群丛;Ⅱ.马尾松+白栎—柞木+华西小石积+马桑—五节芒+沿阶草+春兰群丛;Ⅲ.杉木+马尾松+板栗—菝葜+盐肤木—五节芒+春兰群丛;Ⅳ.马尾松—水竹+板栗—五节芒+春兰群丛;Ⅴ.糙皮桦—川楝+朴树—蝴蝶花+蕨+春兰群丛.在空间结构上,春兰样地分层明显,75%样地的乔木层可以划分为3个亚层;除一块为火烧迹地的样地外,其余样地灌木层盖度一般为20%以下,草本层盖度一般在10%以下.由CCA排序可知,经度、纬度、海拔、干扰强度、夏季郁闭度及坡向是对植被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通过相关分析显示,与春兰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呈极显著和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是枯落层厚度和群落冬季郁闭度.由马尾松、壳斗科落叶树和春兰组成的群落是典型的春兰适生伴生群落;保护由马尾松和壳斗科落叶树组成的混交林对于春兰的保护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伴生群落 双向指示种分析分类 CCA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创产品的投放控制
7
作者 朱欣民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8,共2页
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的投放控制,是确保产品创新完全成功的最终环节,也是中国企业产品创新的薄弱环节。跨国公司创新管理的经验揭示,掌握投放控制的思路,界定投放过程的障碍,实施投放控制的方案是这一过程管理行之有效的法则。
关键词 新创产品 跨国公司 创新管理 分销渠道 市场投放量 市场营销 分类形势分析 投放控制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ndslide hazards mapping using uncertain Na?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method 被引量:5
8
作者 毛伊敏 张茂省 +1 位作者 王根龙 孙萍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9期3512-3520,共9页
Landslide hazard mapping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Loess terrains. Aiming at major issues with thes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methods based o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techniq... Landslide hazard mapping is a fundamental tool for disaster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Loess terrains. Aiming at major issues with these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methods based o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which is difficult in quantifying those uncertain triggering factor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work is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power of landslide spatial models based on uncertai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Baota district of Yan'an city 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Firstly, thematic maps representing various factors that are related to landslide activity were generated. Secondly, by using field data and GIS techniques, a landslide hazard map was performe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ing landslide hazard map, the strategies were designed, which quantified the uncertain triggering factor to design landslide spatial models based on uncertain Naive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method named NBU algorithm. The accuracies of the area under relative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curves(AUC) in NBU and Naive Bayesian algorithm are 87.29% and 82.47% respectively. Thus, NBU algorithm can be used efficiently for landslide hazard analysis and might be widely u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various spatial events based on uncertain classification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ertain Bayesian model LANDSLIDE hazard assess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类型间种质资源的发芽率比较
9
作者 牟建民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烟草类型间种质资源 发芽率 更新次数 种质生活力 分类方差分析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